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D:462433

大小:108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1 -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 2020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文学作品和疾病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没有疾病,便没有文学。疾病对 文学来说是隐喻与象征,文学不可能将疾病作为疾病本身而接纳,正如没有将疾病作为疾病 本身而接纳的人生。疾病会在任何层面上改变人生,正如疾病在文学的叙事中不可避免地要 承担阐释和转变的功能。也正因为此,疫情和社会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关于疫情的话语观念 是文学应当格外关注的。 出于对病毒的恐惧,人们需要将它化为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对象,让其成为自己群体之外 的另一群人的责任。因此,无论是客观上,还是在话语层面,传染病的特征都要求着某种群 体的关联性。与其说这是一种策划好的阴谋论,不如说这是出于恐惧的人性本能反应。传染 病的攻击途径完全是借助于人性中的温情行为,比如交谈、聚会、抚摸、亲昵,因而防治病 毒的方式是与人性的特质完全相反的。在病毒的阴影下,除了生物学方面的探索研究,未来 的人类社会将加速向虚拟世界发展和转移。人们的身体愈加远离彼此,但人们的情感与思想 会离得更近,更近并非意味着亲密,甚至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彼此裹挟的困境。 疫情也廓清了个体与社会的思想状况:如何建构自我的主体,如何处理主体与主体之间 的关系,恰恰对应于它们的反作用力——个体性的疾病与群体性的瘟疫。疾病及作为其结局 的死亡,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不同的疾病类型,让我们意识到了生命的不同方面。 传染病,让我们直接面对人的社会属性;外伤,让我们直观看到身体受到伤害后的残酷性; 癌症,显示生命系统本身所出现的障碍,是一种生命系统的限度性结局。没有任何东西像疾 病这样能使人完全深入地专注于自己的感受,认清生活的真实境遇。因为疾病,我们自以为 完全属于自己的可以灵活移动的身体,终于跟社会价值观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产生了密切的 关系,我们真切地意识到,身体的自由原来是如此有限而脆弱。这恐怕会带来一场话语的变 革。 瘟疫是病毒与人体细胞、组织的一场战役。但如果仅限于这个说法,显然太空洞,我们 需要了解其中的细节。比如,冠状病毒原本是寄居在蝙蝠身上,经过变异后用它的冠状触手 与人类细胞 ACE2 蛋白触手发生关联,从而钻进了细胞内部,把它的 RNA 放置到了细胞核里, 从而攻陷了细胞,复制和生产出了更多的病毒。大量病毒从死亡的细胞中冲出来,开始攻击 更多的细胞,免疫系统被遽然激活,人体面临着炎症因子风暴……我们在描述与生命相伴随 的疾病的时候,就有了一种全新的话语方式。这既不是纯科学的,也不再纯然是人文比喻似 的主观描述,它是基于目前生物学所呈现出的一种“模糊近似”的形象化现实。这种科学与 人文杂糅的话语方式,或许会成为未来文化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瘟疫不再是一种恐怖神话, 而是一种理性可以理解的事物,尽管这种事物依然给我们输送着恐惧。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 科学话语在文化表述中的分量会加大,但所谓的“高科技”也愈加显现出它的局限性。我们 在人工智能、5G、自动驾驶等等科技背景下,感受到的人类科技已经创造了魔法般的奇迹。 但一场瘟疫,与几百上千年前的瘟疫一样,轻易就给“科技社会”以致命一击。这让我想到 爱因斯坦说的一句名言:“在生物面前,我们的科学技术就像原始人一样。”如何理解人类的- 2 - 生命,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话语最为关键与核心的问题。 (摘编自王威廉《瘟疫、文学与话语变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疾病跟文学密不可分,在文学中是一种隐喻和象征,在叙事中承担着阐释和转变的功能。 B.出于对病毒恐惧的人性本能反应,将拉大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加速社会卷入虚拟世界。 C.生命系统本身的障碍和局限,是让自我的个体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发生密切联系的直接因素。 D.在描述疾病的时候,用一种科学与人文杂糅的全新的话语方式,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疾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论证应当关注疫情所带来的文学话语变革。 B.文章在论证疫情对个体及其关系的影响时,使用了传染病、外伤、癌症等举例论证的方式。 C.文章引入对瘟疫发生过程较为空泛地话语表述,是为了突出全新话语方式在未来的重要性。 D.文章末段主要论证了高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瘟疫仍可以暴露科技话语的局限性与落后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因为文学作品和疾病有着复杂、密切而虚指的关系,所以导致疫情和社会的关系也很复杂。 B.