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人不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诲人不倦(答案)

ID:1090742

大小:44.11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4-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诲人不倦(一)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木「无以立!'鲤退而学;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2.从这则材料中看,作为一个老师,孔子有怎样的教育教学思想?请简要回答。方法上,孔子重视启发诱导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内容上重视诗教与礼教。2.作为父亲,孔子这样教育儿子,是不是少了-•份温情?请你就此谈谈看法。示例一:我不认为孔子对儿子缺乏温情。孔子“远其子"是不偏爱儿子,说明孔子教学上不偏私,有教无类,对学生一视同仁。“远其子"实际上是对子女的严格要求,是君子爱子的体现。示例二:我认为孔子对儿子确实比较疏远。无私,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无情。对儿子惜言如金,大概也缺乏耐心吧。一方面可能工作确实忙,对儿子的学习有些顾不上; 另一方面,可能孔鲤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有限,对他的期望值不高,甚至可能有些灰心。从最终的结果看,孔鲤学无所成,是不是也可证明孔子教育儿子并不成功O(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3.本章说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请谈谈你对这一教育原则的认识。答:有教无类。人有差别,如贫富、贵贱、智愚、善恶、亲疏之类。就教育来说,应该进行平等的、一视同仁的教育,因材施教,感而化之、循循善诱,其背后渗透着一个中庸的理念。(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57页)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r(58页)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课本59)4•孔子通过平时的言行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和崇敬。请结合上面三段谈谈其理由,并作简要分析。第一,孔子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性格上的理解和引导。第二,孔子不仅希望自己 的学生“博学于文”,还希望学生“约之以礼”,更难得的是对学生采取了“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三)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52页)子曰“不愤不启,不熾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53页)5.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冇学生之事,孔子的态度有何矛盾之处?如何理解此矛盾?⑴在第一章中孔子强调自己教育坚持“诲人不倦”的态度;在第二章中孔子却有“则不复也。”(即不再教他)的态度。⑵这两章里体现孔子的育人态度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从“不愤不启,不煤不发”,可见孔子非常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他强调学生首先需要进行思考,尝试表达,只有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基础上,老师才会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只有在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的时候,他才“则不复也”。如果学生自身有求学之心,他就会诲人不倦。6.子曰:“不愤不启,不煤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结合文段,请你评价孔子的启发诱导教育方法。 答:孔子提出的启发诱导包括两层意思:实行启发式必须抓住教育的时机,把握好施教的火候(愤则启,殊则发);实行启发式必须有明确的要求,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愤”和T非”,都是形容学生追求知识的一种急切的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因势利导,在恰当的时候启发、指点、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54页)5.面对子夏带有刁难性的问题,孔子是如何启发教育他的?答:孔子说再好的画也是要画在洁白的底子上,告诫子夏再好的文学也应建立在德行之上,切勿舍本逐末。6.本来是孔子在启发子夏,可为什么孔子却说“启了者商也”?答:孔子这里就是在教育学生做人要朴实,要 以内在德行为务,少一些外在虚伪的花里胡哨的东西,他一启发,子夏就明白,接受老师的教诲并且能举一反三、启发老师,而老师肯定并谦虚地接受他的这种理解,这是一种让人羡慕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五)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53页)9.简析文屮所体现的孔子的教育思想。答:学习贵举一反三,善于从已知中推及未知事物.要致力于学问,努力达到更高境界,成为品学兼优的人(六)孙武叔①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②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A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B之云,不亦宜乎!”(59页)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Z(59-60页)10.上文中画线词语“夫子〃在文中具体指谁?夫子A:孔子夫子B:叔孙武叔11•从屮表现了子贡对孔子怎样的态度?请作简耍分析。表现了子贡对孔子的高度敬仰之情、尊 以内在德行为务,少一些外在虚伪的花里胡哨的东西,他一启发,子夏就明白,接受老师的教诲并且能举一反三、启发老师,而老师肯定并谦虚地接受他的这种理解,这是一种让人羡慕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五)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53页)9.简析文屮所体现的孔子的教育思想。答:学习贵举一反三,善于从已知中推及未知事物.要致力于学问,努力达到更高境界,成为品学兼优的人(六)孙武叔①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②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A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B之云,不亦宜乎!”(59页)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Z(59-60页)10.上文中画线词语“夫子〃在文中具体指谁?夫子A:孔子夫子B:叔孙武叔11•从屮表现了子贡对孔子怎样的态度?请作简耍分析。表现了子贡对孔子的高度敬仰之情、尊 重老师的严正态度,斥责了叔孙武叔的诋毁,讽刺了其浅薄无知。(七)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58页)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59页)12•上文笫一章和第二章,运用叠句和反问句表现出孔子怎样的感情?答:哀伤欲绝的感情,足可催人泪下13.请结介第三章,简要分析颜渊喟叹的内容。颜渊对孔子的赞叹,共有三叹。一叹孔子学问之深,二叹老师善教,三叹“入门之难”。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