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作文专题组合练 疫情期间文化类论述文本读写组合练 文化荆楚+虞舜文化+文化人格+作文(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化类论述文本读写组合练 06 文化荆楚+虞舜文化+文化人格+作文组合练 ◆阅读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各题。 根植区域文化 培育产业特色 黄永林 湖北文化源远流长,资源丰富,灿烂辉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充分利用这 些宝贵的地方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于促进湖北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湖北文化最大特色就是荆楚文化,广义荆楚文化包含炎帝神农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武当道教文 化、清江巴土文化、长江三峡文化等等。湖北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应深度挖掘本土特色文化的资源价 值,主打荆楚文化品牌,走差异化品牌发展之路。如武汉的首义文化、荆州的楚文化和三国文化、黄石的 矿冶文化、随州的炎帝神农文化、秭归的屈原文化、宜昌的三峡和清江文化、十堰的武当文化、孝感的孝 文化、咸宁的向阳湖文化、襄阳的三国文化、恩施的土家民族文化、鄂东的农禅文化等都各具特色,各地 可以根据这些地方特色文化,形成“荆楚花开,馨香各异”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当今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已经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意与创新,创意正有力地推动着文化资源转化 为财富,科技创新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湖北文化产业必须走创意型和科技型发展之路。在开 发利用荆楚文化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时,一方面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保护好文化遗产;另一方面通过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努力提升 特色文化的核心价值,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益。 据湖北省社科联的调研建议,湖北文化产业要充分整合区域内文化产业资源,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在各地已形成的文化产业园、文化街、文化科技园、文化创意园、大型主题公园等园区的基础上,以本地 化文化资源为主体,以传统特色文化园区为依托,建设地方特色型文化产业园,提升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实行政策优惠,吸引文化企业进驻文化产业园区等方式,促进荆楚特色文化实现资源 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产权化和产权金融化的转变,使文化资源变成文化产品,成为文化品牌,最后 实现湖北文化产业整体快速发展。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湖北省既要重视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更要重 视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中国城镇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2)》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湖北城镇 和乡村人均文化消费分别为 655.87 元、288.12 元,在全国 31 个省域中排位分别为第 26 位、第 28 位。 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文化消费能力,助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要充分利用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注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均衡发展 目标的实现。 目前,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空间由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两部分组成,传统文化虽然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但在现代文化的强力挤压下生存空间日渐萎缩;相反,现代文化后来居上,其影响力和空间日趋扩大。湖 北广大农村是荆楚文化的沃土,为保存荆楚文化的原真性及本土性、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供不竭资源,应 当重塑乡村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构建荆楚文化在农村社区的现代传承体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通过吸 收现代文化元素,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其焕发青春活力,促进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在世界商贸发达地区所占有的沿海、沿边、沿河、沿线四大地理要素中,湖北既占有沿江之利,又得 沿线之益。湖北应通过区域内特色文化产业互动及区域间文化产业联动,形成沿江、沿线等多条特色文化 产业圈和产业带,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中湖北文化产业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北文化产业源远流长,资源丰富,灿烂辉煌,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 B.湖北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让创意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财富,让科技创新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引擎。 C.湖北文化产业应以本地文化资源为主体,以传统特色园区为依托,建设地方特色型文化产业园。 