人类社会向虚拟世界发展和转移,有利于对病毒进行防治,但会面临身心彼此裹挟的困境。 C.全新的话语变革能让疾病脱下隐喻的掩护,有利于人们理解病毒,消除人们对病毒的恐惧。 D.创造了魔法般奇迹的科学技术在瘟疫面前,不堪一击,其产生的话语因为缺少细节而无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个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 [法]莫泊桑 普鲁士大兵瓦尔特·施那夫斯觉得自己处处背时不顺。自从随军入侵法国以来,因身体 肥胖,他走起路来很费劲,老是喘气,他那双又肥又厚的平脚板,痛得他苦不堪言。何况, 他这个人生性爱好和平,心地厚道,他有四个孩子,对他们甚为钟爱,每当夜幕降临,他裹 着大衣躺在地上睡觉时,总要久久地思念着留在家乡的妻子儿女,想着想着,有时禁不住就 哭了。碰到好吃的东西,他总是细嚼慢咽,仔细品尝。他常想,人一死,世上一切良辰美景、 欢快幸福岂不立即就化为乌有。因此,他打心眼里对大炮、步枪、手枪与军刀,怀着一种强 烈的憎恨。 他所属的那个兵团向诺曼底进发。田野里一切似乎都毫无动静,这些普鲁士人放心大胆 走进一个沟壑纵横的小山谷。突然,枪声大作,猛烈的火力阻挡了他们的去路,他们队伍中 立即有二十来人被撂倒。 施那夫斯起初愣在那里没动,他一时不知所措,竟忘了赶快逃命。随后他拔腿就逃,但 立即又意识到自己慢得像一只乌龟。这时他看见,在他前方六步开外有一道宽宽的地沟,上 面长满荆棘并有枝叶掩盖,他猛然双脚一并,纵身往沟里一跳,正如从桥上往河里一跳那样。 有一段时间,枪声、叫喊声与呻吟声仍清晰可闻。后来,一切归于平静,寂寥无声。 这个普鲁士大兵开始盘算起来:我该怎么办呢?如果回部队的话,那又要去过开战以来 那种苦不堪言的生活,每天忧心忡忡,惊恐不安,疲劳难耐! 可是,到底怎么办呢?总不能老待在这条沟里到战争结束吧?一个人每天都需要吃东西- 3 - 呀! 他突发奇想:“如果我当上俘虏就好了。”关在看管严密的牢狱里,有吃有住,枪弹打不 着,刺刀碰不上,什么都不用害怕了。此一奇想既出,他的心就兴奋地跳动起来。他站起身 来,决定刻不容缓去实施这个计划。但刚一站起来,他又呆立着不动了,心里又突然冒出令 人烦恼的念头与新的顾虑。 他上哪儿才能当上俘虏呢?怎么去当呢?奔哪个方向去?一瞬间,一幅幅可怕的画面, 一幕幕死亡的情景,全涌入了他的脑海。 如果碰到当地的农民呢,他们看见他这么一个掉队的没有自卫能力普鲁士大兵,肯定会 把他弄死。如果碰到法国的游击队呢?那批家伙可都是些无法无天、胡作非为的疯子。如果 碰到法国正规军呢?他们的先头部队会把他当做对方一个胆大包天、狡诈非常的老油子侦察 兵,肯定要把他射杀掉。 这么想着想着,他感到绝望极了,处境险恶,毫无出路,他无可奈何,又一屁股坐在地 上。 夜幕突然降临,一片晦暗,万籁无声。他待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夜色中只要有一点轻微 的陌生的声响,他都要吓得打哆嗦。正好有只兔子屁股擦到窝边发出了响声,险些吓得施那 夫斯拔腿就逃。猫头鹰的叫声,更是把他的心撕碎了,使他感到一阵阵突如其来的恐惧。 晨光又重新照临他头上。他又开始进行守望。 一直又到了夜幕降临大地的时候,他不失时机悄悄地爬出地沟,猫着腰,胆战心惊地朝 远处的城堡走去。 城堡底层的窗户都透出灯光,其中有一扇窗还大大地敞开着;一阵浓浓的烧肉香从里面 冲出来,钻进了他的五脏六腑,使得他呼吸急促,勇气骤增。于是,他不假思索,戴着尖顶 盔就冒冒失失出现在那个窗口。 屋里的人正围着一张大桌子吃晚饭。突然,他们瞧见了敌人!老天爷啊!普鲁士大兵攻 进城堡了!在场的人争先恐后站起来,转眼间,人就跑空了,只剩下那张堆满了食物的桌子。 施那夫斯则对眼前的这一幕感到莫名其妙。他迟疑了一会儿,就爬过窗台,朝那一桌食物走 去。 当一群武装到头发的士兵迅速抢占了整幢房子的时候,施那夫斯正在那里呼呼大睡。五 十枝上膛待发的枪一齐对准了他的胸,接着,把他从头到脚捆个结结实实。一位军服上镶着 金线的胖军官,大喝一声:“你被俘虏了!投降吧!” 施那夫斯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现在的确是面带微笑,因为他确认自己终于当上了俘虏! (选自《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小说以普鲁士侵略法国为创作背景,独具匠心地塑造了一个想当俘虏的德国士兵的形象, 以喜剧的外壳包裹严肃的讽刺。 B. 施那夫斯想当俘虏却犹豫不决,不敢行动;后来饥寒交迫的他潜入城堡饱餐一顿,却意外 地成为俘虏。小说情节体现了“摇摆”的特点。 C. 小说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表现了主人公贪恋安逸、胸无大志的性 格特征。作者对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4 - D. 施那夫斯的奇遇故事,将生活的真实与遭遇的怪诞交织起来,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产生 一种滑稽可笑却又无比真切的悲凉感。 5. 小说三次写到夜幕降临的场景,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6 分) 6.小说结尾划线句说“施那夫斯脸上露出了微笑”,联系小说情节与人物形象,分析他“微笑” 的原因。