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二上学案(第四课 白莽作《孩儿塔》序)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沪教版高二上学案(第四课 白莽作《孩儿塔》序)

ID:1086204

大小:38.24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2-04-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四白莽作《孩儿塔》序鲁迅第一课时年月日【课前预习】1、阅读背景材料,了解作者的心态:1931年2月7日深夜,白莽(殷夫)、柔石等青年作家被国民党政府杀害于上海龙华。本文写于烈士牺牲五年以后。其间,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九·一八”事变、“一·二八”抗战、国民党政府对外“不抵抗”对内疯狂进行两个“围剿”、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等,而鲁迅抱着有病之身,始终斗争在文化战线的前列。但从1936年春开始,他的病情加重,常常需要卧床。3月10日接到一封“远道2寄来的信”,请他给《孩儿塔》诗集写序,而《孩儿塔》是白莽的诗集,他“大病初愈,才能起坐”,当天夜里,“夜雨淅沥,怅然有怀,便立即写了一点短文”,3月12日便寄出了,可见鲁迅先生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深情和对革命事业的高度热忱。2、关于白莽(1909-1931):原名徐祖华,一名柏庭,笔名殷夫、白莽等。浙江象山人。现代诗人,中共党员。1927年到上海,同年4月间被捕;秋天,被释放后入同济大学读书。1927年加入“太阳社”。从事共青团工作。1929年,再度被捕,后又获释。1930年春加入“左联”,经常为刊物《萌芽》、《拓荒者》、《巴尔底山》写稿。1931年1月17日,同其他23位革命同志(包括另外4位革命作家在内)一同被捕,2月7日被秘密杀害于龙华,时年仅22岁。主要作品有《别了,哥哥》、《血字》、《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等。他是我国早期无产阶级诗人。其诗多取材革命斗争,格调清新,境界开阔,气魄雄浑,声调激昂,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战斗气息。3、什么是“序”序是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用来说明著述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的文字。有的序还直接对作品发表评论,研究阐发有关的问题。“引言”、“前言”、“写在前面”等也属序的范畴。序可由作者自写,也可由别人或编者写。序按不同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简要说明编写目的,简介作品内容、体例的,属于说明文;对作品有所评论,或对作品内容进一步阐发的,属议论文。4、基础训练: (1)鲁迅,原名__________,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新编》,散文集_______________,诗集__________,杂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______是他首次用鲁迅笔名发表的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2)在下列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处画“|”A.①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②那么,③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④常要觉得寝食不安,⑤给它企图流布的。B.①我所惆怅的是我简直不懂诗,②也没有诗人的朋友,③偶尔一有,④也终至于闹开,⑤不过和白莽没有闹,⑥也许是他死得太快了罢。【知识点整理】一、整体把握1.本文文体是______。阅读全文,本文思想感情地基调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达就是“__________”。2.给本文划分段落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清本文情感脉络的变化及其原因感情变化:()——()——()原因:————二、局部赏析1.文章第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忘却的记念》中作者写了与白莽的三次交往,而在本文中作者着重回忆了与白莽的第三次见面。作者在文中这样写对白莽的回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第二段在回忆白莽生前形象时,突然转到“我前一回的文章上是猜错的,这哥哥才是徐培根,航空署长,终于和他成了殊途同归的兄弟;他却叫徐白,较普通的笔名是殷夫”。这句话仅仅是要纠正对白莽名字的误解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给它企图流布的。”说说这一句所用修辞手法产生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练习】本文的语言简短、犀利,独特的精炼美令人倾服。根据内容和语境,赏析下列句子。1.“我的记忆上,早又蒙上许多新鲜的血迹’”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格?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四段说“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其中“比方”是什么意思?“别一世界”是怎样的世界?①“比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别一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简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巩固】一、仿写: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练习读《呐喊》茅盾①一九一八年四月的《新青年》上登载了一篇小说模样的文章,它的题目、体裁、风格,乃至里面的思想,都是极新奇古怪的,这便是鲁迅君的第一篇创作《狂人日记》,现在编在这《呐喊》里的。那时我对于这古怪的《狂人日记》起了怎样的感想呢?现在已经不大记得了;只觉得受着一种痛快的刺戟,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看见了绚丽的阳光。