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写作指导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写作指导

ID:574828

大小:5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写作指导 人教社新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作文训练是自由写作实践,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校园内或家庭中的某一事物,写一篇作文。要写好本次作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抓住事物生动的形象特征 任何事物都有其固有的生动的形象特征,观察时就要抓住这些特点,并形象的描述出来,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写植物,可以写其形态、高矮、颜色、气味等;写动物,可以写其皮毛色泽、五官四肢以及鸣叫声音等;写静态的物体,可以写它的大小、长短、颜色、质地、轻重等。同时还要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的侧面感知事物,抓住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下事物的不同情态,并选用准确的词句来表达。例如,同是红色,但枫叶火红、桃花粉红、红豆鲜红、红麻紫红、海松黄红,五种红色,各不相同。写作时就必须一一区别,不能一概而论。 二、介绍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 每一种事物都蕴含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写作时作一些相应的介绍,可以让读者获取一定的常识,更深的了解所写的事物。例如写植物,就可写其萌芽、开花、结果等生长规律及种子的传播、食用或药用价值等;写动物,就应介绍其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或者仿生学上的作用等;写静态的物体,就可以介绍其功用、内部构造、艺术价值等。而这些相关的科学知识,可以源于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可以向字典或专业书籍取“经”,也可以求助于师长或者互联网。 三、通过联想想象赋予其思想感情 一篇介绍事物的作文如果只写出其生动的形象和相关的知识,那事物还是“死”的。要想把事物写“活”,还要通过丰富的联系和想象,赋予其“人”一般的思想感情。写植物,可以写出其特有的精神品质:如小草的坚韧不挠、青松的凌霜傲雪、翠竹的虚心劲拔、梨花的纯洁无瑕;写动物,可以写它的特别可爱之处:如狗的勇敢忠诚、猪的笨态可掬、免的机敏聪明、牛的忠厚老实;写静态的物体,则可以写出它特殊的来历(如课文《羚羊木雕》)等。同时要借助各种修辞手法,运用饱含情感的语句,把这些特殊的感情表达出来。 只要做好了以上几点,就必定能让你的作文写得情趣盎然。‎ 本单元各课值得学习的写作方法:‎ ‎ 本单元5篇文章都写的是童年生活。童年是五彩的、童年是灿烂的、童年是多梦的,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是做一个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家?还是做一个周游世界的旅行家?一个运筹帷幄的军事家?驰骋赛场的运动员?挥毫泼墨的书法家?引吭高歌的歌唱家?慷慨激昂的演说家?感情白法奔放的文学家……,下面请谈谈你的梦想是什么?‎ ‎1、在山的那边 ‎⑴题目新颖。看到题目就会想,在山的那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拟这样的一个题目,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感情。引人深思。‎ ‎⑵视角独特。通过一个长期生活在深山的孩子的好奇心,提出一个问题,以及他要走出深山,观看大海的不懈追求和奋斗。‎ ‎⑶立意不凡。作者的构思是,重重大山代表困难,大海代表理想,翻过大山代表克服困难,追求理想。作者运用的是象征的手法。‎ 古往今来,表达理想追求的名言很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走一步,再走一步 本文通过“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文章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 本文蕴含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仅仅指当时“我”下悬崖石架的情形吗? 从内容上看,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已不局限在“我”那次下悬崖石架的经历了。而是指人生旅途中的种种挫折,在面对这些挫折时,不要想整个困难有多大,而只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一步步走,直至解决所有困难。在文章中,这段文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的哲理凸现在读者眼前。 “走一步,再走一步”首先是指那次“我”在父亲的鼓励下克服困难的过程,其次还指人生面临挫折时克服挫折的一步步具体行动。‎ 要实现人生的理想,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就需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毅力。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步走,困难要一个个克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里长征也是红军用双脚走过来的。‎ ‎3、短文两篇 ‎《蝉》‎ 冰心曾说过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作者简介: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祖籍广东番禺。‎ 本文有以下写作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 ⑴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⑵“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 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晴朗的天空等都融进了秋风中。‎ 秋天来了,果实成熟了,本是收获的季节,但对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了17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生命虽然短暂,蝉却执着的等待,作者对蝉的敬意油然而生。‎ ‎⑶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可以找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⑷写作特点 结尾作者写自己被这蝉的生命意义感动着,“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又照应到文章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的“烦”字上,但已经从开头的“烦”变成现在的宽恕,形成一个首尾照应又有变化的完整结构。文虽短而理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它提示着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贝壳》‎ ‎ 写作离不开联想与想象。联想要丰富,想象要奇特。这样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 ‎1、《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并没有就此停笔,而是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2、“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一丝不苟,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3.