D.实现湖北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既要重视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更要重视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的强力挤压下生存空间日渐萎缩,现代文化的影响力和空间日趋扩大。 B.在现今社会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动力是创意与科技创新,原有的资本和劳动力的要素已经不是主动力。 C.湖北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深度挖掘本土特色文化的资源,突出荆楚文化品牌,走品牌创新发展之路。 D.重塑乡村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构建荆楚文化在农村社区的现代传承体系为发展其特色文化产业提供不竭 资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湖北文化含荆楚文化、炎帝神农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武当道教文化、清江巴土文化、三峡文化等。 B.开发利用荆楚文化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要保护好文化遗产,同时要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益。 C.只有加大财政投入,实行政策优惠,吸引文化企业进驻文化产业园区,才能促进荆楚特色文化实现资源 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产权化和产权金融化的转变,使文化资源变成文化产品,成为文化品牌,最后 实现湖北文化产业整体快速发展。 D.湖北占有沿江之利和沿线之益,因而形成区域内特色文化产业互动及区域间的文化产业联动。【答案】 1.A(试题分析: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概念题型上往往有这样几点设题:部分与整体、夸大与缩小、因果颠倒 或强加因果、尚未发生和已经发生、可能和必然、答非所问或张冠李戴、颠倒是非等。先找出有关蒙顶山“湖 北文化产业”的答题区域,再结合具体语境判断,A 是“湖北文化源远流长,资源丰富,灿烂辉煌”而非 “湖北文化产业”。故选 A。) 2.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分析时,可先找到答题区域,然后将选项代入并进行比较, C 应该是“走差异文化品牌发展之路”。故选 C。) 3.B(试题分析:分析时,要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内容是否吻合,A 湖北文化就是 荆楚文化;C 只有……才能……过于绝对化;D 前后两句不形成因果关系。故选 B。) ◆◆阅读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各题。 舜文化 《尚书》云:“德自舜明。”《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虞舜)始。”舜帝是“德”的化身, 简言之,舜文化就是舜帝身体力行所创造的道德文化,它是一种原生性的道德本体文化。因此,舜帝是中 国道德文化的鼻祖。 舜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东夷集团与华夏集团的融合已经完成,亦 即炎、黄民族的融合已经完成,在部落联盟的体制沿袭了数千年后,国家已经初步形成;作为个体的人, 也已经进入了由部落联盟——诸侯国组合起来的“古国”大社会。因此,在社会生产之中,需要有一种不 同于以往的关系和双方都能接受和遵守的准则,才能维护诸侯国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与和谐。作为诸 侯国联盟首领的舜,正是适应了这一社会发展的需要,身体力行地创造、想方设法地推行了这些准则,并 使整个社会都遵守这个“道德”规范,成为人类由文明产生阶段进入文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我们说孔子是儒文化的创始人,然而,孔子的功绩在于集文化之大成; 儒家文化实际上只是孔子对舜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纵使是儒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仁”,也只是孔子在总结商 周文化基础之上的画龙点睛。儒学三重道德——人伦道德、社会道德、宇宙道德的源头来自于舜帝的道德 文化。楚简中的《唐虞之道》写道:“爱亲忘贤,仁而未义也;尊贤遗亲,义而未仁也……爱亲尊贤,虞 舜其人也。”由此可以证实,儒家三重道德的基本构架就是发轫于舜帝所创建的道德文化。 各民族的文化都以本民族的特有形式发展起来,形成本民族的传统。舜文化产生在炎、黄民族融合之 后,所以,它代表的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利益,这也是舜文化得以继承和不断弘扬的原因。舜帝虽然居“三皇五帝”之末,但是,舜帝开创了“德治”文明的崭新时代,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历史意义。 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帝文化,这是 中华文化的三块里程碑。农耕文化、政体文化、道德文化是中华远古文化的源头。又特别以舜文化为博大 精深,它涵盖了社会、自然两大学科,其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艺、民族关系等各个领 域。舜文化是以儒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唐代著名思想家韩愈在他的《原道》一文 中梳理儒家的传授关系时说,是“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以是传 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孔孟传之于后人。 中华传统文化之根脉是舜文化。舜文化是儒家道德价值之根脉。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舜文化这个道 德文化的源头,就不可能使中华民族保持强大的国家凝聚力和民族亲和力;没有舜文化的润泽,就不可能 培养出国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没有舜文化的熏陶,就不可能造就出以国家强盛民族兴旺为己任的一批又 一批国家精英。 1.下面对“舜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文化是中华民族由文明产生的阶段进入文明发展阶段的标志。 B.舜文化是在社会转型期为适应社会发展由当时的舜帝创造的文化。 C.舜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它涵盖了社会、自然两大学科。 D.