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实验学校2006——2007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测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蚌埠实验学校2006——2007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测试卷

ID:295184

大小:108.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蚌埠实验学校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八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测试卷  2007.3  (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汪升明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 A、狭隘(yì)惟妙惟肖(xiāo)归省(shěng)拈轻怕重(niān) B、热忱(chén)坦荡如砥(dǐ)裨益(bì)挑拨离间(jiàn) C、胸襟(jìn)根深蒂固(dì) 嫉妒(jì)罄竹难书(qìng) D、案牍(dú)以身殉职(xùn) 摒弃(bìng)漠不关心(mù)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锻炼  辐射  娇生贯养  淋漓尽致  B、模拟  提纲  通宵达旦  费尽心计 C、闲暇  辨析  哑雀无声  兴灾乐祸  D、浮躁  糟蹋  融会贯通  不假思索   3、依照下面的例句,仿写出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4分) 例句:母爱是一串紫色的铃铛,永远给你温馨的祝福。 (1)母爱是                                                        。 (2)母爱是                                                        。   4、课外积累:无私,敬业,诚信,友善,谦和,宽容……是中国人民提倡和追求的道德境界,学习了第二单元之后,你们会自觉地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请写出课外收集的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至少两条。(4分)                                                                                                                                                                                                                                                         5、默写(4×4+8×0.5=8分) (1)抽刀断水水更流,                         。 (2)浊酒一杯家万里,                         。 (3)                    ,欲上青天揽明月。 (4)                    ,小桥流水人家。 (5)《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作者是        ,唐代伟大           主义诗人。 (6)《渔家傲》作者是       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渔家傲》是      名。 (7)《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        代戏曲家           。《天净沙》是       名。   6、(2006北京课改)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指2006年)的《政治工作报告》中公布了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支出情况。下面表格反映的是部分资金的支出情况,阅读后回答问题 项目 2005年 2006年 增长率 粮食直补资金 116亿元 132亿元 13.8% 良种补贴资金 28.5亿元 38.7亿元 35.8% 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 0.7亿元 3亿元 328.6% (1)         从表格中得出的结论是:(2分)                                                                                                                                                                     (2)         根据得出的结论,谈谈你的感受。(4分)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37分)   (一)认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11题。(15分)              盼     望      (作者:齐闯) 海子妈从村长家出来,细脚伶仃的瘦腿在窄窄的土路上迈得特别快。土路上草色、土色的蚂蚱纷纷向深草里飞溅。海子妈手中紧紧地攥着一封信,是海子从部队寄来的。海子当海军已经两年,新兵时来信很勤,经常说说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第二年成了老兵就懒惰了,有时两三个月不来一封信,有一次,还把给战友的信装错信封寄回了家。海子妈把沉甸甸的信捏了个遍。 路边的油菜花开得正旺,黄澄澄的一片接一片,在阳光里金光灿灿的叫人有些睁不开眼。海子妈路过自家的油菜地也没顾上看花开得繁不繁,只是疾步往家里赶。 其实,家里这会儿没人。海子是老幺,哥姐们都有了自己的光景,海子爹在镇小学当民办教师还没放学。但海子妈还是一步比一步走得急,她要让老头子一进门就得到这个喜讯。她知道,老头子盼得厉害,虽然每次她一念叨海子该来信了咋还不来时他总是平平淡淡地说:“来了来,不来罢。”但她还是发现,好几次老头子对着相框子里的海子呆望。那张相片是海子年前探家时带回来的。那天海子的男女同学挤了一屋子,其实一个叫娅妮的闺女长得真水灵,像画里人似的。 院子里芦花鸡在和煦的阳光里打盹,翅膀左一撑右一撑,栽不倒,撑不醒。海子妈一进门就径直从堂屋的柜子上抱下那只盛放信件的匣子放到院子的石桌上,里面共有16封信,全是海子的。每次收到信,她总要他爹连念三遍,一字一句听清楚了才象神符一样放到匣子里,等想海子了再拿出温习。时间一长,她几乎能准确地复述出匣子里任何一封信的内容。 海子爹还没有回来,海子妈一时激动得不知该干啥。她先是把信展展地放在匣子最上头,忽而觉得不妥,又把信放到桌子上,但又害怕风吹跑,就又放回到匣子里。最后还是觉得揣在身上保险,就把信塞进了热热的怀里。 太阳上了房脊,芦花鸡的影子在阳光下浓缩成巴掌大的黑团。海子妈一下子想起是做午饭的时候了,海子爹喜欢吃手檊面。面要宽,醋要重。辣子要旺,他一气儿能吃两海碗。当年海子爹可是十里八村的俊后生,想跟他好的姑娘们差点儿挤破了头。她就凭擀得一手好面赢得了他的爱情。只是现在孩子们大了,她身子骨也才老了,一般海子爹是没有机会享受口福的。 海子爹一进门就闻到油泼辣子的香气,当下饥肠辘辘。一边洗手一边问:“老婆子,今儿遇上啥喜事啦?” “你估。”海子妈把表情装得平静,边说边将辣子、醋水往桌上端。 海子爹猜了几下没猜到,就从锅台上抱起老碗面呼噜起来。海子妈上前把碗口一捂:“先念信,先念你娃的信!” 一大口面把海子爹噎了一下。他接过厚厚的信封正正反反仔仔细细地端详一遍,眼圈就红了。这几天他老梦见海子,在枪林弹雨中海子受了伤,他和海子妈去扶海子,可海子不理他们,跟着那个叫娅妮的姑娘走了。这个梦折磨着他,但他不敢说给老伴听。 拆开信,信封里有好几张照片,蓝莹莹的海水,雄伟壮观的军舰。海子站要战舰上咋看咋英武,咋看咋帅气。海子妈的热泪沿着满脸错乱纵横的皱纹落在了相片上。她没有见过海,但照片使她一下子相信海的确是个美地方,倏然间她感到老头子给娃取“海子”这名字很有文化。 海子爹展开信陡然有些惊慌,密密麻麻的字迹他却支支吾吾念不出音来。 “念,快念啊,别光顾自个儿高兴。”海子妈等得有些焦急。 海子爹微微打了个寒颤,高声而动情地念了起来:“亲爱的爹、妈,孩儿在部队一切都好……。”念完长长的信,海子爹已经泪流满面。 第二天,海子爹一大早去了学校。海子妈还想听海子的信,就叫隔壁刚刚初中毕业的栓娃给她念,栓娃照着信一字一句地认真地念了起来:“亲爱的娅妮,我在部队很想念你……。” 7、海子妈盼望海子的殷切之情和收到海子来信后的喜悦心情是从哪些地方反映出来的?请分条简要概括。(4分)                                                                                                                                                                 8、文中两处画直线的句子都是对海子爹的细节描写,分别反映了他什么情况下的什么样的心情?