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卷(贵州专版).doc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卷(贵州专版).doc

ID:454465

大小:1.14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六单元检测卷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题序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卷Ⅰ 一、积累与运用(4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鲲鹏(kūn)  大庇(bì)   嘉肴(yáo)  教学相长(jiāo) B.修睦(mù) 挂罥(juàn) 两鬓(bìn) 选贤与能(jǔ) C.濠梁(háo) 鲦鱼(tiáo) 突兀(wū) 矜寡孤独(ɡuān) D.塘坳(ào) 翩翩(biān) 槽枥(lì) 伯乐相马(xià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选贤与能 C.然后能自反也 D.系向牛头充炭直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D.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法律需要通过惩戒和警示来教育和引导人们。 B.因为被评为“生态宜居城市”,使这个城市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C.经济的高速度,带来环境的高风险,这是不争的事实。 D.政府在政务微博上所发布的信息是否准确,是保证政府公信力不受伤害的关键。 5.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______的经典名 作,______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______,我们从 中不仅能______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变迁。 A.不言而喻  滋润  苦痛  获取 B.脍炙人口 滋养 沧桑 汲取 C.不可名状 养育 磨难 吸取 D.家喻户晓 培养 苦难 吸收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梅葆玖、陈忠实、杨绛……等大师的离去,无不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 悲痛之情。 B.“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发奋有为。 D.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漂到美国,回到北京,他博览群 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 7.下列句中“其”的意义与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此之谓乎 A.弗食,不知其旨也       B.其正色邪 C.故人不独亲其亲 D.其真不知马也 8.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此之谓乎 B.问所从来 C.马之千里者 D.全石以为底 9.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去以六月息(气息,这里指风) B.亦若是则已矣(这样) C.大道之行也(主干道) D.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 34 篇,包括内篇 7 篇,外篇 15 篇,杂 篇 11 篇。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问题,表达了诗人对统 治者的愤懑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卷Ⅱ (二)诗文填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 11.(1)惊起却回头,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千里马常有,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3)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4)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 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送友人》中表现“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却又借马的鸣声来寄托诗人和友人的 离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卖炭翁》中对老翁的肖像进行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40 分) (一)古诗赏析 阅读李白的《送友人》,完成第 12 题。(共 4 分) 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2.(1)这首诗寄寓了怎样的“故人情”?(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第 13 题。(共 7 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 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 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 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3.(1)文中画线句子在诗里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 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二是烘托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 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胸襟蓄势。(2 分)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来倚杖自叹息”,请简要说说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呢。(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4~17 题。(共 7 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 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 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梁上。”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 分) (1)鲦鱼出游从容____________   (2)请循其本____________ 1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1 分)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 18~21 题。