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李商隐出新作,不能一笑了之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李商隐出新作,不能一笑了之

ID:590645

大小:43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 李商隐出新作,不能一笑了之 目录: 1.“李商隐诗”作者竟是现代人,白背 了? 2.这首“李商隐诗”是现代人所写! “中小学必背”经不起这样的硬伤 3.现代人的诗署名为李商隐,乌龙是怎 么造成的 4.李商隐出新作,不能一笑了之 5.当代诗为李商隐所作?引经据典切忌 人云亦云 6.假李商隐诗招摇过市,专家治学还需 更严谨 7.李商隐被“署名”,不能总等网友来 纠正|新京报快评 8.必背的“李商隐诗”作者是现代人敲 响警钟 9.“李商隐诗”闹乌龙 不求甚解何时休 正文: “李商隐诗”作者竟是现代人,白背了? 发布时间: 03-2022:22 中国青年网官方帐号 文|邢妍妍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这首名为《送母回乡》的诗歌,在许多网站中均被署名为李商隐所作。它不仅入 选了大量少年儿童诗词读本,还被冠以“小学必背”进入各种音视频课程加以贩 售。每当母亲节之时,这首自带“母爱”的“李商隐诗”就会频频出现于各种文案中。 但在豆瓣网友的考证下发现,这首诗的作者并不是李商隐,而是当代诗人寓真(本 名李玉臻)。 网友“余鹧鸪”检索发现,早在 2005 年“就有人把这诗安在李商隐名下”。另一豆瓣 网友杨成堉考证,该诗“作者是李玉臻,原诗题为《暴雨途中二十韵》。《送母 回乡》原本是另一首五言古诗的标题。”之后在流传中不知是如何出现了讹误, 而逐渐把《送母回乡》定型为李商隐所写。 其实细读会发现,这首诗与李商隐的诗作风格有很大不同。李商隐的诗大都构思 新奇,深情绵邈。比如心情不悦时“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纾解思念 之情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等,都是跌宕有致、广为传颂的优秀 文学作品。 这样对比并非是要贬低《送母回乡》,毕竟诗歌之美很大程度上也正体现在不同 诗人迥异独特又才华横溢的表达中。换个角度说,这首诗能被口口相传,也恰说 明本身是具备一定文学价值的。 但值得诟病的是,明显风格不同的两首诗被“张冠李戴”多年,还被收入了不少面 向少年儿童的选本、读本甚至语文教材推荐阅读图书中,这就实属荒唐了。 选有“李商隐《送母回乡》”一诗的《少年说诗词》,封面赫然写着“课标配套”。 教材读本这类对学生有深远影响的书籍,本身就不容存在哪怕一丝的瑕疵,其选 入的内容必须是筛选足够严格、质量足够高的。但编选者、传播者对待专业和学 术的不严谨,导致学生们被动接受了错误的认知。当本不该出现的错误被发现, 也说明那些缺乏足够专业常识、各处复制粘贴的书籍编写是时候告一段落了。 在“李商隐送母回乡”的词条下搜索会发现有大量的引用记录,其中不乏许多权威 的公众号、网站等,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人云亦云心理在作祟。 许多人习惯了信手拈来,对于网络中已有的内容不做过多思考和深究,拿来就用。 即便有疑惑也被淹没在海量的引用中,认为“存在即正确”。这种不求甚解、不辨 真伪的现象在当下很普遍,所以才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和重视。 互联网的内容本身就是鱼龙混杂的,每个人在搜集知识时都需要具备敢于质疑的 意识和循证求本的思维。像上述豆瓣网友这样尊重学术严谨性,为了找到真实答 案而“较真”的人需要更多一点。毕竟学术知识来不得人云亦云。 (来源:光明日报) 这首“李商隐诗”是现代人所写!“中 小学必背”经不起这样的硬伤 北京日报客户端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 投。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这首名为《送母回 乡》的诗歌,在各大网站和诗词读本中被署名为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所作。