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教案

ID:40888

大小:67.57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春       教学目标:    1 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感知课文内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理清思路,尤其要能理解作者在观察中的思维活动。    3 学习作者抓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的景物描写方法。     4  在语法上,要掌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    1 从作者的观察思维中学习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2 掌握阅读和欣赏优美文章的方法,初步形成自学这类文章的能力。    3 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教学安排: 三教时   教学程序:    第  教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法国有一位雕刻家,叫罗丹。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相信大家一定听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美。春天也是一种美,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带来了温暖,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力量。(展示春的图片)古往今来,许多文人描绘过春天,歌颂过春天,由此产生了许多不朽的篇章。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一篇赞美春的颂歌,学习的重点是要体会春天美在哪里。他的作者是——朱自清。   (二) 作者简介:   朱自清,字佩弦,是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著名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和《绿》    (三) 朗读   1、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大家要用心去领略春的风光,春的气息。   散(sǎn)在草丛里   酝酿(yùn niàng)   巢(cháo)    应和(hè) 晕(yùn) 蓑(suō) 水涨(zhǎng) 薄(bó)烟    2、录音范读 理清层次   明确:盼春 绘春(春归、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颂春    3、分组读课文,比一比哪组读得好。   (四)作业     文章中有对春天的赞美,有对春天的描绘,有对春天的期待,现在请大家对照课文想一想,朱自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面对春天,描写春天的?    明确:饱含着对春天的无限热爱,对春天万象更新的无限赞美,从而让读者感受到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给人以进取的鼓舞。        第  教时   教学步骤:   (一) 分析精彩句段:     1、盼春:请同学朗读第一段,注意读出作者期盼的语气。    (1)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用一个不也同样可以表达作者期盼的心情?    明确:通过这样一种叠用,作者在文章一开头不仅表达了自己急切和渴望的心情,而且将读者的心牢牢的抓住,使读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为什么只是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不直接写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    明确:此时春天还没有到,所以一个“近”字非常准确。把春天拟人化,写它的脚步,仿佛一个你最喜欢的人在远处向你招手,缓缓向你走来,一种欣喜感油然而生,让人倍感亲切。   (3)一句很朴实很平凡的语言,为什么我们能体会出这么多的东西呢?这就涉及到我们阅读文章的一种能力:品味和欣赏。 如何品味和欣赏呢?方法之一就是体会文章中的修辞。在第一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拟人和反复),通过这两种修辞手法,表现了对春天的盼望,这是文章的总起。此时春天还没到,只是近了。接下来呢,春天来了,……       2、绘春:接下来呢,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朗读第二段。   (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  作者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生动景象。    知识点:※一切,说明了没有一个例外,眼睛所看到之处都是。    ※ 然:“的样子”,表示一种状态。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张开了眼。”是拟人写法,很形象很具体地写出了春天刚到时的特点。    ※“朗润”表示明朗、润泽。因为春天到了,山草变绿,林木抽芽,色彩变得非常鲜明,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树木由枯萎转为润泽。给人一种清晰明亮的感觉。    ※ 水涨是因为冬天的冰雪融化造成的。(冬去春回) ※ 写太阳,拟人。用“红”来描绘,表现了春日融融的暖意。不会给你一种烈日的刺通感。    (3)这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和排比。    排比:“山郎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作用:使句子整齐和谐,有气势,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    过渡:这一段是作者在描绘春天中的总写,他用非常概括的语言勾画出了春天的整体景观。那么接下来作者就要对春天进行仔细地观察,用他细腻的笔触去描绘春天的美,为我们展现一幅幅春的画面。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3到第7段,思考一个问题,作者为我们展现了几幅画,分别以哪一种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你能否为这些画起一个漂亮的名字?    明确:展现了五幅图画,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3、春草图,请同学朗读第3段。 11’     (1)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春草图的?    明确:质感:嫩嫩的。写出小草柔嫩的特点。    颜色:绿绿的。 用绿色来象征着春天里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命力:首先,用“钻”字写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这种钻不是一下子钻上来的,而是偷偷的钻上来,写出了小草在春的催发下不声不响的长出来的样子。    “钻”和“偷偷”两个字用语非常准确,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使草具有了了人坚强的性格,显示了春早旺盛的生命力,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使得语言更加的生动形象,同时也使没有感情的小草变得像人那样,有感情了。    其次,“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表明了春草分布广阔,绿满大地。刚才是从一颗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又从整片的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可以看出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和描写是多角度的,这样子写出来的文章就会让人感到更加的形象具体。    