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交大附中初三(下)零模语文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北京交大附中初三(下)零模语文试卷

ID:564072

大小:96.5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北京交大附中初三(下)零模 语 文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9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答题纸上,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3.作文请录为电子稿,按各班情况发给各科任老师。‎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端午节来临之际,学校组织了“端午季·家国情”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1-4题。(共14分)‎ 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准备作为展板的序言。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3)题。(共6分)‎ ‎“一年一度又端阳,汨水悠悠屈子殇。”两千多年前的汨罗河畔,面对国破家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悲愤交加,纵身一跃,化作了汨罗河畔的一缕诗魂。他就是屈原。‎ 屈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豪情满怀【甲】竭忠尽智。他提倡“美政”,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后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却痴心不改,体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借以表达内心集聚的深挚悲痛和深切忧患。屈原使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乙】“楚辞”,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 )了一片新天地。‎ 在榴花似火的五月,一个民族以节日的名义年年祭奠你,岁岁凭吊你。每到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我们都会用你的精神来互相鼓舞,共抵外侮!“国亡生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屈原,你的诗文永远滋养着我们这个诗歌的国度,你的精神永远烛照着我们这个奋进的民族!‎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开(辟)‎ 痴.心不改(zhī)‎ B.开(僻)痴.心不改(chī)‎ C.开(僻)‎ 痴.心不改(zhī)‎ D.开(辟)痴.心不改(chī)‎ ‎(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顿号【乙】冒号B.【甲】逗号【乙】冒号 C.【甲】逗号【乙】破折号D.【甲】顿号【乙】破折号 ‎(3)画线的句子作为这段文字的总括句,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2分)‎ 修改:‎ ‎2.校团委准备在展板上粘贴“端午”两个字,下面是三幅书法集字图。请结合屈原这一人物生平选出一幅,并说明理由。(2分)‎ ‎ 10 / 10‎ ‎3.学校团委组织同学们观看了历史剧《屈原》。下面是剧中主人公的一段独白,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第(1)—(2)题。(共4分)‎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 ‎……‎ 但是我,我没有眼泪。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眼泪有什么用啊?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1)该剧是由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①(人名)于1942年1月创作完成的。你还读过他的作品《②》。(2分)‎ ‎(2)看过该剧后,同学们的心情异常激动。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你满腹经纶,却难登政治舞台;你励精图治,却难改败坏朝纲;你洁白无瑕,却难免奸臣陷害。‎ B.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交响乐,它以历史为题材,表现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 C.蔑权贵,洁身自爱,玉可碎而不改其骨;斥黑暗,刚直不阿,竹可折而不毁其节。‎ D.汨罗江咆哮着,呐喊着,你用掺了泪痕的诗句传唱着一个不朽的灵魂,日日夜夜,千年不息。‎ ‎4.初三(1)班举行了“迎端午,写楹联”的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书写的一副对联,请你在横线处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上联:赛舟品粽,①,博大精深扬中外 下联:②,赞屈子,③‎ ‎ 10 / 10‎ A.①展习俗 ‎②吟诗作赋 ‎③高洁伟岸传古今 B.①展习俗 ‎②吟诵诗句 ‎③气魄雄浑传今朝 C.①美习俗 ‎②吟诵诗句 ‎③高洁伟岸传古今 D.①美习俗 ‎②吟诗作赋 ‎③气魄雄浑传今朝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默写,完成(5-8题)(共4分)‎ ‎5.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1分)‎ ‎6.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1分)‎ ‎7.落红不是无情物, 。(《已亥杂诗》)(1分)‎ 学校举办学生诗歌创作大赛,小宋得了一等奖。老师夸奖小宋说:“好样的,真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啊!”小宋被激发出满怀豪情,引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的句子对答道:“谢谢您的鼓励,我们现在是‘ ’,立志要展翅高飞啊!”(1分)。‎ ‎(二)阅读《水调歌头》,回答9—11小题。