(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0 分) (一)文言文阅读(31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 无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 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 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 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 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 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 又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 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斅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 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夷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 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 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上就车,召释之参乘,徐行,问释之秦之敝。具 以质言。至宫,上拜释之为公车令。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 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 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 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 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是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相山都侯王恬开见释 之持议平,乃结为亲友。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7. 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B. 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C.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D. 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8. 下列对文中加点 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谒者是皇帝的侍从人员,负责宾客迎送、接收奏章、通报传达等,主官称“谒者仆射。 B. 啬夫指农夫、从事一般劳役者。又有一说指农神,南宋章樵有注:“啬夫,田畯之神也。 C. 陵夷,指衰败、衰落。陵夷之君指使国家事业日趋颓废的君主,如西汉元帝、东汉桓帝。 D. 顿首,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停留稍久而起;也常用于文章结尾表达,表示致敬。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5 - A. 张释之为人沉稳,德才恺悌兼备。他任骑郎十年内得不到升迁,默默无名。担心耗尽兄长 资财,于是辞职回家。袁盎惋惜他的离去,于是举荐他为谒者。经过交谈文帝很赞赏他。 B. 张释之据理力争,思维慎密清晰。他援引历史,劝诫皇帝不要因为啬夫的伶牙俐齿就越级 提拔,以免上行下效,树立不正之风。汉文帝采纳了张释之的建议,没有提拔啬夫。 C. 张释之明德慎罚,依法处置窃案。他在玉环失窃案中捍卫了法律的严肃性,规范有序使用 法律,反对株连之法的存在,秉承着“恶恶止其身”的儒家政治理论,获得了判决批准。 D. 张释之正义凛然,受人赞赏称颂。中尉条侯周亚夫和梁相山都侯王恬开看到张释之议论案 件时的公平公正,甚为赞叹,就同他结为亲密朋友。张释之由此受到天下人的称赞。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 (2)上就车,召释之参乘,徐行,问释之秦之敝。具以质言。 11. 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第一组:①足之所履 ②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③骑皆伏曰 ④暴秦之欲无厌 第二组:①小则获邑 ②吾力能改葬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④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第三组:①一夫夜呼 ②将成家而致汝 ③皆不幸早世 ④以俟君子 第四组:①名我固当 ②或凭几学书 ③而母立于兹 ④莫春者,春服既成 A、第一组①和②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③和④有一个通假字。 B、第二组①和②加点字活用类型相同,③和④有一个通假字。 C、第三组①和②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③和④有一个通假字。 D、第四组①和②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③和④有两个通假字。 12. 下列各组加点词全部都是古今异义词的是(3 分)( ) A、①所见无非牛者 ②期山东为三处 ③而气候不齐 ④因之以饥馑 B、①与其所以失之者 ②明年,丞相薨 ③旦暮吏来呼曰 ④故乡人号之“驼” C、①室仅方丈 ②其实亦百倍 ③令人长号不自禁 ④又可冀其成立 D、①其意气之盛 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③韩魏之经营 ④地方千里 13. 