课文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此处的“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 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她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执著的爱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4、比较阅读 ,探究质疑:对比阅读两篇短文,说说它们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两篇都是借物抒情的文章,从身边的小事物,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 不同点:‎ ‎(1)、两篇文章主体不同。‎ ‎《蝉》启示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贝壳》启示我们应该好好地面对生命,创造他,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2)、写作手法不同。‎ ‎《蝉》运用了先抑后扬、首尾照应的手法,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也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 ‎《贝壳》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把人的生命与贝壳进行比较,且明确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出异彩,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 ‎(3)、描写手法不同。‎ ‎《蝉》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了“朋友”的话,揭示了蝉的生活历程,蝉的生活意义。‎ ‎《贝壳》则直接对贝壳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5、课堂小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让我们感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是啊,天真烂漫的童年是人生的春天,血气方刚的青年是人生的夏天,沉着稳健的中年是人生的秋天,步履蹒跚的老年是人生的冬天。逝者如斯,青春不再。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6、课外作业 ‎⑴以“生命”开头,仿写两个句子。‎ 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 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 生命是 , ;‎ 生命是 , 。‎ ‎⑵实践作业:课外搜集两句关于热爱生命、对生命执著追求的名言警句。‎ ‎4、紫藤萝瀑布 ‎19世纪,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一次被风吹断,蜘蛛一次一次地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威灵顿将军受到蜘蛛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学习著名女作家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看看作者曾有过怎样的际遇?面对紫藤萝花,作者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欢欣的心情描写了一树盛开的藤萝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景象,抒发自己由焦急、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 ‎ 文在写法上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借景抒情大家是知道的。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来,才是好文章。‎ 本文即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佳作。‎ ‎ 从全文来看,好似一幅极为精彩的工笔画,即使是高明的丹青国手,也未必能穷尽它所包含的意蕴。但就紫藤萝花的前后变迁而言,可以看出,原先,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我心上”,在繁花盛开的藤萝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宁静了,喜悦了,振作了。我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紫藤萝瀑布,是新时期之初枯木逢春的写照,作者的心曲正是那时候人们的心声。‎ 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感情发生变化,对生命有所感悟的原因是什么呢?‎ 研究这个问题,应该注意写作时间1982年,文章又提到“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后来,拆掉了紫藤花架,改种果树,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这个话,今天听来是多么荒唐,这就是极“左”的论调。‎ 根据这个线索,联系历史背景,就能理解这篇散文的思想感情了。1966年至1976年,是十年浩劫。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神州大地重又勃发生机,欣欣向荣。联系这样的历史背景,就会明白,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回顾花和人的命运,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就是说,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能老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作者彻悟了,于是“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从脚步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新的精神状态。‎ ‎ 1.本文对我们写作的启示 这样的文章叫做“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要写这一类文章,可以从课文中得到不少启示。‎ 第一,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加以精要的直接抒情或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出,才是好文章。情与理,如果有两三层更好。这篇散文,说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之后,又有一层新意,就显得丰富。‎ 第二,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要细细观察。我们看,作者既写一树,又写一穗一朵,可以想见她既综观总体,又细察局部,观察得多么周到细致。‎ 第三,对景物要有感情,若景物在自己心目中像自己喜欢的人一样,写起来就会生动亲切。‎ 拟人、比喻之类,并非作文时想到要用什么修辞手法才写出来的,而是事物在心中就是这个形象,这个感觉。一树紫藤萝花,在作者心中,像瀑布,像人,它在流动,它在欢笑,它在和阳光挑逗,写出来,紫藤萝花就显得分外美好可爱。大凡写作,总得有想像和联想,才能妙笔生花。‎ 第四,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有了点睛之笔,全文就有灵性了。