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ID:442563

大小:50.17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 高一年下学期 4 月月考 语文试题 (时长 150 分钟 总分 150 分) 第 I 卷 选择题(共 23 题,每小题 3 分,共 69 分) 一、课内知识 1. 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省识(shěng) 崔嵬(wéi)荻花(dí) 环珮(pèi) B.抚膺(yīng) 锦瑟(sè)恬然(tián) 霓裳(shǎng) C.栈道(zhàn) 嗟叹(jiē)商贾(gǔ) 钿头(diàn) D.朔漠(shuò) 惘然(mǎng)悯然(mǐn) 江渚(zhǔ) 2.对下列句子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回旋,倒流。 B.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茫然:前途迷茫的样子。 C. 扪参历井仰胁息胁息:屏住呼吸。 D. 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叹息,感叹。 3.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义愤填膺 扪心自问 曲折莹回 楹联 B. 一夫挡关 豺狼之心 磨牙吮血 崔嵬 C. 峥嵘岁月 面目狰狞 开门缉盗 湍急 D. 敷衍塞责 气魄宏伟 闻名遐迩 咨询 4.对《咏怀古迹(其三)》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律,“谐声律,工对仗”是律诗的特点,此诗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 且每联对句都押“un”韵。 B.首联“赴”字突出三峡两岸群山山势的雄奇,对句中点出昭君村所在地,诗人 用高山大川的雄伟气势烘托王昭君。 C.颔联写王昭君一生的悲剧,颈联写出昭君对汉元帝仅凭图画造成她葬身塞外的 怨恨,抒发昭君怀念故土、魂归故国的迫切心情。 D.诗人借咏昭君村古迹怀念王昭君,痛斥汉元帝的昏庸,表达了对昭君的深切同 情,流露出忧伤的情怀。全诗议论精辟,形象鲜明。 5.对《秋兴八首》(其一)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 首联点出所在地点,开门见山。此联下笔密重,用“凋伤”和“萧森”给诗的 意境笼罩上了败落景象,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颔联是对“气萧森”的悲壮景象的展开,“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 山”。“塞上风云”既写景也寓时事。 C. 颈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由秋天的景物触动羁旅情思。“故园心”表明了作 者急于回家过一种“独善其身”安定舒适的家庭生活的愿望。 D. 尾联在时序推移之中叙写秋声,关合全诗。 6.“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的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A. 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 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 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的情景。 D. 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 为唐玄宗辩护。 B. “空闻”句,用“虎旅鸣宵柝”五字,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从中,主 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心情,也依稀可见。 C. 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虎旅鸣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 的不同外境和心境,跃然纸上。 D. “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 驻马”,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8.下列句式类型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 ) A.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C. 转徙于江湖间 D.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9. 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 ( ) ①铁骑突出刀枪鸣  ②暮去朝来颜色故  ③恬然自安 ④曲终收拨当心画  ⑤整顿衣裳起敛容  ⑥曲罢悯然 ⑦相逢何必曾相识  ⑧老大嫁作商人妇  ⑨今漂沦憔悴 A、①③④⑦ B、②⑤⑥⑧ C、③⑥⑦⑨ D、④⑤⑦⑧ 10.下列不符合对联要求的一项是( )A.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B. 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C.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D. 人影独立不随桥边流水去 孤眠枕上梦魂回到故乡来 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李白的诗歌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贺知章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 泣鬼神”。 B.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 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 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托心”“沧海泣珠”“ 蓝田玉烟”烘托出 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12.