下面对划线词语或句子的解读全都准确的一组是(3 分)( ) ①其一少北而东:“少”通“稍”。 ②白鸥矫翼:矫:矫健。 ③窥之正黑,投以小石:介宾结构后置句 ④“与山僧饭讫而去”和“辋水沦涟,与月上下”中的“饭”、“上下”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⑤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憩感配寺:省略句。 ⑥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曾,才,刚刚。 ⑦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以,原因 ⑧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称快,使动用法,使……称快。 ⑨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叨陪,敬辞,荣幸地陪侍。 ⑩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被动句。 A. ②③④⑤⑦⑧⑩ B. ①③④⑤⑥⑦⑧ C. ①②③④⑤⑦⑧ D. ③⑤⑥⑦⑧⑨⑩ 14. 下列对上面节选的文本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6 - A. 柳宗元,他与唐代文人韩愈、曾巩都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 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B. 腊月,农历十二月。古代在农历十二月举行“腊祭”,所以称十二月为腊月。 C.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类似的尊称在古 汉语中还有一些,像“殿下、陛下、阁下、麾下、膝下”等。 D. 秀才,唐代对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的称呼。明、清指经本省各级考试入府、州、县学者, 通名生员,俗称秀才,亦称诸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画 鹰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㧐,同“耸”。②似愁胡:指鹰的眼珠像人的碧眼,③绦镟:指系鹰的绳子和绳端的金 属环。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诗歌起句不写画鹰,却写白绢上腾起一股肃杀之气,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B. 颔联中“㧐身”和“侧目”表现了画中之鹰的神态,虽静犹动,栩栩如生。 C. 诗歌用素练、苍鹰、闪光的绦镟、殷红的毛血等意象表现了画作的色彩美。 D. 诗人的情感随欣赏画作而变化,有惊讶、赞叹、奋发,可见此画作之精妙。 16.作为一首题画诗,本诗既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之鹰,又写到了诗人心中所想之鹰,请结合 诗句分析这种写法的妙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12 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12 分) (1) 《诗经·氓》当中,女主人公追述婚后生活,认为错不在己,于是用“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谴责男子没有准则,反复无常,感情不专。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行人在蜀道中仰头 屏息、抚胸长叹的惊恐情状。 (3)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 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杜甫《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_________ ,____________。” (6)“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们经常引用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表达不取不义之财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14 分)-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乐于助人就是这样一种既能帮助别人,又能收获满足的 事情。然而,( ),这是怎么回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现象被称为“同理 心耗竭”,“同理心”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上,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同理心较强者能 够从他人的表情、语言等方面判断其情绪,进而可以设身处地地感受和 别人,并以此 作为行事依据,但同理心也有限度的,而且能够被消耗。只要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 耗竭,进而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那么,对于同理心较强者来说,如何避免自己的 同理心消耗过大呢?一是把同理心变成“同情心”。同理心较强者在帮助别人时,往往 地将自己代入别人的情境中,造成同理心消耗过大,此时不妨化同理心为同情心。