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上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九上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件

ID:503172

大小:1.91 MB

页数:4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重点)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 诗歌主旨。(难点)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 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素养) 学习目标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 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 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被世人尊为“诗圣”。他的诗具有丰 富的社会内容,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 当时的历史面貌。因此被称为“诗史 ”。有《杜工部集》传世。 作 者 介 绍 知识备查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望岳》等。 代表作: 知识备查 背 景 资 料 知识备查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七(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 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在秦州(今甘肃天水)所作。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 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 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 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之情。这首诗就 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shù shè 整体感知 月夜忆舍弟① 【唐】杜甫 戍鼓②断人行③,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④,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⑤未休兵。 ①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杜甫兄弟五人,他是长兄。 ②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③断人行:指 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④露从今夜白:意思是恰逢白露时节。 ⑤况乃:何况,况且。 戍 鼓 断 人 行 , 边 秋 一 雁 声。 戍 楼 上 响 起 禁 止 通 行 的 鼓 声 , 秋 季 的 边 境 传 来 孤 雁 的 哀 鸣 。 露 从 今 夜 白 , 月 是 故 乡 明。 恰逢白露时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有 弟 皆 分 散 , 无 家 问 死 生。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人各东西,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 书 长 不 达 , 况 乃 未 休 兵。 寄 书 信 询 问 也 不 知 送 往 何 处 , 何 况 天 下 依 旧 战 乱 不 能 太 平 。 整体感知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首联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断人行”交代 背景,表明战事频繁;“边秋一雁声”从视觉、 听觉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为“月夜”渲染 一种压抑气氛。 精读细研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颔联交代时令,点明主旨。“露从今夜白”交代时令,即 “白露节”,表明天气渐凉,地面水汽凝结,使人顿生凄凉之 感。“月是故乡明”融入诗人主观想象,点明主旨,突出诗人 深切的思乡之情。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本来一样洁白的 霜露,可在今晚更加苍白;本来一样明亮的月亮,可偏在故乡 最为明亮,这完全是诗人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融注的主观想象, 是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情感的自然流露。 精读细研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颈联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诗人由望月怀乡 自然引出对弟弟的思念,绵绵愁思中夹杂着对生 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精读细研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尾联流露不满,深化主题。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 内心的忧虑和惆怅之情,同时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 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深化主题。 精读细研 本诗通过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而自 己只能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表达 了诗人对兄弟深深的思念与担忧,以及对国家处于战 乱之中的现状的悲痛之情。 主 题 思 想 课堂小结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河 间人,今属河北。天宝年间登进士第,肃 宗时为长洲尉,摄海盐令,因事下狱,贬 为藩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后为转运 使判官、淮西转运留后。被诬,贬睦洲 (今浙江建德)司马,迁随州刺史,死于 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刘 长卿善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负。   知识备查 贾谊是西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为被 权贵中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来虽然被召 回京城,但是得不到重用,之后担任梁怀王太 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亦抑郁而终。 知识备查 背 景 资 料 知识备查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迁谪在公元758年(唐肃宗至 德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 (唐代宗大历八年)至777年(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 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 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 符合。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想到类似的遭遇, 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吟咏出这首七言律诗。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整体感知 zhé huàn ①过:拜访。 ②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③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 ④栖迟:居留。 ⑤惟:只,仅仅。 ⑥楚客:这里指客居楚地的贾谊。 ⑦汉文:指汉文帝刘恒。 ⑧吊: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 原赋》凭吊屈原。 整体感知 三年谪宦③此栖迟④, 万古惟⑤留楚客⑥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⑦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⑧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长沙过①贾谊②宅 刘长卿 三 年 谪 宦 此 栖 迟 , 万 古 惟 留 楚 客 悲 。 你被贬至长沙在此居留了三年,万古只留下你客居楚地的悲哀。 秋 草 独 寻 人 去 后 , 寒 林 空 见 日 斜 时。 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离开后的足迹,只有黯淡的斜阳映照着寒林。 汉 文 有 道 恩 犹 薄 , 湘 水 无 情 吊 岂 知? 为 何 明 君 却 独 对 你 恩 疏 情 薄 , 湘 水 无 情 怎 知 我 对 你 的 深 情 ? 寂 寂 江 山 摇 落 处 , 怜 君 何 事 到 天 涯! 江山已经冷落,草木已经凋零,可怜你究竟何故被贬此地呢! 整体感知 首联点出本诗诗眼“悲”,奠定全篇的感情基 调。作者借贾谊政治失意,抑郁而死,留下千古悲 怆忧愤,表现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精读细研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颔联围绕题目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秋草”、 “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 落的景色。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去“独寻”,一种景 仰向慕、寂寞兴叹之情,油然而生。 精读细研 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 。一个“犹”字, 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昏聩无 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更谈不上恩遇;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 沦坎坷,也就是必然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反语和双 关的巧妙运用,极尽诗人的感伤之情。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精读细研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尾联刻画出诗人好像就站在读者面前。他在宅 前徘徊,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 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这幅荒村日暮 图,正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尾句有意设问, 自怜之意溢于言表。 