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ID:1119249

大小:32.5 KB

页数:2页

时间:2022-05-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每题6分,共18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自三代到明清,形成了一个十分完整的发展序列。对此,历史上不少学者曾作过总结,例如苏轼指出:“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这一总结有一定的道理。大家知道,中国历史上选官制度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的民主制时期。《礼记•礼运》描述当时情形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里的“选贤与能”即当时自然而然形成的选拔公职人员的规程。中国古代尧、舜、禹“禅让”的传说,具体反映了当时选拔人才的情况。夏商以降,开始了“家天下”。(《礼记•礼运》记述当时“大人世及(即宫位世代相传)以为礼”。这里的“大人”旧注释为“诸侯”,实际还应包括官吏,而“世及”之法,不仅仅是诸侯的传位原则,同时也是官吏的任用规程。《尚书•盘庚》云“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可以证明这一点。这种官吏“世及”的制度,即世官制。至奴隶社会鼎盛的西周,世官制也进入鼎盛时期。周世官制的特点,在于当时推行的宗法制分封制紧密结合,那些担任王室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在继承权位之前必须经过国学的教育。他们均遵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代代相袭,占有封地,所以也就世代垄断官职。春秋时,社会开始大变革。出于争霸斗争的需要,一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实行明贤制度。到了战国,社会变革更加剧烈。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惟功惟贤的新选官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世官制时代终告结束。秦汉是我国古代出现的空前的大一统时期。为了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统治者在选官方面创立了察举制。此制选官,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荐举的标准,主要看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汉武帝以后,此制逐渐向规范化发展。东汉未,由于“天下兴兵,衣冠世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通典•选举二》),故魏王曹丕接受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中正制。这实际是一种发展了的察举制,其具体做法就是各州郡县的地方长官,将本地的人才按照丸种不同的等级推荐上来,政府据此授以官职。应该看到,九品中正立制之初,具有选贤用意,但不久即被门阀势力左右,成为世族把持政权的工具。隋唐之后,门阀势力衰落,中小地主兴起,九品中正制遂为新兴的科举制所取代。所谓科举制,是一种考试选官的制度。它的基本特点;即“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换言之,就是说白了能否释褐为官要凭考试成绩。此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大发展于北宋。明清时期,科举制达到了极盛。作为成熟的重要标志,是科举与学校教育的完全合流。学校储才以应科目,而科举必由学校。这种“学校一科举” 培养选拔人才的模式,从当时世界范围来看,无疑是十分先进的。但由于明清两代的科举完全笼罩在封建文化专制主义之下,加上八股文内容空虚,形式呆板,所以科举制也开始走向没落。1904年,清政府举行了最后的一次科举考试,从此,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便宣告终结。考察以上三个时代,不难看出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节选自黄留珠《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删改)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答:首先,总说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有一个十分完整的发展序列;然后,分说不同时代的选官制度及其特点。最后,总结我国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概括科举制的特点。(6分)答:①“一切以程文为留”(或:白丁能否释褐为官凭考试成绩);②科举与学校教育合流(或:“学校-科举”培养选拔人才的模式);③科举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大发展于北宋,明清时期达到了极盛,明清两代完全笼罩在封建专制之下。3、从选官制的角度对苏轼说的“三代以上出于学”作出具体说明。(6)答:三代,指夏商周;学,指学校教育。这一时期产生的选官制是“世官制”,官职原则上代代相袭,而担任王室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在继承权位之前必须经过国学的教育。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