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教学设计银川十五中刘俊玲一、教学目标1.梳理小说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2.分析解读人物,认识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3.联系生活谈体会,感悟文章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引导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二、教学重、难点1.品味文中凝练简洁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特点。2.认识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3.体味小说精巧的构思,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小诗“我要在大地上,画满窗户。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顾城)是的,我们透过教室宽大明亮的窗户,可以看到美丽的景物,感受到明媚温暖的阳光,那么我们透过心灵之窗,又会看到什么?让我们来共同开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笔下的那一扇“窗”。(板书课题)二、走进故事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心去感受文章的内容,读完后回答老师的提问,咱们看哪位同学读得最用心。2、谁能告诉老师:①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一间病房里)②这个病房有什么特点?(十分窄小,只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③这个故事中的人物主要有几个?(两个)他们是什么身份?(两位病人)④文中是怎么称呼这两位病人的呢?(一个病人,另一个病人;靠近窗口的病人,不靠窗口的病人——躺着的那位病人)⑤这两位病人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哪位同学能用最精炼的语言概述一下?4
在一间只能容下两张病床的只有一扇窗户的病房内,有两个只能静养的重病病人,每天依靠着闲聊和靠窗病人描述窗外景色打发时间。不靠窗的病人对靠窗病人占据窗口起了嫉妒之心,于是,在靠窗病人生命垂危之际,他没有伸出援助之手,致使靠窗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最终挪到窗口的他看到的是一堵光秃秃的墙。三、走近人物1,你觉得文中表现两位病人之间的友情,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个情节?(每天上午和下午,靠近窗口的病人就利用1小时的仰坐时间为躺着的那位病人描述窗外的美景和所发生的一切。)2.他们一个在讲,一个在听。讲得怎样?听得怎样?谁能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来回答?(栩栩如生、津津有味)3,靠近窗口的病人栩栩如生地讲着,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那么,靠近窗口的病人究竟为他的同伴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美景呢?让我们打开窗子看一看。(学生朗读4段)这段话,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愉悦、乐观)4,我们可以用一些词语来形容这番景象吗?(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等等。)5.远窗者听了近窗者地描述是怎样一种感受?“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6.假如你是躺着的那位的病人,你只能静静地躺着,既不能读书看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那该是多么痛苦难熬,孤单寂寞,可是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你的生活里突然有了色彩,有了盎然生机,那么你会对你的病友产生一种什么感情?(一种发自内心的由衷的感激之情。)是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能遇上这样的朋友,他理应心存感激,满怀谢意。可是,他却突然产生了一种想法。这是一种怎样的想法呢?这个想法又是怎样一步步发展演变的呢?四、认识灵魂4
1、请同学们仔细研读6—11自然段,并用标出描写这位病人心理活动的四个疑问句。2、指名回答,①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②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③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④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3、当这种想法刚刚产生时,他有什么感觉?(惭愧)他为什么感到惭愧呢?(……这说明他还有一点良知,有一点人情味)4、可是,这个想法却变得愈来愈强烈,一步步膨胀起来,犹如百爪挠心,撕扯着他的每一根神经,搞得他日日夜夜、每时每刻都被这一想法——困扰着,以至于彻夜难眠,连病情都加重了。5、当这个想法发展到极点时,他有什么行为?他竟然置病友的生死而不顾,见死不救,眼睁睁地纹丝不动地看着他的朋友痛苦挣扎着悲惨死去。指定朗读8-11段,找出重点句子或词语进行赏析6、同学们想,这种人的这种心理,究竟是一种什么心理呢?嫉妒心理;极端的自私自利的心理,个人主义心理,损人利已的心理;不平衡、变态心理。透过这种心理,我们看到了一个人肮脏、龌龊、丑恶的灵魂。7、身边的生命消逝了。这样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他的结局会如何呢?他是那么渴望看到窗外的美景,可是当他急不可待地探头朝窗口望去时,天哪,他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读最后一句。8、同样的窗口,为什么昔日的病友能看到美丽的风景,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①窗外其实根本就没有美景,是靠窗的那位病人虚构出来的,为什么死去的病友要编出如此谎言呢?是为了给寂寞的生活找寻点乐趣,更为了安慰躺着的那位病人。第一个病人他渴望生命,对生活有着满腔的热情,所以他幻想出了这五彩斑斓生动活泼的景象,激励自己跟病魔作顽强的斗争,他是坚强的乐观的。4
同时,在他的心中,病友的生命同样重要,他要尽自己所能激发病友的生之欲望,点燃同伴奄奄一息的生命之火,所以他是善良的、无私的、高尚的。相比之下,这两位病人,一个是多么高尚,另一个是多么卑劣,在人格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小结:同样的一个窗口,至高无尚者的心灵里只能幻化出人间的美景,而在卑鄙者,自私者的眼里只能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这是远窗者阴暗追求的必然结局,也是他丑恶灵魂的具体物化。我们说,泰格特的《窗》,不仅仅是一扇病房之窗,更是一个人的心灵之窗。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成为我们窥视灵魂、认识人性的瞭望台。五、体味构思现在,我想请问大家,就全篇而言,你觉得最精彩,最绝妙的地方是哪里?(结尾)这个结尾有什么特点呢?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一下吗?①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②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想象的空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妙。③给人以启迪和教育。六、走进心灵1、我们学习了《窗》,你一定在心灵或思想上有点触动。现在,请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学生谈感受小结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把心灵的窗儿打开,让阳光照耀,让鲜花盛开,让真、善、美永驻我们的心间。(完成板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