再次,“坐着,躺着,打两个滚,……捉几回迷藏。”这一组短语作者连用了六个动词,写了一群天真活泼小孩子。语言是非常口语化的,就像在和一个小孩子说话一样,非常亲切,仿佛就发生在身边一样。    (2)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3)这些景象也正映现出了作者春天的一股强烈的热爱之情。这种用景物的描写来寄托作者感情的写法,叫做借景抒情,也叫情景交融。(可以叶子、风、草为例作对比。)    如:叶子,心情好的时候是嫩嫩的,绿绿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粗粗的、黑黑的,或者是枯干的,或者…… 风,心情好的时候是轻悄悄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凛冽的,刺骨的。     (二)作业    1 、背诵第2-7段。    2 、在接下来的四段中,自己学着欣赏这四幅画面,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主要抓住两个点:第一,描写过程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第二,哪些地方是属于情景交融的,有什么效果?在学习运用这两种方法的同时,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认真的阅读文章,带着问题去思考。       第     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朱自清 先生在春面前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又学习了他描绘下的第一幅画春草图,这幅春草图是怎样的呢?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背诵一下这一段。 作者并不单纯用春草图来表现春天,他还描写了春天的花,那么春天的花是怎样的呢?请一位同学来背诵这一段。    (二)春花图    1、假如现在你手中还握着一架摄像机,按照课文的描写,你将如何进行拍摄?    明确:从树上似锦的繁花移到花间喧闹的蜜蜂,最后移到地上草丛中烂漫的野花。 从高到低 作者在进行景物描写中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是值得我们在在作文时学习的。    2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幅画美不美?    谁能具体说说朱自清笔下的春花为什么能够写得这么美?    因为朱自清喜爱春花,在描写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语言美,在描写中使用了修辞手法。(引出修辞)    3 这段共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什么特点?    明确:(1)拟人,写春花报春的气势。 (2)比喻,写春花色彩的艳丽。         (3)通感,写春花气味的甜香。 (4)衬托,写春花数量的巨大。         (5)比喻,写春花种类的繁多。 总的特点:春花万紫千红,争芳夺艳。    (附:用拟入,写桃树、杏树、梨树;不简单地说花朵开得茂盛,而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描述,寓树以人的情态、动作,“赶趟儿”,表明争先恐后地,要赶上这一趟儿,赶春天,赶春光,百花争春,这就把是写活了。用比喻,1,写花色的艳丽,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2,为什么要把遍地的野花比喻成眼睛、星星?没有直接写到太阳,但却能够让人感受到一股明媚的阳光,没有直接写到风,但却能够让人明显地感到一股习习的春风。)    从中,我们看到,五句话,写了五层意思,层次极为分明,都围绕着春花写,中心十分突出。从中我们是不是能获得一些对作文很有帮助的启示呢?——写文章要围绕中心写。在围绕中心写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让文章更加的精彩,让你所描绘的事物更加的形象可感,这就非常需要修辞的运用。就像作者把野花比喻成眨呀眨的星星,很含蓄的写到了风,写到了太阳,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同时他也将这段对春花的描写引到了下一段对春风的描写。现在请全班同学朗读第5段。    (三)春风图   请一位同学背诵这一段。           春草和春花,都是具体的、形象、可感的事物,作者容易写,我们也容易读。而春风是一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作者怎样去写呢?    1 作者写春风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      先写风的温和,再写风的香气,后写风的和悦。    2 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从人的哪些感觉来写的?     触觉、嗅觉、听觉。    3 作者从触觉写春风,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比喻,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    为什么要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而不比成父亲的手,或者其他什么人的手呢?    明确:母亲手的普遍特点是温顺柔和,而父亲的手的特点是粗广刚毅。因此,这一比喻从触觉的角度非常巧妙的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把本来看不到摸不着的风形象化了。同时这个比喻也印证了前面古人所讲的“吹面不寒杨柳风”。因为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为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不同而不同,但是春风却不一样,古往今来,人们对春风的感受却是一致的,像母亲的手和吹面不寒都具有共同的特点。    4 刚才说了,风本来是没有味道的,这里哪来的香味?    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嗅觉感受到了春风带来的各种气息,有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有青草味儿,也有花的香,写出了春风的香甜和醉人。    5 作者还借助听觉写出了风的和悦,请问他听到了什么?    鸟儿“清脆”、“宛转”的叫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和轻风流水应和,这是多么动听的音乐。    6 以上我们看到作者从触觉、嗅觉和听觉三个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美妙感人。再看到春花图,作者也同样运用了这三种感觉,还有视觉。从中,我们看到,文章对春景写得如此具体生动,是和作者多方面的感觉和深切地感受分不开的。这里我们又获得了一种启示:要获得实际感受,就耍仔细观察,观察就是要把五官一齐开放,使大脑同时通过五条渠道去认识和表现事物。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要在实践中提高观察能力的一种途径。    (四) 春雨图            那么春天的雨又是如何的呢。请同学们朗读第6段。    明确: 顺序,由物及人,由近及远。 修辞,排比,比喻。 特点,细密,轻盈。    (五) 迎春图           以同样的方法学习这一段。    (六) 赞春           请同学朗读8—10段。说说这三段赞颂了春天的什么特点:生机勃勃,千姿百态,充满活力。    (七) 活动           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为什么?甚至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个字或词谈谈体会。     (八)作业:   1、背诵全文。    2、 完成练习册                                                春     板书:    春意盎然            繁花似锦       繁花似锦   繁      春雨        迎春        春花              春风          春草          春归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