然而经 网友细心考证,真实作者竟是当代诗人寓真。 现代人所作的旧体诗,虽然有一定的水准,但稍有唐诗常识的人都能看出来,此 诗与李商隐的风格和水平不可同日而语,“人生更何求”更是当代人的口吻。无怪 乎网友惊呼“李商隐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考证发帖者“余鹧鸪”更是感慨:“被灌 输这样的‘诗’,将它当作优秀的作品来背诵,小朋友何其可怜!”。 令人诧异的是,早在 2005 年《送母回乡》一诗就被安在了李商隐头上。此后, 入围不少“中小学生必背”书目。将此作纳入中小学必读推荐书目中的,不仅有实 力雄厚的出版社,也有大学教授等专家学者。张冠李戴的以讹传讹,古今诗坛上 比比皆是,假托古人的伪作也层出不穷,不少大家名家也被忽悠过。时至今日, 大部分人对于古代诗人的生平知之甚少,对于旧体诗的辨析鉴赏往往有限,不能 区分真伪也可想见。但身为专家,难道这一点鉴别能力也没有?但凡读过李商隐 的诗歌,读这样浅显的作品,难道心中不起疑?再说,只需对照一番权威的《李 商隐全集》或《李商隐诗歌集解》,就能发现硬伤。闹如此“乌龙”,说明出版社 编辑缺乏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尤其是相关图书的主编,欠缺考证辨析的科学修养, 或者根本没有尽到审核之责。 令人忧虑的是,专业人士如此,自媒体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在亲子、幼教、诗词 国学等各类公众号上,这首诗不仅署上李商隐的大名,还煞有介事地增加赏析、 背景介绍,诸如“武宗会昌二年(842 年),李商隐重入秘书省不到一年,母亲 去世,遵循管理,李商隐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三年……这首诗抒发了李商隐对逝母 的怀念和懊悔”。不知诗人寓真是否知晓此事,看到自己怀念母亲的诗被误读, 又是怎样的心情。 最近关于中小学辅导材料、课外读物爆出的新闻不在少数,人们之所以关注,是 因为给孩子学的东西,不能不慎重对待。自然科学的自然要确保准确无误,文学 历史等社会科学的东西,引用准确也是最重要的前提。一个人或一个机构图省事, 却误导甚至害学生一辈子的事,该管管了。 来源 北京晚报 | 记者 贾亮 编辑 贾亮 现代人的诗署名为李商隐,乌龙是怎么 造成的 金木看世界 发布时间: 03-2208:12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近年来,这首名为《送母 回乡》的诗歌,在各大网站和诗词读本中被署名为李商隐所作。3 月 18 日,有 网友考证发现,其真实作者竟是当代诗人寓真。这个错误,一传就是十余年。(3 月 22 日新京报) 《送母回乡》,明明是现代诗人寓真写的一首诗,却被安上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 字,这分明就是文化界的一个“高级黑”呀!做出如此没水平的事情,真是有辱斯 文。 此事的发生,谁是始作俑者呢?据说,可能是有人误读了 2002 年 2 月 21 日《人 民日报》发表的文章《豪华落尽见真淳——读寓真诗词》。这篇文章称,“不知 道寓真是不是受了李商隐的影响……”就此,寓真的这首诗,不知被哪位马大哈 者移花接木到李商隐头上,一错再错、人云亦云。这首诗不仅入选大量少年儿童 诗词读本,进入各种收费音视频课程,甚至某电视台著名诗词节目的相关图书, 也将此作为“模拟自测题”编入其中。一个马大哈带出一群马大哈“回游”,真是让 人大开眼界。 《送母回乡》的确有李商隐的写作风格,但也不能望文生义的不去辨别其真正的 作者,这么多人犯下同一个错误,一些文化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哪里去了?责任意 识又何在?文化工作者要向社会奉献精神产品,不能让不合格的精神产品流向社 会,以至于“误人子弟”、误导公众。 一首《送母回乡》,暴露出不少人的浮躁,将他们一下打回原形。其实,浮躁是 一种社会“病毒”,很容易传播和扩散,危害他人的精神肌体,妨碍社会和谐,因 此必须正视。 