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题(附解析江西赣州一中)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2018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题(附解析江西赣州一中)》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 江西赣州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成人”教育理念源于孔子。孔子说:“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这是说,“成人”应该具备智慧、德性、意志、才艺等多方面素质。孔子认为其中德性最为重要,所以他又说:“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这种“成人”教育理念,深刻影响着后世教育家、思想家。宋代以后各地兴起的书院,正是许多大儒努力实践“成人”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 ‎ 书院“成人”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去功利化。宋代大儒朱熹曾经严厉批评当时的官学已成为学生追求功名利禄之所,仅仅培养学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这种教学只会“促其嗜利苟得、冒昧无耻之心,殊非国家之所以立学教人之本意也”。曾经主持复兴岳麓书院的张栻也明确反对功利化教育,他和朱熹一样主张通过创办书院恢复孔子的“成人”教育理念。古代教育家批评的功利化教育,同样存在于当代教育中。例如,片面鼓励学生以考上重点大学为唯一目标,大学只是偏重于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使得学校教育不能突出以人为核心,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格、能力、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古代书院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南宋时期的《白鹿洞书院揭示》综合了早期儒家“成人之教”的教育理念,特别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从自我修身、待人接物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南宋理学代表人物陆九渊明确反对片面的知识教育,强调读书多少并不是衡量一个人品质高下的唯一标准;读书不多的普通人,只要心地纯正,也可以成为君子。他创建象山精舍讲学,就是为了实践其教育理念。当代教育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人格教育的问题,出现了片面知识化、商业化的倾向。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当今中国教育可以吸收古代书院重视人格教育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 古代书院还将“成人之教”引向家国情怀培养。书院教育的“成人”并不是“独善其身”的自我人格完善,而是要求将自我人格的完善与家国天下的事业结合起来。史书记载:“长沙之陷,岳麓诸生,荷戈登陴,死者十九。”宋末岳麓书院学生参加抗元斗争,大都壮烈牺牲,这正是“见危授命”的“成人”作为。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教育面向21世纪国际研讨会,将“学会关心”作为本世纪教育的基本方向,与会专家学者希望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国家、关心人类的生存条件,等等。这正与我国人文教育传统相呼应。‎ ‎ 可见,我国古代书院文化是21世纪人类教育的宝贵资源。我们应充分挖掘书院文化的精华,将其转化为当代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积极发展中国特色大学文化。‎ ‎(节选自朱汉民《书院“成人”教育理念的当代启示》,‎2017年09月08日《人民日报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成人”教育理念虽源于孔子,但直到宋代书院兴起后才被许多大儒发扬光大。‎ B.教育必须去功利化,不能成为追求名利的工具。在这一点上,古今都是相通的。‎ C.古代书院重视人格教育,反对片面知识教育,认为君子不必读书,关键是心正。‎ D.相对于自我人格完善而言,古代书院的“成人之教”更加重视家国情怀的培养。‎ ‎【答案】B ‎ ‎【解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直到宋代书院兴起后才被许多大儒发扬光大”不正确,文章第一段说的是“宋代以后各地兴起的书院,正是许多大儒努力实践‘成人’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C项,“古代书院重视人格教育,反对片面知识教育,认为君子不必读书,关键是心正”有误,这只是陆九渊的观点,而非“古代书院”,且他认为“读书不多的普通人,只要心地纯正,也可以成为君子”,而不是“不必读书”。‎ D项,“更加重视家国情怀的培养”不正确,文中是说“要求将自我人格的完善与家国天下的事业结合起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揭示“成人”教育理念的起源,简要阐释其内涵,指出其深刻影响。‎ B.