(7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此词是①(概括内容)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②的情怀。(2分)‎ ‎10.《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结合下片划线语句,梳理作者情感变化轨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3分)‎ 答:‎ ‎11.“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从古至今没有间断过,月亮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也引发人世间无尽的哀愁。下列诗句与苏轼所抒之情相似的一项是(2分)‎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 10 / 10‎ B.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C.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D.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三)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12—14小题。(共7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录毕,走送之/众妙毕备 B.执经叩问/执策而临之 C.未尝稍降辞色/不辞而别 D.同舍生皆被绮绣/聪明反被聪明误 ‎13.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翻译: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才能够看遍了当时的书。‎ 理解:因为我能做到“计日以还”“不敢稍逾约”,所以藏书之家愿意把书借给我,我才得以“遍观群书”。‎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翻译: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理解:我曾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这才使我最终得到不少教益。‎ ‎【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翻译: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理解:我心中有足以使自己快乐的事,并不觉得吃穿不如人家,一点儿也不羡慕那些“烨然若神人”的同学。‎ ‎ 10 / 10‎ ‎14.“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是荀子的名言,请结合上文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一】【链接材料二】,说说宋濂、杨时、魏昭是如何“尊师”的。(3分)‎ 答: ‎ ‎【链接材料一】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①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②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③,时与游酢④侍立⑤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宋史·杨时传》)‎ ‎【链接材料二】陈国童子魏昭请于泰⑥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泰许之。泰尝不佳,命昭作粥,粥成,进泰,泰呵之曰:“为长者作粥,不加意敬,使不可食!”以杯掷地。昭更为粥重进,泰复呵之。如此者三,昭姿容无变。泰乃曰:“吾始见子之面,而今而后,知卿心耳!”遂友而善之。‎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①属(zhǔ):撰写。‎ ‎②见:拜见。‎ ‎③瞑坐:打瞌睡。‎ ‎④游酢:建州建阳(建阳麻沙镇长坪村)人,北宋书法家、理学家。‎ ‎⑤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 ‎⑥泰:郭泰,东汉时期名士,与许劭并称"许郭",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5.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之一是给其中的典型形象分类,请你从所给的典型形象分类中选择一类,选取两部名著中的两个人物,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这样归类的依据。(100字左右)备选典型形象分类:仁者义者忠者善者智者勇者志者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18题。(共7分)‎ ‎【材料一】‎ ‎ 10 / 10‎ 中国古代的藏书楼是收藏图书、文献和档案典籍的地方,也就是图书馆。‎ 古代的藏书楼在选址上大都倾向于找个“风水宝地”。如清朝乾隆年间编修的《四库全书》,7个抄本分别藏在“北四阁”和“南三阁”。“北四阁”分别是北京紫禁城皇宫的文渊阁、京郊圆明园的文源阁、奉天故宫(今沈阳)的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南三阁”是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杭州西湖行宫孤山的文澜阁。这些藏书楼都建在环境优美之地,像杭州的文澜阁,就选址在杭州风景最美的地方。‎ 给藏书楼取名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不少藏书家在楼名中寄托情感、志趣。如清朝藏书家孙衣言的藏书处名为“玉海楼”,寓意藏书“如玉之珍贵,若海之浩瀚”;明末时的藏书家江元祚(zuò),隐居于钱塘,筑草堂于西溪横山堂上,建藏书楼名为“拥书楼”,被赞为“拥书万卷,连屋充栋”。另外,“传经堂”“好古堂”等名称,也同样表达了对经书典籍的尊崇之意。也有许多藏书楼的名称是源自典故的。比如建于明朝中期的“天一阁”,其名取自《易经注》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古代的藏书楼在功能设计上也是非常考究的。因为藏书楼主要是用来存放和阅览图书的,所以在建造时,首先要考虑建筑规模必须与所藏图书数量相吻合,要有足够大的存储空间;其二藏书楼不是单纯存放图书的仓库,也是一个读书治学的地方,所以一般都在内部设计了供人阅读的空间,并且要考虑取书、看书的方便性。