二是找到 同理心的边界。没有人的同理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要找到自己同理心的边界, 既不要拒人千里之外,也不要过分 ,而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不应 ,代替 别人痛苦和烦恼。 18. 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有些人却被别人 情绪带着走,导致自己身心俱疲,结果并没有获得快乐 B. 有些人非但没有获得快乐,反而弄得身心俱疲,结果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 C. 有些人非但没有获得快乐,反而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结果导致身心俱疲 D. 有些人却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非但没有获得快乐,反而让自己身心俱疲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体谅 情不自禁 介入 越俎代庖 B. 体恤 情不自禁 掺和 越俎代庖 C. 体谅 不由自主 掺和 大包大揽 D. 体恤 不由自主 介入 大包大揽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如果盲目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 B. 过度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健康,比如引发睡眠问题。 C. 不过度使用同理心,就可避免同理心耗竭,防止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 D. 只要使用了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危害身心健康,比如引发睡眠问题。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5 个字。(5 分) 为助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上海启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按照最高 标准、最好水平打造世界级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目前上海已累计建设 5G 基站近 500 个; 2019 年 3 月 30 日上午,首个 5G 手机对话在沪拨通,上海成为全国首个 5G 试商用城市。到 2021 年,将实现 5G 网络在全市的深度覆盖,在工业制造、智能网联汽车、健康医疗、城市管 理等领域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应用解决方案,把上海打造成为 5G 网络建设和应用的先行区和 创新策源地。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60 分) 在拼图游戏中,完成整幅拼图需要一个个拼图单片的恰当拼接。而这些小小的拼图单片,- 8 - 如果视自己为孤立的个体,就难以确认自己的位置与价值;只有嵌在恰当的位置上,它们才 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其实,每一天,每个人,都应成为某个宏大图景中的一块拼图单片,既独特又相融。当 然,一幅完美的宏大图景,也会让每一块拼图单片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我们正在创造中华民族复兴的宏大图景,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对此有怎样的思考? 又应该有怎样的行动? 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语文参考答案 1.C(C 项因果关系错误,原文是“传染病,让我们直接面对人的社会属性”,“因为疾病,我 们自以为完全属于自己的可以灵活移动的身体,终于跟社会价值观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产生 了密切的关系”,“生命系统本身的障碍和局限”不是直接因素。) 2.D(文章在末段主要是为了论证全新的话语方式的优势和特点,因为“如何理解人类的生命, 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话语最为关键与核心的问题”。) 3.B(A 项没有因果关系,导致疫情和社会的关系复杂的原因是疾病并非作为疾病本身而单独 存在,疾病会对人生、社会的多个层面产生影响。C 项“消除人们对病毒的恐惧”不恰当,原 文是全新的话语方式让“瘟疫不再是一种恐怖的神话,而是一种理性可以理解的事物,尽管 这种事物依然给我们输送着恐惧。”所以,人们对疾病还是存在恐惧的心理。D 项说法太绝对,- 9 - 科技并非“毫无用处”,原文“科学话语在文化表述中的分量会加大”,虽然“如何理解人类 的生命,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话语最为关键与核心的问题”。) 4. C (解析: C 项,“表现了主人公贪恋安逸、胸无大志的性格品质,作者对他是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的”表述错误,小说表现的是人民爱好和平、厌恶战争的主题,作者没有批判主人 公。) 5.