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11-12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广东11-12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ID:315586

大小:56.73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广东省惠阳一中实验学校2011-2012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注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剔牙(tī)  相形见绌(zhuō)  缜密(zhěn)  睿智(ruì) B.孱头(càn)  气喘吁吁(xū)   脑髓(suǐ)  譬如(pì) C.思忖(cǔn)  暴殄天物(tiǎn)  讹传(é)  裨益(pí) D.积攒(zǎn)  良莠不齐(xiù)  旌旗(jīng)  羞赧(nǎn) 2.选出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3分)(    ) A.前几年的广州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尘土飞扬,拥挤嘈杂的城市,曾几何时,亚运会后的广州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日本政府在有关福岛核泄漏问题上表现出来的危言危行,引发了全世界对核安全问题的担忧和反思。 C.他考试的时候总是粗心大意,没有认真审题,看漏要求,这种目无全牛的习惯真让人头疼。 D.刘翔出场了,体育馆内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振聋发聩,经久不衰。 3.选出没有语病,表意明白的一项(3分) A.面对高中繁重的学业,使很多同学感到不适应。我们现在所缺乏的,一是正确的方法,二是坚定的信念。 B.我仿佛又看到故乡那有着鬈曲飘拂长须的老榕树和时时出现在梦中的潺潺溪水流声。C.作为开国领导人,周总理大公无私,为新中国奉献了自己的一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是周总理一生的真实写照。 D.庄子《逍遥游》中的“有所待”,指的就是有所凭借、有所约束、不自由之谓。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现在许多大学工科一年级开设“阅读与写作”课,来替换以前的“写作”课。       。不少学生总是企望一蹴而就很快能写好文章,不明白多阅读会阅读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①写作是输出,阅读是输入 ②因为,写作和阅读不能分家 ③输入质量不高,输出便成了无源之水 ④道理是明摆着的,但付诸实践十分困难 ⑤这样,提高写作水平往往也就成为空谈 A.②④⑤①③    B.①④②③⑤    C.①③⑤②④    D.②①③⑤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史思明,宁夷州突厥种,初名窣于,玄宗赐其名。史思明猜忍好杀,群下小不如意,动至族诛,人不自保。朝义,其长子也,常从思明将兵,颇谦谨,爱士卒,将士多附之;无宠于思明,思明爱少子朝清,使守范阳,常欲杀朝义,立朝清为太子,左右颇泄其谋。思明既破李光弼,欲乘胜西入关,使朝义将兵为前锋,自北道袭陕城,思明自南道将大军继之。三月,甲午,朝义兵至礓子岭,卫伯玉逆击,破之。朝义数进兵,皆为陕兵所败。思明退屯永宁,以朝义为怯,曰:“终不足成吾事!”欲按军法斩朝义及诸将。戊戌命朝义筑三隅城欲贮军粮期一日毕朝义筑毕未泥思明至诟怒之令左右立马监泥斯须而毕。思明又曰:“俟克陕州,终斩此贼。”朝义忧惧,不知所为。 思明在鹿桥驿,令腹心曹将军将兵宿卫;朝义宿于逆旅,其部将骆悦、蔡文景说朝义曰:“悦等与王,死无日矣!自古有废立,请召曹将军谋之。”朝义俯首不应。悦等曰:“王苟不许,悦等今归李氏,王亦不全矣。”朝义泣曰:“诸君善为之,勿惊圣人!”悦等乃令许叔冀之子季常召曹将军,至,则以其谋告之;曹将军知诸将尽怨,恐祸及己,不敢违。是夕,悦等以朝义部兵三百被甲诣驿,宿卫兵怪之,畏曹将军,不敢动。悦等引兵入至思明寝所,值思明如厕,问左右,未及对,已杀数人,左右指示之。思明闻有变,逾垣至厩中,自备马乘之,悦傔人周子俊射之,中臂,坠马,遂擒之。思明问:“乱者为谁?”悦曰:“奉怀王命。”思明曰:“我朝来语失,宜其及此。然杀我太早,何不待我克长安!今事不成矣。”悦等送思明于柳泉驿,囚之,还报朝义曰:“事成矣”。朝义曰:“不惊圣人乎?”悦曰:“无。”时周挚、许叔冀将后军在福昌,悦等使许季常往告之,挚惊倒于地。