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2007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南省开封市2007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ID:558971

大小:62.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 河南省开封市二00七年中考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 ‎(1~5题,15分)‎ ‎ 1.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 (1)(yú)_____越 (2)(sè)____索 ‎ (3)归____(xǐng) (4)(cuān)_____掇 ‎2. 下边的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 修茸 蹊跷 纵横绝荡 淳朴 ‎ 迁徒 琐屑 油光可签 诘责 错别字 改正 ‎3. 根据课文用原句填空。‎ ‎ (1)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2)天苍苍,野茫茫,____________。(《敕勒歌》)‎ ‎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 (5)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_______。(张志和《渔歌子》)‎ ‎4. 按要求默写:‎ ‎ (1)《出师表》中表现作者临危受命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被人们广泛引用、说明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3)他退休后,回到家乡栽种菊花,与山水相伴,心境十分平和,正如陶渊明《饮酒》诗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 ‎ (4)“春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请你再写出一个含“春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下面几句话提示的语境,组织适当的语句,填写在其中的横线处。‎ ‎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我正是靠着读书才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当我_________时,我读到了《_____________》,我变得__________了;当我________时,我读到了《______________》,我变得_________了。‎ 第二部分 ‎(6-28题,55分)‎ ‎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鱼我所欲也 ‎《孟子》‎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第一部分 ‎(1~5题,15分)‎ ‎ ‎ ‎ 1.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 (1)(yú)_____越 (2)(sè)____索 ‎ (3)归____(xǐng) (4)(cuān)_____掇 ‎2. 下边的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 修茸 蹊跷 纵横绝荡 淳朴 ‎ 迁徒 琐屑 油光可签 诘责 错别字 改正 ‎3. 根据课文用原句填空。‎ ‎ (1)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2)天苍苍,野茫茫,____________。(《敕勒歌》)‎ ‎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 (5)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_______。(张志和《渔歌子》)‎ ‎4. 按要求默写:‎ ‎ (1)《出师表》中表现作者临危受命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被人们广泛引用、说明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3)他退休后,回到家乡栽种菊花,与山水相伴,心境十分平和,正如陶渊明《饮酒》诗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 ‎ (4)“春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请你再写出一个含“春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下面几句话提示的语境,组织适当的语句,填写在其中的横线处。‎ ‎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我正是靠着读书才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当我_________时,我读到了《_____________》,我变得__________了;当我________时,我读到了《______________》,我变得_________了。‎ 第二部分 ‎(6-28题,55分)‎ ‎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鱼我所欲也 ‎《孟子》‎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6.