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同步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同步练习

ID:568512

大小:87.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中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人教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同步检测一 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府邸(dǐ)   整饬(shāng)   放诞(dàn)  沉溺(nì)‎ B.剥削(xuē) 支绌(chù) 纨绔(kù) 吐蕃(bō)‎ C.诙谐(xié) 对峙(zhì) 媲美(pì) 伶俜(pìn)‎ D.作祟(suì) 要塞(sài) 单薄(bó) 堆砌(qiè)‎ B 解析:A项,“饬”应读“chì”;C项,“俜”应读“pīng”;D项,“砌”应读“q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 A.沟壑 麻痹 矫奢 谄媚     B.推崇 氤氲 庸懦 凋蔽 C.猖獗 诵扬 参谒 步履 D.哀婉 疏浚 喧噪 斑斓 D 解析:A项,“矫奢”应为“骄奢”;B项,“凋蔽”应为“凋敝”;C项,“诵扬”应为“颂扬”。‎ ‎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  )‎ ‎(1)但等到他和长安的现实接触渐多,豪放的情绪也就______收敛,这中间他对于过去自由的生活感到无限的依恋。‎ ‎(2)有时酒酣耳热,主客间也仿佛暂时泯除了等级的______,彼此成为“朋友”。‎ ‎(3)杜甫看着这凄惨的景象,听着这悲凉的谈话,再也______不住他心头的痛苦了,他写出他第一首替人民说话的诗:《兵车行》。‎ A.逐渐 界线 遏止 B.逐步 界线 遏制 C.逐渐 界限 遏制 D.逐步 界限 遏止 C 解析:逐步:一步一步地,强调按步骤;逐渐:渐渐,慢慢,逐步。“界限”与“界线”都可表述“不同事物的分界”,但“界限”多用于抽象事物,“界线”多用于具体事物。遏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且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遏制:是指压抑控制,使不发作,对象多是自己的情绪,有时也指敌人或某种力量。‎ ‎4.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  )‎ A.李隆基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帝,眼看着海内升平,社会富庶,觉得国内再也没有什么事值得忧虑,太平思想麻痹了他早年无所不为的精神。‎ B.玄宗把政事交给贪污的宰相,把边防交给穷兵黩武的将官,人民受着纳租税与服役的残酷剥削,同时生产力也就衰落下去了。‎ C.一家数口来到长安,他(杜甫)的负担更重了,加以几年来水旱相继,关中大饥,他在杜曲附近虽然有些微薄的“桑麻田”,也无济于事。‎ D.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各国均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全球股市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未见好转迹象。‎ A 解析:A项,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应用“励精图治”。‎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A.人们若是登上寺内七层的高塔,俯瞰这渭水与终南山中间的名城,从它山川的背景上便会更清楚地看出它雄浑而沉郁的气象。‎ B.杜甫虽看见人民受了这么多统治者给予他们的灾害,但因为胡人的势力又膨胀了,为国家着想,他都按照个别的情况来鼓励他们、安慰他们。‎ C.他是那种一讲话就能给人带来震撼的作家,他的从容、大度和无拘无束,全是我很少见到过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企业员工通过共同努力,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圆满的结果,获得了检查团全体成员的一致好评。‎ D 解析:D项,语序不当、暗换主语。应改为: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通过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迎检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圆满的结果,获得了检查团全体成员的一致好评。‎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这首诗可能是759年春天在洛阳写成的(乾元二年),王安石选杜诗时,说它是杜诗中的“压卷”。‎ B.他只好长期地等待,等到第二年的春天他又回到洛阳小住时,他绝望地向集贤院的两个学士说,仕进的前途没有多大希望了,只有继承祖父的名声努力做诗吧。‎ C.我们应该了解作为高中生接受文明礼仪教育遵守礼仪规范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有什么坏处?‎ D.校团委组织的“献爱心”活动所募集的捐款,据不完全统计:高一年级捐了两万元,高二年级捐了一万五千元,而高三年级则多达四万三千元,同学们捐款十分踊跃。