这奇文中的冷隽的句字,挺峭的文调,对照着那含蓄半吐的意义,和淡淡的象征主义的色彩,便构成了异样的风格,使我一见就感着不可言喻的愉快。这种快感正像爱吃辣子的人所感到的“愈辣愈爽快”的感觉:凡事总须研究,总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是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②继《狂人日记》来的,是笑中含泪的短篇讽刺《________》;于此,我们第一次遇到了鲁迅君爱用的背景——鲁镇和咸亨酒店。这和《药》、《明天》、《风波》、《阿Q正传》等篇,都是旧中国的灰色人生的写照。尤其是出世在后的《阿Q正传》给读者难以磨灭的印象。现在差不多没有一个爱好文艺的青年口里不曾说过“阿Q”这两个字。我们几乎到处应用这两个字。③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辛亥革命,反映在《阿Q正传》里的,是怎样的叫人短气呀!乐观的读者,或不免要非难作者的形容过甚,近乎故意轻薄“神圣的革命”,但是谁曾亲身在“县里”遇到这大事的,一定觉得《阿Q正传》里的描写是写实的。我们现在看了这里的七八两章,大概会仿佛醒悟似的知道十二年来政乱的根因罢!鲁迅君或者是个悲观主义者,在《〈呐喊〉自序》里,他对劝他做文章的朋友说道: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④朋友回答他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就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因为“说到希望,是不能抹杀的”,所以鲁迅君便答应他朋友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但是他的悲观以后似乎并不消灭,在《故乡》中,他又明白地说出他对于“希望”的怀疑: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⑤但是《呐喊》对于辛亥革命之侧面的讽刺,我觉得并不是因为作者是抱悲观主义的缘故。这正是一幅极忠实的写照,极准确的依着当时的印象写出来的。作者不会把最近的感想加进他的回忆里去,他决不是因为感慨目前的时局带了悲观主义的眼睛去写他的回忆;作者的主意,似乎祗在刻画出隐伏在中华民族骨髓里的不长进的性质。1.第②段空格处应填入的小说名是《________》。2.《狂人日记》给茅盾带来“辣”的快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认为《阿Q正传》将辛亥革命反映的“是怎样的叫人短气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鲁迅先生塑造的阿Q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阶级特征、性格特征的典型化的人物形象,在本文中表达出类似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认真体味文中摘引的《(呐喊)自序》及《故乡》中的两段文字,联系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①“铁屋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熟睡的人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他(闰土)的愿望”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愿望”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对于鲁迅究竟是不是“悲观主义”,茅盾联系鲁迅的具体作品作了回答,请根据文意加以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年月日【课前预习】1.《白莽作序》的作者是________,白莽就是“左联”五烈士中的_______,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高中教材选有他的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2.《白莽作序》中,为白莽诗集的意义作出高度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练习】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A.本文是一篇序文,介绍了白莽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和他参加革命活动的经历。B.本文饱含对反动军阀政府杀害左联五烈士的强烈愤慨,控诉了他们的血腥暴行。理清C.这篇序文以散文的形式的笔法,满含对亡友的怀念与尊重,热情赞扬了白莽的革命精神。D.这篇序文写于左联五烈士牺牲后的第五年,鲁迅先生内心的悲愤仍然不减于写《为了忘却的记念》时,只是痛定思痛,更增加了些理智的思考。E.本文运用多种修辞,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白莽的怀念,这是这篇序的主要内容。F.“捏着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形象地表达了鲁迅先生那种迫切希望将牺牲战友的诗文尽快付梓的内心情感。2.第三段中,作者说“我简直不懂诗”,是真的不懂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可实际说了吗?说说这两句在文中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鲁迅对白莽的诗有如下评价:“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本文语言含蓄而深沉与其使用比喻象征手法有关,请举例作简要说明。5.以本文为例,谈谈书序写作的要点。【课后拓展】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杨曾宪①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这或许是事实,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1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②当然,鲁迅和周作人是亲兄弟,鲁迅也并不知道周作人的“后事”。但即使从周作人的“前事”而言,他与鲁迅的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不仅 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哪一种制度哪一个阶级哪一派文化现象,而且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但很快,新文化只沦为他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把玩起中国的器物文化来。