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_刘云
加入VIP免费下载

再别康桥_刘云

ID:1120369

大小:38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5-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再别康桥》:一首“真正的诗歌”榆林第二实验中学刘云13319123256内容摘要:《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诗中经典之经典,精华之精华。诗歌淡淡的离情别绪和深厚的人生意蕴引起了各个时期读者的强烈共鸣,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是一首“真正的诗歌”。关键词:康桥惜别人生意蕴共鸣作于一九二八年的《再别康桥》是徐志摩重游剑桥大学之后的收获,也是新诗史上少有的经典,一经问世便倾倒无数读者,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它的魅力丝毫未减。人们体味它含蓄蕴藉的诗情,赞叹它雅致妙曼的语言,领受它轻俏婉转的韵律,欣赏它匀称漂亮的形式,愉悦之余又常常意犹未尽,甚至有一种抓住形骸放走神韵的感觉。那么,这首诗的魅力究竟何在呢?初看上去,这只是一首表达莘莘学子对母校深厚情感的诗歌。徐志摩在剑桥大学度过了一段人生中最难忘、最自然、最愉快的光阴,两年时间里,它不仅接受了剑桥大学文化的洗礼,确立了人生的信仰,而且还充分领受了生活的优雅闲适和大自然的神秘美妙。经过了世事的纷繁与袭扰之后,他又一次回到母校,仿佛昨日重现,星光波光依旧,草青花香依旧,康桥依旧。诗人百感交集,再一次投入母校的怀抱,久久不愿离去:“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沿着康河散步,撑着长篙漫溯,美景似幻,重新领受昔日的美好,诗人沉醉不已:“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然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物是人非,昨日永难重现,更何况梦醒时分的游子又要远行。于是冲口而出的歌声化作了无言的沉默、无尽的惆怅:“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浓浓的惜别和淡淡的忧伤油然而生。但是,诗人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以此为契机,展开了对人生命题的思考。“3 真正有价值的艺术作品一定包含着健全的眼光和见识,连接着对人生的品味和思索。”《再别康桥》的真正魅力即在于此。不会有多少人拥有与徐志摩相同的经历,更不会有多少人对“康桥”怀有徐志摩那样的深情,然而读过这首诗的读者却莫不怦然心动。诗歌艺术的成功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原因是诗人在抒发自己独有的那份对“康桥”的依依之情的同时,仿佛不经意中触动了一种普遍的人生感受,即面对得与失的惆怅,从而使作品包含了深厚的人生意蕴。告别意味着失去,相逢意味着得到。人生本身就在得与失之间运行,由无数个相逢与告别组成。得到知识失去稚趣,得到经验失去单纯,得到功名失去年华。人们在不断相逢与得到也在不断告别与失去,直至无可逃逸地告别生命、失去生命。人生中得与失孰多孰少,又有谁计算得清?于是康桥不仅是徐志摩的“康桥”,也成为所有读者的“康桥”——那生命中过往的、美好的、不可追回的一切。面对告别,有的人痛苦怀旧,驻足不前;面对失去,有的人悲观厌世,浑浑噩噩。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秉承着通脱优雅的性情,坚守着积极达观的态度,肯定生命、拥抱人生,而这一切都是由母校所赋予的。剑桥大学两年的学习经历,不仅使“大自然的优美、宁静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他的性灵,而且使剑桥文化如生命之水般的浸润着他的全部身心,培养起他绅士文化的人生态度:生活是艺术,人生是一种表现而不是目的,对人生采取极端认真的态度又保有精神上的自由通脱,善于在艰难和痛苦中寻求生命的和谐以及性灵的超越,表现出乐观主义的特性。“我不能让绝望的重量压住我的呼吸;不能让厌世的恶质染黑我的血液。厌世观与生命是不可并存的;我是一个生命的信徒,起初是的,今天还是的,将来我敢说也是的。我决不容忍性灵的颓唐,那是不可救药的堕落…”,于是,“无论感受到多么严重的人生困厄和生命挫折,他都力求摆脱由此带来的心灵辎重,在多方面的颖悟和排解中寻求灵性的通达。”“在他人生解读的诗歌之城里,从来都是四通八达的诗思,没有一条真正的死胡同。”《再别康桥》是最突出的代表,诗人把母校赋予他的通达以一种特殊方式回馈给了母校,同时也告诉我们:逝者已逝,来者未已,人生处处有风流,3 何不在深情中告别往昔,在潇洒中继续前行,纵使这潇洒之中隐含着淡淡的忧伤。这样,全诗最脍炙人口的部分——“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不仅表现了诗人的洒脱俊逸,也成为所有热爱生活的读者追慕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真正的诗歌就是在这流行的观点改变之后,甚至于在引起诗人如此强烈反应的问题不再激励任何人之后,依旧不会改变它作为诗歌的性质。”八十余年过去了,曾激起诗人无限情思的康桥之恋,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已显得过于陌生也过于遥远,甚至诗人自己也已经作古,然而,《再别康桥》却凭借着它深厚的人生意蕴以及对人类普泛性情感的把握而得以穿越时空,从昨天一直走来,将过去、现在、和将来连接起来,把你、我、他的距离拉近,在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读者心中引起永远的共鸣与遐思,成为“真正的诗歌”。注释:余秋雨《艺术创造工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3月第一版,第92页《我所知道的康桥.志摩散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1988年1月第二版,第78页徐志摩《“迎上前去”》转引自《新月派的绅士风情》,第216页朱寿桐《新月派的绅士风情》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第301页T.S.艾咯特《英国作家论文选》,三联书店,1986年2月版,第185页3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