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高山仰止(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高山仰止(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ID:1182727

大小:60.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7-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课时跟踪检测(十二)高山仰止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必也临事而惧   惧:畏惧B.子路,行行如也如:词尾,译为“……的样子”C.予所否者,天厌之厌:厌弃D.虽欲从之,末由也已由:途径解析:选A A项,惧:警惕,谨慎。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所以裁之(裁判) 吾党之小子狂简(狂放志大)B.子行三军(统率)暴虎冯河(徒步渡河)C.人虽欲自绝(虽然)从我者,其由与(跟随)D.末由也已(途径)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结交)解析:选B A项,裁:裁剪;C项,虽:纵使;D项,与:跟……共事。3.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B.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C.博我以文,约我以礼D.仲尼不可毁也解析:选A A项,“材”通“哉”。4.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所以裁之B.道不行,乘桴浮于海C.夫子莞尔而笑D.子见南子,子路不说解析:选C A项,所以:(古义)用来……的方法;(今义)因此。B项,不行:(古义)行不通;(今义)不好,不可以。C项,古今同义。D项,不说:(古义)不高兴;(今义)不说话。5.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如有所立,卓尔②子路,行行如也B.①惟我与尔有是夫②从我者,其由与C.①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②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D.①从我者,其由与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②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解析:选C A项,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助词,……的样子;B项,连词,表并列关系,和/句末语气助词,表猜测语气;C项,均为代词,……的人;D项,表猜测语气/表反问语气。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子曰:“________________,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2)子曰:“由也升堂矣,________________。”(3)夫子莞尔而笑,曰:“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人学道则易使也。(5)仰之弥高,__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________________。(6)夫子_______________,博我以文,__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答案:(1)暴虎冯河 (2)未入于室也 (3)割鸡焉用牛刀(4)君子学道则爱人 (5)钻之弥坚 忽焉在后 (6)循循然善诱人 约我以礼二、《论语》阅读(一)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完成7~8题。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7.11)7.“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与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否矛盾?试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矛盾。这两者所表达的内容不一样。“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是说儒家的愿望若不能实现,就退而求其次,有人用我就行政,无人用我就隐退。古代崇尚“以隐求仕”,这是一种豁达的变通态度。