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读书妙悟”教案合集
加入VIP免费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读书妙悟”教案合集

ID:575096

大小:69.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7 孔孟论学习 ‎ ‎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儒家代表人物关于读书学习的观点,领会读书学习的基本道理。‎ ‎2.比较孔孟言论的语言特色。‎ ‎3.识记古汉语词句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领会读书学习的道理。‎ 三、教学时数 ‎3课时。‎ 四、预习要求 ‎1.诵读并抄写课文的前面七节(即《论语·学而》、《论语·为政》(三节)、《论语·公冶长》《论语·雍也》《论语·述而》。‎ ‎2.参照注释,口译这七节课文。‎ ‎3.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检查诵读(1—7节)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2.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1—7节)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 ‎3.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4.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导入课文 学习第一节:《论语·学而》‎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节。‎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而(而且)习(温习)说(通“悦”,高兴)‎ ‎4.请学生交流本节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 学习第二、三、四节:《论语·为政》(三节)‎ ‎5.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三节。‎ ‎6.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 ‎7.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 而(从而)为(成为)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 知(在“是知也”中属于通假字,通“智”。)‎ ‎8.请学生分别交流这三节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 ‎9.小结 ‎[内容要点]‎ ‎①《论语·学而》:孔子的观点,在学习之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温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这一种快乐,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体验。‎ ‎②《论语·为政》(一):在学习中,温习旧的,往往会有新的发现,旧的就转化为新的了。这就产生了发现的乐趣,而且,按照孔子的意见还可以成为老师。‎ ‎③《论语·为政》(二):这一则强调的是学与思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 ‎④《论语·为政》(三):能够把自己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分清,并承认自己所不知道,是一种智慧。这不仅是学习,也是处世的一种智慧。‎ 以上四则讲的是自己学习的道理。‎ ‎(三)背诵课文 当堂背下以上四则课文。‎ ‎(四)学习探究(5—7节)‎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三节。‎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敏(聪敏灵活)耻(羞耻,意动用法,以……为羞耻)好(在“好之者”中,爱好)隅(角落)‎ ‎4.请学生交流5、6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也可以按以下问题思考:1.“敏”与“好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并提?2.“乐之”为什么比“好之”更值得肯定?教师说说7节的经验体会。‎ ‎5.小结 ‎[内容要点]‎ ‎①《论语·公冶长》:学习中要克服世俗的羞耻感。“敏”与“好学”是并列关系,说明具有良好的学习素质。‎ ‎②《论语·雍也》:善于在自己的学习中培养学习的乐趣。乐于学习,就会在学习中拥有无限的乐趣。‎ ‎③《论语·述而》:一般而言,学习中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但必须是自己认真思考。“不复”是促使他去思考。‎ ‎(五)背诵以上三节课文。‎ ‎(六)布置作业。‎ ‎1.巩固1—7节的背诵。‎ ‎2.诵读并抄写8—10节。‎ ‎3.参照注释,口译这三节课文。‎ ‎4.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和预习。‎ ‎1.检查1—7节课文的背诵。‎ ‎2.检查诵读(8—10节)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3.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8—10节)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 ‎4.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5.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学习《说苑》和《孔子集语·子贡第二》‎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二节。‎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孰(谁、哪一个)居(居住,生活在一起)期(相约、会面)‎ ‎4.