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说课稿

ID:1171815

大小:2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6-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说教材《国歌》是七年级人教版音乐教材下学期第二单元内容,紧接第一单元《春之声》后,以“国旗”、“国歌”为主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顺理成章的,同时,也为学习第三单元《华厦古韵》,深化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统教育,培养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奠定了基础,作曲家聂耳在接到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的任务后,以极大的热情,把对战友被捕的悲愤之和对日寇的满腔怒火倾注到音乐中,创作出这首歌鼓舞全国人民同仇敌忾,英勇杀敌的激昂战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一致通过决议,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于本单元涉及多种不同风格的进行曲,根据教学内容,我确定第一课时内容为两大块:1、学唱《国歌》;2、欣赏《东方之珠》和《鼓浪屿之波》。二、说学情由于《国歌》是进行曲的一种音乐体裁,而且学生从小到大也会从不同场合听到,比如每个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以及电视、电影上,所以教学难度不是很大,但是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并体验进行曲那种节奏鲜明,铿锵有力的特点,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明白正确地演唱《国歌》是我们每个中国公民骄傲的使命。三、说教法、学法 由于这首歌在我们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坚持以新的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自主聆听,感受体验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相应的情景,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调动学生学习歌曲的热情,自主跟唱,并进行自评、互评,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充分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关系,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育效果。四、说教学目标、重难点鉴于以上我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确立的教法和学法,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喜欢聆听并愿意演唱爱国歌曲;2、了解《国歌》的风格及特点;3、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激昂的情绪演唱《国歌》。重难点:了解《国歌》风格及特点;把握好歌曲的情绪,正确演唱《国歌》。五、说教学过程下面,我详细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本课时我设计了五个环节:(一)组织教学,情境导入。播放5月19日14点28分全国人民为汶川地震默哀3分钟,天安门广场以及全国各地降国旗的课件。同时提示升国旗唱的是哪首歌,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灾区同胞的关心!我们作为一名中华儿女,有一颗爱国之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二)欣赏教学 完整聆听《国歌》的声乐演唱,从音乐情绪变化及曲式结构上了解《国歌》的节奏鲜明,旋律铿锵有力的特点,(出示建国五十周年阅兵仪式的录像)结合画面谈谈带给你的感受。同时请同学们总结进行曲及特点。(出示大屏幕)(三)唱歌教学根据课标要求使学生达到能用正确的声音情绪,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聆听歌曲《国歌》,听听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心声,完整聆听歌曲之后,提出相关问题:1、这首歌曲突出表现了什么内容?2、歌词中连续三个“起来”和三个“前进”指的是怎样的思想?3、哪个乐句最有力,情绪最激昂?学生做出相应的回答,根据歌曲的演唱要求,进行母音“a”的发声练习。轻声跟唱《国歌》,并根据学生的学唱情况加以单乐句的节奏,音准及力度的指导,并采用模唱,对比等方法,对学生的跟唱进行点评之后,再跟唱一遍,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在演唱中,老师用富有激情的指挥辅助学生的演唱,并调控好两个乐段的演唱情绪。变换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练唱,要求声情并茂,教师弹琴伴奏,正确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对学生的演唱做出点评,给予鼓励。播放欣赏《东方之珠》和《鼓浪屿之波》,然后让学生对比这两首歌与《国歌》的风格与所表达的爱国情感。(四)拓展活动 1、爱国主义歌曲还有哪些?2、再次激昂地演唱《国歌》,并用肢体语言感受进行曲。(五)进行小结《国歌》这首歌曲体裁坚定、昂扬、催人奋进,鼓舞了中华民族为争取自由而永往直前,愿我们在坐的每一位同学都能以顽强、自信、乐观、拼搏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同时也为我们祖国的建设而努力学习!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不足之处,还请评委老师、在坐的同行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