下列对《兰亭集序》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用“癸 丑”来纪年,指永和九年。 B.禊事,禊,一种祭礼。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七月七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 游,以祈福消灾。 C.流觞,古人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时,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 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 D.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 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二、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一提到青蒿素,很多人就会条件反射地想到疟疾,________不少人认为 青蒿素只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除此之外对其他疾病并无作用,事实真的 如此吗? 认为青蒿素只能治疗疟疾的观点_________是错的。40 多年来,青蒿素、 双氢青蒿素、复方蒿甲醚、青蒿素哌喹片……青蒿素和它的衍生物在抗疟临 床得到广泛应用,并走出国门,影响世界。2019 年 6 月 17 日,屠呦呦团队对外公布其青蒿素抗药性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同时,团队还发现,( )。 除了治疗红斑狼疮外,青蒿素还有望成为抗肿瘤的“新法宝”。上海交通大学 医学院教授王慧团队首次发现了双氢青蒿素抗癌靶点和_________敏感人群, 为青蒿素类化合物抗肿瘤机制研究、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 进展而发展抗癌功效。 近来还陆续有研究发现青蒿素类药物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如英国玛丽女 王大学研究人员今年 2 月报告说,青蒿素类药物青蒿琥酯能有效缓解严重外 伤引起的器官_________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青蒿素会被发现出更多功效, 更好地造福人类。 1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乃至 当然 潜伏 衰弱 B. 乃至 固然 潜在 衰竭 C. 甚至 固然 潜伏 衰弱 D. 甚至 当然 潜在 衰竭 14.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双氢青蒿素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效果独特 B. 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双氢青蒿素效果独特 C. 双氢青蒿素具有独特的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的效果 D. 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双氢青蒿素有独特的效果 1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 展而发挥抗癌功效。 B. 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通过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促进肿瘤细胞凋 亡而发挥抗癌功效。 C. 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通过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促进肿瘤细胞凋 亡而发展抗癌功效。 D. 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进 而发展其抗癌功效。 二、名著经典16.下列关于《论语》的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行兼及部分弟子言行的典籍。 B.《论语》中的“论”,读音为“lún”,其意为编纂,“语”指言论。 C.《论语》的组合形式是“篇”(若干“章”的组合)和“章”(一个个相互独立 的段落)。 D.《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作品,与《中庸》《大学》《春秋》合称为“四书”。 17.对《红楼梦》一书评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 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 B.《红楼梦》的初名叫《石头记》,它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时,就受到人 们的喜爱。《红楼梦》问世以后,人们争相阅读它,谈论它。除此外,《红楼梦》 还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后来被称之为“红学”。 C.《红楼梦》小说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书中人物众多,事件纷繁。为了展现生 活的丰富性、复杂性,曹雪芹构建了一种精致细密包容广大的布局方式,即网状 结构方式。 D.《红楼梦》的诗词韵文,不仅艺术成就很高,更主要的大都符合人物的身分、 思想气质和性格特点。如同是咏柳絮,林黛玉表现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的“雄心”,薛宝钗表现出飘泊亦如人命薄,空遣绻,说风流的悲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①玉,石之美者。玉是大自然的精华,蕴含天地之灵气,日月之光华,山川 之秀美。名著《红楼梦》与中华玉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开篇即以通灵宝玉为引, 之后又贯穿故事始终,故事主要人物也以玉为名。玉文化渗透在《红楼梦》的字 里行间,集中表现了玉的审美价值、审美标准、文化价值等。 ②《红楼梦》里满是玉饰品。贾府中生活用的玉器皿有琥珀杯、玛瑙碗、玉 杯、缠丝白玛瑙碟子和翡翠盆等。曹雪芹《自题画石诗》道:“爱此一拳石,玲 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 潇洒做顽仙。”