悠悠五千年,中国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匹;吃喝玩乐衣食居行,随手拈来就是文化,就是文明。用林语堂的话说就是,西方文明除去抽水马桶先进,其他别无所长。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并不偶然。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与鲁迅相比呢?③但正因如此,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味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闲者甚众呢?而鲁迅却不是能躺着读的。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些劣根性,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但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自慰的阿Q精神。德国在普鲁士时代曾经是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但经过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代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批判,经过贝多芬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的陶铸,百年过后的德意志民族已是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虽然今日中国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据说已经到了可以说“不”的时代,但从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中,从种种时髦的学术论争和学术命题所暴露出的盲目的民族自卑与自傲文化心理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嗅出阿Q主义的味道——今日之新国粹主义不正在国学热国故热中疯长么?我们的国民性改造任务还远没有完成,毒化民族的灵魂的阿Q精神却仍在蔓延滋生。物质贫乏时的阿Q尚是可怜的,物质丰富时期的阿Q却变得有些可憎。如果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出刚健峻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④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今日中国毕竟处于歌舞升平的时期,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但不能以此排拒甚至贬低鲁迅。尤其作为民族精神体现 者和创造者的知识分子不能媚俗从众丧失操守地靠作翻案文章靠出卖民族的良知哗众取宠谋利发财。在鲁迅的伟岸形象面前,周作人永远是一杯黄土。⑤鲁迅,不应也不会离我们远去。1.作者在第一段中说:“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1)“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的真正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的真正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文章中看,(1)“器物文化”指的是怎样的文化?(2)应当怎样概括周作人文学创作的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三段中说到“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这个“痼疾”是指什么?(不超过25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举德国由一个“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变为“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认为“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的理由是什么?请分条陈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本文就中国文化对民族的意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下列分析符合作者意思的两项是()()A.周作人与鲁迅不可同日而语,就是因为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没有鲁迅高。B.本文说的是鲁迅与周作人,论的却是文化的批判与陶铸灵魂的功能。C.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读地摊上的畅销作品,既是人生的一件乐事,又利于自省自察。D.在鲁迅重铸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同时,周作人却玩物丧志,终于堕落为民族罪人。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知识分子应当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者和创造者,并且担负着改造国民精神的重任。B.作者认为,今天仍然存在着阿Q主义,这主要表现在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C.作者认为,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即用鲁迅的思想与妨害民族进取的劣根性斗争。D.作者认为,应当客观地评价周作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导青年人追求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E.作者认为,对今日的中国青年,当然更需要的还是鲁迅,但也不能因此而排拒周作人。十九窦娥冤(节选)关汉卿第一课时年月日【课前预习】关汉卿(1219-1301),号己斋叟,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其祖上世代为官,他曾任太医院尹。约元成宗元贞年间,只身移居大都(今北京),与元杂剧作家白朴、赵子祥等组织领导了杂剧作家团体——玉京书会。