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商山早行经典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最新商山早行经典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

ID:1111208

大小:721.5 KB

页数:70页

时间:2022-04-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商山早行经典课件 了解背景《商山早行》是温庭筠的一首比较著名的写景抒情诗。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这首诗大概是作者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在商山途中所作。 一读诗歌,读准字音。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3、这两幅不同的画面有何关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作者由异乡的景色联想到昨夜梦中故乡的景色,渲染烘托了作者的悠悠乡思。这两幅画面虽然意境不同,但是表现的诗人的感情是一致的。(情感)表现手法:运用反衬,以梦中的乐景反衬眼前的哀情;又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一实一虚,虚实相生。 宋代文学家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如在言外”。那么,你觉得本诗中的“不尽之意”是什么?孤独寂寞、思念故乡、失意苦闷。四读诗歌,体会诗中之情。 五读诗歌,赏析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好在哪里?请加以赏析。运用了“意象组合”的手法,没有动词,只有名词组成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 组合手法的实例: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抒怀》)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商山早行》——小结这首诗通过选取典型意象,运用意象组合、反衬、虚实相生等手法,抒发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以及仕途失意的苦闷落寞之情。 《商山早行》——课堂拓展1、意象:驿道、马、舟、鸿雁、月、羌笛、浮萍、飞蓬等。2、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怀才不遇、幽怨愤慨等。3、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烘托、乐景衬哀情、侧面落笔(不说自己,却说家人想自己)等。羁旅诗的常见特点: 6.3实践与探索第1课时体积和面积问题 新课导入问题:用一根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1)如果长方形的宽是长的2/3,求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2)如果长方形的宽比长少4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3)比较(1)、(2)所得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还能围出面积更大的长方形吗? 解:(1)设长方形的长为x厘米,则宽为2/3x厘米.根据题意,得2(x+2/3x)=60解这个方程,得x=18所以长方形的长为18厘米,宽为12厘米. (2)设长方形的长为x厘米,则宽为(x-4)厘米,根据题意,得2(x+x-4)=60解这个方程,得x=17所以,S=13×17=221(平方厘米). (3)在(1)的情况下S=12×18=216(平方厘米);在(2)的情况下S=13×17=221(平方厘米).还能围出面积更大的长方形,当围出的长方形的长宽相等时,即为正方形,其面积最大,此时其边长为15厘米,面积为225平方厘米.讨论:在第(2)小题中,能不能直接设面积为x平方厘米?如不能,怎么办?如果直接设长方形的面积为x平方厘米,则如何才能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呢? 如果我们要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就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如果我们知道长是多少,根据宽比长少4厘米求出宽,然后就能求出面积.所以现在应该去求出长方形的长或者宽.如果设长方形的长或宽为未知数,其实问题就跟原来的第一小题一样. 