结合书中的意蕴,可以看出,曹雪芹更侧重于对玉天生丽质的认同 和欣赏,而反对刻意雕琢和纹饰。他所赞赏的是那种“挺自有之天资,抱未来之 纯素,不假修饰,自成奇珍”的璞玉。 ③《红楼梦》中大量运用以玉组成的词语来描写和比喻各种美好的事物,通过诗词、歌赋等形式,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颂扬了玉的高洁、质朴、风骨与精 神,充分展示了玉的各种美德。如宝玉的“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探春的“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悉多焉 得玉无痕”等。 ④《红楼梦》本名《石头记》,顾名思义,是譬石头所记之事。据说,曹雪芹 写《红楼梦》时,就是以家门口的一块大元宝巨石生发想象,塑造出贾宝玉这一 人物。一块美玉贯穿全书,从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到第一百二十回贾雨村归 结《红楼梦》,展示了经石——玉——人(玉)——石的全部发展过程。一块顽石, 吸纳了天地之精、日月之华而成为一块美玉,并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簇缨之 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走了一遭,以玉为主线,演绎尽了人间荣辱兴衰、 悲欢离合。最终,贾宝玉了却尘缘,出家为僧,跟一僧一道出走,而通灵宝玉在 游历完人间之后,回到青埂峰变回了女娲补天遗留的那块大石头。 ⑤曹雪芹借玉石来塑造了宝玉和众多冰清玉洁的女儿形象。《红楼梦》里与玉 有关的人名有贾宝玉、林黛玉、妙玉、蒋玉菡、甄宝玉、林红玉、玉钏、玉柱儿、 玉官等。宝玉曾经自号“绛洞花主”,宝玉是花主,其余的女子都是花。两位女主 角,宝钗黛玉,各占了他名字一半。一个拥有宝玉“木石前盟”的爱情,一个占 了“金玉良缘”的婚姻。两人才情不分伯仲,丽质天生。一有咏絮之才,一有停 机之德,一个似娇花照水弱柳扶风,一个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而曹雪芹把“玉” 字给了“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的林妹妹,可见对黛玉的 钟爱。唯有“玉”字,方能喻其至真至诚,至纯至洁,至贞至痴。唯有“玉”者, 才能彰显宝玉黛玉二人的灵魂契合,思想对等,矢志不渝。 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红楼有梦玉为伴》2019 年 1 月 25 日 1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认为《红楼梦》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其中主要人物的名字,都与中华玉 文化有关。 B.曹雪芹虽然倾心于玉,但他不是对任何品性的玉都喜爱,而只是注重那种天生 丽质的璞玉。 C.曹雪芹之所以给小说命名为《石头记》,就是因为他有感于家门口的一块巨石 而生的想象。 D.虽有“金玉良缘”,但作者却更倾向于“木石前盟”,因唯有“玉”才可喻至真至诚的爱情。 1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说《红楼梦》体现了玉的各种价值,然后从 多角度论证。 B.文章第二段引用《自题画石诗》是为了证明《红楼梦》中很多器物都和“玉” 有关这一观点。 C.文章第三段先总的概括了《红楼梦》中写玉的手法,然后又采用例证法进行了 论述证明。 D.文章四、五两段是并列关系,它们分别叙写了“玉”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上 的主要体现。 2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如果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不蕴含中华玉文化,那么《红楼梦》就一定不会成 为经典。 B.《红楼梦》中器物、主要人物名字都和玉有关,这也间接反映出当时人们都非 常钟爱玉。 C.《红楼梦》以“石”开始,又由“玉”收束的全部发展过程,显现了曹雪芹独 特的匠心。 D.《红楼梦》被称为百科全书,通过本文作者的分析,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得些许 玉的知识。 三、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4小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 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頲为益州 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 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 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 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颖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 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 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 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 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 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 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 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 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 为“三绝”。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2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 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B. 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 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C. 