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专升本辅导之《论语》《孟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大学语文专升本辅导之《论语》《孟子》

ID:1091402

大小:3.96 MB

页数:55页

时间:2022-04-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复习一、选择题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A:《庄子》B:《论语》C:《孟子》D《韩非子》孟子和孔子同属()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名家学派下列人物属于道家学派的有()A:孔子和孟子B:庄子和老子C:荀子和韩非子D:孔子和老子《史记》是一部()A:纪传体断代史B:纪传体通史C:编年体通史D:国别体断代史《刺客列传》选自()A:《国语》B:《战国策》C:《史记》D:《左传》《杂说》写作的朝代是()A:明朝B:清朝C:汉朝D:唐朝 二、填空题中国古代被人称着“体大而思精”阐述文学理论名著是的《》。“知音”一词出自《》,这部书共有几篇组成。就文体上来讲,《兰亭集序》是一篇“”,他由东晋书法家撰成。“陈思”是指的三国著名诗人。“屈平”是指。“夔旷所定”中“夔旷”是什么意思?“操千曲而后晓声,。”刘勰提出的六观是指: 白居易的文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李贽提出了“巧夺天工”的观点,司马迁则有“发愤著书”的观点。“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的思想是由在他的《》一文中提出的。《庄子·秋水》中有两个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和。在古诗文中“渔父”往往有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污的意思。 刺客列传知识点梳理一、翻译1、翻译:(1)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2)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3)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刚才我跟他讨论剑术,他说了我不满意的话,我眼睛瞪了他。)(他当然要离开的,我刚才用眼睛震慑了他。)(荆轲默默地逃走,以后就再也不见面了。) “众人皆醉我独醒”出自《》。《陶庵梦忆》的作者是,“陶庵”是指。“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出自的《》,该文章就体裁来说是。 2、翻译(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怎么可以因为受了欺侮的怨恨,就想去触犯秦国的逆鳞呢!)(2)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那樊将军在天下困厄时,投靠到我这里来,我到底不能因为强秦的威胁,就牺牲我所同情、怜惜的朋友,撵他到匈奴去,这本是我生命结束时才能做的是事了。)(3)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可乎?(希望借太傅的介绍,能够认识田先生好吗?) 3、翻译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我自以为和您不是外人,就把您介绍给太子了,希望您到宫里去拜见太子。)(年高有德行的人所做的事,是不能使人家怀疑他的。)(做了事却使人家怀疑他,就不是有节操的侠客了。)(不把天下所有的土地完全并吞,不使天下所有的国王完全臣服,它的野心是不能满足的。) 4、翻译(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如果现在就去,却没有使他信任的东西,那么秦王还是没法挨近的。)(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现在就这样前往却不能达成任务回报的,才是无用小子呀!)(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太狠毒了。) 5、翻译(1)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秦舞阳脸色都变了,非常害怕,群臣感觉他奇怪。)(2)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便倚靠着铜柱笑,双腿张开,坐在地上大骂道:“事情所以不能成功,只因为想活捉胁迫你,好得到你退还诸侯土地的诺言,来回报太子。”)(3)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不怡者良久。(于是左右的人上前杀了荆轲,秦王心里不愉快了很久。) 6翻译鲁勾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太史公日: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二、文言现象梳理1、一词多义: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先:祖先。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前一“之”字,是动词,到。使使往之主人。之:用作动词,到。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去:离开。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爱:喜欢。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结:结交。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报:报复。擅巴汉之饶。擅:拥有,据有。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蹊:小路。乃造焉。造:拜访。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却:退。跪:两膝着地。蔽:拂拭。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报:告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逮:及,到。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厌:满足。 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擅:独揽,掌握。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其意。恣:听任,听凭。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略:侵占。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信:信物。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对待。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把:握。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顾:回头。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顾:回头。谢:谢罪。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打开穷:尽见:同“现”。 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坚:紧,此指剑插得紧。轲自知事不就。就:完成,达到。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坐:治罪,办罪。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诣:到……去。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举:全部,所有。 2、文言虚词: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虽:虽然。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之:助词,用于词尾,无义。