前后三次写夜幕降临时的情形,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严谨;后两次还体现了时间的推移:① 第一次写夜幕降临时,施那夫斯和衣而睡,眼前的寒冷与他所向往的温馨家庭生活形成鲜明 对比,表现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②第二次夜幕降临时,施那夫斯当了逃兵,夜晚晦暗的 环境、动物的响声,渲染了紧张气氛,衬托他内心的恐惧担心。③第三次夜幕降临时,饥饿 难耐的施那夫斯终于鼓起勇气走向了城堡,这个场景推动情节的发展。 6. ①施那夫斯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他当上俘虏就不必担心自己生命的安全,战后也能够回 家,与家人团聚;②施那夫斯厌恶战争,主张和平;他当上俘虏就不必再去经历战争的苦难 了;③施那夫斯逃跑后一直想做俘虏,却又犹豫不决,陷入绝望和恐惧;当他饱餐一顿后当 了俘虏,再也不用担惊受怕,终于梦想成真。 7. C (句子大意是:这人无法无天,竟偷盗先帝庙中的器物,我交给廷尉审理的目的,想要 给他灭族的惩处,而你却一味按照法律条文把惩处意见报告我,这不是我恭敬奉承宗庙的本 意啊。其中,“人无道”,主谓宾都全,后面应当断开;“乃”字一般用于句首,前面断开; 排除 BD 项;“而”字一般用于句首,前面断开;“非……也”是判断句,中间不能断开,排 除 A 项。) 8. D ( D 项,“停留稍久”错。应当是“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9. A (A 项,“于是辞职回家”错,原文是“欲自免归”,是“想要辞职回家”。) 10.(1)要说些接近现实生活的事,不要高谈阔论,说的应该现在就能实施。(关键实词:卑, 放低姿态、接近现实;高论,高谈阔论) (2)文帝上了车,让张释之陪乘在身旁,车慢慢前行,文帝问张释之秦政的弊端。张释之都 据实回答。(关键实词:就车,登车、上车;参乘,陪乘;敝,弊端;具,全部;质,质朴、 实际情况。) 参考译文: 廷尉张释之,是堵阳人,字季。和他的哥哥仲生活在一起。由于家中资财多而作了骑郎, 侍奉汉文帝,十年内得不到升迁,默默无名。张释之说:“长时间的做郎官,耗减了哥哥的 资财,使人不安。”想要辞职回家。中郎将袁盎知道他德才兼备,惋惜他的离去。就请求汉文 帝调补他做谒者。张释之朝见文帝后,就趋前陈说国家当前应做的事,文帝说:“说些接近 现实生活的事,不要高谈阔论,说的应该现在就能实施。”于是,张释之又谈起秦汉之际的事, 谈了很长时间关于秦朝灭亡和汉朝兴盛的原因。文帝很赞赏他,就任命他做了谒者仆射。 张释之跟随皇上出行,登上虎圈。皇上问上林尉登记各种禽兽档案的情况,问了十多个 问题,上林尉左顾右盼,全都答不出来。看管虎圈的啬夫从旁边代替上林尉很详细地回答了 皇上问的禽兽档案的情况,想借这来让皇上看到自己的才能,对答如流犹如回响应声一样没 有穷尽。文帝说:“官吏不应当像这样么?上林尉无能!”于是诏令张释之任命啬夫为上林 苑令。张释之过了很久上前说:“陛下以为绛侯周勃是什么样的人呢?”文帝回答说:“他- 10 - 是长者。”张释之又问:“东阳侯张相如是什么样的人呢?”文帝答:“长者。”张释之说: “绛侯周勃、东阳侯张相如被称作长者,他们两人在论事时尚且有话说不出口,哪能效法这 个啬夫的多言善辩呢!秦王朝重用刀笔之吏,官场之上争着用敏捷苛察比较高低,它的害处 是空有其表而无实际的内容,皇帝听不到对朝政过失的批评,却使国家走上土崩瓦解的末路。 现在陛下因啬夫善于辞令而破格升官,我只怕天下人争相效仿,都去练习口辩之术而无真才 实能。在下位的受到在上位的感化,比影随景,响应声还快。君主的举动不可不审慎啊!” 文帝说:“好。”于是作罢,不任命啬夫了。文帝上了车,让张释之陪乘在身旁,车慢慢前行。 文帝问张释之秦政的弊端,张释之都据实而言。到了宫里,文帝就任命张释之做了公车令。 后来,有人偷了高祖庙神座前的玉环,被抓到了,文帝发怒,交给廷尉治罪。张释之按法律 所规定偷盗宗庙服饰器具之罪奏报皇帝,上奏说判弃市。皇帝勃然大怒说:“这人无法无天, 竟偷盗先帝庙中的器物,我交给廷尉审理的目的,想要给他灭族的惩处,而你却一味按照法 律条文把惩处意见报告我,这不是我恭敬奉承宗庙的本意啊。”张释之脱帽叩头谢罪说:“依 照法律这样处罚已经足够了。况且在罪名相同时,也要区别犯罪程度的轻重不同。现在他偷 盗祖庙的器物就要处以灭族之罪,万一有愚蠢的人挖长陵一捧土,陛下用什么刑罚惩处他 呢?”过了一些时候,文帝和薄太后谈论了这件事,才同意了廷尉的判决。当时,中尉条侯 周亚夫与梁国国相山都侯王恬开看到了张释之执法论事公正,就和他结为亲密的朋友。张释 之由此得到天下人的称赞。 11. C(第一组:①名作动,踩;②名作动,向东前进。③“伏”通“服” ,心服 ④“厌” 通“餍”。第二组:①形作名,小的方面;②名作动,尽力;③“无”通“毋”,不要;④“羞” 通“馐”,美味食物。第三组:①名作状,在夜里;②使动用法,使……来;③“世”通 “逝”,死。第四组:①名作动,称呼;②名作动,写字;③“而”通“尔”,你的;④“莫” 通“暮”) 12. D(A、①没有不是;②崤山关以东;③情绪气氛。B、①和他;②第二年;④所以乡里的 人;C、一丈见方;②这实际上;④成年;D、①气势;②旧例;③金玉珠宝;④土地方圆) 13. B (②“白鸥矫翼”中“矫”后带了宾语,所以“矫”应为动词,而“矫健”是形容词, 所以解释错误,结合“白鸥”“ 翼”可知,这“矫”应解释为“举”“张开”,这句话是说“白 色的鸥鸟张开翅膀”。⑨“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意思是“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 诲”,“叨陪”不是敬辞,是谦辞,叨光陪侍。⑩“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 也”意思是“不能在这些事物中尽情享乐,是因为世俗上的事情给我的拖累太多了”,“世事 之为吾累者众也”不是被动句,“……者……也”是判断句。②⑨⑩都有问题。) 