请学生分别就这二节内容所说的道理交流经验或体会。‎ ‎5.小结 ‎(1)《说苑》:读书要有自己的思考,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自己解决,因而向别人请教极为重要。‎ ‎(2)《孔子集语·子贡第二》:读书要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重要的就是要深入文章的情景。这就需要我们在读书时设定与作者交谈的情景。‎ ‎(三)背诵以上二节课文。‎ ‎(四)学习《孟子·离娄下》‎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节课文。‎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道(方法)自(自觉)居(保有)资(积累)原(通“源”,水源)‎ ‎4.师生共同交流本节课文所说的道理。‎ 可以参照以下问题:在学习中如何才能做到左右逢源?你有这个体会吗?‎ ‎5.小结 文章所说的是君子,但每一个同学在学习中也会有这样的一个感悟:学习方法得当,知识的积累和感悟就会深厚,一旦使用就会文思敏捷,左右逢源。‎ ‎6.背诵这一节课文。‎ ‎7.课堂小测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 ‎1.学而不思则罔  (       )‎ ‎2.思而不学则殆  (       )‎ ‎3.敏而好学      (       )‎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5.不愤不启   (       )‎ ‎6.不悱不发   (       )‎ ‎7.受学重问   (       )‎ ‎8.读书诵诗,与古人期  (       )‎ 二、说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内容。‎ ‎1.学而时习之  (       )‎ ‎2.知之为知之  (       )‎ ‎3.君子深造之以道  (       )‎ 三、解释下面二组加点词的意义。‎ A.①可以为师矣  ②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 ‎   ①            ②‎ B.①诵诗读书,与古人居  ②自得之,则居之安 ‎   ①            ②‎ ‎[参考答案]‎ 一、1.迷惑而无所得2.疑惑3.机敏,聪敏灵活4.比不上5.苦思苦想仍然不能领悟的样子6.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样子7.请教8.相约、会面 二、1.学习的内容2.知识、道理3.指所学的东西,学问 三、A.①成为,作为②作为B.①生活在一起②保有 ‎(五)布置作业 ‎1.巩固8—10节的背诵。‎ ‎2.诵读并抄写11—13节。‎ ‎3.参照注释,口译这三节课文。‎ ‎4.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和预习情况 ‎1.检查8—10节课文的背诵。‎ ‎2.检查诵读(11—13节)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3.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11—13节)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 ‎4.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5.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学习《孟子·告子上》‎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节课文。‎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暴(pù,通“曝”,晒)奕(通“弈”,围棋)诲(教导)俱(一起)与(通“欤”,句末语气助词,吗)奕之为数(围棋作为一种技艺。之,结构助词,没有意义)惟奕秋之为听( “惟听奕秋”的倒置,意思是只听奕秋的教诲。惟,只、只有。之,结构助词。)为是(造成这样的结果。为,动词,造成。是,这样(的结果)‎ ‎4.师生共同交流本节课文所说的道理。‎ 可以参照以下问题:“一暴十寒”和“奕秋诲人”的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这二种的情况你经历过吗?‎ ‎5.小结 以这二种情况联系我们的生活,我们并不陌生,有的同学可能还有类似的经历。设想我们得到同学如果在学习上是一暴十寒,其结果是可想而知。同样的道理,认真听老师的讲课,与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这二种情况,其结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6.背诵这一节课文。‎ ‎(三)学习《孟子·尽心上》和《孟子·尽心下》‎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二节课文。‎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辟若(譬如。辟,通“譬”)而已(助词,罢了)仁人无敌于天下(介词词组“于天下”后置,翻译时要提到动词“无敌”的前面,即: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 ‎4.师生共同交流这二节课文所说的道理。‎ 或可以参照以下问题:孟子所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是什么道理?你有过这一类的经历吗?‎ ‎5.小结 不能迷信,不要拘泥于包括《尚书》一类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的经验,而社会在前进,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事物,我们既要注意学习、借鉴前人的智慧,但也要根据社会生活做出我们的理解和判断。‎ ‎6.背诵这二节课文。‎ ‎(四)关于“阅读练习·探究”‎ 第一、三、四题已经在课文的学习中解决了,最后一个环节讨论第二题即可(参考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 ‎ ‎ ‎                                  8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 ‎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中似乎夸张失实、不合常理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2.