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3.1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说课搞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3.1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说课搞

ID:1230836

大小:2.13 MB

页数:30页

时间:2022-08-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汉川二中:万小艳欢迎指导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必修2(人教版)第三章第三节第一小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四教学程序二教学方法与手段三学法指导说课程序 一.教材分析(1)本课学科地位和课程价值(2)教学目标(3)重点、难点 1、学科地位:“两条直线的交点”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和直线方程以及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利用代数的方法来解决两直线相交的交点坐标的问题,本节课从知识内容来说并不是很难,但主要用到了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因此学习“两条直线的交点”为今后学习解析几何知识打下了基础。(一)、本节课的学科地位和课程价值2、课程价值:通过两条直线的交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形结合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事物大有益处.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新大纲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合理需要,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会通过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来得到两直线的交点坐标;理解两条直线的交点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通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2)在探索求两条直线交点坐标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体会数形结合之美. 2、能力目标:(1)通过研究两直线的交点与它们对应方程组的解,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两直线的交点坐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类比思维能力.通过一般形式的直线方程解的讨论,加深对解析法的理解,培养转化能力 3、情感目标:(1)认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2)认识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探索的精神;(4)从特殊到一般,培养学生探索事物本质属性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两条直线交点位置的确定体现了解析法的思想,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由这两条直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因此,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位置就是解方程组求出它的解.如果这个方程组只有一个解,说明两条直线只有一个交点,则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这个方程组没有解,说明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直线平行,这说明也可通过两条直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的情况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相交或平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因此我将重难点确定为:1、教学重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并通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2、教学难点:理解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与方程组的解的对应关系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二)教学手段 (一)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的选择本节课通过一系列问题,创造思维情境,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发现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以及思考问题的方法,促进思维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启发思考,引导发现,渗透创新意识,从单纯的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新型的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在“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我选择的是分析、启发、讲练结合法等. (二)教学手段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发挥我校多媒体教学的资源优势,我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更清楚展示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有利于发现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呈现教学内容,将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有机地整合起来,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使教学目标体现得更加完美。 三、学法指导(一)学生情况(二)学法指导 三、学法指导1、学生情况: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直线的方程,初步掌握了“用代数的方法研究曲线的性质”这一研究解析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知识方面,这节课的内容是全新的,需要从简单入手,逐渐深入,渐近式展开;心理方面,对数学普遍有负担,因此要将快乐带进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生理方面,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也有所提高,可以适应对本节知识的深化。 2、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从而促进其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使学生从具体操作中掌握知识,在愉悦的气氛中自主探索发现,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一种“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方式,达到课程整合的终极目的。 四、教学程序情境设置,导入新课提出问题,讲解例1分组探究,拓展思维再提问题,讲解例2归纳梳理,布置作业理论升华,课堂演练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直角坐标系中的两条直线,移动一条直线,让学生观察这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并设问(1)如果两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与这两条直线的方程有何关系?(2)已知两直线:l1:A1x+B1y+C1=0,l2:A2x+B2y+C2=0,如何判断这两条直线的关系?从而引出课题: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出发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为用代数的方法解决直线的有关问题打下伏笔 教师设问一:如果两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与这两条直线的方程有何关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填表,从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入手,引导学生意识到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即解方程组。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两条直线的交点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后,给出例1(二)提出问题,讲解例1 用幻灯片出示例1:求下列两直线交点坐标.3x+4y-2=0;2x+y+2=0.【解】解方程组,得x=-2,y=2.所以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为M(-2,2),如右图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解方程组,看解题是否规范,条理是否清楚,表达是否简洁,然后才进行讲解,教师适当强调怎样用消元法解方程组。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通过解方程组求交点坐标的方法,为后面的探究打下基础 教师设问:当λ变化时,方程3x+4y-2+λ(2x+y+2)=0表示什么图形,图形有何特点?(1)通过信息技术,当λ取不同值时,通过各种图形,经过观察,让学生从直观上得出结论,同时发现这些直线的共同特点是经过同一点.(2)找出或猜想这个点的坐标,代入方程,得出结论.(3)由结论,方程表示经过这两条直线与的交点的直线的集合.(4)在过3x+4y-2=0和2x+y+2=0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中,求经过P(4,-2)的直线。(三)分组探究,拓展思维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直线系过定点的特点,从而探求定点的求法做准备。 例2:判断下列各对直线的位置关系.如果相交,求出交点坐标.(l):x-y=0,3x+3y-10=0.(2):3x-y=0,:6x-2y=0.(3):3x+4y-5=0,:6x+8y-10=0.教师评讲判断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方法:由方程组的解的个数判断两直线位置关系,然后让学生尝试作答接着教师设问:已知两直线:l1:A1x+B1y+C1=0,l2:A2x+B2y+C2=0,如何判断这两条直线的关系?如何通过解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例2(四)再提问题,讲解例2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培养创造性思维、增强创新意识,为后面学生自主探究一般情况的解方程组的方法做好铺垫,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为了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进行理论升华,接着教师设问: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怎样通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着重探讨(A1B2-A2B1)x+B2C1-B1C2=0的解的情况:(五)理论升华,课堂演练 说明:1、若方程组有唯一解,则直线l1与l2相交;2、若方程组有无数解,则直线l1与l2重合;3、若方程组无解,则直线l1与l2平行.设计意图:目的在于体验解析法(坐标法)的思想,在明确通过解方程组确定交点坐标的基础上,弄明白方程组的解的情况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之间的对应联系,进一步理解直线与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解析几何思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类比思维能力,培养转化能力. 课堂练习:P104练习2设计意图:使认知在练习中加深,兴趣在练习中勃发,情感在练习中陶冶,质量在练习中提高,目标在练习中实现。并让学生课后继续探究,培养其再创造能力。并要求学生课后探究:两直线是否相交与其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系数有何关系? (六)归纳梳理,布置作业求两直线交点坐标的方法及如何通过方程组的解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ïîïíìÛïîïíì平行重合相交无解无穷多解唯一解解方程组直线21212121,,,,llllllll 布置作业P109、习题3.3T1、4思考题:1.已知a为实数,两直线:ax+y+l=0,:x+y-a=0相交于一点,求证交点不可能在第一象限及x轴上。2.无论m为何实数,直线(m-1)x+(2m-1)y=m-5恒过一定点,则此定点的坐标是__.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效果,以利课后解决学生尚有疑难的地方。 感谢各位专家指导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