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周     邴原泣学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       )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       )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        )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       )感伤,故(       )泣耳。”师恻然曰:“欲(       )书(       )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     )有志,吾徒(       )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       )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2.翻译划线句子。
 ①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②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③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 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                        
4. 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                           
                       第二周     钱若赓断鹅
万历中,钱若赓守(         )临江,多异(         )政。
有乡人持(          )鹅入市(     ),寄店中他往。还(        )索鹅,店主赖(         )之云:“群鹅我鹅耳。”乡人讼于(         )郡。
公令(         )人取店中鹅,计(        )
9
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人无不惊讶(        )。已退食(        ),使人问鹅供否?答曰:“未。”少顷(        )出,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因(        )指一鹅曰:“此乡人鹅。” 盖(          )乡人鹅食野草,粪色清;店主鹅食谷粟,粪色黄。店主伏(        )罪。
1翻译“盖乡人鹅食野草,粪色清;店主鹅食谷粟,粪色黄”。
                                                                                
2、请说说钱若赓在一顿饭的工夫里将案子审得水落实出的关键是什么? 
                                                                        
第3周.    郑人逃暑
1.郑人有逃暑(       )于孤林之(       )下者,日流影移,而徙(       )衽以从阴。及(        )至(       )暮,反(        )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     )徙衽以从[阴,而患(       )露之濡于(        )身。其(        )阴逾(       )去(   ),而其(       )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2.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 
(1)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2)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                           
9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                                     
第4周   吕蒙正不记人过
1.吕蒙正相公,不喜记(         )人过(         )。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       )帘内指之(         )曰:“是(        )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          )为不闻(         )而过之(         )。其同列怒,令(        )诘(        )其官位姓名,蒙正遽(         )止(         )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        )问(        )。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     )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     )其量。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2)                                                                       
(3)                                                                     
(4)                                                                         
3.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第5周    画蛇添足
9
楚有祠(祭祀)者,赐(赏赐)其(         )舍人(投靠在贵族家里的人)卮(zhī古代一种盛酒器)酒。舍人相谓(         )曰:“数人饮之(       )不足(        ),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       )酒且(        )饮之,乃(       )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 (         )无足,子安(       )为之足?”遂(       )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       )其酒。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2                                                                 
3_                                                             
3..你能说出这个寓言的寓意吗?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酒且饮之(拿,端)     B.蛇固无足(固定)
C.终亡其酒(失去)         D.引酒且饮之(将要)
5.下面句中的“之”字指代的内容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9
A.数人饮之不足 B.引酒且饮之 C.子安能为之足 D.一人饮之有余
第6周   狐假虎威 
 虎求(        )百兽而食(        )之,得(        )狐。狐曰:‘子无(        )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        )百兽,今(       )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        )然(        ),故(        )遂(        )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2)                                                          
(3)                                                           
(4)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
〈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     ) 
〈2〉故遂与之行     (           )
〈3〉故时有物外之趣   (         )     
〈4〉曾子之妻之市   (           )
3.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           
9
,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它们都是用来比喻             一类人。
4.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7周   南辕北辙
     魏王欲(        )攻邯郸。季梁闻(        )之(        ),中道而反(        ),衣焦不申(        ),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        )大行,方北面(        )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        )楚。’臣曰:‘君之(        )楚,将(        )奚(        )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        )良,此非楚之(        )路也。’曰:‘吾用(        )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        )
9
天下,恃王国之(        )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        )地尊(        )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        )至楚而北行也。”
 二,翻译句子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3.君之楚.奚为北面?                                                         
 三,成语         出自本文,比喻               
第8周   .马价十倍(人有卖骏马者) 
9
    人有卖骏马者,比(        )三旦(        )立市,人莫(        )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        )卖之,比三旦立于(        )市,人莫与言。愿(        )子还(        )而视之(        ),去(        )而顾(        )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 。”   伯乐乃(        )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1、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去死肌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则有去国怀乡    D、黄鹤一去不复返  
2、选出下列句中的“之”用法不一样的一项( )。  
A.臣有骏马欲卖之       B.愿子还而视之
C.去而顾之         D.臣请献一朝之贾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对文章意思判断有错的一项是( )。 
A.本来是一匹劣马,但是由于请到了伯乐来故弄玄虚,因此“马价十倍”。  
 B.卖马者为了请到伯乐,允诺给他一天的报酬。 
C.伯乐其实并没有发表什么评论,他“还而视之,去而顾之”,无非是在暗示这匹马被自己看中了。 
9
D.这匹马其实也算得上是一匹好马,但只有请到了伯乐,人们才意识到了,表明了人们迷信权威的社会现实。 
6.本来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