第二至四段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具体论述古代书院“成人”教育的特点。‎ C.在论述书院“成人”教育特点时,文章以其对于当代教育的启示为立足点。‎ D.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从古到今,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逻辑严密。‎ ‎【答案】D ‎ ‎【解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以及论证结构的把握,同时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D项,“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不正确,从文中来看,本文是总—分—总式结构,第二段“书院‘成人’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去功利化”,第三段说“古代书院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第四段说“古代书院还将‘成人之教’引向家国情怀培养”,由此可知并非是层进式结构。另外,“从古到今”的说法也不准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孔子看来,要想“成人”,就应当全面发展,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其中,德性是最重要的素质。‎ B.宋代大儒朱熹反对功利化教育,严厉批评官学之弊,主张创办书院,以此恢复“成人”教育理念。‎ C.忽视人格教育,片面追求知识化、商业化,这是世界性的教育问题。当今中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D.充分挖掘书院文化的精华,继承其中的“成人”教育理念,就能建设和发展好中国特色大学文化。‎ ‎【答案】D ‎【解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充分挖掘……,继承……,就能建设和发展好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有误,充分条件不成立。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 我们应充分挖掘书院文化的精华,将其转化为当代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积极发展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并没有说这样“就能建设和发展好中国特色大学文化”。‎ ‎(二)试)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车马炮 丁肃清 德欣说:“你这匹死马,我暂不吃你。”他说着攻小卒,又攻,再攻……残局上的小卒已是兵临城下。德欣洋洋得意地看着红棋憋在仕脚里的那匹马,确是瓮中之鳖,自己的老将一崴就吃了,可他不吃,他要叫对方输得心服口服。‎ 杨喜良就剩下车马炮了,而且那马还是匹死马,这使得他捉襟见肘,但仍耐心寻找着机会。‎ 德欣是车务段段长,杨喜良是老调度,两人私交甚密。他们什么话都能说,一边下棋一边说着车务段的事情。‎ 旁边还有一位观棋者,叫李来顺,李来顺观棋不语。‎ 几十天的春运,搞得焦头烂额,难得老朋友一聚。杨喜良说:“你看咱仨,像是这棋,你段长是车,我是这炮,都还厉害,来顺像这匹马。”‎ 德欣和杨喜良都笑了。李来顺不笑,只静静观棋,在车务段,三十年前是个兵,三十年后还是个兵,尽管他书法、绘画、弹拉说唱无所不能,也卖力气,却没有提升,真的就像憋在仕脚的那匹马。可李来顺没有怨言。‎ 德欣段长说:“稍停,我去撒尿。”‎ 德欣撒尿去了。‎ 杨喜良说:“德欣的棋厉害。”‎ 李来顺说:“我不尿他”‎ 杨喜良说:“你吃亏就吃在了这个脾气。”‎ 论关系李来顺和德欣段长不错,之所以不错,才没有客套,有人没人,不喊段长,就叫他德欣,他想,这才是哥们儿。‎ 可当了领导,谁没有个自尊心啊。杨喜良说:“德欣工作还是有水平的。”‎ 李来顺又说:“我不尿他。”‎ 德欣撒尿回来了,继续下棋。‎ 李来顺说:“我也去撒尿。”‎ 趁李来顺撒尿的工夫,杨喜良对德欣说:“咱们段里,数来顺最冤,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有他,你可该提拔提拔他。”‎ 德欣说:“我快退了,我不想管。”‎ 说得杨喜良不高兴,“啪”地一声敲得很响,“将!”杨喜良在车的后面安上了炮。德欣的将想躲,却躲不了,往哪儿躲都在那只死马的脚下。‎ 德欣“哎呀”了一声,没想到这盘棋输到了这匹死马上。‎ 李来顺回来了,大喊:“输得好!我早就看出你要输这一招儿。”‎ 棋散,仨人叙话。李来顺说:“咱仨,你们都混得好,是车,是炮,我是这死马,可死马也有置死地而后生的时候。”‎ 德欣略有感慨:“来顺啊,我对不起哥儿们,可也怪,咱仨人怎么就这么好呢?”‎ 李来顺说:“咳!这怪啥呀?都吃过苦,你不记得你当司机,我和杨喜良当司炉,从阳泉跑石家庄,四个钟头要填十二吨的碳,那累呀,我和杨喜良都不想活了,是不是呀喜良?”‎ 杨喜良说:“是,苦是咱们的根本。”‎ 德欣似有感悟:“这样吧喜良,趁我还没有退,是该把来顺提拔一下,也算了却心事一桩。”‎ 李来顺“哈哈”地大笑起来:“错了,错了!谁稀罕你那个提拔,倒找我钱我也不干。”‎ 德欣瞪大了眼睛:“此话怎讲?”‎ 李来顺说:“这么讲吧,俺李来顺是神仙日子,每天五点起床画画,然后跑步,再然后看日出,看完日出早饭喝一两小酒儿。”‎ ‎“咳呀!”杨喜良似悟道:“你李来顺让我想起一句话,袖中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神仙、神仙!”‎ 德欣无话,又来了下棋的雅兴,“再来一盘!”他愣拽着李来顺下棋,结果连输三盘。