探索:将题(2)中的宽比长少4厘米改为3厘米、2厘米、1厘米、0厘米(即长宽相等),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变化?【归纳结论】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长方形的面积在长和宽相等的情况下最大;如果可以围成任何图形,则圆的面积最大.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26cm,这个长方形的长减少1cm,宽增加2cm,就可成为一个正方形,求长方形的长?典例分析解:设长方形的长为xcm,则长方形的宽为(13-x)cm.依据题意,得方程x-1=13-x+2解得:x=8答:长方形的长为8cm. 2.现有直径为0.8米的圆柱形钢坯30米,可锻造直径为0.4米,长为3米的圆柱形机轴多少根?解:设可锻造直径为0.4米,长为3米的圆柱形机轴x根.依据题意,得方程3×0.22πx=30×0.42π解得:x=40答:可足够锻造直径为0.4米,长为3米的圆柱形机轴40根. 3.将棱长为20cm的正方体铁块锻造成一个长为100cm,宽为5cm的长方体铁块,求长方体铁块的高度?解:设长方体铁块的高度为xcm.依据题意,得方程100×5x=20×20×20解得:x=16答:长方体铁块的高度为16cm. 4.将棱长为6cm的正方体铁块没入盛水量筒中,已知量筒底面积为12cm2,问量筒中水面升高了多少cm?解:设量筒中水面升高了xcm.依据题意,得方程12x=6×6×6x=18答:量筒中水面升高了18cm. 5.将一个装满水的内部长、宽、高分别为300毫米,300毫米和80毫米的长方体铁盒中的水,倒入一个内径为200毫米的圆柱形水桶中,正好倒满,求圆柱形水桶的高?(精确到0.1毫米,π≈3.14).解:设圆柱形水桶的高为x毫米,依题意,得π·(200/2)2x=300×300×80x≈229.3答:圆柱形水桶的高约为229.3毫米. 6.有一梯形和长方形,如图,梯形的上、下底边的长分别为6cm,2cm,高和长方形的宽都等于3cm,如果梯形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图中所标x的长度是多少? 分析:本题有这样一个相等关系:长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我们只要用已知数或x的代数式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左边和右边,就能列出方程.解:由题意得(6-x)×3=[(2+6)×3]/2解这个方程,得6-x=4,x=2.答:x的长度为2cm.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课后作业 6.3实践与探索第2课时储蓄和利润问题 新课导入1.你们了解教育储蓄吗?了解储蓄存款征收利息税的情况吗?2.了解与银行存款有关的用语: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期数?什么是本息和?什么叫利率?什么叫利息率?3.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年利率为3.35%的二年期定期储蓄.今年到期后,所得利息正好为小明买了一只价值48.60元的计算器.问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多少元?你能否列出较简单的方程? 问题1:爸爸为小明存了一个3年期的教育储蓄(3年期的年利率为4.00%).3年后能取5600元,他开始存入了多少元?分析:5600元是什么量?要求的是什么量?相等的关系是什么?等量关系:本息和=本金+利息=本金+本金×年利率×期数推进新课 解:设他开始存入x元,根据题意,可列方程x(1+4.00%×3)=5600解得x=5000所以他开始存入5000元. 你还知道储蓄问题中有哪些计算公式?【归纳结论】利息的计算方法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息和=本金+利息=本金+本金×利率×期数=本金×(1+利率×期数) 新学年开始,某校三个年级为地震灾区捐款,经统计,七年级捐款数占全校三个年级捐款总数的2/5,八年级捐款数是全校三个年级捐款数的平均数,已知九年级捐款1946元,求其他两个年级的捐款数. 分析:七年级捐款数占全校三个年级捐款总数的2/5,八年级捐款数是全校三个年级捐款数的平均数,七年级和八年级的捐款数都与全校捐款总数有关,如果设全校捐款总数,那么三个年级的捐款数就都知道了,这样就可以列出方程. 解:设全校捐款总数为x,则七年级的捐款数为2/5x,八年级捐款数为1/3x,根据题意,可列方程得2/5x+1/3x+1964=x解得x=7365所以,七年级捐款数为:2/5×7365=2946(元)八年级捐款数为:1/3×7365=2455(元) 问题3:商场出售某种文具,每件可盈利2元,为了支援山区,现在按原售价的7折出售给一个山区学校,结果每件仍盈利0.2元.问该文具每件的进价是多少元?分析:基本关系式:进价=标价×折数-利润解:设该文具每件的进价是x元.根据题意得:x=7/10(x+2)-0.2解方程得:x=4答:该文具每件的进价是4元. 