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必修二模块综合检测 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必修二模块综合检测 含答案

ID:457568

大小:263.43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必修二模块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典妇功”是西周掌管宫内妇女劳作的官吏,下属典长、典桌、内司服、缝人、染人五个部门,分 别负责丝织原料的发放、丝绸的染色和服饰的裁制。由此可知,西周丝织业 A.生产和销售均由官府垄断 B.生产组织和分工较为明确 C.其产品主要供统治者消费 D.讲究工艺精美和布局完整 2.古代手工业者作为“城市生活必要的组成部分”和“农民经济的补充”而出现,是必不可免的。这一现 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手工业占比太大 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 D.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 3.北宋以后出现了街市、桥市、夜市,使商业活动具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时间弹性,政府对工商 业的其他限制也日趋松弛。这反映了 A.官府基本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工商业受抑制局面的终结 C.商人社会地位得到较大的提高 D.城市格局从封闭趋向开放 4.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十六日,清政府令各省“凡市集落地税,其在府、州、县城内,人烟凑集, 贸易众多,且官员易于稽查者,照旧征收,但不许额外苛索,亦不许重复征收。若在乡镇村 落,则全行禁革,不许贪官污吏假借名色,巧取一文”。下列选项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当时 A.清政府的商业政策较为灵活 B.私营工商业受到严格控制 C.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D.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5.从18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英国总体进口额迅速增加,在进口产品中,原材料的进口量占到 很大比重,并且增加的幅度十分明显,基本保持在5%以上。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A.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B.工业革命强力助推了经济发展 C.工业发展速度已居于世界首位D.基本占领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6.1870年之后,新的发明、制造程序以及把产品输送到市场和变卖的方法在早期的工业化支柱国家失 效了。大规模的工厂使早期工业时代的纺织厂和铸铁厂相形见细。这一变化 A.成就了英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B.扭转了世界工业化发展趋向 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重大调整 D.保障了国际关系的持久稳定 7.下图所示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对外贸易出口额(单位:万英镑)。图中现象的出现折射出 A.英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 C.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盛行 D.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巩固 8.在这种企业组织形式之下,事业成功了,既可以扩充洋务派官僚个人的政治、经济势力,收“归并 商本”之效;企业失败了,又不会因商人的亏损而使官受累。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出现的直接目的是 A.解决军用企业资金的困难 B.兴办商务以挽救民族危亡 C.为民族资本主义积累资本 D.提升洋务派政治经济地位 9.1895~1898年,各省由商股开办的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厂矿企业共80家。商办厂矿的总数在甲午战争 后四年间,比战前增加了一半以上,尤以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与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密切相关的是 A.清政府对洋务企业的扶植 B.维新变法鼓励发展工矿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加剧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10.下表所示为1924年中国自设的电厂资本情况(部分)。下列选项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地区发展不平衡 B.中国工业发展严重依赖列强资本 C.北洋政府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D.国民政府开始调整各省电业布局 11.小说《子夜》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乡下来的五老太爷见到身着高衩旗袍、架着二郎腿的年轻女子, 竟差点昏厥。材料说明 A.新式青年抛弃了纲常礼教 B.传统习俗被近代习俗取代 C.西方文化冲击着传统礼俗 D.社会进步需挣脱观念束缚 12.清末最新的《女子修身教科书》中写道:“我们中国旧俗结婚,全凭媒人做成,爹娘做主。西国没 有这个道理,听凭男女自己择配,谓之自由结婚。倘对中国人自由结婚,人家就以为无耻。但细想起 来,自由结婚的男女,各自情愿,又彼此知道脾气,似乎容易和睦些。”这表明,此时中国社会 A.婚姻观念有所转变 B.婚姻旧俗根深蒂固 C.中西文化难以兼容 D.崇洋媚外倾向严重 13.1932年的工业产值与1929年的工业产值相比较,德国下降了40.6%,法国下降了28.4%,英国下降了 16.5%,日本下降了8.4%。各国工业产量倒退到20世纪初甚至19世纪末的水平。上述各国受危机影响 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B.政治经济制度不够健全 C.对世界市场的依赖度不等 D.应对危机的措施不得力 14.