(共 12 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 1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 分) (1)屋舍俨然_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____________ (3)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 (4)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_______ 19.翻译下面句子。(4 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2 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荫,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 【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 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 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2 分)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 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22~25 题。(共 10 分) 瓦 马 浩 行走乡村,我对房上瓦极有兴趣。瓦会说话,与阳光、雨水、风霜,与长在瓦棱的花草。 只要你用心聆听,就能听到,它们之间关于岁月的话题。 水乡屋顶的瓦,一般都是青瓦;北方平原上的呢,多是灰瓦。青瓦婉约,灰瓦豪放,不 经意间,南北方的性格、习俗便在屋瓦的细节中流露了出来。 当然,我所说的是目前所见的情景。其实,南北方在使用青瓦上,似乎并无如我这般拟 想的差别。记忆里,村庄里有零星的青瓦小屋,瓦为泥土烧制,天青色,状若弯月,有种言 不出的阴柔之美。屋脊多由小瓦组成铜钱状图案,青瓦仰面为沟槽,覆面为瓦棱,凸凹有致, 如书写屋面的诗行。岁月的风尘积淀在瓦缝隙间。不知是风抑或鸟雀带来的草籽,草的家族 便在此扎根发芽,一代又一代,故事在秋风里摇曳着。 昔日,我们村就有窑场,烧过青砖、烧过青瓦,村里却没有几处青瓦堂舍。“满朝朱紫 贵,不是养蚕人。”我总觉得青瓦的诞生向来都不是为布衣百姓,过去在乡村,只有有钱的 乡绅才能盖起瓦屋,百姓都是黄土和泥筑墙,麦草、稻草、茅草作瓦,柴扉为户,家有老小, 外加一头驴,一头猪,一群鸡,一只看家的黑狗,炊烟袅袅,鸡犬声声,烟火的小日子就在 四季中不急不慢地行走着。他们烧制着青瓦,心底或许从来都不曾想过留作自用。 自我有记忆始,村里的窑场就废了,窑早已坍塌,荒草萋萋,取而代之的是生产队的“瓦房”——制作灰瓦的作坊。“瓦房”就在我家的大门前边,从“瓦房”后窗就能看到制瓦师 傅们制作灰瓦,多用水泥制成,四四方方,大大咧咧。 瓦房的门前有口带着水车的水井,几口水泥大水池子,制作好的灰瓦放在水池里,等待 水泥慢慢地凝固。水池里的水就是水车抽上来的井水,夏日,推水车玩耍,摇摇晃晃地行走 在水池间池壁上,有趣刺激,以为乐。看师傅制瓦,也是件好玩的事。儿时经常泡在“瓦房” 里,对于制瓦的程序,早已了然于心了,可始终没有机会实践。 灰瓦似乎天生就没有嫌贫爱富的意识。乡村,普遍使用灰瓦建房,起始是半草半瓦的屋 顶,墙依旧是土坯墙。而后,出现了腰里穷,民间的语言就是丰富多彩,不服也不行,何谓 “腰里穷”?瓦顶,青石砌基,青砖筑就的山墙,只是四面屋墙是泥坯的,故称“腰里 穷”。“腰里穷”亦不是过渡阶段,随之而来的就是青三间了。青三间,墙全部是青砖砌的 了,青砖灰瓦,青砖墙院,大门楼前出后攒,一派生机盎然的农家小院就落成了。院中,若 架上一架葡萄,全家在葡萄架下晚餐,令人神往。 对瓦有种难言的情怀,以至于让我每到一处,都会留心建筑物上的瓦,我似乎能听懂风 尘中瓦的语言,光阴的故事。 (选自《潮州日报》,有删改) 22.青瓦和灰瓦有哪些方面的不同?请概括回答。(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三自然段画线句子。(2 分) 屋脊多由小瓦组成铜钱状图案,青瓦仰面为沟槽,覆面为瓦棱,凸凹有致,如书写屋面 的诗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说说第四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连用多个短句,有何表达效果?(3 分) 百姓都是黄土和泥筑墙,麦草、稻草、茅草作瓦,柴扉为户,家有老小,外加一头驴, 一头猪,一群鸡,一只看家的黑狗,炊烟袅袅,鸡犬声声,烟火的小日子就在四季中不急不 慢地行走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纵观全文,文末“难言的情怀”包含了哪些丰富的情感?(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共 10 分) 26.选择下面这三幅书法作品中的一幅送给自己家里的长辈,请写明书体,按照现在的 书写顺序用规范的正楷抄写在方格中,并根据它的含义写一句祝福的话。            ①         ②          ③ (1)你选第____幅,书体________。(1 分) (2)请用正楷抄写。(1 分) (3)祝福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7.取名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好的名字,内涵丰富,寓意深远。请你参与以下“妙取 名字”的活动,感受取名的乐趣。 【人取名】 人的姓名,通常带有时代的信息,铭刻着文化观念,留下了家族血统的烙印,隐喻着不同的 情趣爱好与理想抱负,凝聚着父母对孩子的深情厚意和殷切期望。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张杜一雄是金华人,在浙大数学系就读。他名字的前面两个字是父母的姓。妈妈说, 给他取这个名字,目的是为了避免跟人家重名。“四个字重码率低嘛!”小张套用数学术语 幽默地说。 材料二: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的名字充满个性,显得与众不同,喜欢挑一些冷僻字,如“頔 (dí)”“湉(tián)”“氍(qú)”等。一些家长则认为名字含有冷僻字能大大降低和他人重名 的概率,同时更能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材料三:现在的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名字寄托了家长对孩子的美好祝福和殷切期望,因 此,不少家长在为孩子取名时都是翻着字典查了好几个月。一位家长说,孩子由于五行缺“水”, 所以在他的名字里,三个字中就有两个带“水”。 (1)请你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出家长给孩子取名时的心理愿望。(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楼盘取名】 过去,市民的住宅区通常被称作“家属大院”“职工宿舍”等。如今,不少住宅区有了像“紫 御江山”“水榭花都”“东方曼哈顿”之类的名字。楼盘的命名往往折射出现代人的心理需 求和社会风尚,耐人寻味。 例一:钻石王朝:“钻石”,显得尊贵、奢华,“王朝”,使人想起帝王的权力、地位与气 派,体现出人们对权力、地位、尊贵豪华生活的向往心理。 例二:东方巴黎:巴黎作为法国首都、欧洲名城,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名望,是著名的世界 艺术之都,时尚与浪漫之都。