李商隐出新作,不能一笑了之 时间:2021-03-22 15:49:15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将 名医投。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这首名为《送 母回乡》的诗歌,在各大网站和诗词读本中被署名为李商隐所作。日前,在豆瓣 网友的考证下,发现其真实作者竟是当代诗人寓真。另有网友考证,该诗作者是 李玉臻,“原诗在《寓真诗词选评》里有,《送母回乡》原本是另一首五言古诗 的标题。” 据媒体报道,有多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将这首当代诗人寓真所写的诗歌冠以 “李商隐”之名,甚至还被主持人录成音视频进行传播。如不是细心网友发现, 这样的“以讹传讹”还不知道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列 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可见书籍在传播知识,推动社会 文明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是一旦出版社把关不严,类似收录李商隐新作这 样的书籍,在社会上大行其道,甚至有不少书籍还是专门面对少年儿童的。这样 的书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绝对不能一笑了之。 现在资讯发达,出书的时间成本也是越来越低,确定一个选题,在网络上复 制粘贴,或者在别的图书上摘录一部分内容,东拼西凑出来的图书,并不罕见。 可是对于《送母回乡》被冠以“李商隐”之名这样的诗作收录到书中,甚至 被冠以“课标”,是不是更应该严肃一点?儿童从小背着李商隐——《送母回乡》, 长大后忽然发现,李商隐的诗作《送母回乡》在权威的诗词词典找不到。这不仅 仅是个笑话。 出版社在图书出版之前应该加强审核,对于学术性强的,可以请相关行业内 专家把把关。《送母回乡》这首诗在研究古诗词的专家或者研究李商隐的专家眼 里,应该会很容易发现真伪,也不至于“以讹传讹”这么多年。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章平周 当代诗为李商隐所作?引经据典切忌人 云亦云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2021-03-22 15:57 作者:王钟的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一首题为《送母回乡》的古体诗,在各大 网站和诗词读本上广为传播,并被署名为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然而,据考证, 其真实作者实际上是当代诗人寓真。令人尴尬的是,这首署名以讹传讹的诗不仅 入选了大量少年儿童诗词读本,甚至被冠以“小学必背”进入各种音视频课程加 以贩售。 熟悉李商隐诗歌的人,就算没有经过认真考证,大概也会对这首诗的语言产 生疑窦。李商隐的作品精巧华丽,擅长用典,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例如 其代表作之一《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但是,这首《送母回乡》的风格属于直抒胸臆,与李商隐的 创作风格截然不同。 当然,仅以创作风格判定《送母回乡》不是李商隐所作还不充分。质疑者通 过曾刊发于《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以及寓真诗集中的选录,证实了这首诗是 当代诗人寓真所作。对于正在接受教育的中小学生来说,如果学习了这首署名“李 商隐”的诗,无疑给他们留下严肃的知识谬误——无论对认识李商隐真实的创作 风格,还是深刻精准地体会唐诗文化,都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这种张冠李戴的错误并非个例。比如,网络上流传的许多冠名为仓央嘉措的 情诗,就有不少是现代人的作品。