朝义引军还,挚、叔冀来迎,悦等劝朝义执挚,杀之。军至柳泉,悦等恐众心未壹,遂缢杀思明,以氈裹其尸,橐①驼负归洛阳。朝义即皇帝位,改元显圣。 (节选自 北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①橐:tuó,通“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卫伯玉逆击                   反            B.悦等以朝义部兵三百被甲诣驿   到达 C.悦等劝朝义执挚               逮捕 D.悦等恐众心未壹               统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无宠于思明      悦等送思明于柳泉驿 B.则以其谋告之    以氈裹其尸 C.皆为陕兵所败    立朝清为太子 D.左右颇泄其谋    其部将骆悦、蔡文景说朝义曰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史朝义“谦谨”的一项是(3分) ①朝义忧惧,不知所为    ②朝义俯首不应    ③诸君善为之,勿惊圣人 ④不惊圣人乎            ⑤畏曹将军,不敢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朝义虽不受宠,但因为人谦和,对士兵很关爱,将士们都很拥戴他。史思明扬言要杀朝义,部下便为朝义出谋划策,助他夺权。 B.史思明命令史朝义作前锋从北道发起进攻,朝义败战后不得不退兵驻守永宁。史思明认为他不能协助完成大业,要按军法斩杀他。 C.史朝义手下大批武装士兵前去捕捉史思明,史思明身边的人及时发现了,并报告给史思明。史思明跳墙来到马厩,打算骑马逃跑。 D.领兵驻扎在福昌的周挚,从许季常口中得知史思明被囚禁的消息后惊倒在地,史朝义班师回朝之后,骆悦便劝说朝义把周挚杀掉。 9.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4分) 戊戌命朝义筑三隅城欲贮军粮期一日毕朝义筑毕未泥思明至诟怒 之令左右立马监泥斯须而毕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史思明猜忍好杀,群下小不如意,动至族诛,人不自保。   ②王苟不许,悦等今归李氏,王亦不全矣。 10.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浪淘沙  夜雨 梁寅① 檐溜泻泉声,寒透疏棂。愁如百草雨中生。谁信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    花发恐飘零,只待朝晴。彩霞红日照山庭。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注】①梁寅( 1309-1390),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县)人,元宋明初学者。        (1)词中主人公为何而“愁”?“彩霞”“红日”“啼莺”这组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境?(3分)        (2)画线词句是怎样写“愁情”的?请简要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蟹六跪而二螯,                     ,                   。《劝学》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 如是而已。《师说》 (3)吾恐季孙之忧,            ,             。《季氏将伐颛臾》 (4)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 6分)   说勤奋 周泽雄   (1)一度,人们都喜欢引用托尔斯泰的格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我自以为能理解托翁的本意,但就这句话本身,我发现没有比它更荒谬的了。揣测托翁的意思,他无非是本着一颗俄罗斯民族的善良灵魂,试图向潜在的对手或读者表明:“我没什么了不起,我只是比你更勤奋一些而已。” (2)这句话的不正确之处在于,它隐瞒了一个重要事实:勤奋较之灵感,是一种更加难得的天赋。说得更深一点,一个人偶尔获得一点所谓的创作灵感,并不是件多大的难事(再笨的人偶尔也会说句俏皮话),倒是让自己持之以恒地进入创作状态,要困难百倍不止。欲写作一部《战争与和平》,灵感没有多大用处,勤奋才至关重要。何况,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证明,灵感不太容易催生勤奋,勤奋倒可能成为灵感的助产士。通常,一个越能体验创作之艰难的人,反而越容易笔下生花。 (3)但凡伟大的人,无不或多或少地具有一种名叫“勤奋”的天赋,该天赋是一切其他天赋的前提。人们的失败,往往不是智商太低或缺乏灵感,而仅仅是因为,他就是勤奋不起来。勤奋是变态家族中最伟大的一种。——不必说,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是,越来越习惯于将种种变态视为常态,以至“变态”完全不成其为贬义词。勤奋是一种最接近升华的变态,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勤奋者,都是当代社会的苦行僧,只是没有那身打扮而已,且不会敲开你的门,向你乞讨一碗稀粥。 (4)生命是尊奉快乐原则的,我们在动物界中知道的勤奋例子,都是由工蜂或蚂蚁之类小玩意提供的。在灵长类动物中,却罕有听闻,丛林之王狮子,最为人知晓的性格,恰恰是懒惰成性。我想,有尊严的人类应该不好意思拿自己与蚂蚁进行比附,何况,蚂蚁固然勤奋,却没有听说干出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它的勤奋与驴子推磨有点相似,都带有周而复始的特性。如果一定要与蚂蚁比较,则精神病院里那些将毛衣织了又拆、拆了又织的人,无疑更加合适。托尔斯泰的勤奋,可不能这样理解。 (5)勤奋既然是一种天赋,那么具此天赋的人与不具此天赋的人,都会觉得对方不可理解。我想,爱因斯坦见到中国人能够把海量时间消耗在麻将桌上,肯定觉得不可理喻,虽然,他也未必认为自己非常勤奋。众所周知,爱因斯坦喜欢睡觉。这附带引出勤奋者另一个特征:凡是在别人眼里非常勤奋的人,自己往往不这么认为。除非他像精通世故又心存仁厚的托尔斯泰那样,就想着多给别人一点面子。 (6)我们所说的勤奋,既然不是驴子推磨,就表明这种勤奋里,肯定有着让勤奋者心潮激荡的内涵。若试着进入勤奋者的内心,我们也许会意外地发现,世界上本无苦行僧,苦行僧之苦,只是局外人的错觉。说不定,当你觉得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不懂得享受之时,他同样认为麻将桌上的你,已经被麻将囚禁住了,焉有快乐可言。 (7)勤奋源自执著,执著来自信念。信念不等于理想,因为理想与幻想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树立某种远大的理想,从来不能确保一个人成为伟大的人。如果理想更像是一种小资情调的话,信念则具有中产阶级般的殷实。理想是想想也不坏的,信念则除非付诸实施,不然分文不值。一个有信念的人,必然会伴生一种成就它的渴望,于是,勤奋则成了成就信念的最佳方式。一个为了信念而勤奋的人,几乎必然是快乐的。 (8)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篇幅惊人地浩繁,这需要何等的勤奋。妙的是,我们发现其中几乎没有冗词赘句,无论整体还是局部,都无一不体现出一种对完美事物的旺盛追求。他对每个字的负责态度,依我看只有钟表大师用锉刀打磨一个个小齿轮时,才可比拟。这种勤奋,只有结合了身心的陶醉,才能理解。所以,如此勤奋的人,必然是快乐的。 (选文1438字。选自《书屋》二〇〇二年第十二期)   12.以下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作者认为托尔斯泰的格言是荒谬的,这是因为托翁过于谦虚而掩盖事实的真相,托翁真正伟大之处还是在于其天才。 B.《战争与和平》的创作表明,勤奋与灵感是同等重要的,只有不懈的努力加上适当的灵感,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 C.狮子和灵长类都是懒惰成性的,而工蜂蚂蚁十分勤奋却无甚成就,这表明勤奋是违背生命快乐天性的无意义的行为。 D.爱因斯坦喜睡觉,并非说明他不勤奋,而是说明真正勤奋的人,只是依其勤奋的天赋行事,并不是刻意而为之。 E.科学家与麻将桌旁的人相互不理解,因为科学家找到的是让自己心潮激荡的内涵,而玩乐者追求的却是享乐。 F.普鲁斯特写作《追忆似水年华》表明,勤奋无不是对完美事物的旺盛追求,正因如此,勤奋的人必然是快乐的。 13.以下属于作者所主张的勤奋的一项是(    )(3分) A.文学家为了创作精品辛苦地做构思 B.学生为应付作业检查辛勤地做作业 C.驴子、牛、骡子等辛勤地拉磨耕地 D.精神病人辛勤地重复某些机械动作 14.为什么“有尊严的人类应该不好意思拿自己与蚂蚁进行比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通观全文,作者认为“勤奋才至关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请概括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extPage]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一18题。