舜文化是民族大融合进程中产生的具有原生性特征的道德文化。 2.对文中“舜文化是以儒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 B.儒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 C.儒家文化脱胎于舜帝所创造的舜文化。 D.儒家文化是舜帝创造的舜文化的核心。 3.下面对文意的分析和概括,正确一项是 A.舜文化的滋养和润泽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保持国家强大凝聚力的根本保证。 B.舜文化是为了适应诸侯国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团结而应运而生的和谐文化。 C.舜文化得以继承并且发扬光大,其原因是它代表了炎黄子孙的共同利益。 D.农耕文化、政体文化、道德文化是中华远古文化的源头,其中道德文化最重要。 【答案】 1.D(试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概念的理解,要抓住其本质特征,善于分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D 错在“民族大融合进程中产生的”,根据第二段开头可以看出“炎、黄民族融合已经完成”。) 2.D(试题分析:对于分析句子题,应该先分析句子成分。一是理解句子的主干部分;舜文化是中华民族传 统道德文化的源头,可判断 A 项和 C 项正确;二是理解句子的定语部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是 儒文化,可判断 B 项正确,从而确定 D 项错误。根据第五段的开头,可判断舜帝文化是以道德文化为内 涵。) 3.C(试题分析:A 文章最后一段说“没有舜文化这个道德文化的源头……和民族亲和力”,其中并未提及这 种凝聚力是否是“自古至今”始终保持的,因此,“自古至今”这个限定无中生有。B 根据原文第二段“在社会 生产之中,需要有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关系和双方都能接受和遵守的准则,才能维护诸侯国之间和人与人之 间的团结与和谐”一句,可推断舜文化的产生是为了维护诸侯国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与和谐,而不是说 “舜文化是……和谐文化”。D 可根据文章第五段第三句确定题肢“其中道德文化最重要”属偷换概念,文中只 说“又特别以舜文化……等各个领域”而舜帝文化的内涵是道德文化,两者并非等价概念。) ◆◆◆阅读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各题。 文化人格的层次攀升 于 平 我们所处的文化时代是一个呈现为层次多样、层次认同和层次攀升的时代。认识文化构成的“多层次” 有助于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不仅有助于维护“多样性”的自觉,而且有助于引领“攀升性”的自觉。 文化素质是对于一个人有无“文化”进行评价的基础层次,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基础。我国先哲关 于“仁者人也”的精要表述,就包含着人的文化素质与社会文明程度相互建构的社会理想。 我们常能听到说某人“有水平,有文化”。“文化水平”作为对人的一种评价,是关乎“文化高低”的 问题。文化水平关乎的是人的文化能力,包括人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说,文化素质关乎的是个体 自身的文化形象,那么文化水平则更多地体现在个体面向社会的文化建设中。但实质上,整个民族的文化 素质是以每一个体文化素质的不断攀升为前提的,而一个人文化水平的标高,又必须体现为他对社会文化 建设的认知乃至创造能力上。努力成为高水平的“文化人”应成为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无论从事什么工 作,其间人的认知和创造能力都会归结为“文化水平”。如同文化素质的不断完善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不断攀升的文化水平作为过程也是永无止境的。并且,主体完善文化素质的自我建构与其在改造客体之时 的文化水平提升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并且也是一个共进的过程。 把“有涵养”视为一种文化人格评价,是较之“有水平”更高一层次的文化评价。与文化素质的评价 相比,文化涵养似乎提升到对人的品位与格调的关注。在这个层次上来透视文化人格,你会发现“附庸风 雅”者颇为多见。风雅者,风度雅量之谓也。文化涵养是一种内涵的养成而不是外表的矫饰,它不仅需要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往往更需要情操的陶冶,它是一种文化人格,更是一种道德人格。也有人视“无 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惊”是具有高度“文化涵养”的特征。文化涵养其实也是文化人的一种陶塑 和一种充实,善陶塑、能充实才能攀升到“文化境界”的层次。 古人论诗曰“有境界自成高格”,文化境界当然也是对高层次文化人格的评价。对于大多数文化人而言, 其实也是缘自人的文化良知的一种追求。如果说文化素质关乎“有无”的问题,文化水平关乎“高低”的 问题,文化涵养关乎“厚薄”的问题,那么文化境界关乎的是“阔狭”的问题。说某人“有境界”是对其 文化人格做最高级的评价。要达到理想的文化境界,有两个重要的取向:其一,面对民族智慧数千年的文 化积累,要力求站在文化巨人的肩上去攀升。在文化“泛漫化”的热浪中,我们能否搭在巨人肩上甚至搂 在巨人腰上都不是没有疑问的,我们对于文化境界的攀升确实有“路漫漫”的感觉。其二,面对人民大众 与时俱进的社会实践,要力求投身这一大潮中去“弄潮”。不去顺应潮流、驾驭潮头,如何能预见到“潮平 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文化境界呢?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化人格的层次”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人格的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文化素质、文化水平、文化涵养和文化境界。 B.文化人格的四个层次,分别关乎“有无”、“高低”、“厚薄”和“阔狭”的问题。 C.文化人格评价的最高层次是文化境界,它是缘自一般人的文化良知的一种追求。 D.文化人格的层次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正确认识其特点有助于人们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2.下列对于“文化素质”与“文化水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素质”是对于一个人有无“文化”进行的评价,“文化水平”则是对于一个人“文化高低”的评价。 B.文化素质关乎的是个体自身的文化形象,文化水平则更多地体现在个体面向社会的文化建设中。 C.