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观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7.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 (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 ‎ (2)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 ‎8.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_____________‎ ‎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中对“心”的解释与之不同的例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孟子的文章语言犀利,论辩性极强,设喻举例皆从身边入手。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某人因手指弯曲不如别人,四处求医,由之引出下面的论述。请你借助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翻译这一论述。‎ ‎ 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穿红裙子的语文老师 ‎ 又一个夏季。‎ ‎ 炎热的田野,火热的山林。她穿着一件红裙子。带着几个小学生,说说笑笑走出校门,步入校园树丛的绿色中了。‎ ‎ 这是所“老龄”的村级小学,已经65年了。任课老师大多都五十多岁了。学校生活在“老”的色彩中变得默默无语。‎ ‎ 那年我刚上小学,20岁的她走进了校园。她一头乌黑的头发,穿了件美丽的红裙子。‎ ‎ 学校安排她给我们上语文课,任班主任。她上语文课与众不同:有时把学生带到村子中间的清水河里,找小鱼咬脚趾的感觉;有时把学生领到郁郁葱葱的牛头山上,看哪儿像牛头,哪儿像牛角;有时把学生打扮成课文中的大灰狼、小白兔、丑小鸭,在讲台上模仿课文内容大喊大叫,有哭有笑……‎ ‎ 课堂上,学生跟着她进入了情境。一会儿是没捞到月亮的水淋淋的小猴子站在讲台上,一会儿又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怜巴巴地向大家诉说着什么。‎ ‎ 她那漂亮的红裙子飘在课外活动场地上,飘在学校的小戏台上,把学生带到课本以外的精彩世界。不久,班队会、活动课在这所偏僻小学的各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二胡、口琴、笛子、小碗小盆等“乐器”的“交响曲”在校园小戏台上演了,惹得近处几个“玩船迷”村民止不住心里痒痒而登台献艺。小学生们把课本剧演到了家里,课本里的故事家长们也熟悉起来。学校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它驱散了丛林深处的宁静,赶走了村民们的无聊和疲惫。‎ ‎ 放学回家的学生吃了饭就吵着要上学,学校充满了令家长费解的诱惑。再也没有搜肠刮肚的找借口的“逃学生”了。更没了爸妈拿棍赶着上学的孩子了。村民们在议论:学校变了。原来辍学的9名学生又自觉地背着书包上课了,主动来学校找老师谈孩子情况的村民多起来……‎ ‎ 有一次,她到县城参加了一个教学研讨会,一去就是五天。这可苦了这些山里娃。他们一天三次站在校门口的尖角山上,等啊,盼啊,想看到那红裙子又飘回来。等到第三天,五年级的一个女生不知从哪里得到的消息,泪水汪汪地告诉大家:红裙子飘到城里的学校了!‎ ‎ 坐到太阳落下了尖角山,带着一种无名的惆怅、一种失落感,几个不甘心的小学生背着书包,拖着沉沉的脚步告别了最后一抹余晖,才依依不舍地回家。‎ ‎ ‎ ‎ 第六天,她从城里回来了。她带来了锅碗瓢盆,带来了批改作业的小方桌,还带了几件更漂亮的红裙子。她对着围过来的学生微笑着,好像在说:我哪里也不会去。‎ ‎ 激动、兴奋的孩子们把她围起来,许多学生流着泪笑了。在红裙子的映衬下,这些满含渴望的笑脸多么动人,多么纯真!‎ ‎12. 从全文来看,“红裙子”贯穿全篇,因此,从结构上来说,它是文章的___________;从内容上说,它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穿红裙子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年轻美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得学生及家长欢迎的好老师;她的语文课与众不同,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文章刻画“红裙子”形象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相结合的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 ‎15. “红裙子”给小山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第11段写“红裙子”带来了锅碗瓢盆,带来了小方桌,还带来了几件红裙子,这意味着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文中画线的句子“好像”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附加题:文章中有一个病句,请挑出来进行修改。(做对了加2分,不做或做错了不扣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 一天晚上,去朋友家玩,朋友正给他4岁的儿子讲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便是全中国人都知道的寓言《农夫和蛇》。