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网络生活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我们的网络生活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我的网络生活》‎ ◆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设计为湘师大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新媒体,新生活的第三节我的网络生活。本课内容主要从网络是把双刃剑和遵守网络道德两大方面讲解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网络具有虚拟性、两面性等特点,对待网络既不因为害怕而回避,也不因无知而上当受骗。使学生懂得“网络交往中的自由是有限度的”;让学生学会在网络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积极预防网络危害。‎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网络的相关知识,知道网络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沉迷网络的危害以及目前存在的诸多网络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强化学生利用百度搜索查找信息、学习知识的能力,能就网络相关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发送电子邮件,提高对网上信息的辨别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观念和文明上网的意识,养成健康上网的良好习惯。‎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网络的便利与网络陷阱,认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学会合理上网。‎ ‎【教学难点】‎ 理解网络双刃剑的两面性。‎ ◆ 课前准备 ◆ ‎ ‎ 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材料及课件。‎ 学生准备:课下搜集网络的利及弊,课上和大家分享。‎ ◆ 教学过程 6‎ ‎ ‎ 一、新课导入 在新媒体家族中,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网络已经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成为了我们学习中的一部分,上网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一件十分普通的事情了。通过互联网,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世界因网络而改变,我们的生活也因网络而精彩。‎ 二、网络是把双刃剑 ‎1、课前思考下:‎ ‎(1)你最初了解和接触网络是在什么时候?‎ ‎(2)将你所了解的有关互联网的知识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2、活动探究:‎ 网络,多好!让我们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网络,多坏!让我们沉湎其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金钱好不好?我们正确使用,就可以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可如果我们把金钱当作了生存的唯一目的,那金钱就是一把刀。可见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关键看我们如何对待。‎ 作为学生,任务是学习,网络也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好朋友啊!可如果我们迷上了网络游戏,玩得失去了自己,那就会得不偿失了。走进好的网站,和优秀的人交流吧;浏览有益的东西,开拓视野吧;找几道题做,提高自己吧。网络网络我爱你,关键是要把你当成工具,而不是精神寄托。‎ 你阅读了这段文字后是否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为什么?‎ ‎3、网络给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是非常明显的。网络传播的主要特点是:快捷、方便、双向、开放。它的这些特点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平等意识等。网络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帮助了解更多的未知领域,使得我们在轻点鼠标之间就能立刻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互联网上开设了“没有围墙的课堂”,我们可以自由地加入到名校的远程教育网巾去,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网络的创造性也会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网络所创造的自由、轻松、平等、开放、广泛的交流沟通环境,也很适合年轻人的心理。网络搭建的娱乐空间,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 ‎4、事例探究:‎ 陈澄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从小在一起长大。幼儿园、小学和初中都在一个班,而且在初中时我们还是同桌。可是八年级下学期,陈澄一家到澳大利亚去了,多年的好朋友离开了,我心里有很多不舍。但是,很快这种低落的情绪就不见了,因为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保持密切的联系。尤其让我感到快乐的是,陈澄到澳大利亚以后通过互联网给我带来了许多信息:澳大利亚的风光、澳大利亚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那里的风土人情等,这些使我眼界大开。我们每天都会利用视频或短信联系,相互交流各种信息,我们之间的友谊并没有由于地域的分隔而受到影响。互联网将天涯之遥变为了咫尺之隔。‎ 6‎ ‎ ‎ 说说你与处在异地异国的同学、亲朋好友利用网络沟通联系的情况。你认为网络的最大优点是什么?网络对你最大的吸引力在哪里?‎ ‎5、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历史上许多科学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和实惠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网络也不例外。‎ ‎6、知识链接:‎ 网络在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东西。就网络信息而言,目前网络中充斥着大量的非法信息、垃圾信息、暴力信息和庸俗信息,对于我们身心发展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接触这些信息是非常有害的。另外,网络所发布的铺天盖地的信息也给人们造成了鉴别、选择上的困惑;人们借助互联网解决了很多生活上的问题,但是也容易造成对它的过度依赖;当互联网成为人们相互之间交流联系的重要渠道时,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往就减少了,情感上的沟通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7、事例探究:‎ 张晓最近在学习上遇到了一件苦恼的事情,每当做作业遇到一点困难的时候,就不愿动脑筋,会情不自禁地打开电脑,从网上寻找答案。还别说,网上各种各样的信息都有,很容易找到相关的答案信息。久而久之,他的学习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他很想克服这种在学习上对网络的过分依赖,但是他一直找不到好的方法。