文化素质的不断完善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文化水平的不断攀升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主体完善文化素质的自我建构与其在改造自我时的文化水平提升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素质是对人的文化人格评价的基础层次,它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基础。先哲“仁者人也”这一表述, 就体现了人的文化素质决定了社会文明程度这一思想。 B.文化涵养是一种内涵的养成,它需要人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尤其需要人们陶冶自己的情操,它体现 的也是一种道德人格。 C.“附庸风雅”者和“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惊”者,都不是具有“文化涵养”特征的文化人格。 D.只有站在文化巨人的肩上,投身文化“泛漫化”的热浪中去“弄潮”,才能攀升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一“文化境界”的层次。 【答案】 1.C(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先把文本中行关于“文化人格的层次”的论述文字筛选出来,然后同各选项对 比。题中,C 项“缘自一般人”的说法错,应是“缘自大多数文化人”。) 2.D(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先把文本中行关于“文化素质”与“文化水平”的论述文字筛选出来,然后同各 选项对比。题中,D 项“在改造自我时”的说法错,原文是“在改造客体之时”。) 3.B(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论述进行仔细对比,以辨识其正误。题中,A 项, “人的文化素质决定了社会文明程度”的说法错,原文是“文化素质与社会文明程度相互建构”;C 项,原文中, 作者没有否认“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惊”者不具有“文化涵养”特征的文化人格。D 项,投身文化“泛 漫化”的热浪中去“弄潮”的说法错,原文是投身到社会实践中。) ◆作文组合拳一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①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 别》 ②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③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得知千载事,正赖古人书”,古人即使身遭贬谪仍赏景吟诗作文,表达情怀,抒写抱负,渲染出一方 人文胜迹。品读了上述诗文,其人、其地、其事、其文,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你最想沿着哪位古 人的足迹做一次探访之旅,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例文】 苏轼的赤壁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沧海如幕,来到这 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周公瑾难道 不是自己的写照吗?经天纬地,胸有经纶,堂堂正正的一个男子汉。为何自己偏偏不能撕开面具,去痛快淋 漓地做人呢! 他无意中一句实话,就遭人陷害,被贬黄州。他也曾想,等我有了出头之日,我定要报仇……想到这 里,他不由得一惊,汗水从额上溢出,顺着脸往下流着:我怎么有这种想法,难道装备着面具整天勾心斗 角的生活我已经适应了,还是因为近墨者黑,我也成为了其中一员?不,我应该出淤泥而不染,我要清者自 清! 苏轼如梦初醒,人生在世,何必太在意名利,纵然神勇一世,名垂千古,到头来不还是化为尘土一堆 吗?何不摘去这遮脸的累赘,做回真实的自己,做大自然的一员,“侣鱼虾而友麇鹿”,“渔樵于江渚之上”, 一生逍遥,何其痛快。 苏轼蹲下身子,以手舀水,用这赤壁之水将面具洗去。倾刻回船舱,命仆人煮酒,痛饮数碗,大醉而 卧。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 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座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而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 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称“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 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 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 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因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 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从列举的诗文中选出一个,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 审题:题目材料由教材里面五篇诗文的名句组合而成,均为考生所熟悉的内容。“五则”名句都突出了对 某地景色的描写,但这些描写内容都有着特定的意义,因为这是古人道遇人生坎坷可之后所写出来的千古 名句,他们处在人生的困境当中,仍“货景岭诗作文,表达情怀、抒写抱负”,甚至能把所到之地“油染成 一方人文胜迹”。今天我们掩卷而思,其人,其地、其事、其文带给我们的意义应该是多方面的,或者是“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洁,或者是“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多情,或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的襟怀,或者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超脱,或者是“人生如梦,一尊 还酹江月”的达观。审题时要注意“你最想”几个字,它暗示考生写作时可以通过比较,选取自己最有感 悟的一位古人;“探访之旅”要联系“其地”,可以是实际的旅游考查,也可以是精神之旅,跨越时空,展 开联想,与心中仰慕的古人对话。探访对象有别,四个“其”使联想点思考层面都有充裕的空间。体裁可 以写成情文并茂的散文,也可以写成具有思辨色彩的议论文。 