罗斯福新政使资产阶级政府开始以“总资本家”的面目出现在公众面前,罗斯福新政对社会经济、 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加。据此可知,罗斯福新政 A.推动资本主义向更高阶段发展B.为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C.体现了国家是资产阶级的总代表 D.赢得了美国全体民众的普遍认可 15.在美国里根时代,1983年以后的消费物价指数大幅度回落,1986—1989年下降到3%~4%。1984年, GNP增速高达6.8%,为二战后之最。失业率在1983年以后连续下降,从9.6%下降到1989年的5.3%,为1973 年以来最低。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美国 A.宏观管制经济效果明显 B.逐渐摆脱经济“滞胀”的困境 C.政府福利财政支出速增 D.解决了社会的两极分化问题 16.列宁说:一方面国家给“各个企业在市场上从事经济活动的必要自由”,另一方面国家则通过“掌握 商业,引导商业”,把它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在保持市场竞争活力的同时又避免自由经济的盲 目性,保持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主导权的同时又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这一做法 A.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调整了社会主义发展策略 C.系统地推进了工业化建设 D.推动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7.虽然1986年苏共二十七大提出了发展合作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必要性,但其进展极为缓慢。直到苏 联解体,除了出现了为数颇多的“倒爷”以及非法的“影子经济”之外,真正的合作经济和个体经济还屈 指可数,城市经济国家独家经营的局面基本未变。这表明苏联 A.个人崇拜左右着国家经济体制 B.经济因与美国争霸而陷入困境 C.始终未解决所有制的结构问题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创建 18.如果说,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主要在“条条”与“块块”之间兜圈子,那么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则 是在减少还是增加几个指令性指标之间扭来扭去,一直迈不出大步。下列选项对二人的改革的理解正 确的是 A.都未能突破传统的经济体制 B. 赫鲁晓夫改革未起丝毫作用 C.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成果较大 D.均采用了多种经济调节手段 19.1958年至1978年的20年中,我国农业生产年均增长率只有1.48%,粮食产量年均增长率为2.13%,人均粮食占有量在20年中增长量极低,棉花、油料人均占有量甚至下降了。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 A.中国当时的农村生产关系比较落后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必要性 C.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D.“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 20.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无论从对经济体制模式的选择上,还是对市场机制在经济体制中起 什么作用的认识上和非公有制经济应处于什么样地位的认识上,都是经过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实践、 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据此可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特征是 A.容纳了非公有制 B.循环往复发展 C.阶梯式向前发展 D.突出市场作用 21.下图所示为2008年年底外汇储备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据此可推知,中国 A.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B.改革开放成效较明显 C.居民生活已达到小康水平 D.主导了世界市场体系 22.2009年,爱尔兰高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导致银行坏账数额骤增,为了维护国内金融稳 定,政府不得不出手借入大量外债用于救助濒临破产的银行。除此之外,爱尔兰最可能会求助的国际 结构是 A.世贸组织 B.欧洲联盟 C.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3.全球化对发达国家而言是一种历史机遇,因为其充裕的资本、技术和人才要素获得了更大的投资 空间,从而获得了更高的要素收益。这决定了发达国家 A.实现了产业升级和制度创新B.侵犯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C.忽视了金融风险和经济冲击 D.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 24.进入21世纪以来,在汽车、零部件行业,美国500强跨国公司海外销售额与总销售额的比例为 0.584,德国为0.684,日本为0.44,中国则为0.171;在电子、电气设备行业,美国的比例为0.547,而日本为 0.394。这反映了 A.同一行业各国国际化程度差异较大 B.世界跨国公司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 C.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经济快速发展 D.美国的贸易销售总额居于世界首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19分,第26题21分,第27题12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滴露漫录》云: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给之。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裸 之热,非茶不解。是山林草木之叶,而关系国家大经。明御史刘良卿曾言茶马贸易之利时认为:“盖 西陲藩篱,莫切于诸茶,番人恃茶以生,故严法以禁之,易马以酬之,以制番人之死命,壮中国之藩 篱,断匈奴之右臂,非可以常法论也。” ——摘编自丁文《中国古代茶叶经济与丝绸之路》 材料二 1850年前后,江西玉山及河口镇一带,“栽种着大量茶树并制造着大量茶叶以供外销,上万 英亩的土地都种着茶树,而且大部分的土地显然是最近几年内开垦和栽种起来的"。