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模拟测试题.doc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模拟测试题.doc

ID:404602

大小:31.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8 分) 1.(3 分)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蝉蜕(duì) 抽屉(tì) 讪笑(shàn) 伫立(zhù) B .环谒(yè) 倜傥(tì) 夹袄(jiā) 木屐(jī) C .尴尬(gà) 日扳(bān) 莱畦(qí) 哭号(háo) D .嫉妒(jí) 涉足(shè) 泯然(mǐn) 攒聚(cuán) 2.(3 分)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迷迷糊糊 小心冀冀 停滞不前 独具慧眼 B .模模糊糊 不求深解 宽宏大量 出人意料 C .疲倦不堪 混为一谈 花团锦蔟 蛛丝马迹 D .美不胜收 恍然大悟 持之以恒 芬芳扑鼻 3.(3 分)读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 .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 .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 建教育表示不满。 D .“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 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4.(3 分)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道题在老师指导后,我忽然恍然大悟。 B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C .母亲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儿,不要惊醒他。 D .我们要坚持“学以致用”,反对“不求甚解”,着力解决“不学习”的问题。 5.(3 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座位列“当代建筑的十大奇迹”之首的建筑,同样是贝聿铭的得意之作。 B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 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C .石阶尽处,就是宽 135 米、深 30 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 D .于是,我从这三个“○”出发,勤奋地去追寻一,二,三……以至更复杂、更艰深的学 问。 6.文言文赏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2 分)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 .匹夫不可/夺志也? B .择其/善者/而从之。 C .学而不思/则罔。 D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4 分) ①博学而笃志( ) ②饭疏食饮水( ) ③传不习乎( ) ④匹夫不可夺志也( )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给你以怎样的启示?(3 分) 二.现代文阅读(32 分) (一) ①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 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 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②“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③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 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④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⑤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⑥“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⑦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⑧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 ——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⑨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 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 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 呵!…… ⑩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 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 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 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⑪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1)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容。(4 分) (2)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 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 分)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 分) (4)读后你有什么感受?(4 分) (二) 又到麦浪翻滚时 周霞 ①蜗居小城,终日上班下班,做饭吃饭,庸庸常常,忙忙碌碌。傍晚,出去散步, 信步走远了些,不知不觉就远离了车马人喧,走上了一条土路。走着走着,田野里就有一阵 阵植物的气息飘荡过来,那是[甲]麦子的昧道。暮色里,一片金黄的暖色蓦然吸引了我。只 不过是一小片麦地,却在一瞬间让我的记忆弥漫开来,一直弥漫到老家那翻滚着的无边麦浪 里。 ②我的老家在鲁西北平原。每到这个时节,一望无垠的金色麦浪随风起伏,煞是壮 观,乡亲们的脸上也荡漾起富足的笑意。然而,我小时候,抢收麦子却是很辛苦的活儿,早 了不好,晚了麦粒就容易掉进地里。那时收割没有机械化,完全要用镰刀一把一把割下来, 再一捆捆系紧,运回场院,翻晒碾压,或用脱粒机脱出麦粒,再晒干贮藏。不管天多热,不 管人多累,都要马不停蹄地劳作,就担心会遇到雷雨天气。 ③小时候,麦子成熟前,我们总爱搓麦粒吃。我会先找几颗大麦粒,揉碎在手心, 两手相对,槎来搓去,于是一种幸福和喜悦的味道就从手里慢慢弥散开来。搓好了,就张开 两手,轻轻一吹,那些皮儿就四散开去,往嘴里一捂,清淡的麦香就从舌尖传递到全身,于 是,满心就都是[乙]麦子的味道。等麦收结束了,我们小孩子就挎上小篮子,到麦地里拾麦 穗。拾得多了,父亲会夸我,母亲会把麦穗晒起来,搓成粒,然后用麦子换挂面。母亲做的 挂面汤,只是滴几滴香油,倒点香醋,就很好喝。 ④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我们全家收割麦子,虽然天色暗了些,也 有露水,但不用受曝晒之苦。那时的我还不懂稼穑的辛苦,休息时,还有闲情望望皓月,和 家人不停地说笑着,觉得是一种乐事。割麦子时,要是谁被落下了太远,前面的人就会接趟 子。这样,有人帮忙,割得慢的人也就有了信心,等到都割完长长的一垄,全家人再齐头并 进。累了,就直起腰,抹抹汗,甩甩手,再埋头继续干。天气再热也要穿长袖衣裳,不然, 尖尖的麦芒会扎得生疼。脚上穿着母亲在灯下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倒是不再怕麦茬刺破脚。 ⑤麦收时节是一年里很累人的时候,又没有工夫去集市买东西,父母总是提前把鸡 蛋腌制好,偶尔也会拿出春天里储存的香椿芽。当疲惫地回到家,大家就齐动手,烧火,擀 面条,切菜。天热,面条煮好后,要放进刚挑来的井水里浸泡一下,再捞出,这样吃起来才 过瘾。这个时节的菜,只有黄瓜、西红柿和菜豆,反正地里长什么就吃什么,吃饱了,好好 睡个午觉,再切开一个大西瓜,美美地吃一顿,舒坦极了。太阳稍稍收威,就又起身下地了, 麦收不等人呢。 ⑥麦收时节,大人们总是让自家的娃们去帮老师割麦子。于是,我和伙伴们就组织 起来,在麦田里穿梭。师生你追我赶,割得快的学生会善意地取笑一下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 老师。不到半天时间,几亩地就割完了。今年春节,和儿时的伙伴通电话,说起当年每到开 镰时麦地里弥散着的[丙]麦子的味道,觉得是那样美好。是呀,那时真好,那时的麦子好, 那时的空气也好,那时的师生关系也和谐自然。偶尔的田间劳作,给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⑦那时的感情是那么纯朴,那么温馨,亲切而悠远,令我至今难忘。于是,我拨通 了老家的电话,想从乡音里捕捉[丁]麦子的味道。(有删改) (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我”早年在麦收时节的一些生活情景。这些情景包括: “我”搓麦粒、 、和家人一起割麦子、 、 。(6 分) (2)“麦子的味道”在文中出现了 4 次,其中,有的指麦子本身的味道,有的指麦子味道 中蕴含的作者情感。请结合内容作出判断。(填序号)(6 分) 指麦子本身味道的是: 指麦子味道中蕴含作者情感的是: (3)这篇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请你以第④段或第⑤ 段为例,说说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4 分) 三.作文(40 分) 请以“校园友爱二三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 600 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不得抄袭、套作。④用规范 汉字书写。答案 一.1-5 DDBAB 6.(1)C (2)①忠实,坚守②吃③老师传授的知识④普通人 (3)①温习学过的知识,能够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做老师了。②流断的时光 就像这流走的江水呀,日夜不停 (4)孔子指明了学习和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了只学习而不思考或只思考而不学习的 严重危害。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在学习过程中既要努力学习,刻苦奋斗,又要善于思考,把二者 合理地结合起来,才能学有所获,思有所得。(意到即可) 二(一)《五猖会》记沭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賽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 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 理 (2)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绐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3)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4)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制学习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 (二)(1)“我”拾麦穗 与家人一起吃午饭和歇晌 和伙伴们帮老师割麦子 (2)甲 丙 乙 丁 (3)示例:文章第⑤段记述一家人做饭、吃饭、午歇的情景,语言朴实、自然。“大家就齐动 手,烧火,擀面条,切菜”,用直白、写实的语言,将寻常的生活场景写得热闹而温馨;“美美地” “舒坦极了”等生活化口语的使用,流露出作者內心的满足 三.略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