参考立意:以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主,抒写身处逆境中的豪情万丈;以白居易《琵琶行》为主,抒 写“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多情;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为主,抒写心怀他人的襟怀; 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为例,抒写诗人的超脱;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来抒写诗人的达观。 行文构思:文章开头即创设了一个清秋黄昏泛舟赤壁的情景,直接入题;紧接着联系苏轼,点出苏轼与黄 州赤壁的密切关系,与文题“苏轼的赤壁”照应;接着糅合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 有关语句,为下文做好铺垫;紧接着以苏轼在黄州的政绩来证明苏轼在赤壁边上的顿悟,再以余秋雨《东 坡突围》中的“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过渡,接着以李清照、柳永、李煜的愁绪反过来衬 托出了苏轼“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和“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最后,排比句式的运用让文 章拥有了一个漂亮的结尾,“赤壁,只属于苏轼”,更让整篇文章显得结构圆合。 素材: 1.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 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 再耿耿于怀。 2.他的声音很小,却回荡在这静静的赤壁中。天空下铺满金色,月亮不知何时已经出现,赤壁映着金色显 得更加尊贵。又是一阵清风,吹着水卷起了涟漪,他的心在这水波中慢慢地沉默。“你是谁?”苏轼在迷蒙 中看见了一个身影,他不是曹孟德吗?想当年他擒吕布,破袁绍,平袁术,败张鲁,挟天子以令诸侯,把酒 临江,横槊赋诗,岂非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回过神来,那身影已经不在,苏轼还漂泊在这赤壁之上。 3. 我带着失意,直到黄州,我不希望能在这而得到什么,而黄州,则在不知不觉中给了我许多。赤壁滩上,长江畔边,自古兵家博弈之地。那赤壁滩,看惯了尸横遍野,那长江水,闻惯了血雨腥风。比起这些历史 上的凄惨壮烈,我的贬官失意又算些什么呢?当那些别有用心的卑鄙之徒湮没于岁月长河时,我庆幸还有 文章可以传世。声名可以远扬。更何况天地之间,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耳得为声,目遇成色,取之无尽, 用之不竭,还能有何求?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还需要一个怎样更好的世界? 4. 听苏东坡“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轶事;体会苏东坡“高处不胜寒”的心境;欣赏苏东坡口中“清风徐来, 水波 不兴”的意蕴;一同与苏东坡享受“庭前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溶溶月色。 5. 是你吗?不羁的李白。 当岁月的浪潮洗去了昔日的尘埃,满腔的抱负只能在心底徘徊。只因你傲岸,只因你不羁,世俗的官场便 容不下你。罢官就罢官吧。“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狂笑一声,便在酒香深处缩放了一株青 莲。白鹿置于青崖,须行即访名山。纵然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也要带上一壶酒,一把 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皎洁的月光中舞剑独饮,与明月交谈。在明月、自己、暗影中找到 了永恒。你狂,你傲,你浪漫,你可以与太白星交谈。你飘逸,你空灵,你可以独自一人无拘狂笑。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 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 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 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 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 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 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 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 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 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 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 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 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 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作文组合拳二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粮食有生命,也有灵性,吃饭不只是得口舌之快,还是生命与 生命的相遇,人们咀嚼粮食也是咀嚼时光。人与粮食同行,有辛苦,有温暖,有感恩,有敬畏…… 上述材料引起你哪些联想和思考,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例文】 感恩粮食,感谢光阴 人和庄稼比邻而居,共同遵循着大地的契约:一块土地养一茬庄稼,养一辈人。 生命,对于庄稼,是一季;对于人,是一辈子;对于土地,是生生世世——人和庄稼的历史与记忆, 都融汇在泥土里,如同久别重逢的故人,挨挨挤挤地坐着。 像兄弟,人和庄稼永远不缺话题。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的事也是庄稼的事。哪怕什么都不说,就 默默抽根烟,眼睛和露珠上也一样心有灵犀地星星闪闪。人要回家了,不忘抚摸着庄稼,把脉时光,和他 们约定好,待到芒种或秋分,就接他们回去。 祖先造的字、立的规——庄稼,依次念是,庄是禾的家。村庄是人的,也是庄稼的。太爷说,谷与人 本是兄弟,被贬黜乡野,但终要归位的!人也一样。于庄稼,这个位是家,在人的村庄里;于人,这个位 是冢,在庄稼的乡野里。如同历史上那些兄弟,长大后成了冤家,再难聚首。这是人性?还是自然的属性? 抑或是大地契约的附加条款? 庄稼成熟了,也老了,到了回家的时间。和人一样,他们抛弃身外物,换个身份,被亲切地唤作“粮 食”:米良,人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终于可以与人相濡以沫了。