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专题《面朝大海,春暖花开》word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专题《面朝大海,春暖花开》word教学设计

ID:1122013

大小:24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5-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与《错误》课堂教学设计浙江省余姚市第五中学俞建望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理解这两首诗歌所表现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及象征意义。2、能力目标:感受这两首诗歌语言表现出来的节奏;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当代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鉴赏这两首诗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理解这两首诗歌所表现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及象征意义;感受这两首诗歌语言表现出来的节奏;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当代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通过不断的诵读,以读为抒情达意的窗口,不断地让学生在读中悟“美”,继而来上升到诗歌鉴赏的高层面。教学过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部分一、介绍海子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原名査海生,出生于1964年3月24日,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査湾人,从小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学,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再后来被称为“北大三诗人”之一。海子198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用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勤奋,才华横溢地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结集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等。1989年3月26日他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在他作为诗人的短暂的生命里,海子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是他是中国上世纪8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1] 其作品有:二百五十余首优秀抒情短诗,《太阳七部书》,即诗剧《太阳》、诗剧《断头篇》、诗剧《但是水,水》、长诗《土地篇》、第一合唱剧《弥赛亚》、仪式和祭祀剧《弑》、诗体小说《你是父亲的好女儿》等等。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以及各类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教材。[2]海子是一位很有特色的孤独的理想主义诗人。他的这首诗显示了诗人充满灵性、纯真的创作风格。读来给人一种清新温暖的感觉。二、诵读指导:学生自由品读诗作,体会诗作表达的情绪。提示:本诗语言质朴明朗,而又隽永清新,要注意读出诗中积极、昂扬的情感。三、学生自由发言,探讨诗人的情绪和诗作的内涵。提示:海于是一个献身诗歌理想而不惜放弃尘世生活的诗人,他的生活是清苦的,诗中那些温馨幸福的日常生活都是诗人拟想的产物,幻想和现实构成了诗人两难的境地。明确:全诗共三节。第一节诗人勾勒了想象的尘世生活,“喂马,劈柴”,“我有一所房子”等。第二、三节表现了诗人博大的爱心,要给所有的亲人写信、给河山起名字,祝福陌生人等等,极富诗意和人情味。总之:面向大海,春暖花开,向读者展示了一片温暖而清新的意境,也表达了诗人心中开始萌生的对幸福尘世生活的向往。四、拓展(两篇文章)不绝于耳的天籁之音——评海子俞建望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特殊的时刻,1989年3月26日黄昏,在中国,在诗歌之国,有一位年轻的伟大的诗人与火车的车轮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从此中国的当代文学史谱写了这个人很辉煌的名字,这位把尸身镌刻在轨道上的诗人便是海子。事至今日,整整的十几年的历史足以证明诗人海子的壮烈及其诗歌艺术本身所富有的艺术魅力。在我翻动这本《海子诗全编》的时侯,我的内心腾升一种圣洁与崇高的情感。为的是纪念,同时更为深情的缅怀。 反复读海子的诗,犹如挤着诗人当年苦心做诗时的血,那需要有一种莫大的勇气的。在他的诗作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拥动着的两股交叉的情感的冲力,这就是爱与复仇。也许,爱是诗歌艺术的契机、动力、力量的源泉。这一点不难理解。在我们整个浩瀚的诗歌史上,有爱便有诗,有爱便有诗人的诞生。