这种藏书与读书分开的建筑格局,对于保护图书是很科学的。此外,在设计藏书楼时,还必须考虑防火、防潮、防蛀、防盗等功能。‎ 藏书楼还十分注意周围小环境的建设,通过对藏书楼周围小环境的人工修饰和设计,使之与藏书楼的整体达到协调一致乃至增色的目的。特别是明清时期,建造园林式藏书楼非常普遍,当时的藏书楼建筑既是技术,又是艺术,融科技文化和审美文化于一体,极富特色。‎ 我国古代的藏书楼不仅收集、保存了丰富的文献典籍,而且也整理传播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现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精神。‎ ‎【材料二】‎ 中国古代特别重视藏书的保存和保护工作,这一点在藏书楼的设计中体现十分鲜明。如明代义乌人虞守愚的藏书楼选址于背山临水之处,引水为池,以小舟为渡。楼上长窗绕环,藏书万卷;楼下,明堂宽敞,读书著述于此。又如中国近代“嘉业堂”藏书楼,一楼房间皆用烧制的青砖铺地,青砖之下用瓦钵铺垫,瓦钵下面再铺细沙,使得藏书楼的地面比周围高30厘米;藏书楼一楼底层高4-5米,面向天井的库房全部装有落地长窗,通风、采光、隔热效果都很好。“嘉业堂”内的书籍全部存放于楠木书橱、书箱和书匣中,匣内复衬甲板,十分考究。‎ ‎16.阅读【材料一】,说说你对中国古代的藏书楼有了哪些了解。(2分)答:‎ ‎17.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说明【材料二】中两座藏书楼如此设计的原因。(2分)答:‎ ‎18.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为自己的藏书楼取名“书巢”。请你结合【链接材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陆游取这个名字的原因,并辨析这属于古代藏书楼取名方式的哪一种。(3分)‎ ‎【链接材料】‎ ‎ 10 / 10‎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 ‎③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④,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节选自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或栖于椟:有的书堆在书橱上。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③间:间或,偶尔。④槁枝:枯树枝。‎ 答:原因:‎ 取名方式:‎ ‎(二)阅读《北京,北京》,完成19-21题。(共8分)‎ 北京,北京 陈启文 ‎①我这个外地人,在北京呆得越久,越能感受到他的独特魅力。‎ ‎②北京之大,是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大。北京包容一切,亦可消化一切。北京很傲慢,但没有偏见,他把所有的人都视作自己的子民。坐着板儿爷的洋包车在老胡同里逛着时,板儿爷问你,哪儿来的啊?你告诉他,湖南来的。唔,板儿爷唔一声,湖南好啊,湖南出了个毛泽东啊。如果你告诉他是广东来的,唔,板儿爷同样唔一声,广东好啊,广东有钱啊。板儿爷这样唔着,夸奖着,像个长辈在夸奖自己有出息的儿子,你下意识地就会觉得,北京的确像是一个严厉而慈祥的父亲。‎ ‎③在北京,我住得最多的一个地方是菜市口。那里有一家很适合我这种小地方来的人居住的旅馆。我孤身一人在这里住着时,从来没有漂泊异乡的孤独感,傍晚时我喜欢在这里闲散地踱步,黎明时我喜欢听燕子和鸽子的呢喃,北京一下变得充满了生活的味道。这让我时常会有一种错觉,我已不是从外地来的一个匆匆过客,我一直就住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我喜欢这里的干净,有风也有阳光,人也不太拥挤,而且非常方便,它离很多我想去的地方都很近,陶然亭、天坛、大观园、琉璃厂文化街……‎ ‎④走几分钟就到了邮局,可在第一时间买到全国出版的最新报纸和杂志。紧挨着邮局就是地铁口,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看看书,一条路上就有两三家书店,都不大,但书很上档次,商务、三联、中华书局,在这样的书店可以“泡”,就是泡上一整天也没有人撵你。‎ ‎⑤在夕阳的余晖中与一条老胡同相随而行,墙壁上挂满了各种花草爬藤。走进这样的地方,你才感觉到胡同和四合院是结伴而生的,乍一看,一幢幢灰色旧楼就像刻出来的版画,木刻画,它与江南那些田园诗或水墨画般的老建筑是完全不同的风格。我喜欢在这里悠然自得地逛着。每一条胡同,也可能是另一条胡同,它穿过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从元明清延续到现在,很多东西混杂在一起,让我感到迷茫,难以分辨。偶尔也会想起来,这 ‎ 10 / 10‎ 里是谭嗣同被杀的地方,但早已闻不到一点血腥味了。无数脚步匆匆踩踏过死亡的地方。一百年了。我在这里回望那早已消逝的一切,一段黑白年代的记忆。‎ ‎⑥但在四合院最多的地方,要想看见一座四合院是不容易的。我是说,现在的北半截胡同那间四合院,谭嗣同的故居莽苍苍斋。我其实没想过要去那里,我甚至压根儿就没想起过那里还有这样一座四合院。但我还是不知不觉地走近了,要说其实不难找,也不远,沿菜市口大街西边往南走几十步就是。这让我感到意外,这种无意中的发现总让人觉得意外,而更令我感到意外的是,一个人的出生地与他的就死处,竟会这样近,很难想象一个人从人生的另一头走到这一头,竟然走了整整三十六年。这是多远的一条路?我感觉我已经走进了一个世纪之前的某个傍晚。这是我第一次走得离北京这样近,以无意的方式。‎ ‎⑦像这样的四合院,这样的来历,北京还有很多,也大都处于一种被遗忘的状态。但我很庆幸它们被保存下来了,哪怕是保存在一种遗忘的状态。从里边出来,我看见门口有一棵树,不知是什么树,是那种可以一边落叶一边又同时长出树叶的树。我还像刚才那样慢慢溜达着,此时,老胡同里真是静极了,夜色突然变得很深。脚底下有了一点闷闷的回声。这才觉得,北京很大,也很深。‎ ‎⑧隐居于这些老房子里的不仅只有老北京的记忆,还有生活,老北京的生活。譬如说,去老舍茶馆喝杯茶,吃点京味儿小吃,看看戏。老舍茶馆的风格也是叫我喜欢的,红色的门廊,眼睛被一盏一盏的红灯笼照着,满眼红彤彤的喜气色彩,连影子也红透了,一派的朱红,中国红,那八仙桌,那靠背椅,却是别出心裁的黑,黑得耀眼发亮,这样的红与黑,深厚,恒久,大俗中的大雅,适合平民,也适合文人,二三好友围坐一席,嘴里有吃的,耳里有听的,眼里有看的,一个个幽静细长的女子,穿着旗袍,仿佛正从清朝走来,脸儿润白,俊俏,含着一点儿笑,在满座的宾客中来回斟茶。而你往这椅子上一坐,便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种生活方式。‎ ‎⑨这是一个可以忘掉时间的地方,一个连你自己也要忘掉的地方。丝毫没有察觉,你也成了这里的一种布景和效果。叫板的痛快,品茶的悠闲,真可谓是完完全全的老北京的风韵。只有茶是不老的,如花般鲜嫩的,清纯的,每注一缕热水,从根一直漫向芽尖——我感到了一种重生般的生长的力量。