爷爷喜欢睡在新收的粮食上, 眯着眼,吧嗒吧嗒地抽烟。烟火像星辰,发须像草木,肋骨像山川,随呼吸起伏的胸脯像海洋。父亲也是, 一躺良久。他们虔诚、宁静而幸福,恍若去了另一个时空。我也躺过,但很快就跳下来——被粮食硌得腰 酸背痛,苦不堪言。 父亲睥睨我一眼:粮食认生!你是城里人,脚底板没一点土,他们当然拿你当外人。但我打小和他们 一块长大的呀!是发小,虽算不上至交,起码也是故交吧?父亲拿筷子敲我的碗:有你这么糟蹋故交的吗? 我狡辩:不就撒点剩饭嘛,正好喂蝼蚁、家禽。父亲气得吹胡子瞪眼:你这——你这,是不尊重、不孝顺! 你们城里人呀,就是忘本! 像儿时那样,父亲拿过我的碗,把剩饭扒到他碗里。他轻缓地嚼着,神色平静,不像在吃饭,倒像在 唠家常。那些粮食恍若也有生命,父亲敬若神明、祖先,容不得丝毫亵渎。原来,吃饭不只是口舌之快,还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父亲咀嚼的是粮食,也是时光。春天,阳光打开胚芽的门栓,粮食比人起得更早, 更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阳光、雨水、露珠、风、虫鸣、黑夜……这些共同的往事,粮食都一粒粒帮人记 着。父亲一口口咀嚼,时光一截截后退,从我的童年,到父亲的童年,到爷爷的童年,到人类的童年…… 一粒粮食,囊括天地,聚日月精华,采天地灵气。人食用粮食,也传承了其灵性。粮食融入人体,也 是阳光、雨露、虫鸣和土香在人生命中的延伸和循环。循着血脉,在灵魂深处,每一粒粮食都是一个行走 的人;缘着时光,在大地深处,每一个人都是一粒坐禅的粮食。与粮食同行。辛苦一生,温暖一生,生生 不息;感恩一生,敬畏一生,生生不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 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 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审题】此作文考查话题类材料作文“粮食”,延续了江苏卷传统风格,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着重强调考 生关注日常生活,体悟生活。材料前两句话,是关于“粮食”的基本解释,也是作文立意的逻辑起点。“粮 食”的基本内涵,应该贯穿本次写作始终。材料第三句话是对前两句话的引申,目的在于帮助考生开阔视 野,拓展思路。区别“粮食”与“食物”“美食”等概念。粮食更与土地、农业生产方式、自然馈赠联系 紧密,而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材料中的表述看似围绕“粮食”展开,切不可狭义理解为只能写“粮食”。 写作时可以扩大视野,提升层次。材料将“粮食”与“神明”“生命”“时光”挂钩,引导考生表达对粮 食的“感恩”和“敬畏”。 参考立意:(1)粮食与生命:赋予粮食饱满的灵魂和生命,以粮食作为隐喻,讴歌像粮食一样生生世世守 卫着自己家园的“英雄”。(2)粮食与时光:强调人和粮食间的情感联系,人在咀嚼粮食过程中,也有对时 光的感慨。从咀嚼粮食中获得的闲适恬淡、明亮欢快的心态,扫除时光中的孤独与苦楚,擦拭命运里的阴 鏹。(3)粮食与故土:叙述人与乡土间的情怀,表达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4)粮食与感恩、温暖:人与 粮食同行,感恩自然,引发对过去乡村宁静生活与美好人情的珍贵回忆。(5)粮食与敬畏:体现人对自然 馈赠的敬畏与尊重,引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反思。(6)粮食与人性美:孕育着生机和希望的粮食是土地 的主人,它们受雨露滋润,得天地精华,世世代代生长在这里,见证了乡土生活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确定主题“粮食——神明——敬重”。开头可以写粮食本为食用,所谓“敬 若神明,不容亵渎”,就是认真地吃,敬重粮食所承载的文化思想。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珍惜食 物,是出于对生存资源的忧虑,本质还是人类的自爱;粮食仅通于口腹,要把粮食进行由惜到敬的升华, 赋予神性;对粮食的敬重,不在粮食作为食物的本质属性,而在于人与粮食发生关系时(主要是“吃”,又 不止于“吃”),所产生的生命感和时间感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如“与粮食同行”“激起那一份对于粮食,对于大地深沉的衷情”。 【素材】 “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韩非子·难一》中提到“社稷”,即为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 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国家的根基就是土地 与粮食,上至天子,下到布衣,无不敬奉社稷。 “粮食有生命,有灵性,吃饭不只是得口舌之快,还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揆诸今日,直播平台上, 各类饕餮美食,珍馐美馔,异彩纷呈。“大胃王”依靠催吐假装拥有海量食量,烹饪播主浮夸料理,浪费 成吨粮食搏人眼球。他们中不知凡几体味过那“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躬耕之辛,寥寥可数饱含过“春 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耕种希冀。 粮食是有生命,有灵性的。春种,夏耕,秋收,冬藏,每一粒粮食的生长荣枯恰似一个人的一生荏苒 变迁。同时,粮食也用小小身躯刻写不朽华章,他们钻进《诗经》那些“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诗句中, 就成了“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他们走近弘博丽雅的《楚辞》就成了“既 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他们成为厚重的意象,延绵千古,历久弥新。 人与粮食的相遇,不是简单的利用关系,更是一曲生命与生命相遇碰撞敲击出的赞歌,粮食养育数以 京计的血肉之躯,而这躯壳最终腐在大地里,滋养了数以京计的粮食。历史厚重的风从千万年前穿凿而来, 定格在一个进食者的餐桌上,筷箸触碰到唇间,一种震颤像清溪淌遍全身。 “人们咀嚼粮食也是咀嚼时光”,生命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生长成的,那凝聚在饱满果实身上的精神与力 量,是源于时光的沉淀,它甚至不是某一年岁的积累,而是粮食与人类相伴的历程中进化形成的充盈与强 健。我们咀嚼着耐以生存的物质资料,也回味着沉淀在这粮食身上积聚的精神。 “人与粮食同行,有辛苦,有温暖,有感恩,有敬畏。”这一句有着递进的关系,人种植粮食是一个 漫长的不能怠惰的过程,满怀艰辛,要有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培育出粮食。品尝粮食,回味其中的甘 甜,有着充实和满足,有着庄稼人带来的那一份温暖与贴心。