“知其不可而为之”是指孔子的一种执着精神,所以二者是不矛盾的,只是一种理想的两种表现方式。8.孔子还说过“勇而无礼则乱”,结合上面文段和这句话,请谈谈你对孔子“勇”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答案:孔子主张的“勇”,要智勇兼备,而且要符合礼;缺少智、悖于礼的“勇”是蛮干、乱干,只能导致混乱、失败。(二)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9~10题。甲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19.23)9.(1)《论语》中经常拿屋舍厅堂来比喻一个人的学问造诣,例如上述文字中子贡就把孔子的学问比作数仞之高墙,而孔子也曾称子路的学问已经入门,但还未达到一定的境界,由此可以提炼成语____________。(2)子贡的说法发人深省,按照他的说法,“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叔孙武叔的话宜于何处?请作评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登堂入室(2)①子贡认为自己的知识修养比较浅显,容易被外人看到、理解;②同时认为孔子的学问修养就像数仞之高墙,找不到门进去,就看不到宫室的华美;③所以叔孙武叔就是这样孤陋寡闻的人,有这样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6.11)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6.3)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11.9)10.(1)在孔门众多弟子中,颜渊以____________________著称。(2)从以上段落来看,为什么孔子说颜渊的死对他而言是老天要了他的命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安贫乐道、好学(2)颜渊安贫乐道,勤奋好学;颜渊身上有着儒家典型的君子之风。所以,孔子对颜渊的死感到极度痛心。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种放,字明逸,河南洛阳人也。父诩,吏部令史,调补长安主簿。放沉默好学,七岁能属文,不与群儿戏。父尝令举进士,放辞以业未成,不可妄动。每往来嵩、华间,慨然有山林意。未几父卒,数兄皆干进,独放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之东明峰,结草为庐,仅庇风雨。以请习为业,从学者众,得束脩①以养母,母亦乐道,薄滋味。放得辟谷术②,别为堂于峰顶,尽日望云危坐。每山水暴涨,道路阻隔,粮糗③乏绝,止食芋栗。性嗜酒,尝种秫自酿,每曰空山清寂,聊以养和,因号云溪醉侯。幅巾短褐,负琴携壶,溯长溪,坐磐石,采山药以助饮,往往终日。值月夕或至宵分,自豹林抵州郭七十里,徒步与樵人往返。淳化三年,陕西转运宋惟干言其才行,诏使召之。其母恚曰:“常劝汝勿聚徒讲学。身既隐矣,何用文为?果为人知而不得安处,我将弃汝深入穷山矣。”放称疾不起。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咸平元年母卒,水浆不入口三日,庐于墓侧。翰林学士宋湜、集贤院学士钱若水、知制诰王禹偁言其贫不克葬,诏赐钱三万、帛三十匹、米三十斛以助其丧。四年,兵部尚书张齐贤言放隐居三十年,不游城市十五载,孝行纯至,可励风俗,简朴退静,无谢古人。复诏本府遣官诣山,以礼发遣赴阙,赍装钱五万,放辞不起。明年,齐贤出守京兆,复条陈放操行,请加旌贲。即赐诏曰:“汝隐居丘园,博通今古,孝悌之行,乡里所推,慕古人之遗荣,挹君子之常道。屡览守藩之奏,弥彰遁世之风,载渴来仪,副予延伫。今遣供奉官周旺赍诏,召汝赴阙,赐帛百匹、钱十万。”放至,对崇政殿以幅巾见命坐与语询以民政边事放曰明王之治爱民而已惟徐而化之余皆谦让不对。即日授左司谏、直昭文馆,赐巾服简带,馆于都亭驿,大官供膳。翌日,表辞恩命。上知放旧与陈尧叟游,令尧叟谕意;又谓宰相曰:“朕求茂异,以广视听,资治道。如放终未乐仁,亦可遂其请也。”(节选自《宋史·种放传》,有删节)[注] ①束脩(xiū):十条干肉。指教师的酬金。②辟(bì)谷术:古代一种养生方式。③粮糗(qiǔ):粮食。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亦乐道,薄滋味       薄:不看重B.知制诰王禹偁言其贫不克葬克:能够C.简朴退静,无谢古人谢:推辞D.请加旌贲旌贲:褒美解析:选C 谢:逊于,不如,输于。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与群儿戏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B.放辞以业未成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C.因号云溪醉侯因击沛公于坐D.馆于都亭驿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解析:选B A项,介词,和、跟/连词,和;B项,介词,用;C项,于是,就/趁机;D项,介词,在/介词,比。