元人熊自得《析津志·名宦传》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元人周德清把他与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所作杂剧60余种和大量散曲,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而且对全世界文化交流起了巨大作用,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958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与达·芬奇齐名的世界文化名人。 关汉卿是元曲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共创作的60余种杂剧今存《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单刀会》、《蝴蝶梦》、《玉镜台》、《金线池》、《谢天香》、《绯衣梦》、《西蜀孝》等18种,《哭香囊》、《春衫记》、《孟良盗骨》3种仅存残曲。其创作题材十分广泛,大多干预社会,力倡人道,诅咒战争,向往和平,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着意表现人民,特别是下层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精神。塑造了窦娥、赵盼儿、王瑞兰、谭记儿等多种典型的妇女形象,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曲词本色而精炼,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1.在中国文学史上,唐诗、宋词与_______鼎足而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标志。2.元曲包括两大类型,一类是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_。3.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____________形式。__________(时代)产生于中国北方。4.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_______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结局。5.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________的若干曲牌组成。楔子只能用一二支_______。宫调,即_________,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_________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6.杂剧的舞台演出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_________是杂剧的主要部分。【课堂练习】(外扮监斩官上,云)下官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刽子云)行动些,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正旦唱)【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宴(甲)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球】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④天地也!(乙),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⑥哎,只落得两泪涟涟。1.下列戏剧术语分类不正确的一项是()⑴外(外末)⑵端正好⑶云⑷正宫⑸滚绣球⑹一煞⑺白⑻正旦⑼科(介)⑽倘秀才⑾花脸⑿耍孩儿 A.角色名⑴⑻⑾B.角色表演指示⑶⑺⑼C.宫调名⑵⑷⑿D.曲牌名⑸⑹⑽2.将下面两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处,共体会其表达作用。A、做得个怕硬欺软  B、叫声屈动地惊天甲:(  )乙:(  )这两句的表达作用分别是(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3.这折戏一开始,作者让监斩官、公人、刽子手陆续登场,击鼓鸣锣,摆旗提刀,吆三喝四;而所解押的是一位平民弱女。这段科白所渲染的气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端正好】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诉说无端受罪,蒙冤含屈B.对命运不公天地不公发出呐喊C.表达内心极端愤怒D.不能怨王法,只能怨天地5.请从【滚绣球】中找出符合下列分析的相应句子,将序号填入后面的括号中。A.用对比对偶修辞方式痛陈现实的不公道。(   )B.采用对偶和大声呼告对天地加以否定控诉。(   )C.对天地敬畏,抱有幻想。(   )D.用呼告和反问句对天地悲愤地质问。(   )E.丢掉了幻想和敬畏,用呼告对天地进行指责和揭露,得出了结论。(   )6.阅读【滚绣球】,完成题目(1)此曲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黑暗统治的愤怒控诉。(2)概括此曲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希望—()—()—怨叹7.请把窦娥指斥天地,否定鬼神,表现其强烈反抗性格的重点词语找出来。(至少找出4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窦娥冤》中的两句唱词,有两个不同版本的文字表述,试分析其优劣。《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拓展】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尾 关汉卿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锅碗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国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拆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1.下列关于《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尾》的曲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铜碗豆”在元代隐喻狎客。