比如那句“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 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实际上是歌手朱哲琴演唱的《信徒》的歌词,词曲作 者是著名作曲家何训田。就连《仓央嘉措诗传》也承认:何训田《信徒》的修辞 之复杂、意境之优美、文字之洗练,在“仓央嘉措情歌”中完全找不到一丁点儿 影子。 在传播的传统年代,经典文本通过教材、大众传媒等介质,得到解读、分析 和扩散,从而为公众所熟知。随着互联网文化深入大众,出现了一种新的逆向传 播现象:一些教材和媒体在互联网上寻找素材,有的教师不加辨别地从网络上搜 集教辅资料,一份形式精美但内容经不起推敲的教学 PPT 就完成了。互联网上 的内容泥沙俱下,不少所谓名家名作都是以讹传讹之作。 少年儿童处于求知欲的旺盛期和学习记忆能力最强的阶段,年少时背诵的诗 词,往往会留下终身记忆。基础教育阶段积累的知识,同样会影响一生的眼界和 见识。因此,如果向少年儿童传输的知识本身就是错误的,其危害不容小觑。尤 其是对于经典教育来说,只有坚决地维护经典的纯正性,才能原汁原味地继承和 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任何对经典文本的篡改,都是对文化先人的诋毁。 也许在短时间内肃清网络上流传的错误信息存在一定困难,但对于教育工作 者来说,仔细甄别网络信息的真伪,是他们不容推却的责任。无论是教案制作还 是作业设计,教育工作者都要本着正本清源的理念,从权威渠道搜集资料。在互 联网教育如火如荼发展的当下,教育工作者更要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传播的弱点 与缺陷,有意识地提高分辨能力,而不是把网络内容拿来就用。 当然,如果没有媒体的助推,如此牵强附会、张冠李戴的错误不至于扩散, 贻误更大范围的受众。因此,媒体从业者也要形成警惕意识,在转载和引用经典 文本时注意使用权威信息源,而不是人云亦云,机械地“复制粘贴” 。传播 者多一分谨慎,就能避免在更多人的心里播下谬误的种子,阻断恣意生长的错误 枝芽。 总而言之,对待经典文化的传播与教育,每个人都要保持慎重之心。这不仅 是对传统文化和文化先人应有的尊重和敬畏,也是对下一代教育必须的严肃与认 真。为经典之路清除杂质,才能更好地延续传统,也才能创造未来文化的繁荣。 (王钟的) [ 责编:王营 ] 假李商隐诗招摇过市,专家治学还需更 严谨 来源:红网 作者:许洪鑫 编辑:化定兴 2021-03-21 17:03:17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这首名为《送母回乡》的 诗歌,在各大网站和诗词读本中被署名为李商隐所作。3 月 18 日,在豆瓣网友 的考证下,发现其真实作者竟是当代诗人寓真。(3 月 20 日 澎湃新闻) “小学必背”“大量入选少年儿童诗词读本”“母亲节爆款文案”……这样一首身上被 贴上各种“权威”“流行”等标签的“千古名诗”,如今竟被曝出其实只是个“李鬼”,不 得不说,这当真是个天大的笑话。我们常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然而, 当我们细细深究这个“大乌龙”产生的前因后果,就不难发现,这次的这个谬误反 倒是让“外行人”看出了门道,而“内行人”恰恰是因为没看出门道,才让咱们这些 外行人看了热闹。 原来,经记者查证,早在 2005 年,这首 2002 年发表于《人民日报》的现代诗 便被人安在了李商隐的名下。此后,这首现代诗不仅入选了大量少年儿童诗词读 本,甚至被冠以“小学必背”进入各种音视频课程加以贩售。 而记者随便利用手边阅读工具检索,就发现这首诗不仅被古诗文网收录,甚至不 少面向少年儿童的专业选本、读本中都收入了这首作品,其中还不乏入选教育部 新编语文教材推荐阅读图书。 此外,在由河北电视台品牌节目《中华好诗词》相关图书《中华好诗词(第二季)》, 也将其作为“模拟自测题”的题目编入其中。该书“诗词注释、题解部分由河北师大 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董文武执笔,河北大学田玉琪教授负责文学编审”。