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先秦历史散文:对当时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生活做了广泛而具体的记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变革。《左传》、《国语》、《战国策》
史书体例: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左传》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史记》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战国策》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史记》断代史:记录某一时间或某一朝代的历史。《汉书》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体例。《史记》,纪传体,通史《三国志》,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实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优秀的散文典范。《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它被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相传是春秋时左丘明所作,记事起自鲁隐公元前772年,终于鲁哀公27年,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的史事。《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不仅在历史著作的撰写方面作出了光辉的榜样,还为散文的叙事、议论和小说、戏剧的题材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春秋时期形势图
秦晋围郑形势图
秦、晋围郑:1、郑国曾经两次得罪过晋国:晋文公逃亡路经郑国,郑国没有以礼相待;晋楚之战,郑国出兵相助楚国。2、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
秦晋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因为郑国对晋文公无理。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临危受命1、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我早先没有重用你。现在在危急之中求你,这是我的过错。
说退秦师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如果灭掉郑国对你有什么好处,那就冒昧用这种方式麻烦您。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东部的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你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你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4、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5、阕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是秦国受损而让晋国受益,你还是好好考虑考虑吧。
结构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亡郑利晋阙秦存郑利秦晋忘恩负义,不可共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晋军函陵,秦军犯南
事件中涉及到哪些人物?请作出评价。烛之武佚之狐郑伯
烛之武情节性格慷慨许之————————义夜缒而出————————勇亡郑——秦薄面见秦伯智舍郑——利秦
佚之狐慧眼识英雄的伯乐。“若使烛之武见秦师,师必退”,说明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郑伯勇于自责者。当郑国处于危险境地,需烛之武退秦师时,烛之武却流露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满腹委屈与牢骚。面对此,郑伯先是“是寡人之过也”以自责,动之以情;接着晓之以理,设想假如郑国灭亡的话,对烛之武也无好处,这种透彻的分析,诚意的表白,终于感动了烛之武,使之临危受命,义无返顾赴敌营。
通假字无能为也已共其乏困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矣供悦智
词类活用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越国以鄙远若不厥秦,将焉取之?与郑人盟名词→动词驻军,驻扎意动,以……为边邑使动,使…减少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夜缒而出名词→状语词类活用在东边;在西边在晚上,当晚
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名词词类活用害处恩惠,好处
词类活用形容词→名词臣之壮也越国以鄙远共其乏困壮年远方,边远的地方缺少的东西
古今异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亦去之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一词多义封:既东封郑其:君知其难也肆其封吾其还也之:唯君图之以其无礼子犯请击之以:以烦执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以乱易整臣之壮也以其无礼
判断句邻之厚,君之薄也以乱易整,不武句式
倒装句夫晋,何厌之有?佚之狐言于郑伯句式
省略句许之敢以烦执事句式
阅读训练⒈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军:军队)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⒉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若不阙秦阙秦以利晋AD
阅读训练⒊下列“其”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君知其难也B共其乏困C又欲肆其西封D吾其还也⒋与“许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邻之厚,君之薄也B夫晋,何厌之有C敢以烦执事D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⒌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B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签订了盟约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接受晋国的恩惠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能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DCC
阅读训练⒍本文选自《》。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作,与《》《》合称为“春秋三传”。⒎本文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是: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