有感恩,感恩那个兢兢业业耕作的人,感恩 那个夙兴夜寐炊烹的人,感恩那些不虞回报付出的人。果实来之不易,又怎能轻易践踏,始终对粮食有敬 畏之情,这是根植在中国人集体无意识中的。人和大地之间的联系,人和庄稼之间的关联,无不激起现代 人的“乡愁”,激起现代人的原乡情绪,激起那一份对于粮食,对于大地深沉的衷情。 人和庄稼比邻而居,共同遵循着大地的契约:一块土地养一茬庄稼,养一辈人。生命,对于庄稼,是 一季;对于人,是一辈子;对于土地,是生生世世——人和庄稼的历史与记忆,都融汇在泥土里,如同久 别重逢的故人,挨挨挤挤地坐着。 祖先造的字、立的规——庄稼,依次念是,庄是禾的家。村庄是人的,也是庄稼的。   太爷说,谷与人本是兄弟,被贬黜乡野,但终要归位的!人也一样。于庄稼,这个位是家,在人的村庄里;于人,这个 位是冢,在庄稼的乡野里。如同历史上那些兄弟,长大后成了冤家,再难聚首。这是人性?还是自然的属 性?抑或是大地契约的附加条款? 一粒粮食,囊括天地,聚日月精华,采天地灵气。人食用粮食,也传承了其灵性。粮食融入人体,也 是阳光、雨露、虫鸣和土香在人生命中的延伸和循环。循着血脉,在灵魂深处,每一粒粮食都是一个行走 的人;缘着时光,在大地深处,每一个人都是一粒坐禅的粮食。与粮食同行。辛苦一生,温暖一生,生生 不息;感恩一生,敬畏一生,生生不灭。 爱情的伟大在于互相成全,粮食成全了人类,人类亦成全了粮食。君不见,小麦成了全世界数量最庞 大的植物。若从生物延续 DNA 的最高生命意志来看,究竟是我们征服了粮食,还是粮食驯化了人类?一万 年前的那次惊世触电,是人类的痴心狂想,还是粮食女神的精心算计?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 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 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 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 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 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 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 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 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作文组合拳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作文 “中国现在最强的感觉是什么?是未来感。”有作家曾评论道,“未来已来,只是分布得还不太均匀”。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越来越多的未来感已经出现在现实生活当中,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不经意生长。但无论 如何,开往未来的列车不会停下。在通往未来的列车上,每个人不仅仅是乘客。人在通往未来的过程中拥 有主观能动性,可以主动地寻找和制造未来感。如此一来,更多的“未来感”就会层出不穷。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其中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例文】 向未来扬帆起航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大多数 人或许对未来并无清晰的概念,年少时曾想过的梦想都不复存在。我们应该明确目标,坚信自己的信念, 不随时间的流逝而遗忘,因为有目标才有未来。 诗人曾说,人们的愿望在没有实现时,在心里显得多么巨大可怕,在实验之后却又那么渺小。著名高 校的考官对前来的应试生问了一个相同的问题:你未来想做什么。但很多学生却难以回答。他们没有真正 的目标,只是为了短暂的愿望而活。我们应当树立长远的目标,对未来充满希望。 人,贵在有梦想,有幻想,有希望,这是一个人成功所迈出的第一步。想要不同反响,就要有成功的 梦想,向梦想发出第一张战帖。 梦想的世界五彩缤纷,那里拥有奢华幸福的生活,那里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世外桃源。面对梦想,也许 有些无奈;但是它并不是很遥远,只要你能够飞翔,一切的一切将是一本精彩真实的剧本。马活驰骋人活 梦想。坚持梦想,让梦想飞翔,坚持不懈,毫不气馁,梦想定会成真。 自信 既然已经发出战帖,就要作好作战的准备。作战前,初次的挑战是自我,让自己充满信心,就是成功 的一个棋子。 自信是人生的磐石,一切事物都不能使它转移。但是它很脆弱,需要用自我的毅力去呵护它。一旦破 碎,便是承认自己是胆小鬼,是懦夫。渺小并不可怕,位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自信,失去奋斗的动 力。 相信自己,让自己成为强者,让自信在心间扎根永驻。 尝试 任何一个成功杰出的人,都是在尝试中成长的。 自信是尝试的基本条件。再尝试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成功固然是完美,但是,失败需要用自信 心激发继续奋斗的意志。经多次尝试,多次努力,任何的尝试都是成功。 尝试需要勇气,需要毅力,需要忍耐,它是一种铸造杰出的人生方式。 拼搏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 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生的意义在于拼搏,以拼搏夺取成功的奖章,以拼博展现尝试过的杰作,以拼搏证明奋斗的结果。当你顺利的走到成功的彼岸时,你就是那卓越的佼佼者。 成功 拥有五彩缤纷的梦想是一种成功;树立坚如磐石的信心是一种成功;体验艰难困苦是一种成功;执着勇 敢不懈是一种成功。 所有失败的人,都是半途而废,浅尝辄止的人。 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屡挫屡奋,百折不挠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 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 这是一道评论类材料作文,评论的中心是“未来”,写作的中心也要围绕“未来”展开,然后考生需围绕材 料发散引申,找到最佳的立意方向。 本材料围绕“未来感”谈了几方面的看法。“中国现在最强的感觉是什么?是未来感”,这句话说明中国正 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状态,技术的整体性突破,给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娱乐方式,当 也包括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未来已来,只是分布得还不太均匀”“越来越多的未来 感已经出现在现实生活当中,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不经意生长”这几句说明我们觉得未来似乎很遥远,可是 世界变了,现在和未来的界限变得模糊,我们一只脚踩在现在,一只脚已经跨进未来。