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ID:527092

大小:11.81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含义;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写出相应的算式,能正确读、写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2.使学生在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活动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3.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小组交流,全班讨论等形式经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思维过程。教学过程    一、突破思维定势,引出有余数除法    1.基于经验,动手操作。    谈话:这儿有10枝铅笔,如果要把这些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请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摆法:(1)每份2根,分成5根;每份5枝,分成2份;每份1根,分成10份……    2.突破定势,感受新知。    谈话:把10枝铅笔平均分,可以每人分2枝,分给5个小朋友,也可以每人分5枝,分给2个小朋友……可为什么不每人分3枝呢?(因为每人分3枝,还有剩余的,分不完。)    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3枝,结果会怎样呢?请大家动手分一分,看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完成操作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法。    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同分法,分别进行如下引导:第一种:     提问:说一说你是怎么样分的?(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个人,还剩下1枝。)    第二种:     提问:你是这样分的?    再问:其他小朋友对这种分法有什么想法?(剩下的4枝还可以再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分出3根的1份。3.比较交流,感受不同。    比较:请同学们把这种分法和前面的两种分法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三种分法的直观图)    小结: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时,都是正好分完,也就是没有剩余;而今天在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时,遇到了分不完的情况,也就是有剩余。怎样用数学的方法来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二、操作比较,认识有余数除法    1.体验不同情况的平均分现象。    谈话:10枝铅笔,每份分得同样多,除了我们刚才分的这三种情况,你还能怎么分?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再动手分一分并完成练习纸的填空。   练习纸内容:10枝铅笔,每人分( )枝,可以分给( )人,还剩( )枝。   学生交流汇报,并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动态演示分的过程结果,同时黑板上逐步完成相应的表格:]2.尝试书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谈话:(指表格)像这样正好分完没有剩余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揭示相应的算式,并板书“除法”。)像这样把一些物品平均分结果有剩余的情况,也可以用除法来表示。比如,“10枝铅笔,每人分3枝”这一情况,可以怎样表示呢?自己先试一试。    指名回答并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板书:10÷3=3(人)……1(枝)。    提问:上面的算式中,等号后面的“3人”表示什么?省略号后面的“1枝”表示?    指出:像这样把一些物品平均分,结果有剩余时,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这样的除法算式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上面算式中的“1枝”叫做余数,表示分剩下的“1枝”。    老师带着学生读一读算式,并让学生指着算式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4.再次体悟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提问:10÷3=3(人)……1(枝)表示什么意思?(表示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人,还剩1枝。)    谈话:刚才我们发现在把10枝铅笔平均分时,每人分4枝和每人分6枝……结果也有剩余,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请你任选一种分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并说一说算式的意义,以及除法算式中的商和余数。三、借助事理,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1.摆一摆、填一填。谈话:(出示11个三角形图)如果要把这11个三角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还剩几个?请同学们先用学具摆一摆,再完成下面的填空。        11个△平均分成2个,每份(  )个,还剩(  )个。        11÷2=□(个)……□(个)3.想一想,写一写。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在图上圈一圈,知道9个苹果,每4个一盘地分,可以分成2盘,还剩1个。如果是10个苹果(在上题图中增加一个苹果),还像刚才那样每4个一盘地分呢?你能写出一道除法算式。    谈话:如果像这样继续下去,还是按每4个一盘地分,而苹果的总数分别变成13、14、15、16个,可以分别写出怎样的除法算式?(学生口答)4.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课件出示:9÷4=2(盘)……1(个)10÷4=2(盘)……2(个);11÷4=2(盘)……3(个);12÷4=3(盘);13÷4=3(盘)……1(个);14÷4=3(盘)……2(个);15÷4=3(盘)……3(个);16÷4=4(盘)。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一组算式,比较一下,每道题中的除数和余数,看你能发现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说明:余数要比除数小,对于数学知识而言,是结论;对学生的数学理解而言,是过程。本环节设计了动态的、连续性的过程,既使学生巩固了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又使他们在不断变化的余数中自然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以及规律背后的道理。]四、全课总结。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有余数除法的内容。这节课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况后,再研究“分后还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和“余数要比除数小 ”这两个大知识点进行教学。  本课的重、难点是: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自主操作、体验感悟,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新知,我设计了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的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巩固新知,体验快乐”三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谈话和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感受“余数”。  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什么叫平均分吗?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  (二)、出示学习目标。  目的让学生明白我们这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  (三)、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1、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谈话:把10枝铅笔平均分,可以每人分2枝,分给5个小朋友,也可以每人分5枝,分给2个小朋友……可为什么不每人分3枝呢?(因为每人分3枝,还有剩余的,分不完。)    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3枝,结果会怎样呢?请大家动手分一分,看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2、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比如,“10枝铅笔,每人分3枝”这一情况,可以怎样表示呢?自己先试一试。    指名回答并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板书:10÷3=3(人)……1(枝)。    提问:上面的算式中,等号后面的“3人”表示什么?省略号后面的“1枝”表示?    指出:像这样把一些物品平均分,结果有剩余时,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这样的除法算式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上面算式中的“1枝”叫做余数,表示分剩下的“1枝”。 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刚才我们通过在图上圈一圈,知道9个苹果,每4个一盘地分,可以分成2盘,还剩1个。如果是10个苹果(在上题图中增加一个苹果),还像刚才那样每4个一盘地分呢?你能写出一道除法算式吗?课件出示:9÷4=2(盘)……1(个)10÷4=2(盘)……2(个);11÷4=2(盘)……3(个);12÷4=3(盘);13÷4=3(盘)……1(个);14÷4=3(盘)……2(个);15÷4=3(盘)……3(个);16÷4=4(盘)。 余数和谁有很密切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余数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