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放生性好学,淡泊名利。在父亲去世后,兄长都在谋求仕途,只有种放和母亲到终南山居住,前来向他求学的人很多。B.种放生活贫困,但仍自得其乐。隐居期间,他曾经种高粱自己酿酒。每当山洪暴涨,粮食断绝,他就吃芋头、板栗。C.种放的母亲也乐于过安贫乐道的生活。朝廷曾下诏召见种放,恰巧种放生病了,他的母亲就和他到偏僻之地隐居。D.种放虽然无意入仕,但颇受朝廷的赏识。当他拒绝接受左司谏、直昭文馆的职务时,皇上还让他的旧交陈尧叟劝说他。解析:选C 朝廷下诏书召见种放时,种放并未生病,而是假托生病。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对崇政殿以幅巾见命坐与语询以民政边事放曰明王之治爱民而已惟徐而化之解析:断句时应明了大意,紧抓关键词、标志点逐层断开。“放曰”意为“种放说”,前后应断开;“而已”为明显语言标志,其后应断开;“对”是“对答”的意思,故“对崇政殿”后应断开;“命坐与语”意为“皇帝命令他坐下来说话”,前后应断开。答案:对崇政殿/以幅巾见/命坐与语/询以民政边事/放曰/明王之治/爱民而已/惟徐而化之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身既隐矣,何用文为?果为人知而不得安处,我将弃汝深入穷山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朕求茂异,以广视听,资治道。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你既然已经隐居了,写文章有什么用?如果你真的被人知遇而不得安身的地方,我打算离开你深入深山了。(2)我寻求才能杰出的人,以扩大视听,作为治理国家的途径。参考译文: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种放,字明逸,是河南洛阳人。父亲种诩,吏部令史,选调补任长安主簿。种放沉默好学,七岁时能写文章,不和小孩儿们玩耍。父亲曾令他考进士,种放以学业未成为借口,(说)不可以轻率行动。每每往来于嵩山、华山之间,感慨叹息,有隐居山林中的意思。不久父亲去世,几个兄长都在谋求官职地位,唯独种放与母亲一起隐居在终南山豹林谷的东明峰,编结茅草建为草屋,仅仅是遮蔽风雨。种放以互相讨论学习为业,跟从他学习的人很多,得到学生送的学费来供养母亲,母亲也乐从天道,不看重美味。种放得到辟谷术,在峰顶另外构堂,整天端正坐着遥望云彩。每当山洪暴涨,道路阻隔,粮食断绝时,只能吃芋头板栗。种放本性嗜好饮酒,曾经种高粱自己酿酒,每每说空旷的山野清新寂静,借以养心净气,于是自号云溪醉侯。裹着头巾穿着短短的粗布衣服,背着琴提着壶,逆着长长的溪流而上,坐在厚重的大石头上,采摘山药来佐助饮食,往往是一整天。在月末有时到夜半,从豹林谷抵达州的外城七十里,他与打柴的人步行来回往返。淳化三年,陕西转运使宋惟干向朝廷说到他的才能操行,朝廷下诏令派人召见种放。种放的母亲抱怨说:“我常劝你不要聚集学徒讲学。你既然已经隐居了,写文章有什么用?如果你真的被人知遇而不得安身的地方,我打算离开你深入深山了。”种放假托生病没有动身出发。他的母亲拿出他的笔、砚台全部烧掉,与种放转移居住在深山偏僻的地方,人们很少到达那里。太宗称赞种放的节操,下诏令京兆府赐给他缗钱让他供养母亲,不强迫改变他的志向,官吏每年按季节时令抚恤慰问。咸平元年母亲去世,他三天水、米浆不入口,在墓侧边构屋居住。翰林学士宋湜、集贤院学士钱若水、知制诰王禹偁向朝廷诉说种放贫困不能够埋葬母亲,诏令赐给他三万缗钱、三十匹帛、三十石米帮助他办丧事。咸平四年,兵部尚书张齐贤说种放隐居三十年,不游览城市十五年,孝行纯正完美,可以劝勉风俗,简朴柔和清静,不逊于古人。再诏令洛阳府派官吏到山上,用礼遣送前往朝廷,赏赐行装钱五万缗,种放辞谢没有动身。第二年,张齐贤任京兆太守,又列举陈述种放的操行,请朝廷加以褒美。朝廷就赐诏说:“你隐居山丘田园,博通古今,孝悌操行,被乡里推重,仰慕古人遗留下来的光耀,牵引君子的常道。朕多次览阅太守藩镇的奏章,你的行为彰显了隐世之风,因此希望你入朝,辅助我朝延续安宁的局面。现在派供奉官周旺带着诏书,召你到朝廷来,赐给你一百匹帛、十万缗钱。”种放到达朝廷,对策于崇政殿,他裹着头巾进见,皇帝命令他坐下来说话,询问民政边事。种放说:“贤明的君王治理国家,靠的是对百姓的慈爱而已,对百姓只有慢慢地教育感化。”其余的问题种放都谦让没有应对。当天朝廷任命种放为左司谏、直昭文馆,赐给头巾衣服简册腰带,寓居在都亭驿,由职位高的官员设宴款待。第二天,种放上表辞谢皇帝的恩命。皇帝知道种放过去与陈尧叟交往,命令陈尧叟劝谕他;又对宰相说:“我寻求才能杰出的人,以扩大视听,作为治理国家的途径。像种放既然不乐于当官,也可以满足他的请求。”四、语言表达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16.在下面一段演讲词结尾的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总结句,使语段的意思连贯完整。