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节选)
加入VIP免费下载

《项羽本纪》(节选)

ID:1099053

大小:466.5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2-04-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项羽本纪》(节选)司马迁课件制作阙建华 一、司马迁故居:“迁生龙门”司马迁出生于陕西韩城(夏阳)十岁,随父至京师长安 二、读万卷书:司马迁的知识结构史学:司马迁家族自唐虞至周,都是世代相传的历史家和天文家,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的太史令,祖传史官,家学渊源。——史学家文学:从孔子后裔孔安国学《尚书》(古文派)(文学家)——文学家经学:从董仲舒学《春秋》,向老博士伏生学《尚书》(今文派)。——思想家科学:从天官唐都学天文历法,主持编订我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军事:先祖司马错是战国时期秦惠王时伐巴蜀的名将,司马昌是秦始皇的铁官。 三、行万里路:笔下有奇气大约二十岁,司马迁开始外出游历——“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回长安后,司马迁做了汉武帝的近侍郎中,随汉武帝到过平凉、崆峒,又奉使巴蜀,他到得最南边是昆明。每到一地,司马迁都有意识地考察当地风土人情,探访当地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材料,为写作收集资料。 四、命运转折点:李陵之祸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大败,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回。李广之孙李陵时任骑都尉,帅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单于亲率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然仍无力击败他。在单于准备退军时,李陵手下一名士兵叛变,告诉单于李陵后无援兵,且教单于部下制作连发弩弓。最后李陵寡不敌众,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李陵被俘。大臣都谴责李陵贪生怕死。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司马迁说:“李陵带步兵不满五千,深入敌人腹地,打击几万敌人。虽败,可是杀了这么多敌人,也可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为李陵辩护,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之兄),勃然大怒,把司马迁下狱,交廷尉审问。不久,有传闻说李陵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处死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第二年又杀李陵全家,处司马迁以宫刑。司马迁在狱中备受凌辱,“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司马迁《报任安书》)。他本想一死,但想到自己多年搜集资料,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五、司马迁自述写作思想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他在《太史公自序》说:“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史记·货殖列传》序)把耕种、开采、加工、交换,以及交换中的贵贱变化等人们的分工及相互关系,视为符合于“道”的自然现象。“事变多故而亦反是。是以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又说:“无异故云,事势之流,相激使然,曷足怪焉。”(《史记·平准书》)“扶义倜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史记·太史公自序》) 司马迁和《史记》《史记》 六、《史记》的五大体例《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个部分,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相当于王朝史)、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相当于区域史)、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太史公自序》,是作者学术自传)、十表(大事年表)、八书(后改为“志”,记载各种典章制度的历史,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既是史学名著,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名著,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创性著作。它的主体部分是本纪、世家和列传,其中列传是全书的精华。 所谓“前四史”《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官方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记》。《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史记》三家注(刘宋)裴骃《史记集解》(裴松之之子)(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史记》中华书局版 班固说司马迁的《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汉书·司马迁传》),被指责为对抗汉代正宗思想的异端代表。因此,在两汉时,《史记》一直被视为离经叛道的“谤书”,不但得不到应有的公正评价,而且当时学者也不敢为之作注释。 七、对《史记》的评价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透露自己著述《史记》的目的,他说“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朝的历史学家班固说,“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秋,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高度评价了司马迁的科学态度和史记的记事翔实。西汉末学者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八、《史记》的诸多首创《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贯通古今、内容广博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在《史记》中,司马迁第一个为经济史作传:《平准书》、《货殖列传》;司马迁又第一个为少数民族立传:《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他还第一个为卑微者列传:《刺客列传》、《游侠列传》等。《史记》第一次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包容在历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从而开拓了史学研究新领域,推动了我国史学的发展。由于纪传体可以容纳广泛的内容,有一定的灵活性,又能反映出封建等级关系,因而这种撰史方法,为历代史家所采用,影响十分深远。司马迁首创以人载事,始终叙述一个人生平事迹的写法。着重写其“为人”,并注意其“为人”的复杂性。他在作传时,把自己的看法寓于客观的事实叙述之中,含蓄地表示自己对人物的爱憎态度。 九、《项羽本纪》解读《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项羽少时性格粗疏,学业浅尝辄止;长大后的勇武过人,均略写几笔。到破釜沉舟、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消灭秦军主力,威震诸侯,也还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猛士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在进行粗线条的钩勒之后,司马迁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从容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 西楚霸王项羽霸同“伯”,指诸王之长,灭秦后,各路王均为项羽所分封 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彼可取而代也”、“破釜沉舟”、“力能扛鼎”、“一以当十”、“作壁上观”、“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无面目见江东父老”等均已成为著名的成语典故。 京剧《霸王别姬》 十、《项羽本纪》的写人艺术《项羽本纪》在刻划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反面对比、场面渲染、细节描写、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 《项羽本纪》参考书目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汉书•司马迁传》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南宋•洪迈《容斋随笔·史记简妙处》明•凌稚隆《史记评林》日本•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韩兆琦《史记笺证》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