(15分)   玉米的馨香 邢庆杰   那片玉米还在空旷的秋野上葱葱郁郁。 黄昏了。夕阳从西面的地平线上透射过来,映得玉米叶子金光闪闪,弥漫出一种辉煌、神圣的色彩。 三儿站在名为“秋种指挥部”的帐篷前,痴迷地望着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 早晨,三儿刚从篷内的小钢丝床上爬起来,乡长的吉普车便停到了门前。乡长没进门,只对三儿说了几句话,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三儿便在乡长那几句话的余音里呆了半晌。 “明天一早,县领导要来这里检查秋收进度,你抓紧把那片站着的玉米搞掉,必要时,可以动用乡农机站的拖拉机强制。”乡长说。 三儿知道,那片唯一还站着的玉米至今还没有成熟,它属于“沈单七号”,生长期比普通品种长十多天,但玉米个儿大籽粒饱满,产量高。 三儿还是去找了那片玉米的主人——一个五十多岁的瘦瘦的汉子,佝偻着腰。 三儿一说明来意,老汉眼里便有浑浊的泪涌落下来。 “俺,俺还指望这片玉米给俺娃子定亲哩,这……”汉子为难地垂下了瘦瘦的头。 三儿的心里便酸酸的。三儿也是一个农民,因为稿子写的好,才被乡政府招聘当了报道员,和正式干部一样使用。三儿进了乡政府之后,村里的人突然都对他客气起来。连平日里从不用正眼看他的支书也请他吃了一顿饭。所以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这个职位。 三儿回到“秋种指挥部”的帐篷时,已是晌午了。 三儿一进门就看见乡长正坐在里面,心便剧烈地顿了一顿。 “事情办妥了?”乡长问。 三儿呆呆地望着乡长, “是那片玉米,搞掉没有?”乡长以为三儿没听明白。 “下午……下午就刨,我,我已和那户人家见过面了。”三儿都有点儿结巴起来。 乡长狐疑地盯了他一会儿,忽然就笑了。 乡 长站起来,拍了拍三儿的肩膀说:“你是不会拿自己的饭碗当儿戏的,对不对?” 三儿无声地点了点头。 乡长急急地走了。 三儿目送着乡长远去后,就站在帐篷前望着这片葱葱郁郁的玉米。 天黑了,那片玉米已变成了一片墨绿。晚风拂过,送来一缕缕迷人的馨香,三儿陶醉在玉米的馨香中,睡熟了。 第二天一大早,乡长和县里的检查团来到这片田地时,远远地,乡长就看到了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在朝阳下越发地蓬勃。乡长就害怕地看旁边县长的脸色。县长正出神地望着那片玉米,咂了咂嘴说:“好香的玉米呵!”乡长刚长出了一口气,县长笑着对他说:“这片玉米还没成熟,你们没有搞形式主义把它刨掉,这很好。”乡长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脸上一片灿烂,心想待会儿见了三儿那小子一定表扬他几句。 乡长将县长等领导都让进了帐篷。乡长正想喊三儿沏茶,才发现篷内已经空空如也。 三儿用过的铺盖整整齐齐地折叠在钢丝床上,被子上放着一纸“辞职书”。 乡长急忙跑出帐篷,四处观望,却没有看到一个人影。一阵晨风吹来,空气里充满了玉米的馨香。乡长吸吸鼻子,眼睛湿润了。          16.小说多次提到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有什么作用?(4分)                                                                                                                                                               17.试结合文本分析概括“乡长”这一形象的特点。(6分)                                                                                                                                                             18.小说写“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这个职位”,最后却主动留下“辞职书”,这样写会不会显得不合情理?为什么?(5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大自然在反抗 (美)雷切尔•卡逊     我们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心意,但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讽刺,但是很少人提及。     生物学家布里捷说:“昆虫世界是大自然中最惊人的现象:对昆虫世界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这种“不可能的事情”现在正在两个领域内发生。