而在广东 电视台的一档节目中,手拿着一本《少年说诗词》的主持人更是在讲解这首署名 作者为李商隐的《送母回乡》时,冠以“小学语文必背古诗”的亮点加以介绍…… 从古诗文网站到专业出版社,从省级电视台再到大学里的文学教授,各行各业的 “专业人士们”竟然齐齐在诗词真实性的把关面前集体失守;从诗词读本到音视频 教程,从网站收录再到电视节目,一首颇有打油诗风格的现代诗,竟然被张冠李 戴,以各式各样的传播方式在小学教育中大行其道,实在令人愕然。 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然而,“专家学者们”这样的一种“群体性失守”显然是无 法用“一时的粗心大意”这几个字就能搪塞过去的。毕竟,但凡有心人能够对比一 下李商隐诗和这首诗的风格,都应当能发现这其中的迥异;又或者,如记者查证 的那般,去查阅下崇文书局本《李商隐全集》以及中华书局本《李商隐诗歌集解》 这些更为权威的典籍,都能发现其中未收录《送母回乡》这首诗。而通过多个古 典文献数据库检索发现,在所有古典诗词当中,“母爱”作为名词几乎没有出现过, 在唐诗中,则更是可以确信:一次都没有,除了这首“李商隐的《送母回乡》”。 普通人能够发现的问题,专家学者们本更应该发现。然而,在验证方式如此之多 且有据可寻的前提下,各类学者、编选者偏偏还是让这么一首小诗钻了“大空子”, 除了幼稚可笑,其实这也深深地暴露出当下学界局部治学的不严谨。 必须意识到,这样的不严谨其实也是致命的。除了误人子弟,严重误导孩子们对 中华古诗文化的正确认知之外,它更是将削弱大众对于学界在某一领域的权威 性,并间接戕害学界健康发展的生态。 当然,教训是深刻的,可启示也是相当明显的。此番网友的“火眼金睛”无疑也再 次向我们证明:权威,从不代表真理。专家们也是人,他们也有犯错的时候,因 此,今后对待任何问题,但凡有点不确信,我们就该将质疑精神进行到底,以证 据去推翻谬误。 文/许洪鑫(郑州大学) 李商隐被“署名”,不能总等网友来纠 正|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评论 发布时间: 03-2112:47 新京报社官方帐号 这些低级错误泛滥的现象,必须得到治理,根本路径或许还是得回到“把关人”的 环节。 文|与归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近年来,这首名为《送母回乡》的诗歌,在各大网站和诗词读本中被署名为李商 隐所作。3 月 18 日,有网友考证发现,其真实作者竟是当代诗人寓真。 而这个错误,一传就是十余年。其谬传的源头,可能是误读了一位名叫何西来的 作者,于 2002 年 2 月 21 日发表在《人民日报》的文章《豪华落尽见真淳—— 读寓真诗词》。 这篇评论文章称,“不知道寓真是不是受了李商隐的影响……”据此,不知哪位阅 读理解不及格的同学,将文中列举的寓真的诗,安在了李商隐头上。 然而,更令大家想不到的是,这个“署名”出现了一错再错的现象。其不仅入选了 大量少年儿童诗词读本,进入各种音视频课程加以贩售,甚至某电视台著名诗词 节目的相关图书,也将其作为“模拟自测题”编入其中。 的确,在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的信息时代,我们检索、查看、引用文献资料变得 更加便捷,甚至轻轻敲几下键盘,在几秒中内就可以搞定。 但与此同时,由于在这个过程中,检索者和引用者都是人,且大多数是普通人。 很容易看错或出现认知偏差,这在客观上就造成了“以讹传讹”的现象。 有这种现象也并不可怕,因为我们不可能苛求每个人都做到严格谨慎。在古代, 这种信息传播造成的偏差可能更严重,甚至有的传到今天,我们已经分不清作者 到底是谁、究竟哪个版本是真的等等。 真正可怕的,是与民间传播相对应的,那些本该专业的、权威的机构和平台,也 “失灵”了。权威性和专业性的丧失,才是真正应该警惕的。 近年来,中小学教材和教辅闹出低级错误的笑话,已经不是一起两起了。 2020 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自读课本中有关“爱因斯坦用质能方程证明勾股 定理”的内容,引发网友质疑,有关方面随后道歉下架; 2018 年,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主编的新教育国学晨诵读本《我和诗词有个约》 (五年级上册)被网友指责错漏百出,“勾起”成“钩子”、“途经”作“途径”、“蜡炬” 改“腊炬”、“藩镇”变“潘振”…… 这就是“把关人”出了问题。