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演变》教学设计1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语言的演变》教学设计1

ID:1049847

大小:60.2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4-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言的演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语言一面是稳定的,另一面又在演变的道理。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初步区别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般异同点,注意语体风格,纠正书面用语中“半文不白”的现象。3.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通俗简练的语言。•重点、难点重点:1.迁移运用,解释古汉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2.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和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的写法。难点: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设计思想《语言的演变》是一篇典范的说明文,被安排在苏教版高中必修三第一专题“语言,存在的家园”中的第一板块“汉字的王国”中。说明文的一般常识,初中已经讲授,而有关语言知识的说明文,有了专论论文的味道。此文的教学模式是“文本研习”,就是要研习出此文所介绍的有关语言的一些知识,从而了解语言的变化,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语言包括语音、语汇(也称词汇)和语法三个方而,语言的演变同样也涉及这三个方面,其中语汇的变化最明显、最迅速。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文章先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从总体上展示语言演变的概貌,说明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着的;接着以语汇变化为重点,阐述语汇变化的各种不同方式,说明语汇变化最快、最显著的特点;最后用举例的形式简要说明语法和语咅的变化。全文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语言发展的全貌。《语言的演变》一文的教学设计,立足于以上的教材情况和学情,分为导入、研习、拓展、反馈等儿个主要板块,重在引导学生开展说明文的文本研习。•教学资源1.资料辑录。仃)作者简介吕叔湘,江苏省丹阳县人,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数十年来一直从事语文研究和语文教学工作。写了不少专著,代表作是《屮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文集》、《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2)文章的出处《语言的演变》选自《语文常谈》,全书共八篇,包括:1•语言和文字,2.声、韵、调,3.形、音、义,4.字、词、句,5.意内言外,6.古今言殊,7.四方谈异,8.文字改革。课文是其中的第六篇,原题为“古今言殊”,含四个标题: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从文言到白话。选入课本时, 删去了最后一节,并将前面三个小标题换为序数词一、二、三,题目也由作者改为“语言的演变”。1.关于语言的名言名句①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一一英国作家塞•约翰逊②语言是生活的化身。一一古希腊哲学家徳谟克利特③语言是思想的图像和反映。一一英国生物化学家马•霍普金斯④语言是煬于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一一法国作家莫里哀⑤语言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公众事物。一一18世纪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休姆⑥语言既可以掩饰思想,也可以暴露思想。一一罗马共和国散文作家加图⑦文化,是语言的条件,同时也是它的产物。一一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⑧语言是科学的唯一工具,词汇只是思想的符号。一一英国作家塞•约翰逊⑨向生活和习俗里去找真正的范本,并且从那里吸收忠于生活的语言。一一古罗马诗人贺拉斯⑩语言只是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的意愿和思想就得到交流,它是我们灵魂的解释者。-—法国文艺复兴后期思想家蒙田2.《语言的演变》教学PPT•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借助ppt,教师导语引入新课,板书课题。观看pptppti'l!示课题,导入新课。•走近作者观看pptPPt简介作者吕叔湘,知识灌输。•解题,“语言的演变”听讲讲解,本文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导读课文主导学生活动:“语言也在变”有哪些变化(内容)板书。速读、分层、概括、汶刊0《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段文言里与现代汉语“意义有所不同”:(1)根据划出的词看,一些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但不能单用。(2)以“之”字为例子,结合课文说明“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到很大限制”。(3)还有一些词所用的意义现代已经不用,尽管别的意义还在使用。《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段文言里与现代汉语“用法有 些两样”:(1)文言句式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的。(2)文言句式跟现代汉语句式大体相似,但现代汉语句式有了改进的。(3)文言句式仍旧保留着,但用法上受了很大的限制。主导学生活动:“语汇的变化”有哪些变化(内容)板书。概括、发言。1.有些字的消失。2.“新字的出现”。3.外来事物带来了外来语。4.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变,许多字眼的意义也起了变化。学习文言文或现代书面语某些复合词和成语时,要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1)词义变化的一种形式是词义扩大或者缩小。(2)词义的转移也是一种变化形式。(3)词义变化的又一种形式是词义的弱化与强化。(4)从变换形式上看,古代的单音词很多成了复音词或多咅词。(5)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同一概念时,古今用字也不同。主导学生活动:“语法和语音的变化”有哪些变化(内容)板书。概括、发1・语法的变化。①在古代汉语里,疑问句里的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前面。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也放在动词前面。2.语咅的变化。语咅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韵部、声调、形声字三个方面。①从“第一”到“差别就更大”是写韵部的变化。②从“其次”起,到“平平仄仄平了”,是写声调的变化。③从“又其次”,到全文结朿,是写形声字的变化。主导学生活动:朗读课文,请学生思考本文是怎样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速读、思考、标注、汶刊0文章综合运用了分类、举例、比较、引用等多种说明方法,以说明其特征。从分类说明看,它逐层分类:先分大类,即语汇、语法、语音的变化;后分小类,如语汇的变化,又分语汇的消失、出现、渗入和词义的变化;而词义的变化再分细类,如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变,词义弱化……这样分类说明,不仅说明了语汇变化的社 会原因和内部原因,显示了语言演变的梗概,而且有区别地说明了事物的具体特征,更易于为读者所理解。从举例说明看,包括三种类型:其一是假设举例,如第一部分假设孔子与颜回、子路谈话,朱熹闯进去完全听不懂,就从语音具有时代特征来说明语言的演变,既明确,又有趣。其二是典型举例,如文章第一部分说明古今汉语的差别很大,举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例,由于富于代表性,容量极大,因而说明问题非常充分。其三是列举举例,如用形声法说明汉字无论声母、韵母、声调都已有很大变化时,就列举了“江”“潘”“泣”“提”“通”“路”等一连串例子,非常明确。从比较说明看,本文各部分都运用了这种说明方法,因为文章说明语言的演变,必须用古与今作比较,无论语汇、语法、语音,都需如此。从引用说明看,本文主要是引用资料,借以说明语言演变的情况,如以“涕”为例,说明词义的转移,就引用了《庄子》、王褒的《憧约》。这些引用极富于针对性。由于根据充分,因而说明有力。上述多种说明方法,在文章里大都是综合运用的,即在分类说明屮,用举例说明;在举例说明屮,又用引用说明;而比较说明,更贯串全文各个部分。总之,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恰到好处。拓展延伸主导学生活动:列举你所了解的关于语言的名言名句。讨论、发言ppt出示名人名言。“教学资源”中所列相关内容供教师参考,学生回答内容,或将超出所列范围,教师自行把握。•课堂反馈主导学生活动:当堂练习练习、交流答案内容附后,要求当堂完成后,生生、师生之间交流答案。•课后测评布置作业课外练习内容附后•板书语言的演变 吕叔湘一、语言“运动、发展、变化”的概况:(一)字义变化(二)语法变化二、语汇的变化(一)消失(二)出现(三)外来词的引进(四)意义的变化三、语法、语音的变化(一)语法变化(二)语音变化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