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评点
加入VIP免费下载

《再别康桥》教学评点

ID:1120527

大小:5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5-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再别康桥》教学评点江西省乐安县职业中学王赛英教学目标:初步掌握通过意象分析鉴赏新诗的方法;领会诗人的惜别深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全诗意象的把握与体味。难点:诗人对康桥的深沉情感及新诗鉴赏方法。教学设想:这是一首柔婉,舒缓的别离诗。我想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进入诗人营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缠绵惜别之情。在意象、意境的把握上体味它的绘画美,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旁评一、导入播放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片段(徐志摩康桥泛舟情景)。观看电视片段。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二、简介作者及康桥。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的代表人物。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多媒体展示听老师介绍,看多媒体展示。为学习课文做知识准备。三、初读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再欣赏配乐朗诵《再别康桥》,能让学生从中找出差距;然后教师范读,并进行诵读指导。(注意音节、重音、基调)再让学生伴随优美的乐曲进行诵读,从而感受诗歌的音乐魅力。多种形式朗读诗歌诗歌的语言是独特的、精练的、优美的,反复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四、整体感知你认为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预设:对康桥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思考讨论发言整体感受诗歌的情感。 五、创作背景探究诗人为什么对康桥感情如此之深?多媒体展示:诗人曾于1920年10月~1922年8月游学伦敦剑桥大学。这一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说: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经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常常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拨荡漾的康河里划船。此外,这里还珍藏着他刻骨铭心的恋情。讨论思考力求创新,突破传统的介绍方式,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的生活、情感经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这一步骤即所谓“知人论世”,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情感。为深入理解感受诗歌的情感做知识铺垫。六、感受诗歌的建筑美。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理解和感受新格律诗的建筑美,让学生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一、三句诗排在前面,二、四句诗低格排列,空一格错落有致,建筑有变化;再者一三句短一点,二四句长一点,显出建筑美七、感受诗歌的绘画美。1、康桥的美丽是通过哪些景物描写出来的?预设:云彩,金柳,青荇,清潭,长篙,星辉。2、关于意象这些自然景物都很柔美。它们都已超越了它们本身的自然属性,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恋情。而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景象就是意象。3、将“金柳”比喻成“新娘”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预设:金色的柳条随风摇摆,秀美婀娜,好像美艳的“新娘”,形象逼真的写出了金柳的美好姿态,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及浓烈的温柔之爱。分析其他意象。朗读诗歌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八、诗意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作为新月社的代表,徐志摩非常同意闻一多关于新诗的“三美”主张: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请你从音乐美的角度,欣赏这首诗。预设: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六、七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朗读体会交流回答体味诗歌的音乐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九、总结意象是鉴赏新诗的重要方法,诵读是诗歌欣赏的必要手段。本课我们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现代诗歌,同学们要感受全诗意象之美,体会诗人在离别康桥时的那份恋恋不舍,那份依依别情……诵读背诵交流学后体会初步掌握通过意象鉴赏新诗的方法。十、作业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比较赏析:       沙扬娜拉    ——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从内容、形式、意境等方面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拓展学生的艺术灵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总评这是一节朴实而又灵动的语文课。课堂的组织流程从整体感知到品味鉴赏再到主题探究,环节清晰,取舍有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现了诗歌教学的根本:理解意象、把握情感、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作者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对问题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肯定和发扬的。一、借助意象把握情感,依据诗歌文本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对诗歌鉴赏教学存在很多误区:或是“以读代赏”,浅薄处理;或是“以练代赏”,功利至上;或是把诗歌当成小说或政治课来上,没有把诗歌当诗歌讲,学生们不能从中体会到文学的美感,也体会不到到语言的艺术。这一方面显现出教师对中学诗歌鉴赏教学应达到的目标不够明确,对诗歌教学功能认识片面化,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教师自身诗歌教学方面的专业缺失,对诗歌文体特点把握不准和文本解读能力的缺失。诗歌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情感和意象是鉴赏诗歌的主要方法。意象是经过诗人精心选择为表达诗人心中的情感服务的,鉴赏诗歌的情感,从分析诗中意象入手,方能深入而全面(其他如知人论世、形式技巧等也大多围绕意象与情感展开)。这节课,将把握意象和意象特点作为切入文本的重点,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再别康桥》中的意象如“云彩”“金柳”“新娘”“波光”“水草”“星辉”“夏虫”“笙箫”等,意蕴丰富,内含感情,值得我们认真地去揣摩。课堂实录中所展示的对“新娘”“虹”“梦”等意象的把握分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上出了诗歌的味道。二、注重诵读和诵读指导诵读是使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体味语言的途径,也是读者与文本情感交融的途径,特别是对于音乐性较强的诗歌。通过诵读,可以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更为可贵的是,诵读不是平面的读,每一次读都有每一次的目的,或为感知,或为体会,或为揣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尽量通过读来体现,课堂随着读而推进。在此基础上,还注重诵读的指导,除了常规的读准字音、停顿、层次的要求之外,更上升到了审美的层面,如对“荡漾”和“放歌”两处的诵读指导(“重音轻读),启动了学生把握诗的情感表达的钥匙,增加了相关的审美体验。在诵读的方法上,有自由读、展示读、齐读、带着动作读、配乐读、师范读、背诵等,整堂课书声琅琅,诗意荡漾,充分体现出了语文的味道。当然,这节课也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如这节课没有引用一些古典诗歌来说明意象和主题,使得课堂的内涵不够丰富。比如: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如能引用一些古典诗词,会更利于学生准确把握作者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能使课堂的内涵更加丰富。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