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加入VIP免费下载

言论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ID:1069716

大小:28.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4-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言论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高考作文采用言论作为材料的,多是名人语录或哲理性的语言。言论类材料作文采用名人语录或哲理性语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会比其他题目难;哲理思辨语言材料,抽象程度高,道理深奥,作文难度较大。  言论类材料作文题加强哲理思辨、突出哲学思考,符合未来发展要求,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这类的审题立意是作文的关键。  一、抓关键词句法  抓住了关键词语,也就圈定了立意的范围,并以此将言论材料作文转化为话题作文,对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中心论点就有了。关键词语往往是命题者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的情感倾向、命题意图的体现。  例1.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关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道作文题所给材料是一句名言,思考的角度有三:一是“人生的一切变化”“由光明和阴影构成”,二是“人生一切魅力”“由光明和阴影构成”,三是“人生一切美”“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综合分析,该名言的关键词应是“光明和阴影”。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光明”可指(胸襟)坦白,没有私心;可比喻正义的或有希望的。“阴影”的比喻义可以是心理上不够开朗乐观,感到压力缠身;还指心灵与修养方面的弱点或不顺利的生活境遇等,如人生的逆境,挫折等。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伴相随。为此,这道作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1)阴影价值类:因为有了阴影,光明显得炫目。6   (2)辩证关系类:光明和阴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阴影的光明只是一团耀眼的白光,没有生机等。  (3)人生价值类:种种历练和高楼大厦就正好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战胜阴影的过程,就是挑战人生,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  (4)快乐人生类:遇到磨难和艰辛,不要灰心丧气,摆脱心灵上的阴影,勇敢寻找光明,让人生拥有快乐和成功等。  根据以上分析可见,名言警句材料作文审题时可以抓关键词句,挖掘其喻意,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即其隐含义,同时,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例2.“蚕吃桑叶,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蜜蜂采花,所酿者蜜也,非花也。学习亦然。”  这里列举的两类事物,共同点都是吸收、消化、创新;再参考后一句提示,材料的中心应该是“在学习上,只有广泛地获取知识,并体会理解,才能学有所得,有所创新。”  二、求同析异法  这个方法,也是运用在多则材料的作文中的。  例3.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谚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童谣  三个警句从正反两方面阐释了合作的作用,“合作”即三则材料的共同点。  由此可见,多则名言警句的审读,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进而在相同之处立意,我称之为“异中求同”法。6   例4.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②“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两个成语的共同点都是从反面揭示“小”与“大”的辩证关系,材料的中心应是:如不注意纠正小毛病,就会铸成大错,造成重大损失。  三、互补法  例5.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这两则名言内涵不同,材料①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二者孰对孰非?应该说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二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又很合理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由此可见,多个名言警句,要注意彼此之间的联系。这是互补法。  例6.①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分量就心满意足了。”  ②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分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分量”6 的具体内涵。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可立意为: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另外,言论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四、以易破难法  言论类材料作文,往往所给材料不止一个,多个是常有的事。这样,我们就可以抓住相对好理解的那个“易”,用它作钥匙,去解开其他的“难”的。  例如,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我觉得自己好像是在海滨玩耍的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起一些光滑的石子,但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发现。——牛顿  ②人的生活像广阔的海洋,在它的深处保存着无数的奇迹。——别林斯基③一个人要发现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个人在失败的探索和悲惨的错误中毁掉自己的生命。——门捷列夫  第一则材料显示了牛顿的谦逊。他以科学家的眼光,把客观世界看做大海,而他只相当于在海滨玩耍的孩子。尽管已经发现了一些科学的真理,但他认为真理的大海是浩瀚无边的,他还没有真正发现科学的大海。  第二则材料显示了别林斯基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他以文艺评论家的眼光,把人的生活看做广阔的海洋,要求文学家到生活的海洋中去发现奇迹,去表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第三则材料显示了门捷列夫对发现真理艰巨性的认识。他以科学家的眼光,提醒人们,发现真理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6   三则材料,围绕“真理的海洋”,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切入,你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比较容易驾驭的角度切入论证。  五、语法分析法  根据诺贝尔的一句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诺贝尔说:“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用语法分析法话,首先,看看主语、谓语、宾语,就是:生命是宝石。意思是说生命像宝石,很珍贵,我们要珍惜。再看看修饰语“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生命是自然付给的,但不会天然而成的,要“去雕琢”。我们该如何“雕琢”自己的生命,让它像宝石一样熠熠生辉?材料的核心:人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  这样的分析,有些像“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方法,是的。其实,有些方法是相通的。知识是不该老死不相往来的。如果是多则的言论材料,我们也可以像分析这个材料一样地分析,一一分析以后,求同析异就变得简单了。  审题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作为一名写作老师,我从来都说服不了学生,让他们明白作文需要修改。对他们来说,首稿就是终稿。我在办公室门上挂了个大告示,才让他们中的几个人明白了我的意思。  告示是这样写的:  “是啊,这很难,你知道。我想不出我是应该自杀还是不自杀,你知道。”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草稿。  “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终稿。  全面理解以上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拟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6   【思路点拨】  从老师的角度立意:教育是一种艺术,是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改变方法的艺术。为了能让学生意识到修改的重要性,这位老师没有现身说法,而是用莎士比亚作为善于修改的榜样。学生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一定会改变“首稿就是终稿”的观念。从学生的角度立意:“首稿就是终稿”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就能改变的。而告示却能让学生内心受到触动,连莎士比亚这样的大作家都在不断修改自己的文章,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学生呢?认识到修改的重要性,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老师的良苦用心,使自己发现了问题,从而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从旁观者角度立意:这位教师是一名智者,他能很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在相互尊重中,师生关系也会很融洽,更能促进教学相长。  在这些立意中,谈教育方法、榜样、态度、尊重等方面还是比较容易完成的,如果只是围绕材料讲述故事,或跳离材料谈榜样或态度等都是不准确的。  参考题目:“教育是一门艺术”、“改变方法”、“榜样的魅力”、“内心的触动”、“向榜样看齐”、“态度与成功”、“我眼中的智者”、“发现”、“为了成长”、“尊重”等。6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