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 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D. 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 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是在本名之处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字往往是名的补充 或解释,古代常常以名为敬称,以字表示谦称。 B. “翰林”在唐代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玄宗时期。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担 当起起草诏书职责的翰林学士;一种是供职于翰林院无甚实权的翰林供奉。 C. “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与西安、洛阳、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有“六 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D. “黄老”也称黄老学说,道教别称之一。“黄”指道教始祖黄帝;“老”指道教创始人老子,后世道教追奉他们为始祖。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白的祖先被迫流亡到西域,直到他父亲这一代才回到四川江油定居,李白诞 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而取其字为太白。 B. 李白的朋友吴筠被召入京后以后,推荐李白也到长安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 到李白的诗文,赞叹他的才华人间少有。 C. 李白即使喝醉了,只要酒意稍醒,就能下笔成文,一气呵成,不留余思,所作 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玄宗非常欣赏他的才华。 D. 李白晚年途径牛渚矶来到姑孰,很喜欢那里的青山,他死后,人们就按照他的 意愿,将他葬在那座山东的山脚。 第II卷非选择题(共81分) 阅读下列一首诗歌,并回答 林黛玉咏白海棠 曹雪芹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①仙人缝缟袂②,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释:①月窟:月宫。②缟袂:白绢做的衣服。 24. 林黛玉咏白海棠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偷来”“借得”二词。(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 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夔州峡口秋江景物特点, 映衬诗人心绪起伏、波澜跌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 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______________。(李 商隐《锦瑟》) 四、散文阅读(9 分) 西溪的晴雨郁达夫 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 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 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 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的 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 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 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 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带了电筒,但在下意识 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进窗明 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 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 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 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 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 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 坡,过秦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 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从留下下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 桑树蓼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 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 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 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个又圆 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而源宁昨 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枝灵签,仿佛是完全的应了,签诗的语文,是《鄘 风·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作“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施泥,终于也感不到什 么的大趣,但这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 “今天的西溪,却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 老龙夫妇,又来约去西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 消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 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 我们的肠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更送来了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 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芦花荡,就问无相,花要几时才能全白? 