【归纳结论】利润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式: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商品售价=商品标价×折扣数商品利润/商品进价×100%=商品利润率商品售价=商品进价×(1+利润率) 1.某商店有一套运动服,按标价的8折出售仍可获利20元,已知这套运动服的成本价为100元,问这套运动服的标价是多少元?巩固提升分析:设这套运动服的标价是x元.此题中的等量关系:按标价的8折出售仍可获利20元,即标价的8折-成本价=20元.解:设这套运动服的标价是x元.根据题意得:0.8x-100=20,解得:x=150.答:这套运动服的标价为150元. 2.小王去新华书店买书,书店规定花20元办优惠卡后购书可享受8.5折优惠.小王办卡后购买了一些书,购书优惠后的价格加上办卡费用比这些书的原价还少了10元钱,问小王购买这些书的原价是多少? 分析:办卡费用加上打折后的书款应该等于书的原价减去节省下来的10元,由此数量关系可列方程进行解答解:设书的原价为x元,由题可得:20+0.85x=x-10,解得:x=200.答:小王购买这些书的原价是200元. 3.某小店老板从面包厂购进面包的价格是每个0.6元,按每个面包1.0元的价格出售,卖不完的以每个0.2元于当天返还厂家,在一个月(30天)里,小店有20天平均每天卖出面包80个,其余10天平均每天卖出面包50个,该月小店老板获纯利600元,如果小店老板每天从面包厂购进相同数量的面包,求这个数量是多少? 分析:由题意得,他进的面包数量应至少是50个;等量关系为:(20×进货量+10×50)×每个的利润-[(进货量-50)×10+(进货量-80)×20]×每个赔的钱=600;据此列出方程解可得答案.解:设这个数量是x个.由题意得:(1-0.6)×(20×80+10×50)-(0.6-0.2)×[20(x-80)+10(x-50)]=600解得:x=90.答:这个数量是90个. 4.一家商店因换季将某种服装打折销售,如果每件服装按标价的5折出售,将亏本20元.如果按标价的8折出售,将盈利40元.求:(1)每件服装的标价是多少元?(2)为保证不亏本,最多能打几折?分析:通过理解题意可知本题的等量关系:(1)无论亏本或盈利,其成本价相同;(2)服装利润=服装标价×折扣-成本价. 解:(1)设每件服装标价为x元.0.5x+20=0.8x-40,0.3x=60,解得:x=200.故每件服装标价为200元; (2)设至少能打y折.由(1)可知成本为:0.5×200+20=120,列方程得:200×y=120,解得:y=6.故至少能打6折. 5.为了准备小敏6年后上大学的学费5000元,她的父母现在就参加了教育储蓄.下面有两种储蓄方式:(1)直接存一个6年期;(2)先存一个3年期的,3年后将本息和自动转存一个3年期.你认为哪种储蓄方式开始存入的本金比较少? 分析:5000=本金+本金×年利率×期数=本金×(1+年利率×期数)解:(1)设开始存入x元.那么列出方程:(1+4.75%×6)x=5000解得x≈3891所以开始存入大约3891元,六年后本息和为5000元. (2)(1+4.00%×3)y×(1+4.00%×3)=5000解得:y≈3986所以开始存入大约3986元,6年后本息和就能达到5000元.因此,按第1种储蓄方式开始存入的本金少.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课后作业 6.3实践与探索第3课时行程和工程问题 新课导入1.行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三者间有什么关系?相遇问题中含有怎样的相等关系?追及问题中含有怎样的相等关系呢?2.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问题1:小张和父亲计划搭乘家门口的公共汽车赶往火车站,去家乡看望爷爷.在行驶了三分之一路程后,估计继续乘公共汽车将会在火车开车后半小时到达火车站.随即下车改乘出租车,车速提高了一倍,结果赶在火车开车前15分钟到达火车站.已知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是40千米/时,问小张家到火车站有多远?推进新课 吴小红同学给出了一种解法:设小张家到火车站的路程是x千米,由实际时间比原计划乘公共汽车提前了45分钟,可列出方程:解这个方程:x/40-x/120-x/120=3/43x-x-x=90x=90经检验,它符合题意.答:小张到火车站的路程是90千米. 张勇同学又提出另一种解法:设实际上乘公共汽车行驶了x千米,则从小张家到火车站的路程是3x千米,乘出租车行使了2x千米.注意到提前的3/4小时是由于乘出租车而少用的,可列出方程:2x/40-2x/80=3/4解这个方程得:x=30.3x=90.所得的答案与解法一相同. 【归纳结论】1.行程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变形可得到: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2.常见题型是相遇问题、追及问题,不管哪个题型都有以下的相等关系:相遇:相遇时间×速度和=路程和;追及:追及时间×速度差=被追及距离. 