‎ B 解析:A项,括号应紧跟在“759年”的后面;C项,把句末问号改为句号;D项,把“同学们”前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7.(2009广东高考,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______________。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 ‎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 ‎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 ‎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 A.①④⑤②③    B.①③④⑤②    C.③①④⑤②    D.③④⑤①②‎ C 解析:③句中的“后来”一词照应文段首句中的“本是”,①句中的“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与后文中的“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相应。由④句中的“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可知,第三空为④,第四空为⑤,最后一空为②。‎ ‎8.填空。(3分)‎ ‎(1)穷年忧黎元,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3)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路有冻死骨。‎ ‎(5)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天地终无情。‎ ‎(1)叹息肠内热 ‎(2)万里悲秋常作客 ‎(3)孤舟一系故园心 ‎(4)朱门酒肉臭 ‎(5)恨别鸟惊心 ‎(6)眼枯即见骨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13分)‎ 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节选)‎ 从757年11月到758年6月,是杜甫在长安最后一次的居留。他仍旧做皇帝的供奉官左拾遗,这时贾至任中书舍人,王维任太子中允,岑参任右补阙,年才32岁的严武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这些人并肩出入,互相唱和,在“禁掖”‎ 里值夜时也常常写诗传递,过着闲散的官吏生活。但是那些唱和诗和朝谒诗在杜甫的诗集里毫无光彩,事实上也不能有什么光彩,里边充满了初唐以来应制诗、奉和诗一向惯用的词藻,缺乏充实的内容。在这时期杜甫的诗中,我们只能从“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避人焚谏草”这样的诗句中想象杜甫不过是一个小心谨慎的官吏。此外他若从北城下朝回来,就是在春风荡漾的曲江头典衣买酒。他这时也写了一些关于曲江的诗,但这些诗与从前的曲江诗相比,既没有天宝末年的《曲江三章》那样的凄苦,也没有《哀江头》那样的沉痛,他在一片花飞的暮春天气,只感到一个庸俗的道理:“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像“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这些信手拈来、歌咏自然的诗句,若是在一般唐人的诗集里也许是很好的名句,可是在杜甫许多瑰丽而沉郁的诗篇中,只显得轻飘而悠扬,没有分量。至于“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傍?”这样的思想实在不高明,尤其是在两京收复不久,胡人势力还相当猖獗、长安物价一天比一天高涨的时期。‎ 是凤翔一段的经验给他的教训太大了呢,还是这平静的官僚生活把他的视界只限制在皇帝的周围,而看不见广大的人民呢?他终日只是供奉皇帝,伺察皇帝的颜色,他说,“天颜有喜近臣知”;他4月里陪着肃宗祭祀九庙,5月端午得到皇帝的赐衣,都看为是无上的光荣。他有时局促到这种地步:官马送还官家,自己又没有马,因此有十天之久不能去看望想去看望的邻近的友人,他说,这既不是爱惜身体,也不是脚力太弱,只怕在街上徒步走路时遇见官长,遭到官长的申斥。他有时自己也深深意识到这可怜的生活:‎ 每愁悔吝作,如觉天地窄。‎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可是在这狭窄的天地里,他偶然走到东郊,遇见一匹被兵士遗弃在路旁的瘦马,他也曾联想到人世的困顿,写成一篇《瘦马行》,对瘦马表示无限的同情;他在城南潏水滨听樵夫讲述几只小鹰被白蛇咬死、一支鹘鸟飞来报仇的故事,他也写出一首充满热情的寓言诗《义鹘行》,来激励壮士的肝胆。‎ 虽然如此,杜甫在长安的官吏生活事实上是一天一天地变得狭窄了,若是长此下去,没有一点儿变动,我们真担心他六七年来开辟的诗的国土会断送在左拾遗的职位上。幸而不久他的生活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动。‎ 肃宗回到长安后,许多凤翔时代的官吏都或多或少地得到奖励,房琯也被命为金紫光禄大夫,进封清河郡公。可是房琯依然是结交宾客,车马盈门,常常称病请假;他空疏而放肆的言论有时传入肃宗耳中,引起肃宗的不满,再加上贺兰进明那些人的毁谤,致使他在6月里被贬为邠州刺史。他的许多朋友也受到牵连。人们说他们终日结党成群,乱发议论。国子祭酒刘秩贬为阆州刺史,京兆少尹严武贬为巴州刺史,曾经给杜甫许多帮助的大云经寺僧人赞公被放逐到秦州,杜甫也离开了皇帝周围的“氤氲香气”,走出一年前曾经经过的金光门,被派到华州去做司功参军,管理华州地方的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等的文教工作。