……(1884年) “茶的种植近来已经扩张到芜湖南部,茶园正在开扩,两年之内出口很可能迅速增加。茶树大约需要 三年的时间才能成熟,增种茶树的效果在去年开始明显了”。……江西九江,“往年茶庄林立,或五六 十家、三四十家不等,迩来仅存十余家,今年(1898年)各茶商来者,更属寥寥,仅四五家耳”,附 近地区植茶业的萧条于此可见一斑。 ——摘编自戴鞍钢《近代中国植茶业的盛衰》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茶马贸易出现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植茶业发展的趋势,并简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13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产社会化又进一步向国际化、专业化和合作生产的方向发展,世界上 “万国牌”产品日益增多。比如欧洲“空中客车”宽体客机,是联邦德国的MBB公司与其他欧洲国家联合 生产的,英国生产机翼,西班牙生产机尾,荷兰和比利时生产机翼的一部分部件和仪表,法国生产驾 驶舱,等等。生产国际化的迅速发展,是由于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一 个企业、一个国家不可能在所有技术领域均占优势,而进行跨国合作生产,可集中各个 企业、各个国家的长处,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此外,跨国合作也有利于解决巨大资金的来源 问题和扩大销售市场。 ——摘编自肖枫《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对策》 材料二 许多美国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人士认为,美国现在的竞争优势在于,它能比国外竞争对 手更快地研究创造新技术,但在技术开发方面却落后于日本,日本企业能使新技术成果迅速实现商品 化,结果造成美国工业在制造方面往往落后于日本企业。因此他们主张美国政府应该采取诸如制止外 国公司购买美国关键技术公司之类的措施,以便设法制止美国高新技术的外流,各工业公司和技术研 制部门都要尽力防止自己新技术成果流失。 ——摘编自于东林《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9分)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技术交流的认识。(12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90年,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出版了他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书中提出的“国家 竞争优势”理论(也称“波特菱形理论”),如下图,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一国兴 衰的根本在于其在国际竞争中是否赢得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的取得,关键在于如下图中的四个基本 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的整合作用。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进 行阐释。(要求:提取材料中的观点并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哗分)参考答案 1~5.BBDAB 6~10.CBADA 11~15.CACAB 16~20.BCABC 21~24.BDDA 25. (1)原因:农业经济和畜牧业经济之间的互补性;政府的推动;统治者出于经济上和政治上的 考虑。(6 分) (2)趋势:鸦片战争后迅速扩张,到 19 世纪末走向萧条。(4 分) 原因:中国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落后性;茶叶制造技术落后, 没有近代工业基础;等等(9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6. (1)影响:推动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技术的全球化; 有利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国际资金的自由流动空前加快;等等。(9 分) (2)观点:许多美国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人士主张防止美国高新技术在全球范围的外流。(3 分) 认识:生产、技术等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垄断新技术成果的做法不仅是消极的,而且也很难奏效;生 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要相互学习和借鉴,这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和国家民族的最 大利益出发,决定本国参与“全球化”的步骤、进度和深度,并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9 分,其他 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7. 阐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国家竞争优势的取得,关键在于“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四个基本要素和“政府、机会”两个辅助要素的整合作用。 (3 分)二战结束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但 是苏联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发展缓慢,使苏联的国际竞争能力 日益衰落,加速了苏联 80 年代经济的恶化,不能给国家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所以苏联在综合竞 争能力方面逐渐落后于美国。(8 分) 综上可知,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地位的确立,不是某一个方面所能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1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