李来顺不下了,说德欣段长臭棋篓子。德欣还不甘心。‎ 李来顺说:“要下,就此一盘了,我让你车马炮。”‎ 德欣段长犹豫了一下说:“好吧。”‎ 棋子儿的敲击声又响了起来……‎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小说讲了车务段三个人下象棋的故事,下棋过程情节起伏,引人入胜,棋局的输赢始终作为主要悬念吸引着读者阅读。‎ B.‎ ‎ 车务段段长德欣虚荣、狭隘,棋艺最差而不自知,杨喜良比李来顺处世更谨慎,懂得在让棋的过程中迎合领导的感受。‎ C. 小说作者擅长运用语言描写推进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下棋者、观棋者的对话虽然简单,却符合不同人物的身份与性格。‎ D. 段长与调度在是否提拔李来顺的问题上起初态度不同,但他们后来发现后者生活悠闲、平静,有着洒脱淡泊的人生追求。‎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情节安排,BD考核人物形象,C项考核艺术手法,其中,A项,“棋局的输赢作为主要悬念贯穿全文”表述不当,本文的主要悬念在于对德欣和李来顺微妙关系的表述上。‎ ‎5. 小说在刻画李来顺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①淡泊名利。不稀罕被提拔,每天画画,跑步,看日出,自得其乐。②任劳任怨。三十年里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干,不被提拔也卖力气。③耿直不阿。与德欣说话有一说一,直接坦率,不逢迎领导。④多才多艺。生活中书法、绘画、弹拉说唱无所不能。⑤性格沉静。在德欣和杨喜良下棋说笑时,他虽棋艺高超却不说不笑,只静静观棋。‎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此题可根据“不稀罕被提拔,每天画画,跑步,看日出,自得其乐”等情节概括“淡泊名利”、根据“三十年里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干,不被提拔也卖力气”等情节概括“任劳任怨”、根据“与德欣说话有一说一,直接坦率,不逢迎领导”概括“耿直不阿”、根据“生活中书法、绘画、弹拉说唱无所不能”概括“多才多艺”、根据“在德欣和杨喜良下棋说笑时,他虽棋艺高超却不说不笑,只静静观棋”概括“性格沉静”等性格特征。‎ ‎6. 小说为什么以“车马炮”为标题?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有概括情节的作用。小说主要围绕下棋时对“车马炮”几个棋子的安置展开情节,两次下棋都和如何处理“车马炮”有关,它们贯穿故事始终。②有塑造人物的作用。“车马炮”分别暗喻小说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他们的性格和生命状态与棋局中的三个棋子十分相似。③有揭示主题的作用。“车马炮”在棋局中处于不同的位置,它们象征社会中的人在不同的身份处境下,有不同的生命追求(或:突出了一种淡泊、洒脱的人生追求),突出了主题。‎ ‎【解析】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此题从情节的角度,小说主要围绕下棋时对“车马炮”几个棋子的安置展开情节,“车马炮”贯穿故事始终,是文章的线索;从人物形象的塑造看“车马炮”分别暗喻小说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从主题看“车马炮”象征社会中的人在不同的身份处境下,有不同的生命追求,解释文章的主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材料二:‎ ‎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减弱。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 ‎(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 注:计算或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 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 ‎(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2001—2014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2001年,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 B. 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 C. 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D. 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4年。‎ ‎【答案】B ‎【解析】本题题目是“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仔细阅读各选项内容,找准答题区间,再认真比较。本题,从材料二所给的图中可以看出,2003年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也是有所减少的。所以B项“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说法是错误。故选B。‎ ‎8.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势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B. 