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若有月亮,更 为出色。”说后,还提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当 预备些精馔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一剑横 飞破六合,万家憔悴哭三吴”的十四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哪里见过 的联语:“春梦有时来枕畔,タ阳依旧上帘钩。” 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 遄飞,不知上哪里去摸出了一枝洞萧来吹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倒真有点像是七月既望,和东坡在赤壁的夜游。 一九三五年十月廿二日 (有改动) 26.文章开头说“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请概括作者微雨里游西 溪,感受到了哪些“野趣”。(4 分) 27.作者在文章结尾描写夜游西溪的情景时,联想到东坡夜游赤壁,这样写有什 么作用?(5 分) 五、作文(60 分)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武汉疫情发生后,网络上舆情汹涌。有的人在高喊“武汉加油”,有的人积极 给大家提供防疫措施。联防联控,积极抗疫,这是每个中国人应有的态度。但是, 有的人一听到自己身边有来自武汉的人,就立马变脸,恶语相加;还有的人,家 里有来自武汉的人,却隐瞒情况不上报。类似情况还有很多。 请你化名李华,以网民或来自武汉的人的身份在《温暖周刊》写一封倡议书, 针对上述情况,谈谈你的看法和态度。注意观点明确,语言得体,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1. C【解析】A项,“省”应读xǐng;B项,“裳”应读cháng;D项,“惘”应读wǎng。 2.B【解析】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 3.D 【解析】A项,莹—萦。B项,挡—当。C项,缉—揖。 4.D 【解析】“痛斥汉元帝的昏庸”“议论精辟”有误。 5.C【解析】“故园心表明了作者急于回家过一种独善其身安定舒适的家庭生活的愿望”分析 有误,“故园心”兼有故国之思、家国之痛之意。 6.C 【解析】A项,“衬托音乐前奏昂扬”说法不当。B项,“反衬音乐前奏成功”说法不当。 D项,“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说法不当。 7.A【解析】A项,“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错误, 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但从思想内容上看,大多数诗都是把罪责归给杨贵妃的,而为唐 玄宗辩护的。李商隐这首诗,却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是别开生面的,将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 帝唐玄宗。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作者讽刺唐玄宗不能保护好自己的妻子,很 明确的指出这一生唐玄宗是不可能再见到杨玉环了(杨玉环已死)。表现了作者对唐玄宗不 能保护好杨玉环的无奈和无能的嘲讽。 8.B 【解析】 B项,“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是为宾语前置句,“胡为”应为“为胡”, 意思是“为什么”。其它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标志是“于”,A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 天”,应为“于上青天难”,意思是“比登上青天还困难”;C项,“转徙于江湖间”,应为 “于江湖间转徙”,意思是“在江湖之间辗转迁移”;D项,“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应为“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意思是“曾经跟随穆曹两位才人学习(弹奏琵琶)”。 9. C 10.D【解析】D项上联“人影独立”是一个主谓短语,下联“孤眠枕上”是一个动宾短语,两 个短语的结构不同;上联“桥边”是一个名词,下联“回到”是一个动词,两者词性不同。 故D项不符合对联要求。 11.A【解析】李白的诗歌风格是豪迈飘逸,“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 12.B【解析】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国魏以后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 消灾。原文“暮春之初”也可断定不是“七月七日”。 13.D【解析】乃至:连词,连接两个以上的词、短语、分句,表示递进关系,指明范围从小 到大,数量由少到多,程度由低到高,后面都要以接上“于”。甚至:强调程度跟“乃至”相 同,但说成“甚至连”时表示更加强调,可以说成“甚至于”、“甚而至于”。可用于口语。此 处说的是人们对青蒿素的误解,有程度上的强调意味,应选“甚至”。固然,强调事物的本来 面貌;当然,侧重一个很明显的事实,通常是不言而喻的。此处是说认为青蒿素只能治疗疟 疾的观点很明显是错的,应选“当然”。潜伏,动词,隐藏、埋伏;潜在,副词,存在于事物 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此处是说“敏感人群”,应选“潜在”。衰弱:(身体)不强健; (事物)不强盛。衰竭:由于疾病严重而生理机能极度减弱。此处说是外伤因此器官生理机 能极度减弱,应选“衰竭”。