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 (3)
加入VIP免费下载

季氏将伐颛臾 (3)

ID:1053681

大小:714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2-04-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人类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55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著作。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氏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当时冉有(求)、季路(子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两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时代背景: 齐读课文思考一下问题:该文是谁与谁之间的对话?几次对话?围绕什么事件展开?孔子与冉有、季路3次对话季氏将伐颛臾 自读课文思考:试着揣摩,三次对话冉有、季路的心理活动分别是怎样的? 自读课文思考:三次对话,孔子的态度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表演文中的三段对话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思考:孔子反驳冉有、子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孔子的政治思想是“礼”和“仁”.两人的做法违背了孔子的政治思想. 礼一个是根本政治制度方面的规定。《左传》中记载:“礼,务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礼是治理国家、维护社会所需要的秩序。礼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二是礼仪上的规定,就是有关于朝廷的祭祀、出征、朝聘,以至婚丧嫁娶、待人接物到生活细节,按照不同身份、不同等级都有不同的礼仪规定。 仁仁的含义包括两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友善相亲,相互帮助。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就是这个意思。“克己复礼为仁”,“克己”是指自觉地约束自己。“复礼”一切言行要纳于礼。仁是礼的内在精神,礼是仁的外在表现。 周鲁国季氏颛臾天子诸侯大夫大夫 思考:这篇文章孔子是怎么阐述自己的政治思想的?对内:均、和、安对外:修文德 礼一个是根本政治制度方面的规定。《左传》中记载:“礼,务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礼是智力国家、维护社会所需要的秩序。礼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二是礼仪上的规定,就是有关于朝廷的祭祀、出征、朝聘,以至婚丧嫁娶、待人接物到生活细节,按照不同身份、不同等级都有不同的礼仪规定。 仁仁的含义包括两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友善相亲,相互帮助。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就是这个意思。“克己复礼为仁”,“克己”是指自觉地约束自己。“复礼”一切言行要纳于礼。仁是礼的内在精神,礼是仁的外在表现。 联系社会实际说说你认为孔子的政治思想对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自由讨论 作业:就孔子政治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意义,写一篇500字的小论文。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