14. A( A 项,“柳宗元,他与唐代文人韩愈、曾巩都名列唐宋八大家”错误,曾巩不是唐代 人,应为宋代人,唐宋八大家中只有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人,其他六位都是宋代人,分别为 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15. C (C 项,“殷红的毛血等意象表现了画作的色彩美”错误,“毛血洒平芜”是作者的想 象,并非画中的色彩。) 16.①诗人既写出所见之鹰的英武,又写出所想象之鹰的勇猛,使鹰的形象更加丰满。②诗人 既赞美了画作的精妙,又借所想之鹰表达不甘平庸的志向,使诗歌情感更加丰富。③诗人由 眼前画中之鹰,联想鹰击凡鸟、血洒平芜的搏击场面,使诗歌意境更加开阔。- 11 -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 的激情,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主要把眼前所见的实景与 作者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虚实结合,形象丰满,意境开阔。“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 光堪擿,轩楹势可呼”描写的是画中所见之鹰,颔联两句是说苍鹰的眼睛和猢狲的眼睛相似, 耸起身子的样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从而刻画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 状态,是传神之笔,把画鹰一下子写活了,宛如真鹰。颈联两句是说系着金属圆轴的苍鹰, 光彩照人,只要把丝绳解掉,即可展翅飞翔;悬挂在轩楹上的画鹰,神采飞动,气雄万夫, 好像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从而描写出画鹰跃跃欲试的气势。作者用真鹰来作比拟,运用 联想想象的手法,把画鹰描写得栩栩如生。“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描绘的是作者心中所 想之鹰,应当让它去出击凡鸟,它一定会把凡鸟的毛血洒弃在平远的草地上。运用想象手法, 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之心,奋发向上之志。) 17、(1)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3) 冰泉冷涩弦 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4)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5)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 病独登台 (6)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18. C ( 与上文“助人为乐……能收获满足”和“然而”衔接,补写的语句开头应选“非但 没有获得快乐”,排除 A、D 两项;B 项因果倒置,“身心俱疲”应是“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 的结果;而且为引出下文的心理学现象“同理心耗竭”,补写的语句最后一个分句应是“身心 俱疲”。) 19.A (体谅: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给人以谅解。体恤: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给以同情、 照顾。句中是说同理心较强者能够感受和理解别人,应选“体谅”。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 的感情。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句中说同理心较强者受他人情绪影响,故 选“情不自禁”。介入:插进其中进行干预。掺和:参加进去(多指搅乱、麻烦)。句中说, 同理心较强者在帮助别人时,往往将自己代入别人的情境中,造成同理心消耗过大,应选“介 入”。越姐代庖:比喻越权办事。大包大揽:把事情全部包揽过来。亦表示有把握,负得起责 任。句中不 指为人办事,而是比喻“代替别人痛苦和烦恼”,故选“越俎代庖”。) 20.B(A、C 两项,“危害身心”仍然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D 项,“如果使用同理心,就会导 致同理心耗竭”说法绝对,不合逻辑。) 21、上海启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助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各大领域把 上海打造成 5G 建设和应用先行区和创新策源地。 【详解】解答此类试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要从 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最有价值的内 容,用最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也可找出语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翻新改造。 要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学会删除无关的内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 打叶削枝,把多余的枝叶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选定的词语,要能大体表达出主 要内容。你能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关键词。