故选 D。 14.A【解析】根据前文“屠呦呦团队对外公布其青蒿素抗药性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括号中 主语应是“双氢青蒿素”,排除 B、D 项;结合后文“除了治疗红斑狼疮外,青蒿素还……”, 可见括号中应该陈述其对治疗红斑狼疮的效果,C 项,“独特”应当强调“效果”,且表达不如 A 项简洁,排除 C 项。故选 A 15.B【解析】原句存在两个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 进展”应为“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二是搭配不当,“发展抗癌功 效”应为“发挥抗癌功效”。两项修改都正确的是 B 项。故选 B。 16.D 【解析】D 项,四书中没有《春秋》。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 语》和《孟子》。 17 D 【解析】“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是宝钗的诗,“薛宝钗表现出飘泊亦如人命薄,空 遣绻,说风流的悲哀”错误。 18.C【解析】C 项,“就是因为他有感于家门口的一块巨石而生的想象”表述过于绝对,原 文“据说,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就是以家门口的一块大元宝巨石生发想象”这只是据说 而已。故选 C。 19.B【解析】B 项,“文章第二段引用《自题画石诗》是为了证明《红楼梦》中很多器物都 和‘玉’有关这一观点”错误,这一引用是为了证明曹雪芹对玉“天生丽质”的自然之美的 认同与欣赏,对刻意雕琢的反对。故选 B。 20.D【解析】本题中,A 项,“那么《红楼梦》就一定不会成为经典”表述过于绝对,由原 文可以推知作者对“玉”文化的青睐,但不能推出“玉”是决定此书成为经典的决定性因素; B 项,“这也间接反映出当时人们都非常钟爱玉”以偏概全,不能说“都非常钟爱玉”;C 项, “又由‘玉’收束”表述错误,小说的结尾是由“石”收束,原文有“展示了经石——玉—— 人(玉)——石的全部发展过程”故选 D。 21.C 【解析】本句大意是“李白游并州,曾见郭子仪,暗暗称奇。当时郭子仪曾犯法,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处罚。及至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朝廷 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正好碰上大赦,又回寻阳,因事获罪下狱”。由此就可以判断出正 确的断句之处了。“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的意思是李白游并州,曾见郭子仪,暗暗称奇。 句中“白”作主语,“游”“见”作谓语,“并州”“郭子仪”分别作“游”“见”的宾语, 所以应在“见”之前停顿。“奇之”中的“奇”后代宾语“之”,形容词作谓语用,所以应在 “奇之”的前后停顿。排除 A、B、D 项。 22A【解析】“古代常常以名为敬称,以字表示谦称”错误。古代常常以名为谦称,以字表敬 称。故选 A。 23 B 项【解析】“吴筠被召入京以后,推荐李白也到长安去拜见贺知章”与原文理解不符。 原文中这样表述,“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由此可知吴筠并没有推荐李白去 见贺知章。 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他的父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 西(在今四川江油)。李白出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而取其字为太白。十岁时就通读诗书,及至长 大成人,隐居于岷山。当时所在州郡有道科举荐他,他没有应举。苏颋任益州(今四川成都)长史时,见到 李白感到惊异,说:“这位士子天赋凛然才智超群,如果再少加努力,增加学问,便可以同汉代的司马相如 相比。”然而李白喜欢纵横家的那一套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财好施。 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和吴筠友善。吴筠被召入京,所以李白也到了长安。李白 在长安,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地说:“您,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并在玄宗 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论当代的大事,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 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忽然意有所感,想 要听演奏歌唱李白的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而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拿笔给 他,他提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不留馀思。玄宗皇帝爱他的才华, 几次召见宴请。李白曾经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为他脱鞋。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当替李白脱 鞋,深以为耻,于是挑剔他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 从中作梗加以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桀骜不群,放荡不羁。李白恳求引退还山, 玄宗皇帝也就赐给他金帛'让他回去。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经于夜间借着月色,和崔宗之乘船从采石矶至 金陵(今江苏南京),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官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起兵造反,天下大乱,李白辗转于宿松(今属安徽)和匡庐(今江西庐山)之间。永王李璘聘请 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起兵,心怀不轨,他即逃回彭泽(今属江西);永王失败了,李白论罪当斩。起初, 李白游并州(今山西太原)曾见郭子仪,暗暗称奇。