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之:结构助词,的。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虽然:即使这样。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则:如果。因:趁机。 唯荆卿留意焉。唯:希望。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虽:即使。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没有。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以:因为。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只是。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因:于是。 3、词类活用盖聂怒而目之。目:用作动词,瞪视。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舍:用作使动词,使……住下来。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臣:使动用法,使……臣服。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函: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装。太子迟之,疑其改悔。迟:以为迟,嫌迟,意动用法。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穿上白衣戴上白帽。至陛,秦舞阳色变掁恐,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第二讲孔孟部分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中的“曾子”指的是()。A姓曾的人B曾点C曾参2、“三省吾身”中的“省”即。C反省重温孔子:第一节论语先进 3、《四书》指的是()。(选项中书名号略)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B诗经、尚书、礼记、易经C论语、孟子、荀子、庄子D论语、春秋、左传、孟子A 4、《论语》采用的是()。A赋B骚体C记传体D语录体D 5、这些主张源自何处?(1)“有人打你这边的脸,连那边的脸也由他打。”()(2)“以德报怨。”()(3)“以直报怨,以德报德。”()(4)“有福同享,有难同当。”()(5)“善有善报,恶有恶报。”()(6)“见义不为,非勇也”()(7)“六根清静。”()(8)“节葬、节用。”()A儒B道C墨D释E圣经EBACADCBCD 文本细读--《论语·先进》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姓:最早为氏族部落的称号。姓 名《说文》:“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周礼》:“婚生三月而加名。”历朝历代的命名习惯,受人们所属的民族、社会、历史、宗教信仰、道德传统及文化修养的不同而不同。 字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这叫“名字相应”,互为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古人命字大多遵循以下四个原则:①同义反复②反义相对③连义推想④排行 文中称呼姓名字子孔丘子路仲由曾皙曾点冉有冉求公西华公西赤①同义反复②反义相对③连义推想④排行仲尼子路皙有华 姓名字屈平诸葛亮文天祥岳飞周瑜诸葛瑾①同义反复②反义相对③连义推想④排行原孔明景瑞鹏举公瑾子瑜孔:很,如孔急、孔武有力。瑾、瑜:美玉,亦喻美德。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率尔:轻率的样子。哂:音shěn,微笑、叽笑。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小相:傧相的谦称。相﹐诸侯祭祀﹑盟会时的司仪官。 一、《先进》中反映的职业理想:(1)子路:有勇、知方军事(2)冉有:足民(3)公西华:小相经济外交、宗教祭祀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瑟:音sè,弦乐器,似琴。长近三米,平放演奏。作,起也。——《说文》铿尔:音kēnɡěr,象声词。形容金石玉木等所发出的洪亮声。撰:善言。 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雩:音yú,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一种祭祀。一幅自然闲适,充满生命喜悦的暮春咏归图 1、以人物语言表现性格的写作方法文章首先交代了谈话的参与者及其具体情境,以孔门的尊师重礼和师生之情,可以想见,这是一个严肃而又亲切的场合。所以孔子说“以吾一日长首尔,毋吾以也”,无疑打消了弟子们因拘礼而不能尽言的顾虑,一个蔼然长者的形象跃然纸上。而“如或知尔,将何以哉”的提问,又揭开了文章的中心话题。在当时的社会,平民出身的人想有所作为,除了得到赏识和擢用之外,则绝无可能。这也反映出孔子一贯的思想,即求为世用,以行其天下归仁之道。于是,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位弟子都做出了各具特色的回答。子路以勇武见称,性格鲠直鲁莽,不假思索便抢先作答,以振兴受压迫的弱小国家自任,完全是一逼当仁不让的神气。孔子“哂”之,既有善意的批评,也不无私心的赞赏。这一表示,自然发生了影响:冉有的回答既申襟怀,又多了一分谦虚和谨慎。而公西华的回答,则更为谦逊。由各人的口吻,当时的情态和说话者各自的性情,宛然如在目前。 3、在写到曾晳的时候,出现了一段关于弹瑟的声音和人物动作的描写,这样的写的意图和效果是什么?意思在于将曾晳的性格与其他三位弟子加以对比,将读者的关注点聚焦在他的身上;其效果是突出了曾晳洒脱放达的人格特征,并为其出人意料的回答作了铺垫。 一种解释:反映了孔子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他尊重个体生命,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2、孔子说:“吾与点也。”他对曾皙的赞同意味着什么? 孔子曾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第二种解释:孔子向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大同世界,并终其一生为之奋斗不息”,曾皙讲的正是大同世界的景象。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礼记·礼运》 第三种解释: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有人说这表明孔子萌发了隐逸之思,曾皙讲的正是隐者的生活场景。 论语·微子篇第十八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与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孟子·梁惠王下》(节选) 一、学习聚焦1.孟子散文的叙事风格有哪些特点?2.在本文中,表现出孟子怎样的知识分子理想人格? 二、亚圣“孟子”1.孟子的生平孟子(前372—前289),名轲,鲁国邹邑人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晚年与弟子著述《孟子》一书。 二、亚圣“孟子”2.孟子与孔子孟子对孔子的继承孟子对儒家思想的创新a.心性论b.政治思想 三、说文解字本文所记的,是孟子于公元前319年左右再赴齐国以后,游说齐宣王与民同乐、实行仁政的一段谈话。关注点:1.高超的辩论技巧2.“文气磅礴,若决江河”的语言风格 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四、孟子散文的特色气势浩然的重要风格特征长于譬喻,丰富的艺术形象巧妙灵活地运用逻辑推理 3、将本文与《礼记·乐记》“魏文侯问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加以对比,谈谈它们在思想倾向和论说方式上有何区别?在《乐记》里,子夏坚持孔子确立的立场,对古乐推崇备至,对今乐极力贬低和排斥,且就事论事,直言不讳,在本文中,孟子从民本主义出发,对音乐表现出更灵活和宽松的态度,且巧设悬念,借题发挥,由对音乐的嗜好直推到“与民同乐则王矣”的根本问题上来,有更多的劝导策略和论说技巧的意味。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