‎ 帮助张晓出出主意,让他改变这种过分依赖网络学习的习惯。‎ ‎8、事例探究:‎ 秦明的妈妈是个非常典型的“网购狂”,每天一有空闲就在网络上浏览各种商品信息,也几乎每天都要购物,结果很多买回来的东西都用不上,家里都堆不下了。爸爸很无奈,秦明很烦恼,妈妈本人也很苦恼。秦明和妈妈曾经进行过沟通,妈妈试图改变这种网购习惯,但是她说:“每天不浏览这些信息就感到很空虚,好像没着落一样。”‎ 给秦明的妈妈出出主意,帮助她消除网购的苦恼。与同学们交流你所遇到的“网络苦恼”,想一想如何消除这些苦恼。‎ ‎9、在日常生活中,网络的负面影响最明显的是容易上网成瘾,即患上“网瘾”。网瘾,又称网络过度使用症,是指上网者长时间且习惯性地沉迷于网络,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网瘾是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很多人形象地称之为“电子海洛因”。一旦染上网瘾,要想戒掉,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所以,对付网瘾,关键是预防。‎ ‎10、活动探究:‎ 按照《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瘾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5类。在我国,染上网瘾的青少年70%以上是网络游戏成瘾。‎ 你有网瘾吗?谈谈中学生怎样预防和戒掉网瘾?‎ 6‎ ‎ ‎ ‎11、辩论赛:‎ 围绕“网络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一主题组织一场辩论赛。‎ ‎12、无论互联网给现实生活带来了多大的变化,它在本质上也只是帮助人们相互沟通、交流的工具,所以不应该让它主宰、操纵我们的生活,把活生生的人变成一个没有思想和头脑的互联网的操作者,沦为互联网的工具。因此,合理地利用互联网,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应当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遵守网络道德 ‎1、2001年11月,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向全社会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主要内容如下:‎ ‎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2、知识链接:‎ ‎2006年4月l9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文明上网自律公约》,主要内容如下:‎ 自觉遵纪守法,倡导社会公德,促进绿色网络建设;‎ 提倡先进文化,摒弃消极颓废,促进网络文明健康;‎ 提倡自王创新,摒弃盗版剽窃,促进网络应用繁荣;‎ 提倡互相尊重,摒弃造谣诽谤,促进网络和谐共处;‎ 提倡诚实守信,摒弃弄虚作假,促进网络安全可信;‎ 提倡社会关爱,摒弃低俗沉迷,促进少年健康成长;‎ 提倡公平竞争,摒弃尔虞我诈,促进网络百花齐放;‎ 提倡人人受益,消除数字鸿沟,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3、网络本身是一种传播信息的技术性手段,它之所以会产生负面影响,主要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所以,无论是对于信息的接受者还是传播者,遵循网络道德,加强网络道德自律,都是净化网络环境、保障我们网络生活健康的重要举措。‎ 遵守网络道德,要求我们要遵守国家所制定的维护互联网正常秩序和健康发展的道德要求。努力做到:正确使用网络,做到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健康网络信息;文明进行网络交往,做到诚实不欺,不侮辱诽谤他人,不发布不良和有害信息;避免沉迷网络,做到适度上网,戒除网瘾;加强网络自律,做到在缺少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够合理利用网络。‎ ‎4、活动探究:‎ 6‎ ‎ ‎ 应该看到,中学生迷恋网络,大部分是喜欢通过这种“信息高速公路”获得更多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但也有一些人沉迷于游戏网站,也有以当“黑客”为乐的。为此,我认为必须重视“网络道德”建设。道德作为一种内在的约束力,对一个人如何做人、做事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一个人成长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往往影响他一生的做人处事方式。对于中学生来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尤为重要。然而,现在一些家长和学校在对待学生上网的问题上,处理的方法过于简单,有的学校和家长明令学生不许上网,甚至把上网学生列入“问题学生”。这种堵的方式是不可取的,疏导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学校应开设专门的课程,对学生进行行为方式和道德价值方面的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通过学习讨论,获得一些网络“防身术”,如上网聊天不要暴露自己的真实信息,不要轻易与网友见面,学会使用软件对付“黑客”袭击,如何过滤不健康网站等。‎ 众所周知,我们生活在经济和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社会环境。对于因此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不必视其为洪水猛兽,惊慌失措,而应以科学的方法去对待,趋利避害,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张龙)‎ 你同意文中的观点吗?谈谈你对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看法。‎ ‎5、写写自己的“网络宣言”。‎ 四、拓展阅读 ‎“微时代”的欣喜与焦虑 刘阳 赵婀娜 当“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营销”实实在在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在被重新定义。受众的眼球,已经围绕新技术而改变。‎ 当然,这份改变,带来了欣喜,也带来了焦虑。‎ 如今对很多人来说,微博和微信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你开微博了吗?我们互粉吧!”“你有微信吗?加我吧!”正逐步替代“吃了吗?”“天气不错!”等中国人传统的问候方式,成为陌生人初次见面的寒喧用语。‎ 于是,尽情地发声、尽情地表达、尽情地宣泄、尽十地彰显自我,成了“微时代”到来之际必然的狂欢。可让人始料未及的是,欣喜与狂欢竟是短暂的,接踵而至的,是更多的集体性焦虑。‎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我面前,却在玩手机。”对“微博控”、“微信控”‎ 6‎ ‎ ‎ 们来说,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信息获取和社交软件似乎为每一个当下提供了更有趣、更神秘的“别处”,而活在当下、专注眼前,则逆渐成为一件极奢侈的事。‎ ‎“微博控”、“微信控”们渴望表达、渴望社交,却又漠视现实社交场合中的信息交换和情感交流,反而对网络社会寄予厚望,仿佛一分钟不刷微博就会与时代脱节,一分钟不看微信就会与朋友生疏。更有甚者,将微博、微信“粉丝”的数量视作自己社交能力的体现,这种将社交“圈子”作为虚荣心筹码的一心态旋即催生了“粉丝”交易的巨大市场。‎ 情绪化的加工,这使得以微博、微信等为载体的表达和认知只能在重重包装和多次塑造下进行,使得“微博控”、“微信控”们在一心理上长期处于“居无定所”的漂泊状态、焦虑状态。‎ 新技术或将改变载体,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纯粹思想的追求,却是永恒的。‎ ◆ 教学反思 略。‎ 6‎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