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送东阳马生序》同步课件(部编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送东阳马生序》同步课件(部编人教版)

ID:497759

大小:3.1 MB

页数:5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文(部编版) 九年级 下册 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 送东阳马生序 新课导入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 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 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学习目标 1.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体会本文“劝学”的主旨。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3.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并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合理借鉴。 第一课时 作者介绍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 在浙江义乌)人。明初散文家。明太祖朱元璋称他 为“开国文臣之首”,明朝开国元勋刘基赞许他 “当今文章第一”,当世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 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 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 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 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检查字词 嗜学 (shì)      砚冰 (yàn) 弗 (fú) 怠 (dài) 逾约 (yú) 硕师 (shuò) 叩问 (kòu) 叱咄 (chì duō) 俟 (sì) 卒 (zú) 负箧 (qiè) 曳屣 (xǐ) 皲裂 (jūn) 媵人 (yìnɡ) 检查字词 衾 (qīn) 绮绣 (qǐ) 容臭 (xiù) 烨然 (yè) 缊袍 (yùn) 耄老 (mào) 谬称 (miù) 廪稍 (lǐn) 冻馁 (něi) 谒 (yè) 贽 (zhì) 诋 (dǐ) 检查字词 通假字 ①四支(zhī)僵劲不能动 (“支”同“肢”,肢体) ②同舍生皆被(pī)绮绣 (“被”同“披”,穿) 检查字词 古今异义词 检查字词 检查字词 检查字词 检查字词 检查字词 一词多义 检查字词 检查字词 检查字词 词类活用 ①腰白玉之环 (名词作动词,腰佩) ②手自笔录 (手,名词作动词,动手;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③主人日再食 (名词作状语,每天) 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名词作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 ⑤无鲜肥滋味之享 (形容词作名词,新鲜肥美的食物) ⑥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名词作状语,每年) 检查字词 文言虚词 检查字词 检查字词 文言句式 ①倒装句 a.弗之怠。(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弗怠之”。)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②省略句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句前省略主语“余”,“与”后省略宾语“余”。 ) 检查字词 重点词语解释 嗜学: 爱好读书。 致: 得到。 假借: 借。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 走: 跑,文中意为“赶快”。 逾约: 超过约定的期限。 既: 已经,到了。 检查字词 加冠: 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年。 尝: 曾。 趋: 疾走,跑。 乡之先达: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 稍降辞色:言辞委婉些,脸色温和些。辞色,言辞和脸色。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叱咄: 训斥,呵责。 曳屣: 拖着鞋子。 检查字词 衾: 被子。 日再食:每日供给两顿饭。 烨然: 光彩照人的样子。 县官: 文中指朝廷。 谒: 拜见。 归见: 回家探望。 非天质之卑:如果不是由于天资太低下。 以乡人子: 以同乡之子的身份。 检查字词 重点句子翻译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 日期送还。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 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3)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我)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求教。 检查字词 (4)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我)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6)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 过哉? 他们中学业不精通、品德未养成的,不是天赋、资质低下,而是用心不如 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整体感知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合作探究】写自己求学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勤奋艰苦的学习经历)。 整体感知 2.全文写自己的学习经历,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合作探究】“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整体感知 3.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合作探究】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整体感知 3.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合作探究】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宋濂学习的勤且艰。希望本文能给同学们带来启示。 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课文。 布置作业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复习检测 复习本课重点实词、虚词。抽背课文。  新课导入 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解读课文 1.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求学经历的? 【合作探究】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的艰苦,主要写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 度。开篇即点出学习上难以解决的矛盾:“家贫”和“嗜学”,由此引出了求学 的艰难: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不 敢稍逾约”,因此得以“遍观群书”。苦无名师引导,“趋百里外”,从师叩问。 经过作者的主观努力,顽强拼搏,在付出了无数艰辛的劳动,经历了无数辛酸后, 终于克服了学习上“无书”和“无师”的困难,获得了知识,成为饱学之士。作 者特别渲染了从师求学的艰难:穷冬时节,穿行在深山大谷中,“足肤皲裂而不 解读课文 知”“四支僵劲不能动”。生活上异常艰苦,粗茶淡饭一日也只有两顿,穿的是 破衣旧袍。但这些都未能动摇作者求学的意志。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作者怡然 自乐,对同舍生的豪丽生活毫不艳羡。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知 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作者最后以“勤且艰”总结了 自己的学习生涯。 解读课文 2.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华丽的情节?面对生活比自己好的同舍生,“ 余”抱什么态度? 【合作探究】通过对比,写出自己生活的艰苦,突出自己学习勤奋。态度:“略 无慕艳意”。 解读课文 3.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 感受或体会。 【合作探究】原因: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或: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示例:现在的不少青少年特别讲究吃穿, 穿名牌衣服,戴首饰,玩手机,无心向学。因此,我们应向作者学习:①排除不 利于学习的环境的干扰;②在物质上不盲目攀比;③坚定人生追求,刻苦勤奋学 习。 解读课文 4.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合作探究】依靠精神力量——以中有足乐者。 解读课文 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几个条件。(各用四个字概括) 【合作探究】①刻苦学习;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④诚实守信;⑤尊敬老师。 解读课文 6.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合作探究】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让 人易于接受。 解读课文 7.作者写作这篇赠序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本文是一篇赠序,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马君则的赠言。文章动之以 情,晓之以理,满怀期望,态度恳切,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解读课文 8.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来并说说有何作用。 【合作探究】师生态度;自己与同舍生的生活情况;太学生们和自己的学习条件。 作用:表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和勤奋。 赏析语言 1.品味“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中的动词。 【合作探究】“趋、从、执、叩问”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求 知欲望。 赏析语言 2.品味“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 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合作探究】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对知识的渴求。 归纳主旨 通过对比,作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合作探究】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 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能吃苦,要有恒心。 探究写法 1.宋濂用自己的求学经历,告诉了马生什么道理?时代不同了,宋濂的求学精 神,我们还有哪些值得借鉴? 【合作探究】在这篇文章里,宋濂以他的亲身实践和体会告诉马生:学习必须勤 奋刻苦。学习的内容和目的在今天已有很大的差别,但他所讲的道理对我们仍然 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作者那种不怕艰苦、勤奋好学、安贫乐道、不慕富贵的精 神,他对马生的热情关怀和谆谆教导的态度,以及他的诚实守信、尊师重教都是 值得肯定的。 探究写法 2.以“学习中的苦和乐”为话题,运用对比的方法,谈谈你的理解。 【合作探究】现在的中学生,“读书苦”几乎成了他们的口头禅。深谙了宋濂之 苦与累后,我认为我们所谓的苦,简直是微不足道的。宋濂借书,抄书,而我们 的书应有尽有,却不曾用心读过;宋濂百里之外求师,行深山巨谷中,还常“遇 其叱咄”,而我们坐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却不一定“有所闻”;宋濂受冻馁之 苦,而我们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用心不专。这么优越的条件,却不知珍惜, 又何苦之有? 拓展延伸 《送东阳马生序》与下文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篇文章所说的道理,其共同 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 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 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 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 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拓展延伸 【合作探究】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 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不同之处:《送东阳马生序》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也谈了尊师之道; 短文谈“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讲为学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出门 学习(或开阔眼界)。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将自 己的经历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 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 借鉴意义。 谢谢!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