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独特的学习资源,以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方式,激励青少年学习。‎ C. 西安、广州等城市越来越重视利用博物馆来展现城市历史中最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并以此构建城市文化品牌。‎ D. 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 E. 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 ‎【答案】BC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仔细阅读各选项内容,找准答题区间,再认真比较。A项说法不正确,从材料一的第一段中可以看出,目前博物馆服务于大众的形式非常多,可以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D项,“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说法不正确。原文材料二是“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E项,无中生有,“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于文无据。故选BC。‎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①依托藏品开展的科研活动能够产出丰富的科研成果;②博物馆可以整合一个地区的科研力量,培育出科研团队。‎ ‎【解析】题干是“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通读文章,可知答题区域在材料一中,仔细阅读材料一,可在材料筛选出“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崔郾,字广略,姿仪伟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中进士第,补集贤校书郎。累迁吏部员外郎,下不敢欺,每拟吏,亲挟格,褒黜必当,寒远无留才。三迁谏议大夫。穆宗立,荒于游畋,内酣荡,昕曙不能朝。郾进曰:“十一圣①之功德,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帝动容慰谢,迁给事中。敬宗嗣位,拜翰林侍讲学士,旋进中书舍人,谢曰:“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帝惭曰:“朕少间当请益。”高釴适在旁,因言:“陛下乐善而无所咨询,天下之人不知有向儒意。”帝重咎谢,咸赐锦、币。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迁礼部侍郎,出为虢州观察使。先是,上供财乏,则夺吏奉助输,岁率八十万。郾曰:“吏不能赡私,安暇恤民?吾不能独治,安得自封?”即以府常费代之。又诏赋粟输太仓者,岁数万石,民困于输,则又辇而致之河。郾乃旁流为大敖②受粟,窦而注诸艚。民悦,忘输之劳。改鄂、岳等州观察使。自蔡人叛,鄂、岳常苦兵,江湖盗贼显行。郾修治铠仗,造蒙冲,驶追穷蹑,上下千里,岁中悉捕平。又观察浙西,迁检校礼部尚书,卒于官。赠吏部尚书,谥曰德。郾不藏赀,有辄周给亲旧,为治其昏丧。居家怡然,不训子弟,子弟自化。室处庳漏,无步庑,至霖淖,则客盖而屐以就外位。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闻者服焉。‎ ‎(节选自《新唐书•崔邠传》)‎ ‎【注】①十一圣:穆宗之前的十一个皇帝。②敖:通“廒”,储存粮食的仓库。‎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B. 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C. 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D. 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断句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的大致意思,二是四个选项的不同点断之处。比对各选项,关键在“曰陕土瘠而民劳”和“吾抚之不暇”两处断句,“曰陕土瘠而民劳”的意思是:他回答说:“陕地贫瘠,百姓穷苦”,“曰”后不应断开,“吾抚之不暇”是“我抚慰他们还来不及”据此排除其他几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如退避三舍;军队住一宿也叫舍。‎ B. 太仓,既指京城和各地的储粮的仓库,还可以是官名,掌管仓廪出纳。‎ C. 辇,车名,古代用人拉或者推着走的车子,专指天子或皇后坐的车子。‎ D. 赠,追赠,古代皇帝给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B项“太仓”指京城的储粮仓库;C.“辇”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D.“赠”给已死的官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崔郾推行善政,体恤百姓疾苦。他在虢州修建粮仓和运粮通道,免去了百姓长途运粮之苦;在鄂州、岳州整治军务,消除了老百姓所受的盗匪之患。‎ B. 崔郾为人耿直,善于劝谏皇帝。他从祖上基业、国家安危和百姓生计的角度直谏穆宗勤于朝政,后委婉劝谏敬宗习读儒家经典,他的建议都被采纳。‎ C. 崔郾忠于职守,严格要求官员。他在吏部任职,亲自考查官员,注重选拔人才;在虢州为官,对下属官吏不赡养父母、不体恤百姓的行为给予了严厉批评。