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我的母亲(15)

ID:1091760

大小:56.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4-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新生中学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第9、10周我的母亲第1课时课前: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2.理解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重点难点:1.重点: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2.难点:语言细腻、真挚、深沉。预习作业《自主练习与检测》课中:教学步骤(一)导入1.作者简介: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本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2.导语设计: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课文是写母爱。让我们来欣赏作者如何写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吧。(二)交流预习题(三)教学环节1.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找出生字词。2.理清思路: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1 新生中学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第9、10周第三部分(7—8),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3.探究学习: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吗?学生概括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教师评价。四个片段:a.元宵夜的“巡阅”b.涌流的泪珠c.丰富的内心世界d.劳碌的身影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4.本课小结: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课后:一、练习巩固:《自主练习与检测》二、教学反思后记:第2课时2 新生中学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第9、10周课前: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2.理解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重点难点:1.重点: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2.难点:语言细腻、真挚、深沉。预习作业《课时金练》上的基础练习。课中:教学步骤(一)导入(二)交流预习题(三)教学环节1.继续学习:品味语言:本文语言细腻、真挚、深沉。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加以评说。a.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b.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c.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都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能去掉。第1、2句中的“就”和“才”,表现了对母亲不幸早逝的无限的痛惜之情。第3句中的“敢”如果删去,就成了“不对母亲说出一句”,和原来的意思大相径庭。“不敢”是心里想说,但又怕说出来后母亲不允许“我”再陪下去,越是“不敢说出”,就越是显得真诚、执著。如果改成“不说出来”,就无法把这种矛盾的真实的“心理状态”表达出来了。2.比较阅读: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我的母亲》,让学生讨论两文的异同点,互相交流。《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3.探究学习: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读了课文后,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学生讨论、明确:邹韬奋成长的家庭仍是一个封建家庭,妇女在家庭里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姓名都3 新生中学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第9、10周没有。母亲早逝也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极差。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家庭。邹韬奋成长的这个家庭环境重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有母爱的温暖,有母亲努力劳作的榜样,有文学熏陶,这些也是好的,但是体罚是不可取的。4.本课小结:本文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课后:一、练习巩固:《自主练习与检测》P33课后作业四二、教学反思后记:父母的心课前: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采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动人。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重点难点: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预习作业《自主练习与检测》课中: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导语:大家一起来听一首歌,怎么样啊?看《天下父母心》的flash!常言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亲子之爱”是人类共有的感情,今天我们一起来体会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笔下的父母之心吧!2.作者简介:4 新生中学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第9、10周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在大阪。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二、交流预习题三、教学环节1.整体感知:请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a.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b.想想故事一共经历了几次波折呢?2.语言训练:川端康成的作品以写人物的感情和心理活动见长。课文的情节其实比较简单,但却写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这“一波三折”的情节正是人物心理活动“一波三折”的外在表现。我们能否透过“一波三折”的情节窥探人物“一波三折”的内心活动呢?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说出“那位父亲”和他的妻子的心理。a.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犹豫不决,要和孩子的妈妈商量后才决定。)b.送走长子时?(虽然难割难舍,但认为对方条件优越,送走一个孩子可让他过好日子,自己的负担也可减轻一些。)c.用次子换回长子时?(实在舍不得长子,长子是接班人,无论怎么穷,也要把长子要回来。)d.用女儿换回次子时?(次子也舍不得,因为次子跟死去的婆婆长得一模一样,仍了他就是仍了婆婆,是不孝。)e.要回女儿时?(女儿太小了,现在拿了人家的钱怎么办呢?如数奉还吧,我们宁愿全家六口饿死在一起。)这些理由都很有说服力吗?(前后矛盾,都是借口)送与不送都是基于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3.探究学习: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能。因为父母总是这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爱子之心。5 新生中学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第9、10周现在这样写的好处是:符合生活的真实;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4.拓展延伸:老师这也有一篇文章是关于母爱的,题目是《母爱无言》。a.文章主要写了几件事情,用简明的语言概括。b.联系课文,看看两文有无相似点?c.你有没有感受父母之爱的亲身体会呢?5.发掘真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最伟大、最神圣的。但我们在理所当然的接受父母的爱时是否理解爱,珍惜爱,自己也学会爱了呢?在我们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回报父母呢,比如为他们做一些事情,对他们说一些话……,请你来谈谈。6.老师总结:同学们写得非常有真情实感。都把对父母的爱纷纷诉诸于笔端。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文中的主人公因为有父母的浓浓爱心,相信他们一定会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健康幸福地生活着。同时也衷心祝愿我们每位师生的家庭和睦,亲情芬芳。课后:一、练习巩固:1.把自己课上的习作精心修改后,誊抄在作文本上。2.根据文末,发挥想象,补写一个结尾,他们一家六口将会过着怎样的生活。二、教学反思后记:6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