(4分) A                                                                              B                                                                                  9、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描写反映了海子爹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2分)                                                                                 10、信中明明写的是“亲爱的娅妮,我在部队很想念你……”海子爹为什么要这样念:“亲爱的爹、妈,孩儿在部队一切都好……”(2分)                                                                                                                                                                11、小说这样的结尾合乎情理吗?你能否从前面的叙写中找出几处相关的伏笔吗?(3分)                                                                                                                                                                      (二)认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6题(22分)      ①诸葛亮说:“善败者不亡”。善败者——正确对待失败的人。善于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的人是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人。    ②人生一世,不可能时时顺心,事事如意,总免不了遇到一些挫折、失败。古今中外,有众多的名人志士,可以说他们的成功都浸透着失败的血和泪。A诸葛亮虽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运筹帷幄、用兵如神、却也没有避免街亭的失守。    ③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卧薪尝胆,最后战胜了吴国。如果越王只一味地尝胆以警策自己,而不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正确看待自己的失败,他能成功吗?大科学家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之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幺。”B爱迪生是“善败者”。失败后不是一蹶不振而是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开始下一次的实际。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探寻成功的方法,直到成功为止。他花时十年,经五万次左右试验,才发明了蓄电池。这显示了多幺顽强的毅力!    ④人生像是长长的跑道,每个人都是一个运动员,跌倒能爬起来奋起直追,便有了成功的希望。因而人都应该“善待”失败,从失败中振奋,朝着成功的方向继续前进。若不“善待”失败,便会一蹶不振,甚至遭到灭顶之灾。C楚霸王项羽把失败的原因归为天意。他大喊:“天亡我!”所以落了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⑤“善败者不亡”,“不善败者亡。”这道出了人生之路的两种不同轨迹。今天,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多少风云人物在风浪中搏击,把风吹浪打看成是磨炼意志。可是,也有一些人受到一些挫折或失败就沮丧不前,沉没于改革的狂涛中。我国有一句谚语:“失败是成功之母。”告诉我们失败中孕育着成功的因素。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奋斗是成功之父。”如果我们把它和那句谚语综合运用,我们就会成为“父母双全”的人,我们将会成为战胜困难的强者,在面对“失败”时,我们就会成为“善败者”。那我们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3、用第⑤段中的语句解释第④段中“一蹶不振”这个词语。(2分) 一蹶不振:                                                                 14、根据第⑤段的论述,写出你对“父母双全”的理解。(4分)                                                                             15、文中画线的文字,分别论述了什么道理?请再各举一个类似的可以证明前面观点的名人事例(概述之)(9分) A诸葛亮街亭失守:                                                             请再举一例 :                                                                                                                                                     B爱迪生发明蓄电池:                                                                  请再举一例 :                                                                                                                                                      C项羽乌江自刎:                                                                     请再举一例 :                                                                                                                                               16、请你简要谈谈读过此文后对你现在的学习生活及将来的人生道路的启示。(5分)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27分)   (一)     阅读下面古诗,17、18题(4分)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7、一、二两句中,诗人用“碧玉”“绿丝绦”,写出了早春杨柳的哪些特征?(2分)                                                                                    18、“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你对这句诗作简要赏析。(2分)                                                                                                                                                                      (二) 阅读《陋室铭》,回答文后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4分)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 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                         ) ⑷无案牍之劳形(劳:               ) 20.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1.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 22.下列句中加粗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2分)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无案牍之劳形 C.春冬之时                      D.观之正浓 2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2分) 2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3分)    2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2分)                   26.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分)      27.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4分 )         第四部分 作文(30分) 28. 从以下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30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