我插话说:“这个寓言不宜讲给小孩听。”朋友笑问为什么,我解释道:“至少有这样几个理由:其一,农夫的做法有些不妥,但保护动物的观念却应该提倡。我们至多告诉孩子遇见冻僵的蛇时,采取适当的保护办法。其二,我们如果过多地给孩子讲《农夫和蛇》之类的故事,肯定在他们心里会造成浓重的阴影,觉得世人皆不可随便信任,到处都是陷阱和阴谋,连好心好意帮助别人也会招致莫名的灾祸。要是所有的人都这样想,整个社会就会高墙四立,压抑的气氛和自私的品格会主宰着每一个人的心胸,最终受害的也是每一个人,这样的教训其实已经不用多说了。”‎ ‎ 蛇不会主动伤害人类,蛇对人的侵害肯定是它意识到自己正处在某种危险状态,这已是生物学上的常识。这种常识也同样适用于老虎、狼、豹等所谓的危险动物。何况与人类多年来对它们的伤害相比,它们对人的危害是何等微不足道。我们现在出版的大量少儿读物和电视台播出的动画片中,依然惯于把它们作为反面角色来表现,最后的结果也总是遭到了灭亡的下场。‎ ‎ 这当然不只是教育层面上的问题。谁乐意在自己作品中把某一类动物作为反面角色,是他自己的自由,动物们也不会像人一样同他打名誉官司。问题在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欠缺的不是相互争斗、相互算计的技巧,而是欠缺理解、怜悯和扶持的观念,欠缺爱的教育。‎ ‎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邪恶仍然会长期存在,教会孩子抗争邪恶也是我们教育的应有之义务。但这种正义的教育与爱的教育并无任何矛盾的地方,而是相互补充,并行不悖,缺一不可的。没有正义的爱与没有爱的正义同样不可思议。唐僧一再放过白骨精固然糊涂,这里面就没有让人感动的东西吗?历史上,不是有许多“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走一个”的“英雄好汉”吗?境界之高下显而易见。我们更不可嘲笑那把蛇抱进怀里的农夫。苏醒后的蛇对人的危害,农夫不可能不知道,他一定是个把爱看作高于生命的人。‎ ‎ ‎ ‎ 19. 一篇好的议论文,总是有其现实针对性的。本文就是针对________________这一问题,有感而发的。‎ ‎20. 文章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采用的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 ‎21. 《农夫和蛇》这则寓言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处分别提及,但在文中的作用却各不相同。文章开头提及这一寓言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文章结尾提及这一寓言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思辨性是议论文的灵魂,请你站在作者的对立面,用简明的语言列举一个事实来反驳作者的观点。‎ ‎(四)‎ ‎ (1)对联,也称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其特点是一副两联,字数相等,形式相称,内容相连,声律协调,对仗严谨,而且可贴,可镌,可吟。‎ ‎ (2)对联的渊源应该远溯到桃符。‎ ‎ (3)传说,远古的时候,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神荼、郁垒二神,主管查看万鬼,遇到为祸作祟的鬼,就用芦苇绳索捆起来喂老虎。‎ ‎ (4)玉帝见他俩除害有功,便封他们为专惩邪恶的神仙。后来,人们一到春节为祈求平安、消灾免祸,就在家门前立大桃人:左神荼,右郁垒,还画老虎,悬挂苇索。‎ ‎ (5)以后,为了简便,就把桃人改为桃板,在板上画神像,或写“神荼”、“郁垒”两神名字,悬挂在门的两边。这就是“桃符”--最原始的春联。‎ ‎ (6)以上传说,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与对联的产生却有着渊源关系。春联是对联中的一类,正式写春联,还是从后蜀孟昶(chǎng)的“新春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起始。因为他觉得挂桃板、悬门神来驱邪没有新意,就写了上面这副对联。这就是我国第一副春联,距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 (7)从对联的发展来看,对联源于偶句、律诗,少数源于骈文,而又脱离了古诗词独立形成一种民族文学形式,所以对联不同于“修辞知识”中的“对偶艺术”。凡对联均系对偶,而对偶并不等于都是“对联”。对而不联或联而不对者,绝不是对联。‎ ‎ (8)对联发展到了明清两代,各类对联数量很多。明太祖朱元璋爱好对联,曾亲自为臣民撰联,联坛代表人物有解缙等。清代,大批联家出现,梁章钜(jù)著有《楹联丛话》系列。‎ ‎ (9)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发以来,楹联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壮大。各种楹联活动广泛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去,同时,它为抵制丑恶文化起到了重大作用。‎ ‎23.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 ‎ A. 对联 ‎ B. 对联在我国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 C. 我国最早的春联 ‎ D. 对联的渊源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24. 对联的渊源是( )‎ ‎ A. 偶句、律诗 B. 神荼、郁垒 ‎ C. 桃符 D. 祈求平安、消灾免祸 ‎25. 