通过遗传选择,昆虫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不过现在要谈到的一个更为广泛的问题是,我们使用化学物质的大举进攻正在削弱环境本身所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世界各地的报告很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情况,即在用化学物质对昆虫进行了十几年控制之后,那些被认为已在几年前解决了的问题又回过头来折磨我们。而且只要出现一种哪怕数量很不显眼的昆虫,它们也一定会迅速增长到严重成灾的程度。化学控制已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现今一些地方,无视大自然的平衡成了一种流行的做法。今天的自然平衡所面临的状况好像一个正坐在悬崖边沿而又盲目蔑视重力定律的人一样危险。人,也是这个平衡中的一部分,有时这一平衡对人有利。有时它会变得对人不利。当这一平衡受人本身的活动动影响过于频繁时,它总是变得对人不利。     人们在制定控制昆虫的计划时忽视了两个重要事实。第一是,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是由自然界完成的,而不是人类。昆虫的繁殖数量受到限制是由于存在一种被生态学家们称为环境防御作用的东西,这种作用从第一个生命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着。昆虫学家伯特•麦特卡夫说:“防止昆虫破坏我们世界安宁的最重大的一个因素是昆虫在它们内部进行的自相残杀的战争。”然而,现在大部分化学药物被用来杀死一切昆虫,无论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     第二个被忽视的事实是,一旦环境的防御作用被削弱了;某些昆虫的真正具有爆炸性的繁殖能力就会复生。托马斯.赫胥黎勒曾计算过,一个单独的雌蚜虫在一年时间中所能繁殖的蚜虫的总量相当巨大。     没有一个人知道在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种昆虫,现在,已经记录在案的昆虫已超过七十万种。这些昆虫的绝大多数都被自然力量控制着,而不是靠人的任何干涉。糟糕的是,往往在这种天然保护作用丧失之前,我们总是很少知晓这种由昆虫的天然敌人所提供的保护作用。     这种起天然保护作用的昆虫种类繁多。黄蚂蚁捕获那些不移动的蚜虫,并且用它的汁液去喂养幼蚁。黄蜂在屋檐下建造了柱状泥窝,并且用昆虫充积在窝中,作为黄蜂幼虫将来的食物。黄蜂飞舞在正吃着料的牛群的上空,它们消灭了使牛群受罪的吸血蝇。大声嗡嗡叫的食蚜蝇,把卵产在蚜虫出没的植物叶子上,而后孵出的幼虫能消灭大量的蚜虫。瓢虫,也是一个最有效的蚜虫、介壳虫和其他吃植物的昆虫的消灭者。草蜻蛉靠捕食蚜虫、介壳虫或小动物为生,每个草蜻蛉都能消灭几百个蚜虫。     昆虫由于存在着这样的天然特性,因此它们一直都是我们在保持自然平衡使之倾向对我们有利一面的斗争中的同盟军。但是,现在我们却把炮口转向了我们的朋友。一个可怕的危险是,我们已经粗心地轻视了它们在保护我们免受黑潮般的敌人的威胁方面的价值。     杀虫剂数量逐年增大,环境防御能力的全面持续降低正在日益明显地变成无情的现实。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可以预料昆虫的骚扰会逐渐更加严重,并且将超出我们已知的范围。     你会说:“这种情况肯定不会真正发生——无论如何,在我这一辈子里将不会发生。”但是,它正在发生着,就在这儿,就在现在。如安大略的黑蝇在喷药后。其数量比喷药前增加了十六倍;在英格兰,随着喷撒一种有机磷化学农药而出现了白菜蚜虫的严重爆发。虽然有理由认为杀虫剂在对付要控制的那种昆虫方面是有效的,但它们却打开了整个盛放灾害的潘多拉盒子。     加拿大昆虫学家尤里特十年前曾说:“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哲学观点,放弃我们认为人类优越的态度。” (选自《寂静的春天》,上海译文出版社,有删改) 19. “大自然在反抗”体现在哪两方面?导致“大自然反抗”的原因是什么?(4分)     20.文中写黄蚂蚁、黄蜂、瓢虫等昆虫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21.从全文看,作者写“大自然在反抗”的意图是什么?.(6分)       五.语言表达与运用(12分) 22、有些书评只言片语,便能表现一些作品的写作特点,例如:《诗经》——先民的且歌且吟;《庄子》——心灵的独舞,哲学的天籁。请参照以上示例,选择你熟悉的两部名著(古今中外均可),拟写一句话的书评。