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案

ID:552470

大小:16.76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 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过程与方法】‎ ‎1. 学习课文中记叙的顺序;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技法。‎ ‎2.学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教学重点: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 教学难点: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析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 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粉红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检测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撵(niǎn) 驿路( yì) 陡峭(dǒu qiào) 竹篾(miè)‎ 简陋(lòu) 悠闲(yōu) 恍惚(huǎng hū) 修葺(qì)‎ ‎(2)理解词语:‎ 驿路:又叫驿道,古时为传递政府文书而开辟的交通大道,沿途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驿,这里指过往人所走的道路。‎ 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竹篾:劈成薄片用来编织竹器的竹条。‎ 火塘:室内地上挖成的小坑,四周垒上砖石,中间生火取暖。‎ 修葺:修理房屋。葺,用茅草覆盖房顶。‎ 折损:因过分尊敬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 ‎2、作者简介: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本文发表于1977年,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哀牢山中的一个助人为乐的故事。‎ ‎3、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条理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8):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第二部分(9-12):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饥饿疲劳。‎ 第三部分(13-27):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8-36):主要写梨花妹讲出小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37):热情赞美,结束全篇。‎ ‎(2)、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顺序是怎样的?‎ 课文中写的人物及其出场顺序是:“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其中对“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课文对他们言行举止相貌进行了直接的描写,而解放军和梨花刚是通过梨花的妹妹——一位哈尼小姑娘讲述出来的,属间接描写。‎ ‎(3).这些人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以上那些人所做的事以及做这些事的目的。(可列表说明)‎ 人物 事情 目的 ‎“我”和老余 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向哈尼小姑娘学习 瑶族老人 专门送粮食来 方便过路人 哈尼小姑娘 照料小茅屋 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 ‎(解放军) 建造小茅屋 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 ‎(梨花) 照料小茅屋 方便过路人 ‎(4).按时间顺序说说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过程。这和课文顺序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①按课文顺序复述:“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 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②.按时间顺序复述: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 ③试比较这两种叙述顺序,哪一种更好些?为什么? 明确:按课文的顺序写比较好。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三、总结本节课。‎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叙述的人物、事件以及叙述的顺序,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作了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悟文章写梨花与中心的关系,会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2.通过研讨,学会分析词语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3.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培养助人为乐、互相关怀的道德风尚。‎ 重点及难点:把握环境描写作用;会分析词语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检查、导入:‎ ‎1.复述课文;‎ ‎2.说说小茅屋主人是谁?为什么?‎ 二、研读课文,理解感悟:‎ ‎1、“我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现小茅屋的?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茅屋陈设的?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我们”在起伏不断的山间行走,天色渐晚,前不着村,后不挨寨的情况下发现梨花,进而发现了路旁的小茅屋,小茅屋的出现给“我们”以惊喜和希望。‎ 明确:课文从外到内描写了小茅屋的陈设:草顶竹茨泥墙,屋里漆黑,门从外扣着,白水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推开门进去,火塘里茨是冷的,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还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这些描写无一不表现出小屋主人的热情周到、细心,可以看出小屋主人那颗助人为乐的热心。那么,这位热心助人的屋主人是谁呢?为了找这位古道热肠的小屋主人,还发生几个有趣的故事呢。‎ ‎2、课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的问题写了几次误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围绕“小茅屋主人是谁”的问题,文章叙写了两次误会。‎ 第一次误会: “我”和老余以为前来送米的瑶族老人是屋主人,于是“我”和老金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可是瑶族老人说他不是主人,而是过路人。但瑶族老人从一个赶马人那里打听到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第二次误会: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正在修茸房屋时,看见了梨树丛中的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面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 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于是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表示感激之情。可小姑娘说她也不是小屋主人,小姑娘还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原来是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修建了小茅屋,小姑娘的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管小茅屋。‎ 这两次误会的描写,给读者设置了强烈的悬念,也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那么,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学生讨论后发言)‎ 明确:应该是小茅屋的建造者和所有的照料者。‎ 三、合作探究学习:‎ ‎1、课文中有几处描写梨花的语句?这些描写起什么作用?‎ 明确:有四处。‎ ‎⑴.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⑵.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⑶.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馆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⑷.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以梨花美景来衬托美丽的梨花姑娘,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表达出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 ‎2、如何理解结尾引用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梨花处处开 处处开的不仅仅是梨花,而是助人为乐的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处处开”就是雷锋精神处处得到了发扬光大。‎ ‎——引用陆游诗句作结,作者一语双关,主要是为了歌颂雷锋精神到处发扬光大。既点题又点人,把梨花的自然美与人物的心灵美交织在一起,人花相映,寓意深刻,感染力强,升华了中心思想。‎ ‎3.怎样理解课文题目“驿路梨花”?‎ ‎①自然界中的梨花;②梨花姑娘;③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 四、拓展延伸:‎ ‎1、归纳本文主旨。 本文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军民之间,各族人民之间团结互助的情谊和助人为乐的精神面貌,歌颂了雷锋精神,表现出社会主义新风尚在祖国处处都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2、这篇小说所写的淳朴的民风是否让你感动?读完后你对“公德”一词有什么想法?‎

资料: 286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