(不超过30字)从孔子以后,被哲学史和思想史叙述过的每个思想家,似乎都有他们被选中、被叙述的理由:孟子多了“性善”的论据,而荀子多了“性恶”的思想,于是开出两种儒家的进路;董仲舒提倡“天人合一”,而且“独尊儒术”,而王充有前人所没有的“无神论”和“唯物主义”;韩愈提出“原道”,而程朱大讲“天理”。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儒学后浪形成了两千多年流不尽的哲思长河(或:后世儒学大师们“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因而比前人更高明)(应从发展、超越的角度回答并使语言连贯)17.市朗诵艺术协会将举办“经典诗文朗诵大赛”,瓯越中学获得3个参赛名额。为保证参赛质量,学校将于2020年12月5日15∶00在学校大礼堂进行校内选拔,并特别邀请著名朗诵艺术家王明作为评委团成员,亲临选拔赛现场。请以瓯越中学校团委的名义,拟写发给王明的邀请函正文。要求:语言简明、得体;不超过70字。邀请函尊敬的王明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瓯越中学校团委2020年11月26日解析:这是一个邀请函,所以需要写明活动的目的、时间、地点和具体的内容。语言要简明、得体。答案:为配合市“经典诗文朗诵大赛”活动,我校决定于2020年12月5日15∶00在学校大礼堂举行校内选拔赛,特邀请您作为评委团成员出席,期待您莅临指导。高山仰止——永远的孔子    随着孔子文化节的举办,国外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的建立,孔子在国外也是一天红似一天。我们不由得心存怀疑:孔子真的有这么大的魅力?孔子真的走向了世界?答案是肯定的,孔子走向了世界,但是这绝不是百家讲坛式的泛滥,也绝非芙蓉姐凤姐式的炒作,孔子能“重出江湖”绝非偶然性的事件。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孔子能对我们造成这么大的影响,而且几千年都不间断,我想并不是因为孔子的神秘,也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圣人,相反,就是因为他是一个普通的人。我们读他的著作,首先能读出他的随和,读出他的七情六欲,也能读出他首先作为一个“人”而不是“圣人”的喜怒哀乐。比如他听说他的得意弟子颜渊死了,“哭之恸”,高喊“天丧予!天丧予!”这是多么感人的场面,这是多么纯真的情谊!其次读到的才是他的理论和至理名言,“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既表现了儒家积极建功立业的热情,又显示了与道家类似的灵活。而这些又恰恰都是以他本身的生活状态为基础的,我们只要把孔子放置到春秋末年那个特殊的时代,就可以发现孔子真的如“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令高山仰止,小溪却步。世上的所有真理都是经历时间的磨砺才站稳脚跟的,正如孔子的儒派思想;并且所有的真理都不张扬,它是慢慢潜入人们的思想之中。孔圣人便是真理的缔造者,如果我们去看他的画像的话,很容易看出他具备着所有智者和长者的气质,朴素无华,简简单单的衣着,就像个极普通不过的老人。孔子之所以比凡人更高一层次,是因为他是安贫乐道之人且早已领悟天地人之道,应该说这就是君子的表现,所注重的是心灵世界;而凡人为名利操劳,图的是物质世界。简而言之:凡人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曾经说过自己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由此可见《论语》一书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社会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作为治国之本的《论语》被世人推崇,在数千年之后的现在依然是国学经典。要是没了孔子,这个世界将会怎样?古典文化研究者——于丹在她的著书中这样写道:《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也就是说,《论语》是人们通向幸福的航标。正是有了孔子的真理,世界才变得靓丽了起来。[点评] 现在我们应该重新了解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阔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自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诲人不倦”;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创办私学,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就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教师。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