轻轻啜饮一口,仿佛吸了一口春天的气息。杯中香气缭绕,台上余音绕梁,这座上闲情,这缓慢悠闲地打发时光的方式,在这疲于奔命的年头,已不是消遣,已经是一种忘我的境界。您呐,这会儿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了。‎ ‎(有删改)‎ ‎19.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北京有哪些独特魅力。(2分)‎ 答:‎ ‎20.卞之琳的著名现代诗《断章》这样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请将这句诗与文中的画线语句作比较,并结合第⑨段的内容说说对该画线语句的理解。(3分)‎ 答:‎ ‎21.这篇文章有些词句颇为生动,请在文中找出一处,针对其语言特色提出一个问题,并尝试做出解答。(3分)‎ 你选出的语句:你的问题:‎ ‎ 10 / 10‎ 你的解答:‎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2题。(共8分)‎ 近些年来,“最雷建筑”屡屡跌破底线。“罗马”、“普罗旺斯”等洋名字遍地开花,奇形怪状的大楼突兀而立。‎ 一谈及中国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比之下,欧洲古建筑数量众多,古堡坚固雄伟,教堂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有这样一层心态,中国当代建筑崇洋求异之风就不足为奇了。‎ 难道,中国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此言差矣。‎ 中西古建筑在材料使用上差异显著。中国传统木质建筑易朽,简朴,平展,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西式砖石建筑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材料短缺或古人的技术落后。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领先世界,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很先进。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 , ”。‎ 中西古建筑在用料上各有偏好,这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实现“返归自然”的居住理想。‎ 中西古建筑在建筑理念上也是有显著差异的。西方建筑师对形式美的法则,诸如比例、尺度、均衡、韵律、对称等均有系统的研究,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美学法则。上述形式美的法则,在古代中国建筑师看来,只是停留在建筑理念的表面层次,中国建筑师的着眼点在更深的层次上:在于建筑群体的谐和,在于建筑整体与自然的谐和,在于建筑与人类自身的谐和,创造出“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因此,完全不必为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而妄自菲薄。好在,行业内外反思之声日益增多,文化自觉意识渐次复苏,造出“中国范儿”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不过必须承认的是,中国传统建筑本身的特征,也给当代营造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进入现代社会,不仅建筑材料的性质改头换面,群组结构和院落式格局,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更难有伸展空间。但换个角度思考,传承不能局限于形式,要重精髓,那就是传统中简约、质朴、追求整体效果与环境和谐的理念。要使建筑外观有一张“中国脸”,少不了传统建筑理念这一颗“中国心”。‎ ‎1.根据文意,从下面两句话中选择一句填入文章横线处,恰当的是(2分)‎ ‎【甲】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乙】非不为也,乃不能也 ‎2.请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证过程。(3分)答:‎ ‎ 10 / 10‎ ‎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联系文章和右图,说说你怎么看待中央电视台新大楼上榜英国《金融时报》“糟糕建筑”的调查结果。(3分)‎ ‎【链接材料】‎ ‎2014年11月,英国《金融时报》在他们遍布全球的编辑记者中做了一项调查,让他们推举出自己身边最想拆掉的糟糕建筑,结果北京的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和纽约的时代华纳中心等建筑纷纷上榜。‎ 答:‎ 五、写作:(共4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题目一:‎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是鲁迅先生《这也是生活》中的一句话。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社会怎样发展,重温先生当年说的这句话,依然让我们有很多的感悟:心里有集体,胸中有国家;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从“我”做起,滴水汇成大海……‎ 请以“ 与我有关”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 每天我们都生活在各种数字中:北京世园会开园以来游客数量已突破200万人次;中国高铁年运送旅客约15亿人次;武汉火神山医院240小时建成;北京人平均寿命超过80岁;2019年北京全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累计浓度与去年相比下降了18;人们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日平均不少于4小时;我国公民年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 大到世界、国家,小到家庭、个人,无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还是日常生活的大事小情,总会牵连着或凝结为一个个数字。我们制造数字,改写数字,也盘点数字,预估数字,更感慨数字……‎ 请以“数字的故事”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 10 / 10‎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