(6分,每空3分) (1)《          》                                                                                     (2)《          》                                                                                   23.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6分) 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旧是精神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     (1)                  、       (2)           、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       (3)           ,是生命的落脚处。 24.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些眼泪,是有重量的——它表达着坦诚、渺小抑或悲伤。一滴泪的砰然滑落,就是一个怀抱,一个与真实相拥的怀抱;也是一种宗教,纪念着那些只属于内心的清澈、柔软与真诚。 请以“眼泪的重量”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NextPage] 高一语文六月月考参考答案   6.D(代词,他的。A前者:表被动;后者:引出动作或行为的处所,可译为“到”;B前者:把;后者:用;C前者:表被动;后者:动词,做。) 11.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3) 不在颛臾,而在萧蔷之内也 (4)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14.答:原因有两点:(1)生命是尊奉快乐原则的,灵长类动物尤甚。(2)蚂蚁的勤奋有周而复始的特性,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成就。(4分,每个要点2分) 15.答:(1)勤奋较之灵感,是更难得的天赋;勤奋可催生灵感,是一切其他天赋的前提。(2)勤奋是成就信念的最佳方式,能带来真正的快乐。(4分,每个要点2分) 16.(4分)(1)说明那片玉米长势喜人,丰收在望。(2)推动情节,让三儿、老乡、乡长、县长在玉米面前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情感。(3)烘托人物美好的心灵。(答其中两点得满分) 20.【特征把握】(5分)        (1)通过列举黄蚂蚁捕食蚜虫、黄蜂消灭吸血蝇、瓢虫消灭蚜虫等具体事例,证明“大自然有天然保护作用,无须靠人为的干涉”这一观点。        (2)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说服力。        [5分。“举事例”1分。指出“昆虫互相捕食”的特点1分,“证明,,观点”2分,“增强说服力”1分。意思相近即可。] 23、 (6分)   (1)夏天绿荷边的垂钓     (2)晚秋枫叶里的纵情     (3)是灵魂的交响曲 [参考译文] 史思明,是宁夷州突厥族人,起初名为窣于,(后来)玄宗赐他名。史思明生性多疑残忍,好杀无辜,部下稍微不合他的意,动不动就被诛杀九族,(因而)人人(都)不能保护自已。史朝义是史思明的长子,经常跟随史思明带兵,(为人)非常恭谦谨慎,爱惜士兵,将士们大多都归心于他。史朝义不被史思明宠爱,史思明偏爱小儿子史朝清,派他镇守范阳,时常想杀掉史朝义,立史朝清做太子,史思明的随从对他的打算略有泄露。史思明击败李光弼后,想乘胜向西入关,便派遣史朝义率兵作为前锋,从北道袭击陕城,史思明率大军从南道紧随他进攻。三月甲午,史朝义军到达礓子岭,卫伯玉迎击,打败朝义。史朝义数次进攻,均被陕兵打败。史思明退兵驻守永宁,认为史朝义临阵胆怯,史思明说:“史朝义终究不能成就我的大事!”想要按军法斩杀史朝义及诸位将领。戊戌(十三日),史思明命令史朝义修筑三隅城,打算贮存军粮,限期一天修完。史朝义修筑完毕,尚未抹泥,史思明来到,大肆怒骂史朝义,命令随从骑在站立不动的马上监督抹泥,片刻之间完成。史思明又说:“等攻克陕州,终究要杀掉这个家伙。”史朝义十分忧虑恐惧,不知如何是好。 史思明在鹿桥驿,命令心腹曹将军率军值夜守卫。这时史朝义在旅馆住宿,他的部将骆悦、蔡文景劝史朝义说:“我们与您已经死到临头了!自古以来就有废立君王之事,请您召见曹将军,共商大事。”史朝义低着头,没有回答。骆悦等人又说:“您假如不允许的话,我们现在就归附李氏,(那么)您也不能保全了。”史朝义哭着说:“诸位好好处理这件事,不要惊吓我父亲!”骆悦等人就命令许叔冀的儿子许季常去召见曹将军,他来到后,就将他们的计划告诉了他。曹将军知道诸位将领都心怀怨恨,害怕殃及自已,不敢违抗。