谈谈你对文中加横线语句的理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27. 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是( )‎ ‎ A. 桃符 B. 神荼、郁垒 ‎ ‎ ‎ C. 新春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28. 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你认为最好的五副对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29-30题,50分)‎ 按要求作文 ‎(一)作文修改 ‎ 29. 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优秀习作选》,其中有多处毛病,请按要求进行修改、简评。‎ ‎ (1)艺术需要创新。(2)不止是细节设计,题材选择,情节结构也要创新;演员表演,镜头处理也要创新,可惜这一方面是老一套。(3)公式化也实在太多了。(4)比如,在侦破片里,大案、要案总是发生在“滨海市”、“海安市”、“临江市”,似乎全国最不安定的地方,不靠海就临江。(5)又如演员表演,总是:因激动就双手颤抖;遇悲切则腑卧痛哭,痛哭流涕;受委曲就冒雨出走;一愤怒就狠摔杯子;表现家庭关系融恰,总是不讲卫生,伸手抓盘中的菜吃,紧接着总是端盘人轻轻打他一下……如此这般,真是屡见不鲜。(6)观众看了上一个镜头,就能猜到下一个镜头,看了开头,就知结果。(7)这样的电影,怎么会对观众有吸引力呢?(8)令人费解的是,在中国电影金鸡奖的评选中,对这类的影片,我们的评委偏爱有加,使这些平庸的电影屡屡获奖。‎ ‎ (1)文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挑出其中的两个进行修改。‎ ‎ _________改为______ _____改为_____‎ ‎ (2)根据中心句与支撑句的关系,把(1)句修改成一个恰当的中心句。‎ ‎ (3)文中第______句有一处不够简明,应删去“_______”一词。‎ ‎ (4)文中有一个句子游离于中心之外,这一句是______(填序号)‎ ‎ (5)任选文中的一处优点进行简评。‎ 二)作文 ‎ 30. 假日,意味着精神与身体的极大解放,你可以沉醉于久已神往的心爱书籍,你可以漫游在神奇迷人的网络世界,你可以穿梭于人头攒动的广场超市……‎ ‎ 假日,意味着我们与大自然的亲近有了更大的可能。你可以结伴于乡间品味郊游的乐趣,你可以徜徉沙滩感受大海的魅力,你可以漫步丛林领略山野的幽静……‎ ‎ 然而,假日也有没完没了的作业的困扰,形形色色补课的烦恼,以及并非情愿的学琴学画的无奈……‎ ‎ 请以“假日”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试题答案】‎ 一. ‎ ‎ 1. (1)逾(2)瑟(3)省(4)撺 ‎ 2. 茸--葺 绝--决 徒--徙 签--鉴 ‎3. 见课文 ‎ 4.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略 ‎ 5. 两个分句的第一个空格处可填:“遇到挫折”、“怯懦退缩”、“空虚寂寞”、“失去航向”等方面的内容,第三个空格处填与之相反的内容。中间的书名(或文章名)只要符合前后语境即可。‎ 二. ‎ ‎(一)‎ ‎ ‎ ‎ 6. 生死如不可兼得,要舍生取义。‎ ‎ 7. (1)辟:躲避。(2)蹴:用脚践踏。‎ ‎ 8. (1)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 (2)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 9. 本性。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10. 略 ‎ 11. 手指(弯曲)不如别人,便知道讨厌它,思想不如别人,却不知道讨厌它,这就是所谓的不明事理。‎ ‎(二)‎ ‎ 12. 线索;语文老师那颗热爱农村教育事业的火热红心。‎ ‎ 13. 热爱学生、教学有方(教法多样);注重情境教学,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和能力,注重课内外结合等等。‎ ‎ 14.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 15. 给小山村带来一股清新的风,使不爱学习的学生爱学了,使学生家长关心孩子的教育了,使退学的学生又复读了。(原因略)‎ ‎ 16. 意味着“红裙子”爱上了山里的孩子,爱上了农村的教育事业,决心扎根农村,献身农村的教育事业。‎ ‎ 17. 不能删。因为“红裙子”并没有说,只是学生们的一种想象,若去掉,就与事实不符,表达的意思发生了变化。‎ ‎ 18. “学校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应在“学校”后面加上“生活”一词。‎ ‎(三)‎ ‎ 19.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欠缺理解、怜悯和扶持的观念,欠缺爱的教育。‎ ‎ 20. 要多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举例论证。‎ ‎ 21. 由寓言引出下文的议论(或论题);结尾用自己的观点来解释寓言,重申自己的观点(或深化中心论点)。‎ ‎ 22. 略 ‎(四)23. D.24. C ‎ 25. 凡是对联,都是内容相连的对偶句,句式对仗,讲究格律,而对偶的句子如果不讲对仗,上下句意思没有联系,就不是对联。‎ ‎ 26. 引用传说、举例子、作比较;时间顺序 ‎ 27. C 三. (一)29. (1)止--只,腑--俯,曲--屈,恰--洽 ‎ (2)电影需要创新。‎ ‎ (3)第(5)句;“俯卧痛哭”或“痛哭流涕”‎ ‎ (4)第(8)句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