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流动的水教育价值分析水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并且是每天都要接触的,幼儿通过观察水流从高往低处流的这一自然现象开始学会探索,观察日常生活,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事物可以同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方法,开发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活动目标1、再次感受水的流动性,观察水在自然状态下从高往低流的状态2、发展探索、操作能力活动难点探索水在流动状态难点剖析5-6岁的幼儿处于直觉思维阶段,思维具体依靠表象而进行,他们能观察出水流在两个事物间是从高到低的流动,但是当第三个事物出现改变水的流动状态时,幼儿通过表现的理解会对水流方向产生错误的认知,而也是因为5岁后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教师提供多种材料,让有幼儿通过自己动手,通过多种材料,多次实验,亲身体验观察,通过自我判断从而理解。活动准备 1、各种盛水和舀水的器皿:大小水盆、水桶、碗、托盘、瓶、罐、勺、木板、塑料板、搓衣板、漏斗等2、各种连通管道:塑料软管、弯管、三通管或代替材料。3、活动场地靠近水源。活动过程教学策略创意说明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讲述故事,提出问题2、联系生活经验,谈谈水的流动二、通过实验观察水是怎样流动的1、介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要求2、每组幼儿依次完成三个小实验,教师巡回观察引导3、交流实验结果,讲述实验中的发现三、设计实验,证明水的流动教师提供多种材料,抛出问题:用什么什么办法让别人看出水是流动的四、游戏“小小管道工”科学活动中幼儿实验的操作形式可以让幼儿主动去研究科学的奥秘。了解科学的现象。后续反思与调整策略活动是在幼儿已经认识了水的性质的基础上,再来认识流动的水。活动的实验设计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在活动中,老师往往照顾不到每一个幼儿,而小组探究给每个孩子提供了探究的机会,在小组的交流和表达中,大部分幼儿的想法可以被老师捕捉到,老师能比较好的介入到幼儿的学习基础中,给幼儿提供更好的学习帮助。可是以往的合作学习教师只是布置下去之后,就由组长分配任务,然后幼儿自由完成,在合作的过程中,往往有部分幼儿没事干,实验只是由组长或个别生完成。这种合作探究的方式基本上没起到任何作用,因此,在活动的合作探究中,我十分注意这一点,合作前将幼儿的分工明确到每一个人,做到人人有事做,然后再让幼儿进行试验。通过巡视,我发现幼儿参与实验的人数达到了95%以上,而且合作的较好,得出了自己的实验结论。 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个实验:做让小水轮转起来的实验用时过长,导致后面再做实验时,时间较紧,幼儿没能充分的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整节课下来,就显得前紧后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安排好各个环节的时间。