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必修一_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游褒禅山记》必修一_6

ID:1072931

大小:29.5 KB

页数:35页

时间:2022-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游褒禅山记》必修一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第一中学 王利中    【教学要点】  1、读准下列字词,掌握它们的写法:  褒禅庐冢 窈然仆碑       怠胜相观  2、重点掌握以下实词和虚词:   ⑴ 一词多义:观 得 其 然    ⑵ 言实词:者 夫 盖  3、掌握几种倒装句的类型。  4、学习体会本将议论、记叙、描写、抒情恰当结合的写法并为倒装句分类。   5、学习本将情、景、理浑然融合的写法。  6、学习本以事明理的写法及作者的观点和主张。 【教学设想】  1、三教时。   2、在熟读的基础上,疏通意。  3、引导学生学习本的重点言实词和言虚词。  4、多种表达方式的恰当运用是本学习的重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时一、回顾  请生回忆初中学习过的一些言,说说有哪些“记”,这些“记”有什么特点?  初中学习过的游记有:《核舟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记”是一种体,可以记叙,也可以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二、引入新《游褒禅记》  1、初中阶段,我们曾学习过一篇王安石的《伤仲永》,你都了解哪些?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学家、改革家。晚号半。抚州临川人。神宗时,曾推行变法,后因保守派反对失败后,退居江宁,封舒国公,旋改封荆,也称荆公,卒谥。其散雄建峭拔,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时川集携带遗》等。  2、《游》是王安石矢职回家时,浏览此后所记。 三、熟悉   1、请生朗读,尽量做到声音宏亮,句子流利。  2、读准下列字音: 褒庐 谬窈       怠惑相胜       圭父     3、再读,初步掌握各段内容。  4、从表达方式考虑,共五段,各段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第一段叙述,介绍褒禅的有关情况;第二段叙述,记写游情况;第三、四段议论,第五段补记游的有尖情况。 四、作业   熟读全,翻译全,背会前二段。第二教时一、检查复习  1、默写生字词。   2、请生背诵1、2段。 二、学习第一、二段  1、根据注释及下预习,翻译第一段。  2、重点词语及句式:    ⑴ 实词: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下 舍:读shè,筑舍定居,名词用如动词。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⑵  虚词:      盖音谬也 盖:承接上,解释原因,有“大概”的意思。     盖余所至 盖:发语词,也含有大概之意。   ⑶ 句式: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者……也”式判断句。)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概音谬也 (同上)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始舍于其址:即,始于其址舍,介宾短语后置。)  三、重点研读第三段  1、请生翻译本段。  2、掌握下列言知识:   ⑴ 字词:      于时:在这里是意上的承前启后,可译作“对于这事”。   ⑵ 句式:     古之人观于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      此余之所得也 (判断句。)  3、讨论:    在这一段里,作者一开始就指出古人浏览观赏,“往往有得”,其“有得”的原因是什么呢?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作者引出古人观赏有得的目的是什么呢?    借托古人引出自己的观点。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象古人那样探究思考的广泛而深入呢?作者从哪些方面发挥的?   4、讨论归纳:    从五方面阐述:   ⑴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嘏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突出“志”的重要性;   ⑵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吃不足者,亦不能至也──说明“力”的重要性;    ⑶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说明“物”的重要性;   ⑷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在己为有悔──物、力都足以至而未至,肢有“悔”;只有“尽吾志也,可以无悔也”──强调“尽吾志”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议论,说明要“求思之深而无不在”,要有──志、力、物;但一切事物都可能存在其不足之处,当力和物难求时,只有“尽吾志”,才能做到“无悔”、无“可讥”。  5、第四段,作者从仆碑发生联想,指出对待传闻应该采取深思慎取的态度。四、总结全   请生根据内容概括本主题思想:  作者记叙游览褒禅,抒发秘书的感想:无论治学处事,都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无讥无悔,也应该有深思慎取的态度。从今天看,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 五、讨论完成书后练习二,掌握“其”的用法及特点  关于“其”的几种用法:   “其”的用法主要有两种:作代词和语气助词。具体用法如下:  1、用作代词:   ⑴ 代第三人称:可译作“他的”“他”“他们”“它”。例:安求其能千也?《马说》   ⑵  作物主代词,表领属关系,可译作“他(它)的”“他(它)们的”。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⑶ 又作指示代词,表近指,译作“这”“这些”;远指,可译作“那”“那些”。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⑷ 用在数词之前,表示“其中的”意思。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2、用作副词:   ⑴ 表示推测、估计,可译作“大概”“或许”。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⑵ 表示诘问,可译为“难道”“怎么”。   ⑶ 表示祈使,可译作“一定”。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⑷ 表示未,可译作“将”“将要”。例: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用作助词,表示加强语气。 六、讨论完成练习二,学习掌握“观、名、、求”等实词的用法  七、后作业  1、完成练习三。  2、完成同步练习各题。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