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到长安。‎ 他离开长安时,心境是很凄凉的。他不能“从容陪笑语”供奉皇帝,觉得好像是一个被遗弃的人,所以他在金光门前写出这样的诗句:‎ 天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他当时只认为这对于他政治的前途是一个打击,但他并没有意识到,他从那狭窄的天地里解放出来了,对于他的诗的发展却是一个大的恩惠:他由此才得到机会,又接近战乱中的人民,认清时代的苦难,因此而恢复并且扩展了他的广大的诗的国土,从一个皇帝的供奉官回到人民诗人的岗位上。‎ ‎9.如何理解“幸而不久他的生活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动”这一句子的含意?(2分)‎ ‎10.杜甫在长安生活的时期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他的诗歌风格有什么影响?(4分)‎ ‎11.文章第四段在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12.你认为作者对“长安时期的杜甫”的描述体现了传记的哪个方面的特点?请举例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4分)‎ 答案:9.“大的变动”是指杜甫因受房琯事件的牵连被贬到华州做官一事,作者之所以说是“幸而”,是表示虽然这件事对于杜甫的政治前途是一个打击,但是对他的诗歌发展却是一个大的恩惠,从此杜甫由一个皇帝的侍奉官回到了人民诗人的岗位上。‎ ‎10.杜甫在长安生活的时期生活比较闲散、无聊,为官小心谨慎,把皇上的赏赐视为无上的光荣,虽然也偶尔关注民生困顿,但总的来讲,杜甫在长安的官吏生活一天一天地变得狭窄,这也使得他的诗歌出现很多应时之作,缺乏充实的内容,没有以前的诗歌那样的凄苦和沉痛,只显得轻飘而悠扬,没有分量。‎ ‎11.从内容上来说,表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从结构上来说,为下文作者得出杜甫成为人民诗人的结论作了铺垫。‎ ‎12.作者既描写了杜甫的伟大,也没有回避他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局限,这体现出传记真实再现人物的本来面目的特点。如,“他终日只是供奉皇帝,伺察皇帝的颜色,他说,‘天颜有喜近臣知’;他4月里陪着肃宗祭祀九庙,5月端午得到皇帝的赐衣,都看为是无上的光荣”。再如,他离开时,“心境是很凄凉的”。“他不能‘从容陪笑语’供奉皇帝,觉得好像是一个被遗弃的人”,他当时只认为这对于他政治的前途是一个打击。作者如实写出杜甫的局限性,不但不会削弱杜甫的伟大,相反,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从中更能体会出杜甫走出这片狭窄天地的过程越艰难,他的转变才越显得可贵和伟大。‎ ‎(二)(2009山东实验中学高三综合测试,19~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3分)‎ 严凤英 严凤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1930年4月13日生于安庆,卒于1968年,祖籍安徽桐城罗家岭。她原名鸿元,又名黛峰。她12岁拜严云高学唱黄梅戏,取艺名为凤英。1960年,严凤英加入中国共产党。“文革”中,备受“四人帮”迫害,她被诬陷为文艺黑线人物,宣传“封、资、修”的美女蛇,并被诬蔑为国民党潜伏特务,屡遭批斗。1968年4月8日夜自杀身亡。1978年5月23日,安徽省委为严凤英平反昭雪,8月21日省文化局举行了严凤英骨灰安放仪式。‎ 在她的艺术实践中,严凤英在唱腔和表演方面都有新的创造,为黄梅戏艺术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她嗓音清脆甜美,唱腔朴实圆润,演唱明快真挚,吐字清晰,韵味醇厚,并注重从人物感情出发,力求达到声情并茂,使自己的演唱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严凤英在她的表演生涯中塑造了许多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如:《打猪草》中的陶金花、《天仙配》中的七仙女、《女驸马》中的冯素贞、《牛郎织女》中的织女。她的唱腔圆润明快,表演质朴细腻,取京剧、越剧、评剧、评弹、民歌等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世称严派。‎ 严凤英的艺术道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945年以前是第一个阶段。她从小酷爱唱歌,唱戏。由于父亲严司明和母亲离异,她在四五岁时,就回到祖父母居住的罗家岭。田园风光陶冶着她幼小的心灵,与姑、姐们挖野菜放牛的同时,她学唱了流传于当地的不少民歌,艺术的种子在心灵中悄然播下。不久,因为抗战爆发,她的父亲严司明也回到家乡,闲居无聊时,教她唱京剧,这使她与戏剧艺术有了接触。在她十来岁时,同族中曾参加戏班的严云高将黄梅戏带回了罗家岭,他一面开铺谋生,一面收徒授艺,严凤英由此与黄梅戏结下缘分。‎ ‎1945年至1951年初是第二个阶段。随着舞台实践的不断丰富,严凤英的表演艺术水平迅速提高。她本来就有较好的演唱天赋,又虚心向前辈艺术家学习,她回忆道:“我到安庆想把戏演好,就努力学习。那时学表演,主要靠观摩,看着老前辈在台上的一举一动,我就一点一滴记在心里,然后照葫芦画瓢搬上舞台。因为我是女性,演旦角戏的动作要细腻些,像是那么回事,观众看得很有味。”‎ 正是凭着这种学习精神,严凤英在表演艺术上崭露头角。据老艺人回忆,《二龙山》一剧的主角是女寨主佘素贞,严凤英扮丫环表演竟使剧名更换为《丫环挂帅》。