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案(岳麓版选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第五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案(岳麓版选修1)》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案22 单元学习总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市场经济,它的特征不在于是否有计划、有宏观调控、有政府指导,这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都有,而是在于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其他所有制和分配形式并存。‎ ‎(2)原因:①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②单纯的市场调节又带有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 ‎(3)确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1997年中共“十五大”创新理论。‎ ‎(4)意义:①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客观要求,是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和国有企业缺乏活力等问题的要求。③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现代化建设。‎ ‎1.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核心内容及结果如何?据此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1)经历了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 ‎(2)核心内容及结果:①土地改革: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农业合作化: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的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意义: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 ‎③人民公社化: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实行“一大二公”。影响: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3)认识:①生产关系的调整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手段。②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也是检验生产关系的调整是否正确的标准。③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超前或滞后都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建国后我国工业经济体制经历了哪三次重大转变?每一次转变的原因、核心内容及结果怎样?‎ ‎(1)转变 第一次:建国初到1956年底,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 第三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2)原因 第一次:①照搬苏联模式。②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③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 第二次: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化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革”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对工业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三次: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3)核心内容 第一次: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第二次: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 第三次:把企业推向市场。‎ ‎(4)结果 4‎ 第一次: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第二次: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第三次:这次调整将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怎样理解新时期的历史转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下列转变:‎ ‎(1)指导思想上: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经济上: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到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对外关系上:从封闭保守转向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从“战争与革命论”转向“和平与发展论”,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 ‎(4)政治上:从维护僵化体制转向全面改革;从强化集权、个人崇拜转向建设民主政治。‎ ‎(5)文化上:从轻视知识、践踏人才转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典型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建立便于地主阶级发展的新制度,进而确立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 材料二 人们说:“这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年代。”30多年前从安徽小岗村开始的改革。开始,人们以为就是一个落实生产责任制的问题,但实践很快就告诉我们,这是一场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深刻革命。农民的生产经营有了自主权,人民公社制废除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这一切来得那么突然,又那么合乎逻辑。——倪迅《改革开放:重大而关键的抉择》‎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商鞅是怎样“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的?并列举商鞅建立了哪些便于地主阶级发展的“新制度”。‎ ‎(2)30多年前开始的中国农村改革的理念与商鞅变法的经济改革有什么相似点?在土地制度和经济政策上有什么不同?‎ ‎[解题方法]‎ 4‎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与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题再现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即可。第(2)题“相似点”应从两次改革所起的作用来入手分析,“不同”应紧紧抓住“土地制度”和“经济政策”这两个角度比较。‎ ‎[参考答案]‎ ‎(1)措施:废井田;废除“世卿世禄制”,规定贵族没有军功者,要剥夺其贵族身份。新制度: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制度;重农抑商制度;军功爵制;严密的户籍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2)相似: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努力发展农业生产。不同:土地制度,当今坚持土地公有制;商鞅确立土地私有制。经济政策,当今农业与工业并重,农村改革为城市改革奠定基础;商鞅重农抑商。‎ 古今改革比较型试题的解答方法 在高考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古今改革的比较题,这类试题的特点是选取古代与近现代的改革各一个进行比较,一般两个材料,两到三个设问。‎ 解答这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时代的不同,所体现的性质的不同;第二,寻找相同点时,注意其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如商鞅变法与建国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虽然其阶级实质不同,但其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等方面有相似之处。‎ 4‎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