我们在谈论未来的 时候,未来已来,当我们讨论将至的可能性时,将至已至。世界发展的速度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力,日新月 异的科学技术把我们带进了不熟悉的、未来的世界里。“在通往未来的列车上,每个人不仅仅是乘客。人 在通往未来的过程中拥有主观能动性,可以主动地寻找和制造未来感”这几句话重点谈论的是人们在面对 “未来以来”应有的态度和做法。把人类送到未来的是我们自己,决定未来面貌的关键取决于当下。这也 就意味着,一颗跳动着的好奇心,可能就是打开未来世界的一把钥匙。人们不要停下探索的脚步,要始终 保持向前眺望的目光。即使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但也还有更遥远的地方、更瑰丽的未来等待着 我们去发现。 综合以上的分析,考生可以尽展奇思妙想,描写未来人类生产生活的美好图景;也可以从“现实”与“未来” 的关系关注中认识未来,随时调整现实的实践方式,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还可以着眼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对 未来社会的不良影响,提醒人们,在考虑现实发展的同时,关注未来,关注人类前途等。善于想像者,可 以叙事类文章,将深邃的思想寓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之中;善于说理者,可以说理类文章,从一个小的角度角 入,或表达对未来忧思,或昭示未来的美好等。 参考立意: (1)立足当下,把握未来;(2)未来已来,将至已至;(3)以变革的姿态迎接未来;(4)决定未来面貌的关键取决于当下;(5)厚积薄发,才能异军突起;(6)好奇心是打开未来世界的一把钥匙。 结构示例: 本次作文写作要求“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其中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这样的要求比较适合 写议论文。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 过分析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无论是个人、企业、国家都应有现实考量与未来展望,立足于当下,把握好 未来。然后采用层进式的方式进行论述,先谈论立足当下的重要性;接着再谈论满足了现实需要后,就应 当对未来有充分的认识与追求;最后重点谈论怎么做:以坚忍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造就举世瞩 目的成果。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素材积累: 1、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为我们所佩服,为我们所赞扬和钦佩。岳母自岳飞少时便对他循循善诱,教 育他要精忠报国。岳飞背后的精忠报国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而正是他对未来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支撑着 他,他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一切,他清楚着自己对自己未来的向往,而精忠报国概括了他一生。 我们不仅要对自己未来要做什么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坚守自己对未来的向往,不能见异思迁。 有目标才能到达未来的彼岸。 2、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他的书法有着天下第一行书的美称。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江万丈非一日 之功。他的厚积促使他的博发而他的厚积便源于他的未来向往。他自幼随卫夫人学习书法,便立志要把书 法练到极致,而正是他对这样的想法,坚守自己的信念,让他将门前的水池染成墨池。 3、无论是华为发展观念的转变,在芯片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还是塞罕坝从环境保护的考量,使荒原 变为百万亩人工临海,这都是对未来的远见卓识,是真正实现了对理想的追求。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条路无 法走完,没有一座山难以跨越。只要我们立足于当下,努力坚持,就会取得长足的进步。正如塞罕坝三代 人以坚忍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终造就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4、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科幻电影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以电影《流浪地球》 为例,太空漫游、人工智能、外星家园……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设定,或多或少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其 源头活水。从 1999 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升空,到 2003 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秀;从 2007 年嫦娥一号成功 发射,到 2019 年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中国在太空领域的里程碑式跨越,无疑是电影作品最有 力、最深厚的时代背景。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 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 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 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 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 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 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 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 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 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