当晚,骆悦等人率领史朝义的士兵三百人,全付武装来到驿站,值宿的卫兵觉得奇怪,(但)他们惧怕曹将军,不敢动手。骆悦等人带兵闯入史思明的卧室,正好史思明上厕所了,于是问他身边的人,没等他们回答,骆悦已经杀掉了好几个人,史思明身边的人指出了他的去向。史思明听到情况有变,跳墙来到马厩里,自己准备骑马逃跑,骆悦的侍从周子俊发箭射史思明,射中手臂,史思明坠落马下,于是他们抓住了他。史思明问道:“作乱的是谁?”骆悦回答说:“奉怀王史朝义的命令。”史思明说:“早晨我说话失口,应该得到这样的下场。但是这样杀我太早了,为什么不等到我攻克长安呢!如今大业不能完成了。”骆悦等人将史思明押送到柳泉驿,囚禁他,然后回去报告史朝义说:“大事已经完成。”史朝义说:“没有惊吓我父亲吧?”骆悦回答说:“没有。”当时周挚、许叔冀率领后军驻扎在福昌,骆悦等人派许季常前去通告此事,周挚惊倒在地。史朝义率领军队回来,周挚,许叔冀出来迎接,骆悦等人劝史朝义拿下周挚,将他杀掉。军队到达柳泉,骆悦等人害怕众心不一,于是勒杀史思明,用毡毯裹尸,用骆驼运回洛阳。朝义即皇帝位,改年号显圣。 《浪淘沙·夜雨》赏析 这首小令写“夜雨”,抒发了词人浓烈的惜花之情,情景交融,格调悠远。 首二句“檐溜泻泉声,寒透疏棂”,不蔓不枝破题而入,从“夜雨”写起。“泉声”可见雨势之大,“寒透”表明天气之寒。雨水顺着屋檐流下,如山泉泻地,哗哗作响,寒气透入稀疏的窗棂,四处弥漫。雨声喧闹,寒气逼人,词人不禁满怀愁绪,难以成眠,乃写下一句“愁如百草雨中生”。以草喻愁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在此之前不乏佳作,如贺铸《横塘路》(《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烟草”等喻闲愁。此处以“百草”喻愁情并非因袭,一场春雨,催生百草,乃是自然中常见之景,词人的愁绪如百草在雨中萌生,妙在即景言情,情景相生,生动自然。接下来“谁信”二句继续写愁情以申足词意。夜雨滂沱,声声入耳,这一夜词人犹如作客旅店,睡不安枕,勉强入梦后,恍惚间又被惊醒。“谁信”,谓难以置信。“好梦”指什么,词人为何因雨而惊梦?这些都没有明说,从而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耐人寻味。 换头“花发恐飘零,只待朝晴”二句承惊梦而来,一语破的,点明题旨。原来词人之所以会“愁如百草”“好梦先惊”,其原因就在于担心无情的夜雨使花儿凋谢,零落成泥。结果如何,只有等到天亮后才能知道。所以他急切地盼望黎明,盼望天色转晴。从“只待”二字中,可见词人这一夜是如何牵肠挂肚、魂牵梦萦的了。夜雨过后,景象如何呢?“彩霞红日照山庭”一句呈现出另一番光景,红日东升,霞光万道,灿烂的阳光洒满山庭,不用说,这时词人的心情肯定也会随之一亮,愁绪顿消了。值得注意的是,词人对于担心了一夜的花儿却只字不提,以不言言之,一笔晃过,花儿怎么样了,飘零了没有?令人深长思之,咀嚼不已。结句“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仍没有一字提及花儿,但有关花儿的内容尽在其中,含蕴丰厚。“曾约故人”进一步揭示了词人因雨生愁产生“花发恐飘零”的原因,先前他曾约友人来此原来是为了赏花,而一夜滂沱大雨,花儿飘零势在难免,题中应有之意已无须明说。既然花已凋零,不必伤情,愁亦无用,好在雨过天晴阳光灿烂,花儿谢了,还有“啼莺”,友人来了就和他一道欣赏黄莺在枝头悠扬婉转的鸣叫吧。结尾二句振起词意,笔法曲折,摇曳多姿,流露出一种类似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的旷达、随意和萧散,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韵味无穷。 此词结构严密,层次井然,上片描写“夜雨”惊梦的愁情,下片交待愁情产生的原因,结句一笔宕开,另辟新境,如抽丝剥笋,层层深入,清晰地展示了词人情感流动变化的轨迹。而这一轨迹又与景物的转换相联结,景生情,情生景,巧妙自然,令人称道。清况周颐《蕙风词话》云:“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读罢此词,我们不难把握住作者的“词心”,并深深为之感染。              24. 审题指导: 给材料的命题作文,同样要注意材料的命题导向。“有些眼泪,是有重量的”明确提示我们“不是所有的眼泪都有重量”,写作时要注意选择“有重量”的眼泪,而且要突出“重量”的含义。此文中,“重量”一词是多维多义的,不仅是材料中的“坦诚、渺小或悲伤”“与自己亲近的与真实享用的怀抱”“只属于内心的清澈、柔软与真诚”,这样一些字面的界定。具体构思是可以由“自己的眼泪”“别人的眼泪”“群体的眼泪”或“动物的眼泪”生发开去,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或兼而有之均可。但必须写出“重量”的内涵。 例文: 眼泪的重量     浩浩乎!