然而,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黑暗社会,艺术上崭露头角的严凤英非但没有得到扶助,反而遭到摧残,她被迫一次次地离开她钟爱的舞台,其间,她又学唱过京剧。她流落各地,无家可归,直到新中国成立。1951年初,她终于重返黄梅戏舞台,这一时期,是她生活上备受磨难、艺术上得以丰富提高的重要时期,也为她后来艺术创造的辉煌作了铺垫。‎ 从1951年初开始,严凤英进入了艺术道路的第三个阶段。回到安庆后,她在“群乐”剧场演出,这时,党派干部和新文艺工作者帮助改戏改人改制,使她“接触新文艺思想”。除演出传统剧目外,还配合土改、反霸、抗美援朝、宣传婚姻法等,演出过《江汉渔歌》《两朵大红花》《木兰从军》《柳金妹翻身》等。1952年夏,她参加了安徽省暑期艺人训练班,认真学习了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思想变化更大,“旧社会把我当成草,新社会把我当做宝”。解放前苦难的经历使她对共产党、对新中国充满了感情,从而也激发了她积蓄已久的艺术创造热情。从1953年到1965年,她先后主演了《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闹花灯》《牛郎织女》《红色宣传员》《江姐》等近50个大小剧目,她的表演艺术水平也不断腾跃,既形成了独自的风格特色,又代表着当时黄梅戏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并对剧种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戏曲从形成之初始,其艺术表演手段中就有了不可缺少的一项——歌唱,这是它有别于西方话剧艺术的明显特征。观众步入剧场的心态既是“看”戏,更是“听”戏,在相同腔调和其他演员演唱的比照之下,他们审听着眼前演员的演唱是否动人,技巧是否高超,希冀自己被征服。因此,一个戏曲演员,其成就的高低首先就表现在歌唱水平上。严凤英也不例外,她的唱腔,极富艺术魅力,令每个听众都过耳难忘。严凤英先天嗓音好,沙甜的音色尤其适合演唱黄梅戏。但是,她的唱腔之所以能够倾倒听众,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她善于创新。‎ 严凤英的唱腔,首先贯穿着一个“情”字,在深入把握人物性格与测度具体戏剧情境后,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即所谓“洞达事物之情状”“发古人之喜怒哀乐,忧悲愉快”,也是李渔所指出的“唱曲宜有曲情”,有了“情”才能“变死音为活曲,化歌者为文人”。《天仙配》是她演唱十分成功的一部作品,她曾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之邀,谈过自己的演唱体会,充分表明了她对七仙女在特定情境中情感的把握,并介绍了自己在演唱中的处理方法。‎ 严凤英的唱腔不仅“动听”,而且“好听”,这是她恰当地运用嗓音对黄梅戏声腔进行处理的结果,使演唱“清和圆转,累累然如贯珠”“关键词藻时出新奇,使人不能测度,为之限量”。对于这一方面的成就,申非伊的《严凤英唱腔初探》作了细致的分析。她既遵从传统戏曲演唱“字正腔圆”的标准,更追求“啭”“润”的效果。比如《天仙配》“满工对唱”这段唱腔的处理方法,就是在准确把握字音声调基础上,大量运用前倚音,造成下滑、上挂的效果,并且按字调字情的不同,每句都有不同的唱法,使得唱腔生动而不呆滞,既明快又抒情,既纯直又圆润,令人品味不尽。此外,她还经常运用颤音、擞音、顿音等方法,一方面服务于人物情感的表达,另外一方面又使唱腔更加婉转动听。‎ ‎13.文中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严凤英的?请概括。(3分)‎ ‎14.请具体说明严凤英艺术道路的三个阶段。(3分)‎ ‎15.请结合文章,理解李渔的“唱曲宜有曲情”这句话的含意。(3分)‎ ‎16.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文人的经历都是坎坷的。或被流放,或被罢官;或受排挤,或被诬陷……但他们却给后人留下了一篇篇不朽的名著,请结合本文,结合实例,谈一下你对“名人之不幸,艺术之大幸”的理解。(4分)‎ 答案:13.(1)艺术风格;(2)艺术道路;(3)唱腔艺术。‎ ‎14.参考答案:(1)第一阶段:入门阶段。从小酷爱唱戏,十几岁拜师学艺。‎ ‎(2)第二阶段:发展提高阶段。虚心求教,认真揣摩,丰富提高。‎ ‎(3)第三阶段:辉煌阶段。吸收新文艺艺术营养,勇于创新,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 解析:‎ 文章对三个阶段的介绍比较明确,关键是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每一阶段的基本情况。‎ ‎15.演员要想把戏唱好,就必须并注重从人物感情出发,在深入把握人物性格与测度具体戏剧情境后,要善于把握剧中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思想情感;唱腔里要始终贯穿着一个“情”字,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力求达到声情并茂,从而使自己的演唱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16.严凤英,时乖命蹇,屡遭迫害,但她却以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成就了黄梅戏艺术的辉煌。‎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文人的经历都是坎坷的,但他们的不幸却带来了艺术之大幸。例如:‎ ‎(1)白居易被贬江州做司马,这是他的不幸,但他却写出《琵琶行》这样的千古名篇。