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论 (2)
加入VIP免费下载

留侯论 (2)

ID:1071064

大小:217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2-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张良简介张良(?─前189),字子房,韩国贵族之后。秦灭韩后,他图谋复韩,变卖家财,寻求刺客,制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椎,在博浪沙与力士刺杀秦始皇,未遂,逃往下邳pī(今江苏睢宁西北)藏匿。据说在此遇黄石老人,得《太公兵法》。秦末参加反秦义军,先在刘邦军中为将,随刘邦先后投项梁,入关中咸阳,又劝刘邦莫贪恋富贵,屯军霸上,鸿门宴上为刘邦解危。刘邦被封为汉王后随其入蜀,并让刘邦烧掉栈道,以使项羽不疑。 张良拾履: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楚汉战争中,力主刘邦联合彭越、英布等人,劝刘邦满足韩信要求,以使他效力,反对复立六国的主张,主张追击项羽,莫放虎归山,这一切保证了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的胜利,被刘邦誉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人杰。西汉建立后,张良因功被封为留侯。高祖欲废太子,由于张良力谏乃止。高祖死后八年,张良也因长期为病所困而卒。 留侯一生事迹很多,可论者不少,作为一篇史论,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重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材料,苏轼则是紧紧围绕题旨——“忍”。作者在留侯一生丰富的材料中,只选取了两件最能体现留侯能“忍”的典型材料,一是圯上老人授书教“忍”,一是留侯佐高祖定天下并教之以“忍”。前者是留侯之“忍”的来源,即“得忍”,后者是留侯之“忍”的历史作用,即“用忍”。 1、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及其独到新颖之处。2、分析文章以“忍”字贯串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说明思路。3、体会苏轼史论汪洋恣肆、雄辩有力的特色。学习目标 文章层次:一(1)总领全文,提出论题“忍”字。通过“匹夫”和“大勇者”形成对比阐述“忍”与“勇”的关系。二(2-4)写留侯的“忍”或者圯上老人教“忍”。三(5)写留侯用“忍”。四(6)析史迁之疑,驳太史公之见。 研习第一段总领全文,提出论题“忍”字。通过“匹夫”和“大勇者”形成对比阐述“忍”与“勇”的关系。 注意词义必有过人之节必有过人之节卒然临之而不惊此其挟持者甚大拔剑而起,挺身而斗匹夫见辱超越通“猝”,突然抱负(古今异义)连词,表承接气度、度量表被动 研习第二段主要写子房得忍。先写圯上老人授书,而又意不在书,在于教子房能忍,文笔曲折,富于研究变化。“且意不在书”承上启下。一、总结上文;二、引出下一层更高的议论。 注意词义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所以:用来……的见:通“现”,表现圣贤:形容词做名词:圣人、贤人相与:互相 研习第三段本段表现圯上老人以“忍”字造就子房,表明了上文“不在书”之意。 其末可乘其身之可爱而逞于一击之间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间不容发(fà)注意词义利用(机会)可贵(古今异义)状语后置,“于……逞”鲜:少,腆:厚,鲜腆:没有礼貌的样子折:使……折服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研习第四段这段举史实相证,表明能忍的历史作用。(1)开头四句:用郑伯、勾践史实推出结论“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照应第一段“此不足为勇也”(2)“忍小忿而就大谋”直接点出论点,使之具体化。(3)面对这样有辱人格的事都能忍,还有什么不能忍呢? 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下:居于……之下;信:使……信服;用:任用。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被动句),臣妾于吴者归:投降;臣妾:名词作动词,带着臣妾。(称臣称妾)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惊:使……受惊扰;怒:使……恼怒。注意词义 研习第五段写留侯用“忍”:(1)项羽与刘邦形成对比;(2)分别从军事和政治意义上具体论证“忍”。 研习第六段析史迁之疑,驳太史公之见。写不能以貌取人。末段虽说是又出一意,但与“忍”字相关,并不离题。 项籍唯不能忍养其全锋而待其弊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非子房其谁全之以为子房魁梧奇伟其状貌乃如夫人女子不称其志气此其所以为子房欤注意词义正因为,只因为疲困称王保全(反诘句)认为却相当,符合;志向和气度……的原因 小结六段文字,连坠成文,结构严密,而文笔曲折,滔滔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正如王遵若所说:“此文若断若续,变幻不羁,曲尽文家操纵之妙。”本文在思想内容方面也有不成熟、不全面,甚至错误的地方,如把刘项成败的关键说成是“忍”;又说“忍”是留侯品德节操的主要甚至唯一特点,而这特点经老人一次指教即能形成等等,都带有片面性,这是时代的局限,我们不能苛求古人。 品味警句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留候论》)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