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复习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复习8》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西省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总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8 ‎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的雨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近些年却遭到严重破坏。据下图,回答1~2题。‎ ‎1.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 A.能够吸纳和调节大量降水 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D.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2.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中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有关系 D.热带雨林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 解析:1. B 2.A 第1题,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雨林光合作用影响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第2题,热带雨林为大气提供丰富的水汽,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2014·皖南八校联考)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向的草地退化率分布图”,回答3~4题。‎ ‎3.据图判断,退化率最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坡向为(  )‎ A.南坡与北坡      B.南坡与西南坡 C.东坡与东南坡  D.东南坡与南坡 ‎4.对图示信息解读和分析,正确的是(  )‎ A.降水越少,草场退化率越高 B.草地退化率与海拔高度总体呈负相关 C.该地的居民活动主要集中在海拔约4 700~4 ‎900米左右的南坡附近 D.该地区居民冬季放牧会选择地势较低的北坡草场进行 解析:3‎ - 6 -‎ ‎.D 4.B 第3题,从图中可见,退化率在25%~30%的最高区域主要分布于东南坡与南坡。第4题,降水是退化率高低的一个影响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从图中看,总体退化率会随高度上升而降低;4 700~4 ‎900米左右南坡退化率较高,可能是人类活动相对集中的区域,但不是居民主要活动区域,主要活动区域应在海拔更低的南坡地带。冬季地势较低的南坡山地气温相对较高,是牧场的理想选择。‎ ‎(2014·南京模拟)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5~6题。‎ 降雨 强度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径流 量/L 泥沙 量/kg 径流 量/L 泥沙 量/kg 径流 量/L 泥沙 量/kg 径流 量/L 泥沙 量/kg ‎33‎ 弱 ‎111‎ ‎0.1‎ ‎155‎ ‎41.3‎ ‎153‎ ‎4.7‎ ‎154‎ ‎18‎ ‎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强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 ‎5.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C.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6.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5.D 6.B 第5题,参考表中三项降水强度,可以判断出在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第6题,由于在相同降雨强度下,混交林地的泥沙量小于油松幼林地,因此①③正确;坡耕地泥沙量最大,开垦坡地会导致当地生态环境恶化;油松幼林地保持水土的作用比荒草地小。‎ ‎(2014·青岛模拟)下图为我国历史时期森林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 ②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③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6 -‎ ‎8.图中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  )‎ ‎①沙尘暴 ②泥石流 ③水土流失 ④台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7.A 8.B 第7题,a地区为东北的长白山地区,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b地区为我国东南林区,以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c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植被稀少;d为雅鲁藏布江谷地林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在东北林区。第8题,森林破坏在不同地区造成的环境问题也不同。e地区为我国西南地区,这里山高谷深,地形复杂,若森林植被遭破坏,容易诱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水土流失。‎ 某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如下表。读表完成9~10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均 温差值 ‎0.13‎ ‎0.10‎ ‎0.18‎ ‎-0.16‎ ‎-0.13‎ ‎-0.25‎ ‎-0.43‎ ‎-0.40‎ ‎-0.20‎ ‎-0.10‎ ‎0.11‎ ‎0.22‎ ‎9.探究结果表明(  )‎ A.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 B.林地的年均温差大,裸地的年均温差小 C.该地7、8月份的月均温较低 D.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 ‎10.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①涵养水源 ②保持水土 ③减弱噪声 ④吸烟滞尘 ⑤防风固沙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解析:9.D 10.C 第9题,将各月份的月均温差值相加,所得结果为负值,这说明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第10题,由于该片林地位于学校与高速公路之间,因而可起到减弱噪声和吸烟滞尘的作用。‎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读图,完成11~12题。‎ ‎11.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12.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 A.修筑梯田、固定耕地,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 6 -‎ 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解析:11.D 12.A 第11题,图中4处湿地虽在长江两侧分布,但并非濒临长江,因此长江洪水泛滥并不能导致四地积水。第12题,在坡度大的山坡上任意修建梯田、种植作物,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可以从打坝蓄水、建造湿地公园、发展旅游等方面进行湿地保护和发展经济。‎ 二、综合题(40分)‎ ‎13.(2014·重庆诊断)图1、图2为世界两大主要的雨林分布地区略图,图3、图4分别为图1、图2中M、N两地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20分)‎ ‎(1)比较M、N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8分)‎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植被破坏后对该地大气圈和水圈的不利影响。(6分)‎ ‎(3)刚果盆地原始森林茂密,林木蓄积量大,但是伐木业极不发达,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解析:第(1)题,从两地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可判断M、N地分别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获取图中信息可说出降水量的差异,运用气候成因可分析降水量不同的原因。第(2)题,对大气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空气温度、湿度和成分变化上,对水圈的影响主要是地表径流量的变化。第(3)题,伐木业与原料丰富程度相关外,还与交通便捷程度、市场需要量等相关。‎ 答案:(1)差异:降水量M地小于N地,M地分干、湿两季(或降水季节分配不均),N地降水年内分配均匀。(或者答M地年降水量大于1 ‎500 mm,分干、湿两季;N地年降水量大于2 ‎000 mm,降水年内分配均匀。)原因:M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N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2)径流量变率增大(或答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导致温差变大,降水量(或空气湿度)减小;导致大气碳氧平衡失调。‎ ‎(3)四周地形崎岖(或答盆周多山地),陆路交通不便利;河流下游流速快(或海岸线平直),沿海无大型港口,水运交通不便;本地经济落后,市场狭窄(或木材需求量小)。‎ ‎14.三江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和同江市境内,是一个以沼泽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图”。‎ - 6 -‎ 材料二 “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 材料三 “30年来三江平原东方白鹤数量变化图”。‎ ‎(1)三江平原位于A、B、C三条江的汇合处,其中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分析三江平原分布有大面积湿地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三江平原湿地减少和退化的原因。(2分)‎ ‎(3)材料三表明三江平原湿地萎缩造成什么问题,除此之外,你认为还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4分)‎ ‎(4)针对三江平原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请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8分)‎ 解析:本题以东北的湿地为背景材料,考查湿地的成因、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保护措施。第(1)题,要注意三江平原上三条江的位置关系,再从地形和气候角度探讨湿地的形成原因。第(2)题,从三江平原土地资源的开发和沼泽数量变化的角度分析湿地资源丧失和退化的原因。第(3)题,材料三反映的是三江平原物种减少问题,三江平原湿地的开垦还会引起风蚀加重、土壤局部沙化和盐碱化等现象。第(4)题,从工程、管理、生物等方面回答湿地保护的有效措施。‎ 答案:(1)乌苏里江 松花江 黑龙江 三江平原处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且多暴雨;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2)粮食等需求增加,盲目对土地资源大量开垦造成湿地减少和退化。‎ ‎(3)生物多样性减少。沼泽地水位下降,生态失衡,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 - 6 -‎ ‎(4)协调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对三江平原进行综合整治规划;综合利用三江平原丰富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牧、渔业生产;成立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 ‎ - 6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