换一句话说,是爱的神奇魔力升华了诗歌艺术。诗歌史上无论是波德莱尔、阿波里奈尔,还是雪莱、海涅、普希金,哪一个不是为爱而歌?哪一个不是由着爱沉浸在了伟大的爱的王国里并使之戴上了诗的王冠的?海子以他忧郁的气质、纯洁如冰的情感,把爱圣洁化、神圣化了。他在诗中时刻地追求着王位、王冠。其实,这便可称之为对执着真爱的索取,他是爱神的种、缪斯的种。海子在短暂的一生中一共爱过四个女人,但几乎每一次的结果均是一场很大的灾难。特别要提到的是他的初恋女孩,更关联着他所有的生命内容,他在诗中写道:“你既然不能做我妻子/你一定要成为我的王冠/我将和人间的伟大诗人一同佩戴/用你的美丽与叶子缠绕我的竖琴和箭袋”(《十四行·王冠》。然而,当诗人在曲折的爱的旋涡里越陷越深的时候,爱情的河流一旦堵塞,就会在诗人内心裂开一道疯狂的情感缺口,导致他为着神圣的使命去孕育苦痛,继而去争斗,直至最后的复仇,这种种的环节是很自然地环节在一起的。以后的为爱而成仁的举动,多少也证明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和对真爱的捍卫,尽管在普通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的想法,在深度上,上升为诗人对诗歌尊严的捍卫,海子最后还是得到了那顶他曾给法国诗人兰波戴上的王冠——“诗歌烈士”,这也决非是偶然之举,应该说是诗性闪光的回归。海子是孤独的,但他依旧在艺术的大道上我行我素,走着属于自己的心路。他的理想是结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融合,即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这种大诗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史诗。翻动他的诗,我们定然会看到海子在诗中描绘的意象几乎囊刮了世界上的很大一部分的宏观与微观之物。大至太阳,小至细沙,远至神话,近至人民币。从原野到河流、池沼;从青海湖到印度、大西洋;从农舍到城市、水手;从稻草到骨头、马群;从梵高到庄子、荷尔德林;从颜料到鲜血、战争;从宝剑到火把、王冠……气势恢弘,具象之多,在诗歌史上堪称绝无仅有。无论从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的角度,还是从经济学、自然科学的角度均可找到视觉的切入口更动人心魄的是,海子以诗剧体的形式,在1986年至1988年间创作了被誉为诗歌史上神话的《太阳·七部诗》,显现出诗人难能可贵的壮举。为之诗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直至最后的“为自己的日子/在自己的脸上留下伤口”,竟把复仇的刀伸向了自己,留下了那些天籁之音,保护了诗歌的尊严。我不想在这里提到关于海子自杀的深层原因,恰好诗人在遗书中也写道:我的自杀与别人无关。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拜沦对东欧诗人启迪时说过的一句话:人不仅要写,还要象所写的那样去生活的。这也是海子触动我心最大的原因吧。 愿此小文再次纪念海子。海子永生。在远方魏晓璠目击众人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海子《九月》远方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词,像一个无尽的梦,无论伸手或奔跑,都是一片触不到的飘渺与虚无。远方是一个幻想中的渴望,眺望会坚定我们的信仰。这是一个痛苦的寻找,我们背起行李离开回忆依附的故乡,却没想过远方也会成为远方。在远方的我们时常会想起另一个远方,那个远方是比儿时的梦还透明得纯净。故乡就是这样。故乡,嘴唇的开启吐出一丝眷恋与感伤的词,儿时的弄堂或戏耍过的空地,无一例外是我们怀念的黑白默片。一点一滴,汇聚成江海,一丝一缕,缠绕长厚茧,翻滚着、包裹着一方净土、一个眺望、一片惆怅。故乡永远是人们最隐秘的心思,是藏在心底里的梦,是梦里的一片闪光,绚烂之中的浮想。在远方,人们总是若有若无地存在着一抹心思,像杜鹃似地啼出血来:“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游离在外的一切,或喜、或悲,在鲜艳的颜色里透不过气来,在紧密的音乐中展不开身来,眼前淡淡的光,就是故乡。夜里的黯星偶尔会闪一下光,让我想起小时候放空的孔明灯,孤单地飘荡,悄悄地闪几下,火舌吞噬着短短的白蜡,正如时间吞噬着浓浓的留恋。很久很久,等到孔明灯不闪了,星星终于灭了,远方的焰气与拼搏消失了,前方的路,在哪里呢?这时人们又会想起故乡,仿佛凝固了所有的悲伤。残破的结局、扑通的心跳和熟悉的呼吸召示着我们回去。可故乡就像夕阳,沉醉在西方的紫霞中,愈陷愈深,愈高愈远了。伴着夕阳血一般晕染开的光,那为高高在上的明月布下凄婉底衬的光,我忽然明白了故乡的意义。那是一种像远方一样遥不可及的臆想,故乡也是一个现实的地方,物是人非,如今已只能成为我们新一层的感伤。有人说感伤的人是可悲的。他们能从一丝空气一缕阳光中品出悲伤的元素。故乡是一个带有悲伤的词。而美得事物往往是悲伤的。在远方,时间冲淡着我们的留恋和怀念,冲不散我们对远方这个词的向往与眷恋。 在远方,感受一缕阳光,倾听花开的悸动,触碰一丝风的温柔,怀念一下故乡,追求下一个远方的梦……《错误》五、简介诗歌,导入:1、郑愁予的诗素以婉约见长,他的爱情诗更可以说清新婉约,绮思无穷。今天我们学习的《错误》也是如此,它以江南的小城为背景,写思妇盼望归人的执着的爱情,意境优美而深婉,显示的正是婉约的美学特点。2、简介作者:郑愁予,原名郑文韬,台湾现代派诗人。1933年出生于河南,1949年去台湾。1955年服役。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年赶赴美国,曾任爱荷华大学讲师、耶鲁大学教授。著有诗集《梦土上》、《衣钵》、《燕人行》。