B.“梁园月、东京酒、洛阳花、章台柳”都是元代戏剧艺术家们经常赏玩的。C.围棋等游戏是风月场中子弟擅长的。D.“尚兀自不肯休”意思是“还是不肯放弃”。2.下列关于《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尾》主题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作者以“铜碗豆”自喻,以玩世的口吻抒发愤世的情愫,表现了不与统治阶级妥协的精神。B.作者以狂放不羁、泼辣淋漓的风致和惊世骇俗之语,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人非议其混迹市井的鄙视态度,反映出作者不向世俗低眉折腰的傲骨。C.元代知识分子地位低下,有“七优八娼、九儒十丐”之说,作者以“专向烟花路上行”的玩笑之语,表达了与江湖艺人们水乳交融的情感。D.关汉卿为了畅达地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在“铜碗豆”之前加上了39个衬字和排比句,虽不顾曲律,但豪放中别有韵味。3.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对关汉卿的一点理解。切入点宜小,不超过25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关汉卿重视戏剧表演效果,读了上面的语段,你知道他成功的原因吗?请用简洁的话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年月日【课前预习】1.关汉卿,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与________、________、郑光一起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一生写了六十多部杂剧,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部成就最高,影响最大。2.《窦娥冤》全剧共_____折,课文节选的是第______折,是全剧的______部分,也是窦娥性格发展到顶点顶点部分。窦娥爱爱剧中的角色称“_______”。3.根据故事情节,可以把课文10个曲牌分成3个部分,试概括各部分的曲牌大意。第一部分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练习】【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是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煞尾】浮云为我明,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到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1.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均限四字语回答。)这四个典故所涉及的四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窦娥的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表达当时人们群众强烈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愿望。 B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反映人民群众惩治邪恶,保护善良的心理需求。C.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只能靠鬼神来解决他们认为无法解决的矛盾。D.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面对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只能让天地动容寻求出路。3.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试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婆媳诀别的场面中,有一段发自窦娥心灵的呼喊:“……这都是我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怨含屈”,窦娥为什么抱怨自己的命运,她这样说用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的窦娥是一个善良而又富有反抗精神的形象,请从文中各举一例进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拓展】【南吕】一枝花·怨雪唐毅夫不呈六出祥,岂应三白瑞?易添身上冷,能使腹中肌,有甚稀奇?无主向沿街坠,不着人到处飞。暗敲窗有影无形,偷入户潜踪蹑迹。【梁州】才苫上茅庵草舍,又钻入破壁疏篱。似杨花滚滚轻狂势。你几曾见贵公子锦茵绣褥?你多曾伴老渔翁箬笠蓑衣?为飘风胡作胡为,怕腾云相趁相随。只着你冻的个孟浩然挣挣痴痴,只着你逼的个林和靖钦钦历历。只着你阻的个韩退之哭哭啼啼[注]。更长,漏迟。被窝中无半点儿阳和气。恼人眠,搅人睡。你那冷燥皮肤似铁石,着我怎敢相偎?【尾】一冬酒债因他累,千里关山被你迷。似这等浪蕊闲花,也不是久长计。尽飘零数日,扫除做一堆,我将你温不热薄情化做了水。[注]孟浩然曾雪中骑驴觅诗,林和靖酷爱雪中赏梅,韩退之贬潮州时雪阻秦岭。此三人均可谓雪中寒士。1.这首套曲中提到的林和靖即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韩退之就是____代文学家________。2.对这首套曲中有关语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不呈六出祥,岂应三白瑞”:句中“六出”“三白”均指雪。瑞雪兆丰年,此 句表达了对瑞雪的喜爱。B.“你几曾见贵公子锦茵绣褥?你多曾伴老渔翁箬笠蓑衣?”:言指雪花趋炎附势,只欺贫弱。不光临不愁温饱的富贵子弟,也不去成全附庸风雅垂钓寒江的隐逸之士。C.“一冬酒债因他累,千里关山被你迷”:因雪寒而沽就能取暖,负债累累;因雪迷关山,客游千里难归。D.“似这等浪蕊闲花,也不是久长计”:“浪蕊闲花”是喻指雪花,句意为雪困人终不会长久。3.下列对这首套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套曲,“南吕”“一枝花”“梁州”“尾”几支曲牌组成套数,“怨雪”是该套曲的标题。B.该曲首段入题。突出写雪花散漫轻浮、行踪诡秘,使人饥寒交迫、困苦不堪的丑态。C.【梁州】曲运用孟、林、韩三人的事典,说明雪专门为难寒士,生动地写出了雪的罪孽。D.【尾】曲将作者的怨恨抒发到了极点,并开始采取行动,将这不通人情的“薄情儿”,“扫除做一堆”,“化做了水”。4.很明显该曲的雪极富比喻进而象征意义。试把这一层含义分析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