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文的方式,教出语文的味道
加入VIP免费下载

用语文的方式,教出语文的味道

ID:33127

大小:8.8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把语文还给语文”是著名语文教育家顾黄初教授在《科学与人文的语文教育》座谈会上讲过的一句话,这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热闹”与“纷繁”的课堂教学背景下,可谓是“路见不平一声吼”。笔者觉得这是顾老对课堂教学层面语文脱离本位现象的忧虑及拷问,提醒我们应回归语文的本真,用学语文的视角去解读文本,用语文的方式教出浓浓的语文味儿来。笔者以《小音乐家扬科》的教学设计为例,谈一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 亲历文本,让“读”和“听”闪烁“思”的光泽    师:同学们已经品读过课文了,老师想请同学们通过读来展示自己的收获。你最喜欢读,觉得最意思的是课文哪部分内容,为什么?最让你感到心惊肉跳的哪部分内容,为什么?你最不忍心读的是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生: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写小扬科走到哪儿,总能听到美妙的声响。说明小扬科是个有音乐才华的孩子。   师:把你的体会放到文章里,读给大家听。(生绘声绘色地读)   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我能感受你们和小扬科一起听到了许多美妙的声响,能说一下吗?   生: 树林在奏乐,喔咦,喔咦;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堆草料时:风吹得他的木杈呜呜作响;     春天里的傍晚:青蛙 呱呱叫起来;啄木鸟 笃笃地啄树干;甲虫 嗡嗡地叫……(师:还可能听到?)     师:多动听的声响,在爱好音乐的扬科听来,是多么美妙的大自然的旋律啊!你们最想听谁把这部分内容读给大家听?   (学生推荐读书的同学)。认真倾听,除了美妙的乐声,你还能听到什么刚才没注意到的不和谐的声响?   生:是监工用皮带教训扬科的声音。   师:从这不和谐的声响中,你又听出什么?课文中有许多声音在我们听来,是凄惨的,悲凉的,请同学们再细读课文,倾听来自文字背后的声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课上,教师的第一要务便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交流对话,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涵咏其丰富内蕴,进而学会阅读。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对文本的初步感悟出发,精心设计“对话”的切入点。通过引领学生亲历文本,多角度,多层次地“读”和“听”,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真正对话。每次的“读”和“听”,都伴随着解读文本的有价值的思考:有把握整体的“思”,有感知细节发现细节的“思”等,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想象、视觉去感受词语的色彩、气息,触摸文字背后的情感,聆听来自词句深处的声音。只有闪烁着思考光泽的“读”和“听”才能够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去感悟语言,培养语感,领悟情意,发展思维,才是有效的、厚实的语文阅读教学。     二、 创生文本,让“说”和“写”拨动“情”的心弦   1.出示:“扬科听村子里的演奏,这是最后一次了。”   师:(动情地)扬科听村子里的演奏,这是最后一次了。他再也不能做什么了?请大家联系全文,再结合书上的语句说一说。(播放马斯奈《沉思曲》)   生:他再也不能到树林里采野果了, 他再也不能在春天到来时,跑到河边去做笛子了。   生:傍晚,他再也不能静静躺在河边听青蛙呱呱叫起来,再也听不到啄木鸟笃笃地啄树干,甲虫嗡嗡地叫了。   生:他再也不能一天到晚拉着自己做了一把小提琴”;他再也不能听到乡村旅店里传出的脚踏地板的声音、少女歌唱的声音、小提琴奏出的轻欢乐曲以及大提琴应和着的“低沉的调子”。   生:(泪流满面地)他再也不能……因为扬科听村子里的演奏,这是最后一次了!   【 “最后一次”四个字蕴涵丰富的内容,却也是“容易被遗忘的角落”。俗语说“三分文字七分意”。教师应引领学生品读“三分文字”,领略涵蕴其中的“七分意韵”,达到自己与作者、文中人物“心灵契合”。本环节关于“说”的教学设计,基于对文本意韵的把握,借助“说”的载体,走进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而走进文本,深层而立体地感悟文本的内蕴,激荡起难以抑制的情感波澜──感同身受的“悲”与“怜”。既深入感悟了文本,也是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同时也完成了精彩语言的积累。尤其值得一提的,当今语文课堂寻常见到的“说”,诸如:你向对文中的谁说点什么之类的“贴情感标签”“露思品衣角”的设计,从不考虑“用语文的方式去解决”。对文本的浅层次理解和缺乏“用语文”的意识,往往会使语文课失去本真。】   2.师:这一声琴弦的响声,在扬科听来是多可怕啊!因为这引起人们惊醒。所以,院子里一阵闹哄哄的,请大家把表示声响的词找出来。    (学生找词,教师板书)   “谁在那儿” 粗鲁的问声  划火柴的声音   骂声    鞭打声  小孩哭声 吵嚷声    狗叫声  师:大家想象一下当时伙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小扬科遭遇了怎样令人恐怖的情景。请结合课文和你的想象,写一段话。   【古人云:言生于象,故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寻象以观意。笔者理解,语文教学应遵循“言”、“象”、“意”的相融相统,正契合新课程所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部分关于“写”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教材空白处的资源,让学生调动直接或间接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还原为鲜活的画面。学生在弥补文本的“写”中,更深刻地领悟了文本。对小扬科遭遇暴打情景的细致刻画、描写,实际是学生想象、表达、体悟等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所谓“言”、“象”、“意”的统一,从形式到目标都彰显出闪烁语文的特质。】   浙江师范大学李海林教授在《当前语文教育改革中的几种倾向》的报告中不无忧虑指出:“课堂教学中语言因素被悬置、被空洞化、被湮没在人文话题结构中,在不知不觉中将语文的内涵掏空,消弭了语文课程的独立价值。”因此,作为一线的教者,应正确解读新课标理念,用语文的视角去审视文本,注重文本的语言元素,用语文的方式,教出语文课程的特质“把语文还给语文”!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