他创作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是曲折动人、情谊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六、讲授新课:1、范读课文。2、要求学生齐读课文一遍。3、出示重点字词,引导学生掌握。跫音春闱窗扉4、逐节讲析并评价:(1)《错误》第一节“我打江南走过,那留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在全诗中起怎样的作用?明确:这两句诗在全诗的分段中,具有“诗序”的作用,在意旨和情调上统摄全诗。“我打江南走过”,短短六个字,暗示过客之匆匆,为下文做了铺垫,同时又暗含了诗的主题“美丽的错误”。“那留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形象地写出了思妇相思之苦。“开落的莲花”,倒装为“莲花的开落”,增添了诗歌的音韵和谐之美,而比喻的手法更将亲人远行,独守空闺之人的悠悠等待之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若非相爱之深、相思之切,怎会容颜憔悴如斯。同时亦有自“君去后、首如飞蓬”之意,女为悦己者容,相思之人不在眼前,哪有心思,“日晚倦梳头”。更为妙绝的是“留在季节里”,一个“留”字,韵味全出。 (2)《错误》第二节,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来描写思妇的心理的?明确:这一小节,作者主要运用两个比喻来写思妇之心,表现思妇的怀人心理。“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心如城,心若道,比喻新颖巧妙。城是寂寞的。怎样的寂寞?‘‘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无东风,无飞絮,缺少了日长飞絮轻飘的小城怎不寂寞。有人问,江南小城怎会如此?思妇眼中又怎会不如此。景语,情语也。而柳絮不飞恰又是思妇心中实景,爱人不在,心如死灰。街是向晚的,青石板路,日落黄昏,思妇目光所及,小巷悠长,空旷寂寞,恰如其心。“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紧掩的窗扉”,着以“小小”二字,自是妙不可言。心中有千般愁苦,百种相思,却无人无处诉说,只得紧紧锁住。三月的良辰美景化若无物,以致窗扉紧掩,春帐不揭,而这一切皆源于“蛩音不响”,游子不归,这怎一个“愁”字了得。本节比喻的精巧运用,除表现在喻体选择的匠心独运之外,还在于为了准确体现思妇相思之情而做的层层渲染,如“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对“城”的渲染,“三月的春帏不揭”对“窗扉”的烘托。(3)为什么说“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这首诗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此句点明诗题。“达达的马蹄”带来了归人的消息,给闺中思妇带来一股东风,应是柳絮飘飞、姹紫嫣红的时令了,应是春风吹起帐幕,纤手打开窗的季节了,但“我不是归人,是过客……”打破眼前的梦景,原来这一段美丽是“错”出来的,是个美丽的错误。’这首诗描写的是思妇盼望归人的执著的爱情。但细细想来,却是归人对思妇的思念,作者采用了换位的手法,通过设想思妇对归人思念的情景,来表现归人对思妇的相思之情。这种手法在古诗中常见。如杜甫《月夜》一诗,明明是身在长安的自己思念家中的妻儿,下笔时却是“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香雾云鬃湿,清辉玉臂寒。”雾湿云鬃,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像中的情景。在这一点上,《错误》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开落的莲花的容颜”,“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和“小小的窗扉紧掩”的心,以及“达达的马蹄”所带来的那种欣喜,这一切也都是作者所想的,以“你对我的思念之苦”,来写我对你的思念之切,构思精巧。(4)有人说,这不是一首爱情诗,是游子思念故土的乡愁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明确:郑愁予,本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济南,少年时代随当国民党军官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饱览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山水风光,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此诗写于1954年,作者正20岁,远离大陆,故土之思自会油然而生。而诗人之名郑愁予,正是采用了辛弃疾的诗句“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之意,而辛弃疾此词抒发的正是故国、故土之思,作者以此为名,深意不言自明。诗中思妇思念游子,实则是游子思念思妇,游子是作者。思妇是故土、故乡,抒发对故国之思是合情合理的,认为此诗是乡愁诗是有一定道理的。七、作业布置完成相关的练习。八、板书设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第一节:诗人勾勒了想象的尘世生活,“喂马,劈柴”,“我有一所房子”等。第二、三节表现了诗人博大的爱心,要给所有的亲人写信、给河山起名字,祝福陌生人等等。错误郑愁予第一节:诗序,在意旨和情调上统摄全诗第二节:运用两个比喻来写思妇之心,表现思妇的怀人心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