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加入VIP免费下载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ID:60413

大小:10.1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第三节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表现;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王安石变法在理财、军事、教育三方面的措施;王安石变法的成效、失败原因和历史地位。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讲述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时,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归纳出社会危机的表现,并从中得出改革的原因。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知识和分析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和根本目的,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王安石变法历史地位的讲述,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是北宋政治的一个显著特点。社会危机本质上反映了封建统治危机,引发了政治改革。   2.庆历新政是在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背景下,对封建统治政策所做的一次局部调整,由于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而失败,但为王安石的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   3.北宋中期的两次改革,是地主阶级进行的改革运动,是对封建统治政策所做的内部调整,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由于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失败,体现了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4.北宋中期的政治改革,特别是王安石变法,能够针对北宋统治的积弊进行大胆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具有历史进步意义,这种坚持改革的精神值得肯定。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教学要点   一、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1.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2.冗官、冗兵、冗费  3.农民的反抗斗争  4.辽、西夏的威胁   二、庆历新政   三、王安石变法  1.主要内容   (1)理财措施  (2)军事措施  (3)教育措施  2.变法成效  3.失败原因  4.历史地位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节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王安石变法。      本节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和对王安石变法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   二、本节课共有三个目: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2.庆历新政;3.王安石变法。其中,第一个目是北宋中期改革的背景,第二、三个目是改革的主要表现。庆历新政是针对北宋社会积弊所做的局部改革,王安石变法是较全面的改革。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三、“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一目,包括:   1.本目内容的讲授是本节的关键,因为只有真正弄清了北宋中期错综复杂的社会危机及其实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以及更好地理解改革的迫切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2.讲授本目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回忆上节课北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教材所给史实疏理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表现:   (1)政治危机。①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买卖得到保护,从而加剧了土地兼并(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文献资料,加深北宋土地兼并程度的印象)。土地兼并严重的结果,造成农民与地主的尖锐对立。②土地兼并造成广大农民流离失所,生活恶化。财政困难又使北宋统治者加重对农民的剥削。所有这些情况,加剧了阶级矛盾,导致农民起义不断爆发。人民的反抗斗争,极大威胁着北宋的封建统治。   (2)财政危机 。主要来自于:①冗官、冗兵、冗费。冗官局面出现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统治者用“分化事权”的办法,防止文武官员专权,结果导致机构重叠,另一方面科举制的改革,导致官吏人数激增,同时,大官僚的子孙、亲属、门客还可以以“恩荫”受官。冗兵局面出现主要在于募兵、养兵制的弊端。这样,冗官、冗兵必然导致官俸、军费开支增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造成财政困难,形成积贫局面。同时,兵员素质低下,操练不勤,战斗力削弱,形成积弱局面。②每年送给辽、西夏大量银绢,也是造成北宋财政困难的原因之一。   (3)民族矛盾导致的危机。北宋中期,还面临着民族矛盾。辽、西夏不断进攻北宋。北宋在战争中进一步消耗了财力,导致积贫、积弱局面的加剧,北宋统治面临全面危机。   3.讲授本目时,教师应着重强调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复杂性:各种危机错综复杂、互相影响,使北宋面临全面危机。这些危机的出现,是封建制度固有矛盾引起的结果。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土地所有制本身。冗官、冗兵又是北宋封建专制主义强化措施带来的必然结果,因而危机又是深刻的。所有这些情况,表明了改革的迫切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四、“庆历新政”一目,主要应讲清:   1.变法的开始。北宋中期,各种矛盾的急剧发展,使北宋统治集团日益深刻地感觉到,已经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怎样巩固地主阶级专政,成为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士大夫最先提出一套改革方案,并在宋仁宗的支持下,于1043年付诸实施,史称“庆历新政”。   2.主要内容。教师应按教材叙述的五条来讲授,不必过多补充。在讲述中,引导学生体会新政的特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整顿官僚制度,节约国家开支,并在整个官僚机构改善的基础上,实行“厚农桑”“减徭役”的政策,从而有助于发展生产,缓和农民反抗,达到稳定封建统治的目的。   3.结果。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教师指出:在新政实施过程中,触犯了保守派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反对派诬蔑范仲淹等人结成“朋党”,进行恶意中伤。“新政”实行仅一年左右,其改革措施便随着范仲范等改革派被排挤出朝廷而被废止了。   五、“王安石变法”一目,需讲清以下几点:   1.变法的开始。教师指出:虽然“新政”失败了,但北宋统治阶级内部要求改革的呼声并未停止,相反,随着危机的加深,改变现状的要求越来越强烈。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了更为全面的改革。   2.主要内容。教材已作了详细、明确的介绍。教师不必补充新材料,可按教材介绍的理财、军事、教育三方面内容,讲清每一项中包含的措施、内容及作用,也可绘制变法内容的表格,帮助学生整理知识。   3.在指导学生掌握变法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从背景、内容等方面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以便进一步理解北宋中期改革的目的。庆历新政是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局部改革。王安石变法是针对北宋统治积贫、积弱危机所进行的较全面的改革:通过理财方面的措施,发展经济,增加国家收入,实现富国愿望,以解决积贫问题;通过军事方面的措施,增强军队战斗力,对内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对外可抵御辽、西夏的进攻,还可节省军费开支,实现强国愿望,解决积弱问题;而教育方面的措施,则是要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使变法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这样,北宋统治者试图通过较全面的改革,挽救统治危机,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4.关于变法的成效,教师可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作出总结。让学生通过总结王安石变法的成效,得出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结论。   5.关于变法失败的原因,教师可结合变法内容和有关史实,引导学生认识:①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改革充满了阻力;②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③变法的重要支持力量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   教师应强调,第一点原因最主要。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权益,所以,不可避免地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   6.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可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从变法的性质、变法的进步性等方面去理解,最后由教师概括总结:   (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应肯定变法的进步意义:①变法的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但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②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