先概括再提取,提取最能展示优点、充满正 能量的关键词,摄取其精髓。结合“为助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上海启动新一代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按照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打造世界级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把 上海打造成为 5G 网络建设和应用的先行区和创新策源地”分析,第一句主要讲上海启动新一- 12 - 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助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后面材料主要讲在各领域把上海 打造成 5G 建设和应用先行区和创新策源地。 22、审题指导:材料以拼图这种隐喻式语言方式进行题意表达。   1、寓意解读准确:“整图与单片”隐喻类比“群体与个体”“群与己”或“青年和民族 复兴(国家)”的关系。作文中本题和喻体都要出现。   单片——单片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个性特点);单片与单片之间的融合性(相互关 联);单片在整体中各得其所和各尽其能(价值实现)。   整体——由单片拼接而成(构成);为单片提供位置(义务);融合而产生整体性价值(价 值)。   2、关系阐释清晰:单片与整体关系,宏大图景与拼图单片的关系,共生共存,生成意义 与价值(关联与价值生成); 定义:整体拼图追求完整、宏大、完美;单片拼图追求独立、独特、恰当的位置感和不可替 代性。   关系:整体拼图离不开单片的恰当拼接,因而对拼图单片有义务,提供恰当位置,并使 之得其所、尽其能;而拼图单片也有自我发展的价值追求,彼此恰当拼接,获得恰当位置, 实现其不可替代价值,也成为拼图整体上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而且是独特的一部分。   3、“知”与“行”合一:“对此有怎样的思考?又应该有怎样的行动?   “知”:如何做一个个体,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实现独特的个体意义与价值?(是什么、 为什么)   “行”:如何做独特的自己?如何和他人融合生存?如何成为整体图景的重要个体? (怎么做)   4、“结合材料+联系现实”: 结合材料:材料某个方面、多个方面,甚至是材料的核心 内容;   联系现实:整体——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大业,时代发展的宏伟大蓝图,奔向小康,健 康中国等;   单片——自我发展的目标,目标追求,价值追求,职业定位,奋斗目标,人生理想等。 范文: 身负青囊,剑指远方 观察拼图游戏,你会发现:嵌到恰当位置,每个拼图单片都无可替代;就像人生一样, 时间,个体,都应成为某个宏大图景中的一块拼图单片,既独特又相融。如果有缺少或破 损,人生就会不完美,图景就会留遗憾;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学子,我们该如何锻造单片, 共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图景呢? 身负青囊,剑指远方。 对不少人来说,拼图就是一场智力游戏。只要你肯花时间,耐得了性子,去一块块地 对,一块块地拼就够了;但有两点,一是嵌到合适位置,单片才能各得其所,各显其能; 二是在长百上千拼图构件中少了一个单片,这小小一块的丢失在我们心里会留下大大的遗 憾,它让这幅宏图变得不完美,它让我们的努力付诸东流。 事实上,拼图何尝不是一种生活哲理。不信你瞧,单片是刚需,网络流行这样一句话, “17 年前全世界守护‘90 后’,现在换‘90 后’守护这个世界”;单片需要一种姿势,院- 13 - 士领衔,白衣逆行,党员值守,百姓宅家,学子潜心,可谓各安其所;单片需要彼此谐和 相融,一幅盛大的蓝图便趋于清晰。 普通单片何所惧,平凡事物也出彩。中国书法、剪纸艺术、苗族服饰可以吸外国人眼 球,新疆喀什低矮小松林可以在忍受零下低温半月之久呈现雾凇景观吸引游客,雷锋积善 成德形成雷锋精神,农家女孩李子柒讲述自己的故事,大放异彩。 一簇星光点亮一方夜空,一个单片拼出宏大图景。若没有塞罕坝人艰苦奋斗、甘于奉 献,哪有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上“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若没有中 国航天人甘当人梯、顽强拼搏,又怎会有将“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写在浩瀚无 垠太空的壮举?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边防战士、执勤交警、电力环卫、外卖小哥……守护万 家灯火,坚守平凡岗位,一颗颗螺丝钉、一块块铺路石,何尝不是这民族复兴图景上的千 万单片? 在民族复兴的宏大图景上理性拼图,不是空喊口号,不是盲目排外,更不是相互拆台, 而是涵养家国情怀,亮出最美风姿。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一个单 片的拼图,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乘以 13 亿,就会很大很大,所以要将个人的奋斗融入集体 中,也就是说我们要有集体意识与担当,做最美奋斗者。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斯是单片,剑指宏图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