理解文章在以现代文为主的行文过程中时而穿插庄重的文言,时而是用通俗的口语的艺术效果。‎ ‎3.培养自己良好的读书与借书修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文章中故意夸张、幽默风趣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数 ‎1课时。‎ 四、预习要求 通读文章,根据“阅读练习·探究”一、二、三的提示,先分别举出三个例子,然后从中再选择其一,谈谈阅读体会,要求写成发言提要。‎ 五、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重点检查:‎ ‎1.学生是否能够理解似乎夸张失实,不合常理的意思。‎ ‎2.找出相应的例子(能够找出说明学生已经基本理解练习所说的意思)。‎ ‎3.请学生相互评论各自的或其他同学的发言。‎ ‎(二)学习课文 由教师的总结评价导入课文的学习。‎ ‎1.教师朗读课文,请学生注意教师朗读是的语调变化,语音的轻重,从中理解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示范,请学生自己再朗读一遍。‎ ‎3.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教师讲评。‎ 要例:‎ ‎(1)第一段是写实,略提即可。‎ ‎(2)第二段是虚拟,构成一种戏谑感。把“威士忌”、“白兰地”、“拿破仑”谐译成“喂死剂”、“白烂弟”、“拿破轮”,往粗俗去译,显然是对“没有一本书”的朋友的幽默。而交待自己去拜访朋友“几乎每一次都是借钱”,自然是一种自我调侃,目的是与朋友构成一种平等的地位,显示其诙谐的趣味。‎ ‎(3)“于是乎‘书香世家’,变为‘酒香世家’”一句,“于是乎”是文言文中表示下面是结论性的句子,语气庄重。但下文“酒香世家”套用“……世家”显得诙谐,一庄一谐,自有一种谐趣。‎ ‎(4)第五段中,用“恶客”代借书人,用“暗起杀机”形容借书想法,即是夸张失实,作者的厌恶之情、褒贬之意见于纸上。‎ ‎(5)“如果借的是绝版珍本,该恶客可能举家潜逃,你就是弄个探测器,也探测不到影踪”一句,即夸张失实,又不合常理,但作者对于此类借书人行为的痛恨溢于言表。‎ ‎(6)“借书不还,天打雷劈”近乎诅咒,但作者对借书人的无赖行为可见一斑。‎ 如感不足,请参见《教师教学用书》的“主编导读”。‎ 对于文中的此类话语,不必句句分析。主要的是引导学生体会即可。‎ ‎(三)课堂练习 ‎1.抄写下面的词语。‎ 酒香四溢 如醉如痴 崇洋 物极必反 左道旁门 绝本珍本 列强瓜分 痛彻心肺 潸然泪下 摇尾乞怜 泰山压顶 铁石心肠 ‎2.比较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与括号里的词句,说说原句的表达效果。‎ ‎(1)然而,一个人省吃俭用,好不容易买了几本视同生命的巨著,却被列强瓜分(借走),实在痛彻心肺(痛心)。‎ ‎(2)最后忍无可忍,终于在他卧室里人赃俱获(发现了被借去的书),先把书夺回,宣称内急(说小便急了),而他家的厕所是在大门口的,于是我就驾风而逃(不告而别)。‎ ‎[参考答案]‎ ‎1.略.‎ ‎2.(1)强调借书人有似掠夺他国的强盗。/用夸张的词语形象地强调署被人借走后的内心感受(2)用庄重的话语陈述发现了被借走的书这等小事,幽默之外,显示其发现与重新得到的不易。/以雅语来说俗事,能体现庄重之下的诙谐。/更能体现走得快,免去了一番的说理,显示自己的被动与无奈。‎ ‎ ‎ ‎ ‎ ‎ ‎ 比较·探究 读书杂谈  读书的三种姿态  黄生借书说 ‎ ‎ 第一课时 学习《读书杂谈》。‎ 一、预习要求 ‎1.阅读《读书杂谈》,划出课文中精要的语句;‎ ‎2.归纳各自然段的中心思想。‎ 二、教学步骤 ‎(一)在检查预习中导入课文的学习。‎ ‎1.请三五个同学说出预习时划出的精要语句并说说为什么是精要的理由。‎ ‎2.其他同学评论这三五个同学的意见,同意或不同意均要说出理由。‎ ‎3.不必强求统一意见,只要能说出道理且言之有据即可。‎ ‎4.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说出自己的意见,供同学们参考。‎ ‎[教学参考]‎ 关键词语:职业的读书 嗜好的读书 勉勉强强 带着苦痛 出于自愿、全不勉强 离开了利害关系 深厚的趣味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余暇 关键句子(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思想观点):‎ ‎(1)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 ‎(2)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3)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叶每一叶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 ‎(4)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5)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 ‎……‎ ‎(二)阅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感知并理解课文。‎ ‎1.请若干同学说出预习时归纳段意的情况。‎ ‎2.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意或不同意都应说出自己的理由。‎ ‎3.遇上争论不休的时候,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再一次阅读课文。‎ ‎4.教师可以说出自己的理解,供同学们参考。‎ ‎[教学参考]‎ ‎1.开场白。(缩短与听者的心理距离)‎ ‎2.职业的读书带着苦痛。‎ ‎3.嗜好的读书有着深厚的趣味。‎ ‎4.读点“本分以外”的书。‎ ‎5.带有功利的读书会减掉兴味。‎ ‎[课堂练习]‎ ‎(1)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意思是(  )‎ A.讨论读书的事,需要区别是职业读书还是嗜好的读书。‎ B.为职业的读书常常是勉强的,要把它和嗜好的读书统一起来,今天办不到。‎ C.大部分人还是为职业而读书,是很勉强,也是很苦痛的。‎ D.我们要为实现“做爱做的事又有饭吃的”的幸福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2)第四自然段的中心意思是(  )‎ A.