‎ ‎(2)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这是他个人的不幸,但他却创作“三赤”——《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3)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司马,这也是他的不幸,但他创作了“永州八记”、《捕蛇者说》。‎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5分)‎ 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①林徽因(1904~1955),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中国女性的偶像。‎ ‎③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④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5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⑤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哈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的朋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⑥‎ 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林徽因的崇敬之情。‎ B.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高尚的人生境界。‎ C.作者着力表现林徽因一个女性的人间柔情和高尚的人生境界。‎ D.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重。‎ ‎18.下列对第⑤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将林徽因和张爱玲进行对比,其目的是贬低张爱玲,突出林徽因的伟大。‎ B.林徽因和张爱玲均是著名的才女,但林徽因的人生角色都是完美的,而张爱玲却并非如此。‎ C.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但张爱玲的爱情生活并不美满。‎ D.张爱玲的文学才能深得人们的喜爱,但林徽因家的文学沙龙里也曾高朋满座,群星璀璨。‎ ‎19.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她的?(3分)‎ ‎20.文中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花”指什么?“树”又指什么?结合文章中林徽因的经历,谈谈她成为“树”后的具体表现。(6分)‎ 答案:17.D 解析:“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重”,文中并没有此意。‎ ‎18.A 解析:突出林徽因的伟大,但并不贬低张爱玲。‎ ‎19.参考答案:三个方面:①她的光辉成就: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集于一身,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她致力于建筑事业,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②她的巨大凝聚力: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③她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结构思路的安排。分析文章结构,把握行文思路,不难看出,女主人公传奇的一生,主要可以从她的成就、凝聚力、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等方面分析。筛选并提取这些要点即可。‎ ‎20.参考答案:“花”指年轻的林徽因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花一样,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树”指历经生活艰难、成熟坚强的林徽因。具体体现:①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②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③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她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④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5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 解析:本题既考查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也考查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对“花”“树”的理解,关键是要挖掘这两个比喻形式背后蕴藏的喻意。明确了什么是“花”,什么是“树”,她成为“树”后的具体表现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语言运用(12分,每小题4分)‎ ‎21.