“东方巴黎”展现了异国建筑风情,富有浪漫气息,体现了人 们对西方文明的崇尚与追随,同时也看出人们追求浪漫与时尚。 (2)下面有三个楼盘名称,请你从中任意选取一个,对其蕴含的意义做简要分析。(3 分) ①书香门第  ②云间水庄  ③平安馨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 分) 28.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要求: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叙事完整、清晰,有适当的人物描 写。可结合时代背景,恰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不少于 600 字。 (2)仔细研读下列“名人自喻”,领会其精神实质,然后任选某一名人自喻的事物为话题,自 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牛——鲁迅先生常以牛自喻,他说:“我好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和血。” 绿叶——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 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 山泉——恩格斯说:“一股汹涌的泉流,呼啸着独自奔出山谷。枯木在它面前轰然倒下。它就这样给自己冲开一条大道。我也将如这股山泉一样给自己开辟一条道路。” 飞蛾——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说:“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光,终于死在灯下, 或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了光,也得到热了。” 要求:①选择最擅长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②不少于 600 字。 答案 第六单元检测卷 1.B(A.jiāo—jiào;C.wū—wù;D.biān—piān) 2.C(A.“食”同“饲”,喂;“材”同“才”,才能、才干。B.“与”同“举”,推 举。D.“直”同“值”,价格) 3.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4.C(A.“惩戒”和“警示”互换位置;B.删去“因为”或“使”;D.删去“是否”) 5.B 6.C(A.删去省略号;B.问号改为逗号,第一个句号改为问号;D.去掉顿号) 7.D(表推测,大概。A.代词,它的;B.表示选择;C.代词,自己的) 8.A(固定句式,其……乎,表示揣测;B、C、D 三项都是倒装句式) 9.C(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10.B(A.《礼记》是儒家论著;C.《庄子》现存 33 篇;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 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11.(1)有恨无人省 (2)而伯乐不常有 (3)其翼若垂天之云 (4)零落成泥碾作尘 (5)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6)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7)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12.(1)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1 分);对友人漫长孤独旅程和未来命运的深切关 怀(1 分)。(2)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1 分),描绘 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1 分)。 13.(1)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 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 (2)运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形象地描写了秋雨的细密连绵(1 分),侧面表现诗人凄苦的生活(1 分)。(3)一叹自己 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 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每点 1 分,共 3 分) 14.(1)悠闲自得 (2)本原 15.反问 16.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 以肯定的!” 17.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1 分)。也反映了庄子“万物与我合 一”的思想(1 分)。 18.(1)整齐的样子 (2)田间小路 (3)以……为子 (4)憎恨19.(1)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2 分)。(2)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 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 分)。 20.(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1.示例:①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因为受到 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 分) ②从“其中往 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 社会中的“男有分,女有归”。(2 分) 22.大小、材质、颜色、形状,风格,象征(所代表的经济条件)(一点 1 分,答出三点 即可) 23.运用比喻(1 分),将青瓦比喻成诗行,写出了青瓦凸凹有致的形态美,表现了作者 对青瓦的喜爱(1 分)。 24.以舒缓的节奏,将丰富的农家生活描绘在一个统一的画面里(1 分),显得闲适安逸 (1 分),表达了作者对农家生活的感怀(1 分)。 25.“我”对瓦的喜爱;难忘瓦所呈现的光阴故事;对童年岁月的追怀;对故乡的怀念; 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26.(1)① 行书(或② 隶书;③ 篆书) (2)乐观长寿(或:厚德载物;海纳百川) (3) 示例:这是行书的乐观长寿,祝愿您笑口常开健康长寿。(或:这是隶书的厚德载物,祝愿 您福寿绵长生活美好。这是篆书的海纳百川,祝愿您豁达乐观福如东海。) 27.(1)示例:家长给孩子取名时期望不与别人重名(1 分);显示深厚的文化底蕴(1 分); 以及对孩子的美好祝福和殷切期望(1 分)。(2)示例:书香门第: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 庭。用它做楼盘的名称,符合人们对读书的一种追求。云间水庄:表明楼盘云水环绕,符合 人们对宜居环境美好的一种向往和追求。平安馨苑:表明楼盘安全文明程度高,和谐温馨, 适合居住。(言之有理即可,3 分) 28.略。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