问题2:课外活动时李老师来教室布置作业,有一道题只写了“学校校办厂需制作一块广告牌,请来两名工人.已知师傅单独完成需4天,徒弟单独完成需6天”,就停住了.现由徒弟先做1天,再两人合作,完成后共得到报酬450元.如果按各人完成的工作量计算报酬,那么该如何分配? 分析:我们可以将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可以知道,师傅的工作效率是1/4,徒弟的工作效率是1/6,整项工程分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徒弟先做的一天,第二部分是师徒两人合作完成的,而合作的时间我们不知道,所以应设合作的时间为x,根据工作总量可列出方程.从而求出他们各自工作的量,这样就可以求出他们得到的报酬. 解:设两人合作的时间是x天,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1/6+(1/6+1/4)x=1解得:x=2经检验,它符合题意.所以,徒弟工作时间为3天,完成工作总量的1/6×3=1/2;师傅工作时间为2天,完成工作总量的1/4×2=1/2.因为他们完成的工作量一样,所以报酬也应该一样多,都是270元. 【归纳结论】工程问题中的三个量,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已知其中两个量,就可以表示第三个量.两人合作的工作效率=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的和. 巩固提升1.有一火车以每分钟600米的速度要过完第一、第二两座铁桥,过第二座铁桥比过第一座铁桥需多5秒,又知第二座铁桥的长度比第一座铁桥长度的2倍短50米,试求各铁桥的长. 解:设第一座铁桥的长为x米,那么第二座铁桥的长为(2x-50)米,过完第一座铁桥所需的时间为x/600分.过完第二座铁桥所需的时间为(2x-50)/600分.依题意,可列出方程x/600+5/60=(2x-50)/600解方程x+50=2x-50得x=100∴2x-50=2×100-50=150答:第一座铁桥长100米,第二座铁桥长150米. 2.一艘船由A地开往B地,顺水航行需5小时,逆水航行要比顺水航行多用50分钟.已知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12千米,求水流速度.分析:在水流问题中:船的顺水速度=船的静水速度+水流速度,船的逆水速度=船的静水速度-水流速度.等量关系:船顺水航行的路程=船逆水航行的路程. 解:设水流速度为x千米/时.根据题意,得顺水航行的速度为(12+x)千米/时,逆水航行的速度为(12-x)千米/时,5(12+x)=(5+50/60)(12-x)60+5x=35/6×12-35/6x65/6x=10x=12/13.答:水流速度为12/13千米/时. 3.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甲、乙两人练习跑步,甲每秒钟跑6米,乙每秒钟跑4米.(1)两人同时、同地、背向出发,经过多少时间,两人首次相遇?(2)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少时间,两人首次相遇? 分析:(1)同时、同地、背向,甲、乙二人第一次相遇时,甲和乙共跑了一圈(即400米),等价于相遇问题,相等关系: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400米.(2)同时、同地、同向,甲、乙二人第一次相遇时,甲比乙多跑了一圈(即400米),等价于追及问题,等量关系: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400米. 解:(1)设两人同时、同地、背向出发,经过x秒后两人首次相遇,根据题意,得6x+4x=400,解方程,得x=40.答:两人同时、同地、背向出发,经过40秒后两人首次相遇.(2)设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x秒后两人首次相遇,根据题意,得6x-4x=400,解方程,得x=200.答:两人同时、同地、背向出发,经过200秒后两人首次相遇. 4.甲、乙两队合挖一条水渠,5天可以完成.如果甲队独挖8天可以完成,那么乙队独挖几天可以完成?分析:这一工程问题求的是工作时间.只要先求出乙的工作效率.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就能列出求乙的工作时间的方程. 解:设乙队单独挖需x天完成,由于两队合做每天完成的工作量等于各队每天完成的工作量的和,也就是说两队合做的工作效率等于各队单独的工作效率的和,所以乙队的工作效率为:1/5-1/8.根据题意,得(1/5-1/8)x=1解这个方程,得3/40x=1,x=40/3.答:乙队独挖40/3天可以完成.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课后作业 只要还有什么东西不知道,就永远应当学习。——小塞涅卡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