当本该担负起责任的“把关人”打起了盹,出版机构的 权威性就会大打折扣,最后就是对整个信息市场的降维。 很多人会觉得,这样的低级错误,错了也就错了,也就是大家笑一笑,当事机构 和当事人尴尬一下,道个歉、改个正,似乎就没事儿了。 但这种低级错误泛滥,潜在的危害是误人子弟。“误人子弟”看起来只有四个字, 但影响却是致命的。当孩子们学习的是错误的知识,就可能产生错误的认知、得 出错误的结论,影响以后的人生发展。 所以,这些低级错误泛滥的现象,必须得到治理,根本路径或许还是得回到“把 关人”的环节。 如何让“把关人”担负起自己的职责;若失职该有怎样的处理和代价;甚至如何高 标准地筛选“把关人”等等,都该一一建立相应机制。从而让专业回归专业,让权 威抵达权威,唯有如此,才能给孩子们一个信得过的学习环境。 □与归(媒体人) 编辑:马小龙 校对:赵琳 必背的“李商隐诗”作者是现代人敲响 警钟 川观新闻 SCOL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这首名为《送母回乡》的 诗歌,在各大网站和诗词读本中被署名为李商隐所作。3 月 18 日,在豆瓣网友 的考证下,发现其真实作者竟是当代诗人寓真。(3 月 20 日《澎湃新闻》) 一首小学生必背的“李商隐诗”——《送母回乡》,是母亲节的“爆款”,竟然与李 商隐无关,作者竟然是现代人,这出“乌龙戏”搞得挺大,不过,给我们敲响了警 钟,应时刻牢记。 记者查阅崇文书局本《李商隐全集》以及中华书局本《李商隐诗歌集解》均未发 现收录《送母回乡》这首诗。而根据《李商隐诗歌集解》著者余恕诚、刘学锴(曾 任中国李商隐研究会会长)考证,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诗歌共计 594 首,其中确 定具体写作时间的有 381 首,无法归入具体年份的有 213 首。此外,还有 15 首 疑似李商隐诗作但欠缺充分的证据。但是,无论是已经确定的还是疑似的,均没 有这首《送母回乡》。然而,早在 2005 年“就有人把这诗安在李商隐名下,题目 都作‘送母回乡’”。这么多年了,竟然没有人发现,而现在提出疑问的是一位普通 网友,而非专家,相反,许多专家则是忙着将这首诗收录。因为这首诗不仅入选 了大量少年儿童诗词读本,甚至被冠以“小学必背”进入各种音视频课程加以贩 售。记者随便利用手边阅读工具检索,就发现《给孩子讲点中华句典》(石油工 业出版社,2009 年)、《中华圣贤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 年)、 《百善孝为先》(台海出版社,2015 年)、《中华圣贤经》(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7 年)等不少面向少年儿童的选本、读本中都收入了这首作品,其中还不乏 入选北京市绿色印刷工程—优秀青少年读物绿色印刷示范项目、教育部新编语文 教材推荐阅读图书。在由河北电视台品牌节目《中华好诗词》相关图书《中华好 诗词(第二季)》,也将其作为“模拟自测题”的题目编入其中。该书“诗词注释、 题解部分由河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董文武执笔,河北大学田玉琪教授负责文 学编审”。 本来,编选李商隐这首诗,至少应该经过查找和考证,将现代人的诗当作李商隐 的诗,而且这么多年,这么多人未能“发现”,是因为学识差,还是因为不负责? 如果编选者、传播者能够稍微检索比对下李商隐诗集的权威版本,稍微本着对孩 子负责的态度,只要稍有诗文常识,恐怕不难发现其中的不对劲,至少多少会有 所怀疑——李商隐的风格是这样的吗?唐诗中有“母爱”这个词吗?实际上,记者 通过多个古典文献数据库检索发现,在所有古典诗词当中,“母爱”作为名词几乎 没有出现过,而在唐诗中,则更是可以确信:一次都没有,除了这首“李商隐的 《送母回乡》”。 应该说,人非圣贤,谁不犯错?专家也不可能做到没有差错,诸如教材也会有错。 但错了这么多年,这么多人未发现,发生以讹传讹的事,说明存在问题,为此, 我们更需要反思。其一,面对学生阅读的书籍,编选者应该慎重再慎重,要提高 责任心;其二,要敢于质疑,遇到问题或是存疑应该多考证多查找多问为什么, 以免以讹传讹;其三,纠错的渠道应该多一些,让普通读者也能够及时反映问题。 