精读细研 作者通过对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 抒发了自己被贬的悲愤和痛苦以及对当时社 会现实的愤懑之情。 主 题 思 想 课堂小结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 (今河南孟州) 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力反六 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 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 新和发展。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 韩柳”。著有《昌黎先生集》。 作 者 介 绍 知识备查 唐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唐宪宗派人从凤翔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 谓的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 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论佛骨表》,劝谏 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 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求情,最后韩愈被贬为 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 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 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韩湘跟上来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背 景 资 料 知识备查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整体感知 zhāo chóng bì zhàng ①左迁:贬官。 ②蓝田:即蓝田关,在今陕西蓝田东南。 ③封:这里指韩愈的谏书《论佛骨表》。 ④朝奏:早晨上奏。 ⑤九重天:皇帝的宫殿,这里指皇帝。 ⑥圣明:指皇帝。 ⑦弊事:有害的事,指迎奉佛骨的事。 ⑧肯:岂肯、哪能。 ⑨应有意:应该有所打算。 ⑩瘴江边:指岭南。潮州在岭南,古时说 岭南多瘴气。 整体感知 左迁①至蓝关②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③朝奏④九重天⑤,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⑥除弊事⑦, 肯⑧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⑨, 好收吾骨瘴江边⑩。 一 封 朝 奏 九 重 天 , 夕 贬 潮 州 路 八 千。 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至离京八千里路的潮州。 欲 为 圣 明 除 弊 事 , 肯 将 衰 朽 惜 残 年! 本想替皇帝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能以衰老为由吝惜残余的生命呢! 云 横 秦 岭 家 何 在 ? 雪 拥 蓝 关 马 不 前。 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 知 汝 远 来 应 有 意 , 好 收 吾 骨 瘴 江 边。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应该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殓。 整体感知 “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 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 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点拨:“朝奏”,点明获罪的原因是“自取”,是尽职尽 责;“路八千”指出贬所的遥远偏僻。这两句透露出作者 忠而遭贬的愤怨,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 的倔强性格。 精读细研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颔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点拨: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又遭贬,但仍念念不忘为国效 力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精读细研 点拨:“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 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 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 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 忠而获罪,远贬潮阳,辞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 完美统一。请你对此评价加以分析。 精读细研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尾联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 臣蹇叔哭师时有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 用其意 ,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 ,语意紧承第四句,进一步 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精读细研 本诗作者通过叙写自己上书进谏而遭贬一事,抒 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主 题 思 想 课堂小结 温庭筠 温庭筠(约801—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花间派”代表词人,其诗辞藻华丽, 多写个人遭际,于是政亦有所反映。词多写闺情,风格秾艳。 与李商隐齐名,称“温李”。他也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代表作 有《梦江南》《望江南》等。 作 者 介 绍 知识备查 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 被贬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温飞卿 系年》记载,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 当年温庭筠58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 筠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 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六十又为 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的心绪,去国怀乡之情在 所难免。 背 景 资 料 知识备查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整体感知 duó yún hú zhǐ yì fú 整体感知 晨起动征铎①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②叶落山路,枳花③明驿墙。 因思杜陵④梦,凫⑤雁满回塘⑥ 。 商山早行 温庭筠 ①征铎: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铎:大铃。 ②槲:一种落叶乔木。 ③枳花: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④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诗人曾 自称为“杜陵游客”,这里的“杜陵梦”当是思乡之梦。 ⑤凫:野鸭。 ⑥回塘:边沿曲折的池塘。 晨 起 动 征 铎 , 客 行 悲 故 乡。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铛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还一心思念故乡。 鸡 声 茅 店 月 , 人 迹 板 桥 霜。 鸡鸣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寒霜。 槲 叶 落 山 路 , 枳 花 明 驿 墙。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 思 杜 陵 梦 , 凫 雁 满 回 塘。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景象,一群群野鸭和大雁,正在边沿曲折的池塘中嬉戏。 整体感知 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早行情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点拨:首联描绘了羁旅之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 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的情 景。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精读细研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一联意象具 足,实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点拨: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 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 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 色,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精读细研 点拨点拨::“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 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天色的昏暗, 突出了行之“早”。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明”字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精读细研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内容上:表达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 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 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       结构上: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  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精读细研 本诗作者通过叙写自己上书进谏而遭贬一事,抒 发了作者内心的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主 题 思 想 课堂小结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