‎ D. 崔郾居家简陋,关心亲朋故友。他的房屋低湿,又没有走廊,客人们在雨天只能站在屋外;他不积蓄钱财,经常周济亲朋好友,供他们办理婚丧大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C 项“不赡私”指不能供养自己和家人,而不是不赡养父母;“不赡私”和“安暇恤民”都是崔郾的假设,不是事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5分)‎ ‎(2)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5分)‎ ‎【参考答案】‎ ‎(1)陛下让我担任侍讲学士,过了半年并没问过一次经书义理。臣下没有功劳,不能与皇上的厚恩相称(对不起皇上的厚恩)。‎ ‎(2)(崔郾)用宽松的政策治理虢州,整月没有鞭打过一个人。等到了鄂州任职,却施用严法重罚,对罪犯一概不予宽免。‎ ‎【解析】文言文翻译遵循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第一句的关键点:“侍讲”,担任侍讲学士;“历”,经过”;“副”,相配,相称。第二句关键点:“经月”,整月;“莅”,到;“贷”,宽免。‎ ‎【参考译文】‎ 崔郾,字广略,身材魁梧,相貌英俊,人们远望仰慕他,却不敢亲近。崔郾考中进士,补缺担任集贤校书郎。多次升迁后担任吏部员外郎,下属不敢欺瞒他,每次选拔官吏,都亲自把握标准考查,褒扬贬黜官员一定得当,无论出身贫寒还是居处僻远的人才都不会遗漏。多次升迁后担任谏议大夫。穆宗登基,荒废政务,沉溺于游猎,在宫中纵饮放荡恣意放纵,天亮了还不能上朝处理政务。崔郾进谏说:“靠十一代先帝的功德,才拥有广大的疆域,众多的百姓,天下安定还是混乱,都系在陛下您一人身上。从崤山往东有百座城池,地广千里,昨天刚得到,今天就失去了。西望敌寇的营垒,距离宗庙只有十舍的距离,百姓憔悴,没有积蓄。希望陛下亲自处理政事而使天下人有幸。” 穆宗十分感动深表谢意,提拔他为给事中。敬宗继承帝位,任命他为翰林侍讲学士,不久又升任他为中书舍人,他入宫谢恩说:“陛下让我担任侍讲学士,过了半年并没问过一次经书义理。臣下没有功劳,不能与皇上的厚恩相称(对不起皇上的厚恩)。”敬宗惭愧地说:“我不久一定向你请教。” 高釴恰好在旁边,趁机进言说:“陛下乐意向善却没有咨询什么,这样天下的人就不知道您有尊崇儒家的意愿。”敬宗又自责道歉,都赐给他们锦缎财物。崔郾与高重将《六经》中的主要言论按类编为十篇,进献给皇上,以便于皇帝阅读思考。崔郾升任礼部侍郎,后出京外任虢州观察使。‎ 先前,上供朝廷的财物缺乏,就剥夺官吏的俸禄来资助进献的费用,一年大概有八十万钱。崔郾说:“官吏不能供养自己和家人,哪里有精力抚恤百姓呢?我一个人不能治理好地方,怎么能会使自己富厚呢?”就拿官府日常费用代替上供的缺额。皇上又下诏将征收的粮食运到太仓,一年有数万石,老百姓苦于运输,还要用车子把粮食运到河边。崔郾就在河的支流设置粮仓收粮,修建通道将粮食装入漕运船。百姓高兴,减轻了转运的辛苦。崔郾改任鄂州、岳州等地观察使。自从蔡州人反叛,鄂州、岳州的百姓常常苦于战乱,长江和两湖一带盗贼公开横行。崔郾修造铠甲兵器,制造战船,穷追紧随,上下千里,一年之内盗贼全都被捕获平定。又担任浙西观察使,升任检校礼部尚书,死在官任上。他死后被追赠为吏部尚书,谥号德。崔郾不积蓄财物,有了钱财就周济亲朋故友,供他们办理婚丧大事。他居家怡然自得,不训斥子弟,但子弟们都自然得到教化。他的房屋地势低洼,地面泥泞,又没有走廊,客人们只能打着伞穿着木屐站在屋外。(崔郾)用宽松的政策治理虢州,整月都没有鞭打过一个人。等到了鄂州任职,却施用严法重罚,对罪犯一概不予宽免。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陕地贫瘠,百姓穷苦,我抚慰他们还来不及,唯恐打扰了他们;鄂地肥沃,百姓剽悍,夹杂有夷人风俗,不用威严就无法治理。所以说为政贵在知道变化。”听到这话的人无不佩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瓜洲夜泊 郑燮①‎ 苇花如雪隔楼台,咫尺金山雾不开。‎ 惨淡秋灯鱼舍远,朦胧夜话客船偎。‎ 风吹隐隐荒鸡唱,江动汹汹北斗回。‎ 吴楚咽喉横铁瓮②,数声清角五更哀。‎ ‎【注】①郑燮,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以多才多艺、为官清明、心系百姓著称于世。②铁瓮,指铁瓮城,京口(今江苏镇江,与瓜洲隔江相对)北固山前的一座古城。‎ ‎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首联写诗人夜泊江上,船边苇花如雪,远处楼台被隔;江上雾气弥漫,本来近在咫尺的金山隐在雾中,不见了踪影。‎ B. 颔联所写情景一远一近,远处有惨淡的点点渔火;邻船也是羁旅之人,诗人想与对方说说话,但听不懂对方的语言。‎ C. 颈联景物更有动感,江风吹拂,江涛汹涌;北斗星运转一周又回到原处,鸡鸣之声隐约传来,长夜将尽,天近拂晓。‎ D. 尾联写五更时分,长江对岸传来几声凄厉的号角声,诗人想起那里是京口这个吴楚咽喉要地,油然而生苍凉之感。‎ E. 雾起江面、惨淡秋灯、荒鸡啼鸣、北斗星回、五更清角……”诗中的这些画面既是诗人秋夜的所见所闻,又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答案】BC ‎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题中,B项,“诗人想与对方说说话,但听不懂对方的语言”误,应是邻船有夜话声朦胧传来;C项,“北斗星运转一周又回到原处”误,“回”在诗中的意思是运转、移动。‎ ‎15. 这首以写景为主的诗昭示着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诗中昭示着一个长夜难眠、愁思难解的诗人形象。他关心国事,心系民生,身在客船,敏感的心灵却关注周围的一切。苇花如雪、秋灯惨淡、北斗星回他看在眼里,邻船夜话、荒鸡唱晓、清角哀鸣他听在耳中。