诚然,高手在民间,但专家不能以此推卸责任,只想着编书赚钱,而没有坐板凳 的精神,又如何能够坦然面对孩子们纯洁的眼神?(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李商隐诗”闹乌龙 不求甚解何时休 老丁评热搜 发布时间: 03-2019:18 编辑,优质创作者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 投。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这首名为《送母回 乡》的诗歌,在各大网站和诗词读本中被署名为李商隐所作。不仅入选了大量少 年儿童诗词读本,甚至被冠以“小学必背”进入各种音视频课程加以贩售。3 月 18 日,在豆瓣网友的考证下,发现其真实作者竟是当代诗人寓真。 这个乌龙有点大。记者查阅崇文书局本《李商隐全集》以及中华书局本《李商隐 诗歌集解》均未发现收录该诗。真正的出处是 2005 年出版的《寓真诗词选评》。 评论者认为,不知道寓真是不是受了李商隐的影响,他的许多诗情诗思确是由雨 而引发。”现在来看,或许是某位学者在选古诗词的时候,粗心大意当成李商隐 的诗了。 按理说,即使选错了,至少受过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老师能够对此有所质 疑。比如,李商隐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而且经常用典,用典上还 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更多朦胧之美和距离之美,一首诗要反 复读才能明白其意思。而《送母回乡》这首诗,体现的的是乐府诗体的风格。这 一诗体讲究叙事性,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代表性的比如《木 兰诗》。如果是研究生专业的人,大概还能指出,在所有古典诗词当中,“母爱” 作为名词几乎没有出现过。 可是怪谁呢?第一个编选者手误也就算了,可是随着这首诗的传播,《送母回乡》 赏析、背景介绍、作者心理活动等,都被“有心人”“补充”完整了。诸如“武宗会昌 二年(842 年),李商隐重入秘书省不到一年,母亲去世,遵循管理,李商隐必 须离职回家守孝三年……这首诗抒发了李商隐对逝母的怀念和懊悔。” 由于这首诗朗朗上口,儿童也能明白,所以流传太广泛了,甚至还是母亲节的“爆 款”,还被 古诗文网收录。就是在搜索引擎输入“送母回乡”,都会出现“送母回乡 李商隐”的词条。如果寓真再把这首诗重新在媒体发表一次,一定会有网友爆料: “当代诗人寓真抄袭李商隐,哪来的底气?”还真有点"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 假亦真"的味道。 遗憾的是,在互联网时代,本来更有利于求证真假,反而类似的乌龙有增多的趋 势。今年 2 月 1 日,有网友发帖称,人民文学出版社新年礼盒《五福迎春·人文 年礼 2021》把“福”和“祸”弄混了。人文社向几位书法专家求证,这个字确实是“误 收”;去年 10 月,上海一初中生指出历史教科书钱币错误,教科书责任编辑回应: 确有不妥,将考虑来年删掉…… 遗憾的是,在互联网时代,本来更有利于求证真假,反而类似的乌龙有增多的趋 势。今年 2 月 1 日,有网友发帖称,人民文学出版社新年礼盒《五福迎春·人文 年礼 2021》把“福”和“祸”弄混了。人文社向几位书法专家求证,这个字确实是“误 收”;去年 10 月,上海一初中生指出历史教科书钱币错误,教科书责任编辑回应: 确有不妥,将考虑来年删掉…… 《瓦尔登湖》的译者徐迟曾说,《瓦尔登湖》是一本属于夜晚的书,白天读的时 候毫无感觉,但是一旦夜里翻阅,就会感觉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我心脾,感 我肺腑。这实际上说的是深度阅读容易形成一种心流状态和深思状态。如果我们 能有一些时间,拿起书籍,多一点深度阅读,或许,一些误读就可以防止,一些 乌龙就可以避免。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