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记念刘和珍君1(教师用)
加入VIP免费下载

7.记念刘和珍君1(教师用)

ID:1060130

大小:72.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4-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7.记念刘和珍君(教师版)鲁迅[学习目标]1.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2.反复诵读,理清文章思路。3.背诵课文第2、4节。4.揣摩作者感情。5.准确理解意义深刻的语句,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6.掌握散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7.感受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的优秀品质。预习学案一、作家名片鲁迅,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创作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作品如下:(一)短篇小说集两部:《呐喊》《彷徨》(二)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编》(三)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四)散文诗集一部《野草》(五)杂文集16部《且介亭杂文》《坟》《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六)译作果戈理的《死魂灵》、法捷耶夫的《毁灭》等二、历史背景1926年初,奉系军阀进兵关内,军舰驶入天津大沽口。冯玉祥将军率领国民军封锁大沽口,不准船只驶入。3月12日,日本军舰掩护两艘奉舰驶入大沽口,炮轰国民军,国民军奋起还击。第二天,日本公使向当时执政的段祺瑞政府提出抗议。北平、天津人民举行集会,督促政府抗议外国侵略。恼羞成怒的日本帝国主义,纠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班牙等国公使,向中国政府提交“最后通牒”,要求国民军撤去大沽口防御设施,否则,“决采取必要之手段”。同时,各帝国主义在大沽海面集结了20多艘军舰,对中国政府实行武力威胁。帝国主义的这种野蛮行径,激起了北京人民的愤怒。3月18日上午10时,北京各界5000多人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通牒国民示威大会”,由共产党员李大钊和国民党左派徐谦等担任主席。会后,由2000多人组成的请愿团,赴国务院请愿,要求驳回“最后通牒”,驱逐八国公使。下午1点半钟,游行请愿队伍到达铁狮子胡同(今张自忠路),在段祺瑞政府国务院大门前的空场上,群众高呼“打倒帝国主义”,“驱逐八国公使”等口号,并派代表进入国务院交涉。这时,段政府竟然下令军警用棍棒殴打、挥刀砍杀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甚至向他们开枪射击。在这场血腥的大屠杀中,有47人被打死,近200人受伤,死者中有共青团员8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女生刘和珍、杨德群和燕大的女生魏士毅等在这场运动中壮烈牺牲。在死难烈士中,有7个是中学生,最小的一个年仅12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一八惨案”。鲁迅称这一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鲁迅闻知此事,异常愤怒,就在杂文《无花的蔷薇之二》的后一部分,对死难者刘和珍等沉痛悼念和热烈赞扬,对屠杀者发出怒不可遏的的抗议,说:“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的越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还在写作日期后面注明这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一)一句话概述“三一八”惨案(二)概述“女师大学潮”(结合课文注释) ①1925年夏初,女师大学生反对校长杨荫榆;②杨荫榆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③教育总长章士钊宣布解散女师大,派亲信刘百昭雇用男女流氓殴打驱逐学生;④女师大学生在西城宗帽胡同租赁房屋作为临时校舍,于9月21日开学;⑤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女师大复校。三、字词积累(一)注音得不杀红浸不血尸归纳未掌握的:(二)成语释义长歌当哭:用写文章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胸中的悲愤。长歌,引吭高歌,引申为写文章。痛定思痛:悲痛的心情平静之后,回想以前的痛苦。桀骜不驯:比喻性格凶暴倔强,或态度傲慢不顺从。桀,凶暴。骜,不顺从。驯,恭顺。黯然销魂:心神沮丧得好像掉了魂。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形容情状极其悲惨。百折不回: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殒,死亡。恤,顾虑。阴谋诡计:指暗中策划的坏事。四、结构图章节概要原因/具体表现目的第一部分(一、二)文章缘起正义力量悼念学校举行追悼会悼念程君深情怀念反动势力诬蔑“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反击市民阶层麻木“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提醒第二部分(三——五)烈士事迹平时事迹带头反抗、态度温和、关心母校突出性格正义感、责任感、反抗精神事件概况十八日早晨知道上午请愿下午得到噩耗段政府及走狗对遇难者诬蔑遇害细节刘和珍背部中弹张静淑中四弹杨德群中弹后遭棍击揭露反动派及走狗凶残、无耻第三部分(六、七)事件的意义教训“徒手的请愿”不值得提倡肯定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苟活者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加奋然而前行附:写刘和珍的行事,按文章顺序有:1生前爱看鲁迅文章;2毅然预定了全年的《莽原》;3成为学生自治会成员;4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5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6“欣然前往”参加请愿运动;7中弹牺牲。 总之,刘和珍是一个进步学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新女性。文章对刘和珍的描写不多,可以看出她热心政治运动,追求进步;有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威信;本性善良,为人谦和;勇赴国难,不惜殒命。探究学案一、作者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类似的话还有一些,请找出来,结合全文认真体会,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发展脉络?