他心事浩茫,愁思百转,以致彻底未眠。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能力。题干中关键词“以写景为主”“怎样的诗人形象”“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抓住关键“以写景为主”的“惨淡秋灯鱼舍远,朦胧夜话客船偎。风吹隐隐荒鸡唱,江动汹汹北斗回”,具体分析情感,不结合诗句分析,要适当扣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氓》一诗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或表现男女曾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一文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答案】(1)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 ‎(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3)寄蜉蝣于天地 ‎【解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宴”“晏晏”“诞”“殇”“妄”“蜉蝣”。‎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守住中国人的底线》一书既有对国家顶层设计的看法,也有对年轻人的谆谆告诫,还有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②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空中喷温水秒变冰雾,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③今天我们学习千古美文《赤壁赋》,你们要洗耳恭听,可不要开小差,否则,将愧对我们都喜爱的大文豪——苏轼。‎ ‎④中华大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⑤部分电商平台的商品在“双十一”促销前先涨价,然后在促销当天降价,实际价格持平甚至上涨,促销活动名不副实。‎ ‎⑥五月的大青山,阳光温暖而不炙热,山林苍翠而不乏味,置身其中,让人分外惬意,真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①谆谆告诚:恳切耐心地劝告。使用正确。②席不暇暖:指连坐席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望文生义。③洗耳恭听: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指专心地听,谦辞。适用对象不当。④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⑤名不副实:是指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⑥如坐春风:指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望文生义。‎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今年入冬以来,大雾天气给人们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不过,据气象机构预测,近期将有一股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地区,对驱散大雾天气起到积极作用。‎ B. 毋庸置疑,网络民意表达较之传统媒体上的民意表达更为直率、本真,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因为网络这面“镜子”的存在而增加了透明度,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C.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许多不法商贩不时碰撞着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其目的无非是为了达到赚取更多不义之财的目标。‎ D. “闯黄灯扣6分”的新交通规则在民间引发争议,虽然公安部日前下发通知,表示闯黄灯暂时以教育为主,但不少业内外人士都表示朝令夕改伤害法律权威。‎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A项,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驱散”与“天气”不搭配,应去掉“天气”。B项,暗换主语,“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的主语应为“网络这面‘镜子’的存在”,而非“社会热点事件”。C项,句式杂糅,“其目的无非是为了达到赚取更多不义之财的目标”句式杂糅。‎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 举手之劳,家兄不必客气,我是你的愚弟嘛,应当效力!‎ B. 刚挂好您的大作,您又亲自惠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啊!‎ C. 上周末,我光顾了新华书店,经理惠赠了我这本名著。‎ D. 对此剧本,前面李编剧的发言算是抛砖引玉,接下来我讲的算是狗尾续貂吧!‎ ‎【答案】B ‎【解析】A项,家兄,对外人称己兄;愚弟,兄长对外人谦称自己的弟弟。