多少文人墨客挥洒着眼泪,夹杂着时浓时淡的笔峰,倾诉了多少辛酸往事。壮志未酬是他们早已负荷以久的眼泪,它们的重量无法伦比,能载得起华夏文明的史册。    凄凄乎!滴洒的眼泪是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载体。它能载起世间愁绪。    激动、欢喜、忧愁,那诗般的眼泪清晰地彰显着人们无法言喻的情。眼泪是有重量的。眼泪的重量,如同无边的愁绪,茫茫无际,实实在在却又难以估计。    销烟狼起,凄凄营中,失街亭后,运筹帷幄的诸葛孔明惆怅不已,苦苦心中,谁知多少浓愁。大营外,孔明唯有挥泪斩马谡,以振军心。愁,孔明的泪承载着蜀国的前程抱负,这千斤般重的泪水,是孔明毕生心血的吐露,它的重量无以言喻。垓下之上,汉人的马蹄达达地哗响,践踏着霸王的雄心;乌江边上,面对四面楚歌,这曾如太阳般热烈的英雄被失败桎梏了双脚;萧瑟秋风中,霸王别姬,乌江自刎,千古悲声万里传。然而,霸王的那滴泪滴入历史的长河,满载着他的丰功伟业,仍为世人流传。江东子弟泪水夺眶,可敬的霸王呀!您可知“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是,英雄的那滴泪结束了江东子弟的雄心。想想看,这些泪沉沉的,谁能说它不重?谁又能与之比重?    眼泪总是负重,总是希望的破灭,生命的终结。它总让人感觉压力重重。然而须知,负重才不会跌倒,那辛酸眼泪不也正是显示着你的努力与成功吗?    冰心说过:“人们惊羡美丽的花朵时,也在看到它的绚烂是撒满牺牲的泪水,滴尽了奋斗的汗水。”从小口吃的他立志做一个演讲家,于是,多少个岁月,他含着石子在高山上朗诵,喊叫。终于,坚强的泪水见证了奋斗的奇迹。他就是加拿大连任两届的“蝴蝶”总理——让•克雷蒂安。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辉煌,没有等出来的美丽。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我们只有奋力披荆斩棘,这样才能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洒过泪水之后,你终究会见证鸥翔鱼跃的奇迹。    眼泪是有重量的,负重才不会跌倒。唯有奋斗过,努力过的泪水才有价值,才有其生命的意义。 眼泪的重量 有些眼泪是有重量的。   当一滴眼泪,悄然落地,世界上便又多了一个思念的灵魂,孤寂的身影,抑或一道舒展的眉梢……   是谁为谁独倚寒窗,感慨世事的不寻常,是谁为谁默默流泪,却无奈已是“十年生死两茫茫?”抬头望,为何仍旧是你的面庞;低头看,小轩窗,你依然静静梳妆……于是,刹那间,东坡失却了所有的语言,只能“相顾”,只能独自品那千行泪的苦楚与凄凉,这一刻,风也哽咽,雨也哀伤……   一个思念的灵魂,独自负着泪的重量、思念的重量。在记忆中流离失所。   是谁为谁甘愿走那长路漫漫,是谁为谁独守高原一片清冷的天?到处弥散的,是那藏家香特有的单淡和高山雪莲独有的傲然。闭眼思,泪水漾出眼眶;睁眼望,目光坚定如北斗般耀眼。似乎,漂泊是注定。终日与飞鸟为伴,无悔;整日与霜雪对舞,无怨;连年与雪山对视,无恨……然后,文成笑了,腮边还留着一道清澈的泪痕。这一瞬,花也感动,雪也开颜……   一个孤寂的身影,独自擎着泪的重量,国家安定的重量,在大漠粗犷的风沙中,忽隐忽现。   是谁为谁终日郁郁寡欢,双眉紧蹙成通往盛唐的沟壑?是谁为谁忧心难寐,满头黑发尽成了鸽子灰?当蓟外忽然传来那渴盼以久的胜利的欢呼,当紧锁的双眉,刹那间舒展出天宇的广远,你激动,你惊喜,你的泪润湿了你的长衫———愁,瞬间消散,整座城市都浸染着你挂着泪的欣喜。这一秒,家也舞蹈,国也歌唱……   一道舒展的眉梢,兴奋地扛起泪的重量,国家兴亡的重量,在终日苦读的万卷诗书中,欢喜欲狂……   眼泪,或许是世间最沉,最丰盛的东西吧:无论屈子的挣扎,李煜的孤独,太白的率真,清照的凄愁;还是海子的绝望,三毛的天真,北岛的追求,志摩的浪漫;抑或是自己成功的艰辛……眼泪,全部涵盖……   于是,我们撑起泪水的重量,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萤虹霓……   【点评】“眼泪”本就是个抽象而又具体的话题,想写好真的不容易。小作者巧妙地从“重量”出发,挖深意。阅卷老师读到这样一篇文章一定不会吝惜高分:入题直接明了,“思念的灵魂,孤寂的身影,抑或一道舒展的眉梢”,直接照应下面的议论段。“是谁为谁……”“一个……”的段落排比新颖闪光,整段的押韵也会让繁忙疲倦的老师眼前一亮,赞不绝口。在每个段落之后,短小精湛的分析,更是时刻扣住“重量”的主题。文章中直接的引用和间接的化用诗文,尽显小作者的文化底蕴和对于语言的驾驭能力。   本文最成功的地方之一还在于文末的事例延展,从古到今眼泪的不同意味被一一点明,如数家珍,让读者真正感到,“眼泪是有重量的”,不仅是一句适用于古人的空洞赞扬,更适用于今日,适用于我们身边的人人事事。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