请从下列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 第1组:孔子与庄子     第2组:项羽与刘邦 第3组:李白与杜甫 第4组:林黛玉与薛宝钗 第5组:李大钊与陈独秀 要求:①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②不出现常识性错误。③50~70字之间。‎ 答案示例:(1)综观《红楼梦》,宝钗关注的是制度,是社会的规范,她是为别人活着的;黛玉关注的是个体,是本质的生命,她是为自己活着的。所以我更爱后者。‎ ‎(2)唐代诗坛的两位泰斗——李白与杜甫,我更喜欢李白。喜欢他“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才气,喜欢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骨气,喜欢他“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傲气。‎ ‎22.根据文意,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李白是仙,杜甫是圣。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李白诗如横笛,清丽悠扬。杜甫诗似直箫,深沉悲怆。读李白可以化解俗气,卑琐气,穷酸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读杜甫可以增强爱心 同情心 责任心 解析:补写此句,形式上要关照前面描写李白的一句,内容上应照应杜甫的品质、特点。‎ ‎23.下面是近三年一些省市中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所占比重的统计表,表中反映了怎样的命题趋势?请用简要文字表述。‎ 年度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平均比重 ‎26%‎ ‎29%‎ ‎32%‎ 最低比重 ‎20%‎ ‎20%‎ ‎20%‎ 最高比重 ‎41%‎ ‎41%‎ ‎42%‎ 参考答案:平均比重逐年递增,最低比重没有变化,最高比重基本稳定。‎ 解析:表中共给出了三组数据,根据它们的变化情况分别概括即可。‎ 四、写作(50分)‎ ‎24.(2009北京东城区高三一模,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面对荣耀与磨难,杜甫选择了后者,成就了一代“诗圣”;鲁迅放弃了学医的路,选择从文这条路径;李白放弃了皇帝身边衣食无忧的生活,选择离开的路;卡夫卡放弃了与未婚妻白头偕老的美好生活,选择坚守自己写作风格的路径;面对残忍的宫刑与死亡这两条路,司马迁选择忍辱负重,写下流芳千古的史书……‎ 请以“路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路径:①道路;②门路。立意角度较多,范围很宽。可以理解为手段、方法、措施等。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路径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意志品质(坚强、勇敢);情感态度(乐观、进取);心理素质(谨慎,自信);技巧方法(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等等。可以从个人成长角度谈,可以从国家民族集体角度谈,可以就某人某事具体谈,也可以宏观立论。可以谈选择路径、最好的路径、适合的路径、捷径、与众不同的路径、唯一的路径、独辟蹊径等等。‎ 参考例文:‎ 路 径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用这句千古名言道出了路径的艰难与长远。有时路径是阳光普照,花香飘溢;有时路径是泥泞险阻,风雨交加,但不管是甜是苦,最重要的是走自己的路。‎ 坚持走自己的路径,钱学森选择了淡泊与率真。‎ 钱学森在美国学成,不顾美国的阻留毅然回国。他眼中没有金钱与名利,他眼中没有强迫与阻挠,他只看到要为祖国的未来奉献。就这样,他一心扎进航天事业,为中国宇宙空间、航天、原子弹等多项科学事业贡献他毕生的力量。五年的阻隔,十年的研究,他用科学家的淡泊与率真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可敬的形象。渺渺宇宙,灿烂星空,当你抬头仰望之时,是否还记得钱老?记得他用淡泊与率真开拓了自己的路径?坚持走自己的路径,我们就可以实现理想。‎ 坚持走自己的路径,李桂林、陆建芬夫妇选择了无私奉献。‎ 从那个山区偏远草屋中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十九年的清贫与坚守,这对夫妇为偏远山区的孩子打开了知识的天空。没有过多的顾虑,没有任何享受,夫妇二人用自己的青春来哺育山区的孩子。是他们在崎岖的山路上拉起孩子们的小手,在陡峭的悬崖边点燃智慧的火种。无私的奉献早已与他们的心融为一体。‎ 云雾缭绕,青山岩岩,当你行走在大山之间时,是否听到李桂林、陆建芬老师那亲切的话语?是否记得他夫妻二人用无私奉献开拓了自己的路径?坚持走自己的路径,我们就可以实现人生的价值。‎ 从古至今,无数人士坚持走自己的路径。这个人是陶渊明,他“采菊东篱下”,他“登东皋以舒啸”,他的路径就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个人是苏轼,他“一蓑烟雨任平生”,他“渺沧海之一粟”,他的路径就是豁达开朗。这个人就是沈从文,读他的文章,便可像他一样思索,他的路径就是真善美。‎ 你是否还在小径独徘徊?是否还在苦苦摸索?那么用一面镜子照照你的内心吧,既然选择了自己的路径,便只顾风雨兼程。‎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