学问都各有用处,不能认为自己所学就是最好的,从而轻视别人。‎ B.单凭自己的喜好去选择爱读的书,是很难实现的;重要的是培养读书的兴味。‎ C.爱读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业以外的书,通过泛览,开阔眼界。‎ D.青年学生不能放弃学业去看喜欢的书。看看各种各样的书,必须在功课完成之后,有了余暇才行。‎ 参考答案:(1)C;(2)B。‎ ‎(三)师生共同完成“阅读练习·探究”二。(参考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 ‎(四)布置作业 ‎1.预习《读书的三种姿势》,把课文的关键语句画出来,注意其在段落中所处的位置,体会它们在说理过程中为什么起着“关键”作用。‎ ‎2.完成“阅读练习·探究”一。‎ 第二课时 学习《读书的三种姿势》。‎ 教学步骤 ‎(一)在检查预习中导入课文的学习。‎ ‎1.请若干同学说出预习时画出的关键语句,并说出其为什么是“关键”的理由。‎ ‎2.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意或不同意都应说出自己的理由。‎ ‎3.遇上争论不休的时候,教师应当提示学生注意课文的语境。‎ ‎4.教师可以说出自己的理解,供同学们参考。‎ ‎[教学参考]‎ 第一种是躺着读。没有固定的目的,博览群书。这种读法,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不能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水平。‎ 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不但是一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大中小学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反复钻研,甚至背诵。缺陷:承认所读的书本是绝对正确的。思路是被动的。‎ 改变一下读书的姿态,站起来。问题要揪住不放——当仁不让,在真理面前站起来了。对权威的质疑与批判。‎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概述或复述三种姿态的特点。)‎ ‎(二)合作探究 结合“阅读练习·探究”一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之后推选代表汇报交流。对文中一些观点和事实,教师适当进行分析讲解。(关于“对你有什么启发”的讨论,不必在课堂上进行,可安排课外写一篇“阅读笔记”在班上交流)‎ ‎[教学参考]‎ ‎1.古人讲的“正襟危坐”,不但是一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 ‎2.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 ‎3.课文所引用的《荷塘月色》的原句。‎ ‎(可参阅“主编导读”。)‎ ‎(三)布置作业 诵读《黄生借书说》二遍,将需要熟记的重要注释标示出来,然后口译全文。‎ 第三课时 学习《黄生借书说》。‎ 教学步骤 ‎(一)在检查预习中导入课文的学习。‎ ‎1.请三五位同学诵读课文;‎ ‎2.请其他同学对这几位同学的诵读进行评价(如有误读要指出来)。‎ ‎3.教师小结。‎ ‎(二)翻译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口头翻译第一、二自然段。‎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 ‎(1)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授,(借)给。而,并且。之,黄生。授以书,以书授之。]‎ ‎(2)而惴惴焉摩玩不已。[总担心人家来催讨便不断地抚摩玩赏]‎ 问题:‎ 你有借书的经历吗?你同意作者“书非借不能读”的说法吗?作者的根据是什么?说出你的理解。‎ ‎[教学参考]‎ 相信大多数同学是认可的。如不认可,能说出自己的道理亦可。‎ 作者的论据是:‎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他人之书: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三)翻译课文第三、四段。‎ ‎1.请二位同学分别口头翻译第三、四自然段。‎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 ‎(1)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富:丰富,多。与,各 ‎(2)归形诸梦。[回家之后,(这事)便常出现在梦境中。诸:之于]‎ ‎(3)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这样一来,便感叹借书者的用书专一,而觉得小时候的光阴真应该好好珍惜]‎ ‎(4)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这么说,难道我就天生不幸地遇到了张氏,而黄生就天生幸运地遇到了我么?固,本来,天生。]‎ ‎(5)为一说,使与书俱。[为黄生写这一篇“说”,连同书一起给了他。为一说,为(之)一说。俱,一起。]‎ ‎(四)讨论 如果大家都能够有袁枚那样的借书态度,柏杨先生组织“借书必还大联盟”还有必要吗?“大联盟”的设想现实吗?说出你的看法。‎ ‎(学生能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五)布置作业 完成“阅读练习·探究”四。‎ ‎ ‎ ‎ ‎ 拓展阅读 论读书  读书八得  窃读记 ‎ ‎ ‎ ‎ 教学设计要点 ‎ ‎ 一、这三篇文章可以安排学生课外阅读,如课外无法落实,也可以安排在课内。学生的阅读可以只要求围绕“阅读练习·探究”一、二进行准备。课堂讨论交流,教师讲评。‎ 二、《论读书》所说读书的种种好处,学生可能一知半解,可不做深究。《读书八得》中的一些看法,也会使学生产生疑惑,还需联系实际做些启发式的讲解。例如:‎ ‎1.狡诈者轻鄙学问。‎ ‎2.思索……能使你与书本拉开距离。‎ ‎3.大作品使我们变矮,小作品使我们升高。‎ ‎4.抵抗“好书”。‎ ‎5.永远有一本只读了一半的书,后一半用自己的猜想去完成它。‎ 三、课外布置学生在下面题目中任选一个,借鉴所学课文,写一篇作文:‎ ‎1.《我和书》  2、《读书×得》‎ 四、“阅读练习·探究”三刻在课外完成,安排在“综合练习活动”中进行交流。‎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