当时郭子仪曾犯法,应受处罚,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 处罚。及至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于是他得免于一死,朝廷下诏,把他长 期流放夜郎。正好碰上大赦,又回寻阳(今江西九江)因事获罪下狱。那时宋若思率领吴地之兵三千人将赴 河南(今河南洛阳),道经寻阳,将李白释放了,并聘请他为行军参谋,没多久,又辞去参谋之职。李阳冰任 当涂(令属安徽)县令,李白去投奔他。代宗即帝位后,召李白任左拾遗之职,而这时李白已经逝世了,终 年六十余岁。 李白晚年颇好黄老之学,经牛渚矶来到姑孰(今安徽当涂),喜欢谢脁终老的青山,他也想在此地终老。 等他死了,先葬在龙山东麓。元和末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到姑孰祭奠他的墓,并下令禁止在李白坟墓周围 采樵和放牧。唐文宗时,下诏以李白的歌诗,斐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合称为“三绝”。 24.①“偷来”“借得”都使用了拟人(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1 分)②“偷来”贬词褒用, 形容白海棠“白”得鲜艳洁净。(2 分)“借得”,突出白海棠的香魂四溢,赋予了白海棠孤高 傲世的精神(2 分);③含蓄地表现了林黛玉清高超拔,空灵飘逸的品性。(1 分) 25.(1)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沧海月明珠有泪 只是当时已惘然 26.①参观古墓的“恐怖、不安和畏缩”和静莲庵堂的清茶涤荡相映成趣;②乘车去西溪,感 受沿山大道景色的空明青翠;③乘船赏景,感受西溪的回环和秀美;④少女摇船,领略竹西 歌吹般的闲情。(写出一点各得 1 分) 27. ①使用对照,晚游西溪与东坡夜游赤壁有相似之处,体现了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雅趣(3 分); ②点明主旨,突出了对西溪美景的喜爱之情(2 分)。 28.本题是“热点时事+特定情境+特定身份+特定文体”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写作时必 须有情境意识,既要置身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社会背景中,了解病毒和疫情的 相关情况,还必须认真审读作文材料,立足作文材料,抓住材料中提出的具体问题。“联防联 控,积极抗疫,这是每个中国人应有的态度。”考生要关注的重点是“联防联控,积极抗疫”, 要面对社会大众提出防疫措施,撰写倡议书;同时还要纠正材料中“有的人”听到自己身边 有“来自武汉的人”“立马变脸,恶语相加”和“家里有来自武汉的人,隐瞒情况不上报”的 不理性做法,以提升人们的认识,引导大家理性对待身边“来自武汉的人”。试题紧扣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重点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和和社会参与意识,符合立德树人的命题理 念。 参考立意: 1.联防联控,人人有责。 2.家人来自武汉,务必积极上报。 3.帮助“来自武汉的人“,才是联防联控。 4. 帮助“来自武汉的人“,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例文】 关于“联防联控,积极抗疫”的倡议书 大家好! 近期,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严重疫情,网络上舆情汹涌。有的人在高喊“武 汉加油”,有的人积极给大家提供防疫措施。联防联控,积极抗疫,这是每个中国人应有的态 度。但是有的人一听到自己身边有来自武汉的人,就立马变脸,恶语相加;还有的人,家里 有来自武汉的人,却隐瞒情况不上报。 这些都不是积极抗疫的正确做法,甚至还会对联防联控造成不可预知的破坏性。为此, 受《温暖周刊》之邀,我以网民的身份提出以下倡议: 一、如果家里有“来自武汉的人“,一定要积极上报,主动隔离观察。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之一是飞沫传染,一米的距离就有可能传染。如果家里有“来 自武汉的人“却故意隐瞒,受到传染的首先是自己的家人。也许你觉得他没有发病体征,但 是病毒是有潜伏期的,他虽然自己没发病,但身上带菌,随时可能传染给其他人。河南安阳 姓鲁的一家人被感染,就是因为家里有人来自武汉,他自己没有发病体征,看起来很健康, 却传染了全家。我想我们谁都不愿意全家人都感染上无药可医的疾病吧。所以,为了你和你 家人的健康,如果家里有“来自武汉的人“,一定要积极上报,主动隔离观察。 二、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帮助“来自武汉的人“,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来自武汉的人“被感染并不是他们的错,他们也是受害者,他们又该怪谁?打击谩骂 不是武器,更不是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正确方法。今天你不帮他,恶语相加,明天被传染 的就可能是你,那时即使你不是“来自武汉的人“,但你是“被来自武汉的人传染的人”,你 同样会成为被谩骂的对象。如果大家只是骂来骂去,不想办法防控,那对于控制住疫情只能 是于事无补。 病毒无情人有情,对于从武汉归来的人,我们要同情、理解他们,通过微信等网络手段 积极声援,讲清利害,劝他们为了家人和周围人的健康主动上报,积极隔离。只有传递温暖, 传递友爱,帮助那些”来自武汉的人“主动隔离,积极防疫,才能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才 能真正做到群防群治,联防联控,最终打赢这场抗疫攻坚战。 三、宅在家里,就是抗疫。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发病的人还好办,必须隔离救治,可怕的是携带病毒 没有发病或者在潜伏期的病人。因为这些人有更广泛的传播性,如果一个人无意中感染病毒, 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外出,就会传染很多人,这样恶性循环则会导致后果难以预料。所以宅 在家里,就是防疫。当然,在家也需要规律作息,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2003 年,我们曾万众一心抗击非典,今天,让我们再一次团结起来,“联防联控,积极 抗疫”。“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抗疫战。 倡议人:李华 2020 年 2 月 XX 日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