第一部分:“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开篇提及程君劝鲁迅为刘和珍写文章,接着提及刘和珍爱读鲁迅的文章,并订阅《莽原》杂志,因此说了这话,表现出作者对刘和珍这样的进步青年的爱护。“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第3段以这话为引子,述说反动派制造流血惨案、流言家在惨案后制造“阴险的论调”,给作者带来的哀痛和愤怒,已经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心意了。第二部分:“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在“庸人”世界里,时间会冲淡烈士流血的印迹,而作者觉得有必要撰文纪念烈士,以抗拒遗忘,警醒“庸人”世界保持记性,这话表达了作者的痛苦感和责任感。“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话重复上一句“必要”的话,同义反复,表达同样的心情,感情似乎更加重了。第四部分:“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这一部分描述了惨案发生的经过,面对惨案过后的沉默无声的社会现实,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表达作者的愤懑之情。第五部分:“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紧接着上面“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作者还是忍不住说话了,接下来是揭露事实真相。由不说到说,是欲扬先抑的写法,这话表达了作者揭露黑暗、记录历史的勇气和责任感。第七部分:“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文章结尾,哀痛到了极点。综观全文,作者对学生有爱,对段政府有恨,对流言家也有恨,对大众庸人有失望,这些感情混杂在一起,也就是哀痛的、悲愤的、激昂的、仇恨的、失望的复杂感情,但表达时处于要说又说不出话来之间。他说不出话来,也许是因为太痛苦、太愤怒,有太多的话,不知从何说起,说出来的话只能表达这种心情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但最终还是要说的,责任感、正义感和复仇意识充塞于作者心胸,情不自禁要张口说出。所以“不说”是假,“说”是真。二、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语句的深刻含义。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直面”,直接面对。面,动词,面对。“正视”,正眼看,不回避。“哀痛者”,“以……为哀痛”的人;“幸福者”,“以……为幸福”的人。这是对烈士的热情讴歌。真正勇猛的革命志士,能严肃对待反动统治下的血腥屠杀,毫不回避,奋然而起,前仆后继,为推翻黑暗的反动统治而英勇斗争。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这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崇高。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已”,时间副词,已经;“尤”,程度副词,更加。两个副词连用,表示强烈的递进语气。“惨象”,已足见反动派的凶残;“流言”,则比刀枪更加阴险。军人凶残,文人嚣张。有形的刀枪,加上无形的刀枪──御用文人的笔杆,这就是中国式的专制统治,这就是中国式的白色恐怖。正是这种野蛮而严密的专制统治,使得我们的民族逐渐衰亡,以至“默无声息”了。可是横行无忌的杀人者别忘记:沉默到了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候。“不在……就在……”这一选择复句,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和鼓动。3.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第五部分第2段记述刘和珍遇难情形,写三个女子临难从容,互相救助,同时揭露执政府的屠杀凶残暴虐。这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下一段(第3段)接着从这两个方面展开:第一句写三个女子一面,先说伤亡情况,着重就互相救助赞扬杨德群、张静淑的沉勇友爱。思路继续在三个女子一面展开:“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这个“ 伟大”当然指三个女子伟大。“从容地转辗”是对上段内容的一个方面的概括,概括的是她们互相救助的情况。如此沉勇如此友爱,其精神之伟大确实令人惊心动魄。思路远接上一段所说的执政府的凶残,近接上一句中“枪弹的攒射”,给段政府以辛辣的嘲讽。“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是接着上文来的,指的是屠戮刘和珍她们,“妇婴”这里专指女子,再则她们毕竟年轻,在长者眼里还是娃娃。“八国联军”并非指1900年镇压义和团的八国联军,思路至此不会突然冒出1900年的八国联军。1926年,日本纠合各国军队恰好也是八国,所以鲁迅也称之为八国联军。段政府屠戮妇婴,背后就是八国联军,所以惩创学生也可以说是八国联军惩创学生。屠戮妇婴与惩创学生也不是两回事,而是互文,同指制造“三一八”惨案。是指中国军阀与八国联军相勾结,幕前幕后屠戮妇婴惩创学生。这里是善与恶的两极,在三个女子从容沉勇友爱的伟大精神反衬下,中外杀人者显得更加卑劣凶残。什么“伟绩”“武功”是他们自己的夸耀,鲁迅用这两个词,当然是反语。4.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依稀”,模模糊糊。“微茫”,隐约,不清晰。更,表示程度的加深或进一步。这个并列复句,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惨案对于将来的意义。尽管在这“并非人间”的世上活着的,有许多是“苟活者”,但即使是“苟活者”,也将从壮烈的事件中看到一点希望,哪怕是“依稀”“微茫”的希望;而“真的猛士”将越来越多,先驱者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他们,更加勇猛坚定地去斗争、前进。5“苟活者”指什么人?“苟活”,苟且偷生的意思,贬义;“苟活者”是作者自指。在第一部分,鲁迅称自己为“生者”“后死者”,与“死者”“逝者”相对。第三部分把自己说成“苟活到现在的我”,与“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相对。显然,“苟活”是自我贬抑,也说明鲁迅对自己的解剖确实到了无情的地步,他不惜贬抑自己来映衬刘和珍等人勇毅的形象。其实鲁迅是大智大勇的猛士,当然他的智与勇也是不断地从奋斗者身上汲取养料形成的。所以“苟活者”首先说的是自己,而“真的猛士”首先是作者的自我策励。当然,“暂得偷生”的“庸人”大有人在,真正的“苟活者”大有人在,鲁迅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觉醒起来,看到希望,奋然前行,所以这又是战斗的号召。三、本文是如何描写刘和珍的?(总结散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散文是一种灵活、自由的文学体裁,可以分为抒情、论说、叙述三类。