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 廉蔺 复习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谏太宗十思疏 廉蔺 复习学案

ID:1051774

大小:5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4-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谏太宗十思疏》《廉蔺列传》复习学案编制人:李维峰审核人:杨兰芳编制时间:2011.9.16主任签字:《谏太宗十思疏》一、基础知识复习检测(一)解释加点字词1.知足以自戒       2.知止以安人   3.思谦冲而自牧    4.江海下百川  5.乐盘游     6.慎始而敬终7.虑雍蔽   8.则思正身以黜恶  9.宏兹九德      10.简能而任之 11.垂拱而治  12.必固其根本13.必浚其泉源14.承天景命15.戒奢以俭16.振之以威怒17.载舟覆舟18.简能而任之19.虽董之以严刑20.能克终者盖寡(二)一词多义长1.臣闻求木之长者2.孰与君少长3.尔翁长铨4.宁为百夫长5.天长日久6.塞源而欲流长也固1.根不固而求木之长2.必固其根本3.管仲固谏不听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5.人固有一死度1.则思三驱以为度2.公室无度3.物换星移几度秋4.试使陈涉与君度长挈大5.度我至军中(三)翻译下列句子1.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2.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四)默写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4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七)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2.怨不在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乐盘游,;忧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虑雍蔽,;想谗邪,_______________;二、拓展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以民情上闻。旗尉厉声骂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在?”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众益愤,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东西窜,众纵横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逾垣走。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忠贤大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   (选自《明史·周顺昌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辄为所司陈说         辄:总是B.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   咸:全都C.不期而集者数万人   期:希望D.余负重伤,逾垣走   逾:翻越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顺昌好为德于乡     ①大呼:“囚安在?”   ②以故士民德顺昌甚    ②乱已定,忠贤乃安A.两个“德”字相同,两个“安”字不同B.两个“德”字相同,两个“安”字也相同C.两个“德”字不同,两个“安”字相同D.两个“德”字不同,两个“安”字也不同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辄为所司陈说       所司:主管事务的官吏B.手掷锒铛于地       锒铛:捆绑犯人的绳索C.蜂拥大呼,势如山崩   蜂拥:像蜂群似的拥挤着D.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   刺事者:侦探情况的人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       B.始吾以为天子命C.旗尉东西窜,众纵横殴击   D.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廉蔺列传》4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七) 一、基础知识复习检测(一)解释加点字词1.拜为上卿2.使人遗赵王书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4.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5.臣舍人相如止臣曰6.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7.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8.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9.相如奉璧奏秦王10.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11.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12.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13.大王必欲急臣14.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15.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1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17.其后秦伐赵,拔石城18.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19.于是秦王不怿20.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2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22.顾吾念之(二)一词多义见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3.才美不外见因1.不如因而厚遇之。2.秦王因曰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4.蒙故业,因遗策。负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2.秦贪,负其强。3.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5.廉颇闻之,肉坦负荆6.胜负未定。引1.引赵使者蔺相如2.左右或欲引相如去3.相如引车避匿之1.得璧,传之美人  2.即患秦兵之来3.均之二策  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5.至河伯娶妇时……幸来告语之  6.何陋之有(三)翻译下列句子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二、拓展训练4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七) 1.选出与例句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例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A.春风不度玉门关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2.选出与例句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例句:而君幸于赵王A.高雅得幸于胡亥B.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C.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D.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3.比较下面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引赵使者蔺相如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不如因而厚遇之A.两个“引”字相同,两个“因”字也相同。B.两个“引”字不同,两个“因”字相同。C.两个“引”字不同,两个“因”字也不同。D.两个“引”字相同,两个“因”字不同。4.对下列的句子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坚明约束:坚守信约。B.臣请就汤镬就:于是C.不如因而厚遇之遇:招待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唯:表希望的语气。5.下列“于”字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A.乃设九宾礼于廷B.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D.拜送书于庭6.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A.①②④∕③⑤⑥B.①③⑤∕②④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②⑤⑥7.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③而相如廷叱之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8.对“以”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①以颈血溅大王矣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宁许以负秦曲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⑤以空言求璧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⑧以绝秦望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B.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D.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4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七)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