‎ ‎《紫藤萝瀑布》赏析(海岗)‎ ‎《紫藤萝瀑布》是一幅极为精细的工笔画,就是高明的丹青国手,也未必能够穷尽它所包含的意蕴。在这里,不但那片紫藤萝的大致轮廓你可以从画中加以把握,而且那花的色泽,那花的神采,那花的气味,你也尽可以从画中领略到。也许,在大自然中,当你面对这样一片紫藤萝,你也未必能够如此真切地认识它、感觉它。读着宗璞的这篇文章,仿佛在你眼前,就展现出一条紫色的瀑布,绚丽的色彩曳动你的目光,郁郁的幽香缭绕在你鼻前……这样一幅卓绝的“图画”,除了得力于作者卓越的笔力,亦与作者认真、细致的观察是分不开的。‎ ‎《紫藤萝瀑布》又是一首深沉的歌。当作者把一幅精致的“工笔画”呈现给读者的时候,也许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温暖的色调,是一种明快的情绪与生活的欢欣。但是,当随着作者的思绪,回首那不堪的十年动乱,把眼前的美好与过去的黑暗联系到一起,你就会感到一种深沉的悲哀。正如作者所言,那是一种压在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对往昔被毁坏的幸福生活的追忆。可以说,当作者细致地观察这素朴的紫藤萝时,当作者一笔一笔勾勒着这紫藤萝的神态时,在她心中一定翻涌回荡着一曲深沉的歌。因为,只有经历过黑暗的人,才会在璀璨的生活面前目眩神摇,只有遭受过苦痛的人,才会如此珍视这生活的浪花。因此,尽管在这幅精致的图画之中,作者没有大力张扬、肆意宣泄感情的心曲,但是,当人们观察着《紫藤萝瀑布》的每一个细部时,必然会体味到作者倾注其间的一种深沉而欢乐的旋律自天而降,弥漫于《紫藤萝瀑布》的整个框架之中。‎ 从直观上说,《紫藤萝瀑布》形象鲜明,如在目前,而不肤浅;从情境上说,《紫藤萝瀑布》文意含蓄,意境深远,不尽于句中。但是,你阅读过《紫藤萝瀑布》,会感到,在它的字句之外,包含着更深刻、更令人神往的意蕴,而对《紫藤萝瀑布》反复阅读,不可能不对下述见解有会于心:美好的事物(此藤萝瀑布就是一种象征)是遏止不了,也戮杀不灭的,生活的河流必将冲决各种障碍,日复日、年复年地涓涓流动……“在这闪光的河流上航行”的人们,“加快了脚步”吧,前边就是更加美好的彼岸……‎ 由此,《紫藤萝瀑布》达到了“韵外之致”的极高的意境。‎ ‎(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鉴赏文库》,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紫藤萝瀑布》赏析(张梅)‎ 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常常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它们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与蓬勃。她往往会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性,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便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这篇散文写的是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文章从紫藤萝引人驻足、炫人眼目的美丽写起。盛开的藤萝花像辉煌的淡紫色的瀑布,色调的错落有致,阳光下的跳跃闪烁,使它仿佛有了生命,给人一种“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的感觉。‎ 藤萝不与群芳争胜,它们静静开在春花已谢的时节,踏春的人无意流连,蜂蝶亦不来眷顾。然而,它们仍然盛开着,尽情绽放着它们自己的生命。虽然是静静的,但那挨挨挤挤的繁盛让人觉得它们在骄傲而坦荡地为自己美丽的存在而欢腾笑闹。‎ 在描述了藤萝带给自己的强烈的瀑布般的整体印象后,作者的笔触沿自己视线所及,从细处落墨,描写了组成那神奇瀑布的每一朵小花。原来那迸溅着的浅色水花,是已经盛开了的;那流动的、仿佛沉淀了的紫色瀑水,便是那正含苞待放的。而每一朵盛开的花又像是在那紫色河流上轻泛的一叶扁舟,这张满了帆的小舟有着鼓鼓的舱,“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这些小生命盛着怎样的仙露琼浆,才会有这神话样的美丽啊!作者几乎感到有点疑惑了,忍不住想摘一朵来看看。‎ 但是作者没有摘花的习惯。在这一犹疑的驻足中,她陷入了凝思。这美丽的紫色瀑布不再只是眼前的景致,它也缓缓流过作者的心,使她一点一点从连日来对小弟的病痛的焦虑、悲痛中平静下来。这架盛开的藤萝几乎有一种魔力,不惟光彩,它的芳香似乎也是浅紫色的,将作者笼罩在宁静与喜悦中。她忽然记起从前的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的紫藤萝。在那个年代,由于“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连这稀零的藤萝后来也没有了。过了这么多年,藤萝终于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 文章至此点明了主题:“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原来那使紫藤萝花如此美丽与繁盛的仙露琼浆,就是“生命的酒酿”啊!看到这里,读者自然会想到,人亦如花,时代的洪流总会冲走种种令人不快的过往。只要你也加快脚步,张起生命的风帆,在这闪光的时代中航行,你也会再次盛开,你也会是组成那灿烂瀑布的一朵浪花,不是吗?‎ 宗璞的写景散文,一向重在对客观景物作精细、真切的描摹。她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与爱心体贴物情,品味景物的最积极的内在精神,比如这藤萝花的充盈蓬勃的生命力,与既灿烂奔放又耐得寂寞的纯朴本性。同时,她避免作主观的渲染抒发,避免直接的说教,而是以客观、精微、从容的笔调来叙写自己所体味到的,力图使读者能够自己去领略这景物的精神与意义。这与宗璞本人醇厚自然的天性,重视内敛的个人修养,与直面人生的勇气是分不开的。‎ 比如在这篇《紫藤萝瀑布》中,假使作者真的摘了一朵花来仔细欣赏,那么她的注意力就会一直在这花的美丽上了;惟其惜花驻足,作者与如水的繁花才有了内在的沟通,它抚慰了作者的郁痛,作者才能在宁静与喜悦中,把对这美丽的感触升华为对生命的感触。而假使作者直接盛赞这花的生命力,读者也不过是感叹藤萝之热烈美盛;惟其回想与展望交织,内在精神与外在情态并举,读者才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今日的丰茂曾经经过怎样长久而执著的期待,在倍加珍惜的同时,更会鼓舞起你拥抱生活的热情。‎ 本文有着宗璞写景散文的一贯风格:积极又含蓄的主题追求,婉曲有致的感情流露,精美的景物描写,简洁精练的文字表达。由于文章的写作是在创乱初定,热情复炽的年代,这篇优美的散文便有着更普遍的时代意义,在当代散文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5、童趣 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变幻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同学们,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奇思妙想,看着看着……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中的趣事,可能会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或许还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物内之趣——细察其纹理。物外之趣——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色,在头脑中创造出来的超出事物 本身特征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乐趣。通过“联想”和“想象”产生。‎ 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 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 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 ‎ 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 ‎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