叙述性散文往往通过对某些生活片段的描述和人物形象的刻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提示事件的社会意义。散文不要求借助完整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但是它仍须注重在事件中活动的人物的描写,注意刻画好人物的性格。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的精髓是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来提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本文中作者抓住刘和珍“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的特征,与她在关系国家命运、民族危亡的政治风浪中“欣然前往”联系起来,从而突出了这个人物的爱憎分明、坚定勇毅,同时寄托了作者对她的深沉的敬重之情。语言描写是要写出这一个不同于那一个的语言,以简短的话语传达丰富的意义。文中程君请求鲁迅为刘和珍写文章的话:“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短短一句话不仅表现了程君态度之诚恳,更从侧面反映出刘和珍生前对鲁迅极为热爱的感情。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因为行动本身最能显示人物的特点。高尔基说过:“为了使艺术作品有说服的力量,必须尽可能使主人公多行动。”文中对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三人在执政府门前互相救助、斗争、牺牲经过的描写,突出了人物一系列的细节动作,令读者感到惊心动魄。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产生的想法、感触等心理活动的揭示,旨在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与思想品质。文中写道:“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通过描写人物的表情,触及人物的内心世界。难过、忧伤的心理,正表现了刘和珍思想的深沉与责任感的强烈。人物描写的这几种方法,可以在正面描写中运用,也可以在侧面描写中运用,还可以几种方法综合运用。 反馈学案一、基础过关1.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D)A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2010全国一)搭配不当,“基地”与“机构”不搭配。B.该厂狠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十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产量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2010全国二)“凝聚”和“骨干”不搭配,“产量成为品牌”搭配不当,可改为“十几年来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在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成为一个著名品牌”。C.“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2010广东)经过为介词,带长状语,主谓变成“理念”“证实正确”自然搭配不当。删去“经过”,二“这”归一。D.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B)A.西方人弄不明白,面对自然灾害,中国人为什么举国支援;西方的诗人搞不清楚,面对汶川、玉树大地震,中国的诗人为什么痛心疾首,长歌当哭。B.有人说:感情这东西,一旦投入,就好像溺水的人抱着根木头,死不放手;就像飞蛾看到火一样,明知前面就是危险也殒身不恤。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更加重视D.木船在风浪中剧烈地摇晃着,那人却稳稳地站立着,就像一个身怀绝技的骑士,骑在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上,任凭野马狂奔,他却泰然自若。【解析】崇论宏议:崇:高;宏:大。指高明宏大越的议论或见解。二、我读懂了吗1.对“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A.人类历史的发展需要付出血的代价,但徒手的请愿不属于血的代价。B.人类社会的进步是用巨大的代价换来的,而徒手的请愿代价极大,效果较小。C.人类历史的进步要以血的代价换来,但徒手请愿无助于人类历史的发展。D.人类社会的发展漫长而缓慢,但徒手请愿不能加快发展的进程,不宜采取。【解析】A.徒手请愿也付出了血的代价。B徒手请愿代价极大,没有效果。D徒手请愿不能推动历史的前行。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于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1)对“凶残”“下劣”“从容”三个词语的具体所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反动军阀枪杀爱国青年;反动文人为虎作伥;刘和珍等辗转于枪弹的攒射中。B.反动军阀杀害爱国青年;反动文人以为饭后谈资;刘和珍等始终微笑着,态度温和。C.反动军阀沾满爱国青年的鲜血;反动文人为杀人者喝彩;刘和珍等英勇奋斗,不畏牺牲。D.反动军阀虐杀爱国青年,反动文人散布流言,刘和珍等互相救助,殒身不恤。(2)分析“竟会”“竟至”“竟能”三个词语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三个“竟”都强调出乎意料之感,同时表达出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和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怒,对爱国青年的赞扬。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1)“惨像”和“流言”各指什么?引用课文中的句子作答。【答案】惨象:指“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受人利用”“暴徒”。(2)从文中看,“默无声息的缘由”是什么?【答案】斗争会有“惨象”,更会有“流言”。(3)“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其无话可说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因为愤怒到了极点。(4)“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作者要说的话一是针对段祺瑞反动政府对刘和珍等青年的诬蔑,“说她们是‘暴徒’”;二是针对反动文人的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作者在文中对这两种谬论都予以反驳。请从原文中摘出作者反驳的有关句子。【答案】驳“暴徒”的句子:“自然,请愿而已。”驳“受人利用”的句子:“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