C项,光顾,商店敬称他人的来访;惠赠,多用于书信或交际场合,敬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D项,抛砖引玉,自谦之词,喻指先谈出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见解,试图引出别人的高见宏论;狗尾续貂,贬义词,也可用作谦辞。‎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8个字。(6分)‎ ‎ 工匠精神的内涵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负责任;二是精业,①____;第三是奉献,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牺牲的精神。敬业反映的是职业精神,精业反映的是职业水准,②____。可以说,新时期的“工匠精神”,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重要体现。“工匠精神”,不仅限于企业生产,③___。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应在这三方面努力,铸就属于各自行业的工匠精神。‎ ‎【参考答案】①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精通 ‎ ‎ ②奉献反映的是个人品德 ‎ ‎ ③而且是各行各业都该具有的一种精神品质。‎ ‎【解析】第①空根据前文“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和后文“精业反映的是职业水准”可知,应该填写“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精通”;第②空根据前文的“第三是奉献”和“敬业反映的是职业精神”,应该填写“奉献反映的是个人品德”;第③空根据前文的“不仅”和后文“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应在这三方面努力”可知,应该填写“而且是各行各业都该具有的一种精神品质”。(意思对即可)‎ ‎21. ‎2017年12月15日,“盐城交警”发了一条微博,其内容是两张海报,提醒骑电动车的市民遵守交通规则,其中一张海报的文案为“像我们这个年纪,骑电动车一定要记住戴安全头盔,否则会被开奔驰宝马的同学认出来”。 ‎ 请你对以上微博内容进行评论。要求态度明确,语言简练、连贯,不超过60字。(5分)‎ ‎【参考答案】示例:①这样的交通安全宣传语能让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也充满轻松调侃意味,符合大众接受心理,能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②交警是执法部门,宣传语可以有创意,但要坚守底线,要有原则,不能不顾及“三观”,否则,不是幽默,而是“下流”。‎ ‎③这种交通用语无疑是在煽动社会贫富对立,这样没有价值立场的交通宣传语实在令人不敢恭维,也难以起到提醒和警示的效果。‎ ‎④交警安全宣传也应注重价值观导向,该宣传价值观导向错误,是明显的嫌贫爱富,是“媚俗宣传”。‎ ‎⑤该微博虽然“言者无意”,但受众的阅读重心很容易滑向道路上不同交通工具所带来的身份贫富属性。‎ ‎【解析】题干要求“对以上微博内容进行评论。要求态度明确,语言简练、连贯,不超过60字”,评价微博内容可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形式上注意用语用词的特点,如口语书面语、方言等;句式上的特点可从长句短句、整句散句角度分析;内容上可从微博的内容对人们的影响等角度展开。‎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人有两条路要走,一条是必须走的,一条是想走的。你要把必须走的路走漂亮,才可以走想走的路。有人却说,我不去走我想走的路,又怎能走的漂亮?不去走想走的路,人生有何趣味和意义?‎ 根据以上材料,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选取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指导】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所给的材料是两句话,材料的关键词是“路”。围绕人生的两条“路”怎么走,材料采用的是“有人说……有人却说……”的形式给出了两种不同的看法。写作提示:“必须要走的路”应该是“现实之路”,“想要走的路”应该是“理想之路”。必走的路,是看得见的,在现实里;想走的路,是看不见的,在心灵里。对大多数人来说,它们往往是平行的,也许偶尔相交一次或几次;有的人,走到生命尽头时,依然还朝着想走的那条路张望;只有少数的人,把两条路并成了一条路,要么是必走的,要么是想走的;当然也只有极少数的人走在了想走的路上,过上了想过的生活,做成了想做的事,成为了想成为的人,实现了自己想实现的人生价值。唯独这条路上的风景最美、身心最自由,但恰恰最艰辛,不会轻易得到。所以,这道作文题其实是让考生思考“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只不过是用“路”这个载体来谈的。具体写作可选取一个角度,也可辩证来谈。‎ 材料作文的写作:1.写议论文。(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 ‎2.写记叙文。(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3‎ ‎)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4)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点题目(中心)。(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