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上课用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游褒禅山记上课用

ID:1073358

大小:731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2-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走进精彩课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然山水以其永久的魅力、闪闪的灵光招引世人。古往今来,无数墨客骚人访奇山,探异水,留下千古流传的精美篇章。《游褒禅山记》就是宋代大文豪王安石的山水游记作品,本文在写作上别具一格,在记游中融入自己的情思,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让读者在享受感官之美的同时,获得更高层次的共鸣。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篇“半途而返的游览流芳千古的美文”。 学习目标1.学习本游记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法;2.理解作者“尽志无悔”的思想追求和“深思慎取”的学习态度;3.课文背诵,积累虚词、实词。 兼具记游与议论,是游记的变格。[记]:属于游记。游记:记录游览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文章。主要特点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的感情。一般以记为主,以感为辅。《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游褒禅山记》 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当时他34岁。背景 诵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注意长句的停顿。概括文章每段主要内容。 1、褒禅山2、而卒葬之3、庐冢4、有碑仆道5、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6、有穴窈然7、则或咎8、无物以相之9、箫君圭君玉10、余弟安国平父(bāochán,也就是华山)(zhǒng,坟墓)(yǎo,深远幽暗)(jiù,责怪)(xiàng,帮助)(guī,人名)(fǔ,对男子的美称)(zú,死后)(pū,倒)(/huá/huá) 词类活用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其后名之曰褒禅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火尚足以明也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常在于险远有泉侧出问其深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名做动,居住,筑舍名做动,命名命名,取名形做动,弄错.说清楚形做动,照明形做动,穷尽形做名,险要偏远的地方名做状,从侧旁形做名深度形做动,极尽 古今异义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十分之一不一般到达求学的人 特殊句式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此予之所得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有碑仆道状语后置判断句省略句 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而(题字)记游的人很多——(这是人们)所说的前洞。问起它的深度,就(连)那些喜欢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人们)叫它后洞。——语句翻译大概洞更深,那么那些到(的人)又更加少了。 正当这个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进入,火把(也)还足够(继续)照明。4、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5、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6、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起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进去洞里越深,那前进((就)越困难,可是那见到(的景象)(就)越奇特。——语句翻译 7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9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至不能尽那游览的乐趣。 理清思路一(1、2):记叙——游山经过。二(3、4):议论——游山心得。三(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 余之所得古人求思之深奇观常在险远有志有力有物尽吾志无悔矣 志物力志向,意志外在的客观环境,外力的帮助个人的力量、努力、天资条件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有志无力有志有力而无物不能不能志  力  物 游山洞做学问前洞夷以近游者众——后洞险而远至者少——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随之出者—— 游洞之力——物(火把)——仆碑文字导致谬传——“游山洞”与“做学问”趣比学问平易处浅尝辄止者众学问精深处获求不易故达成者少博大精深大学问在困难或非议面前止步者求学之力求学之客观条件求学应深思而慎取 思考题:在志、力、物几方面,什么最重要?力与物也重要,但有时难以强求,只有“尽吾志”才能“无悔”、无“可讥”。 第三段:第二段“于是余有叹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于是”承上,“叹”启下,由叙事过渡到议论。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照应前文,阐明游洞的感慨结论:要有志,尽志 作者为什么不写褒禅山的美丽风光和怡人的感受?见闻 感受借实现理想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治学不可以不深思慎取记游为辅议论为主阐明提出 仆碑其文漫灭音谬古书之不存谬其传何可胜道也哉观点: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逻辑严密第四段:写由仆碑而得的感悟——议 学有所得:两个道理1实现理想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2治学不可以不深思慎取一种方法: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他让东西感觉到的东西走出晦暗,把行为的意义揭示出来,变成一种精神、解释为规则和思想,从而使一次不完美的未尽兴的游山活动。在“重温人生”中,也就是在回顾过去的过程中,臻于完善。人生精神:懂得思考,善于总结,从而收获经验,收获丰盛的人生。 因事见理,叙议结合本文前两段记游山,后两段发议论,前面的记游处处与后面的体会有关,后面的议论又紧扣前面的游山经历。前后呼应,结构谨严,具体生动,浅显易懂。写作特点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